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移植外国法研究简况:1978年以来的发展

中国移植外国法研究简况:1978年以来的发展

【摘要】:到1988年,设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比较法研究》杂志创刊。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学术界掀起一股“法律移植/法律文化”研究的热潮,表现在法学界,就是法律移植、比较法律发展和法律文化课题的汹涌澎湃。

三、1978年以来中国移植外国法研究简况

关于法律移植的讨论,在国外大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国内则从80年代末开始。[5]80年代的比较法学学术成果还不是很多,比较重要的有: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约翰·亨利·梅利曼:《大陆法系》,顾培东、禄正平译,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其后该书由法律出版社2004年再版);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其后该书在2003年再版)。到1988年,设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比较法研究》杂志创刊。此后,法学界关于比较法律研究的一批译文和论文相继发表。到2000年4月,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在湘潭大学法学院举行了“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的专题研讨会,从而标志着我国对法律移植问题的研讨达到了一个新的规模。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学术界掀起一股“法律移植/法律文化”研究的热潮,表现在法学界,就是法律移植、比较法律发展和法律文化课题的汹涌澎湃。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当中,有关专著、译著和学术论文纷纷问世。

其中比较重要的译著有:罗迪埃:《比较法导论》,徐百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其后该书由法律出版社2003年再版);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与形成》,李静冰、姚新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H.W.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贺卫方、高鸿钧译,北京三联书店1990年版;施瓦茨:《美国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格伦顿、戈登、奥萨魁:《比较法律传统》,米健、贺卫方、高鸿钧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大木雅夫:《比较法》,范愉译,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孟罗·斯密:《欧陆法律发达史》,姚梅镇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格罗斯菲尔德:《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孙世彦,姚建宗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大木雅夫:《东西方的法观念比较》,华夏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卡佩莱蒂:《比较法视野中的司法程序》,徐昕、王奕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其中比较重要的专著有: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李光灿、吕世伦:《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1991年7月版;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朱景文:《比较法导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该书于2006年再版);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大连出版社1996年版;潘华仿:《英美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沈宗灵:《比较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史彤彪:《中国法律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封丽霞:《法典编纂论——一个比较法的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王云霞:《东方法律改革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十多年中国学者还致力于对外国法律经典文献的翻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所出版的外国法律类丛书就有10个系列近二百种图书被翻译过来。以下对其重要者概述其名:

表8—1 外国法律文库(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约24种)

img8

表8—2 当代法学名著译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约15种)(www.chuimin.cn)

img9

续前表

img10

表8—3 西方法哲学文库(中国法制出版社,约12种)

img11

表8—4 其他译著

img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