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10座山水城市:浙江丽水遂昌县城市设计案例

10座山水城市:浙江丽水遂昌县城市设计案例

【摘要】:10山水城市遂昌县城中心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of Suichang city center建设地点: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基地面积:62hm2设计时间:2010年3月主创人员:卢济威王一设计成员:刘祖健王翔林婧常琦钟时罗岑1)山水城市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钱塘江、瓯江上游,全县人口22.74万,总面积2539km2。其次,将山与水交融,更显山水城市特色魅力。

10 山水城市

【实例20】遂昌县城中心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of Suichang city center

建设地点: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

基地面积:62hm2

设计时间:2010年3月

主创人员:卢济威 王 一

设计成员:刘祖健 王 翔 林 婧

     常 琦 钟 时 罗 岑

1)山水城市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钱塘江、瓯江上游,全县人口22.74万,总面积2539km2。全县几乎全是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8.83%,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典型的山地县。县城位于遂昌县的东北侧,四面被山峦包围,沿北溪、南溪和襟溪两侧发展、建设,形成带状组团式布局(图20-1)。县城中心,也是本项目的设计范围,约为62hm2,处在南溪、北溪和松阳溪的两侧,东侧有眠牛山和拜山,西侧有妙高山和月琴山,北侧有鹤咀山,形成三溪穿城、四面环山、五山耸立的格局,真是青山绿水的好地方(图20-2~图20-4)。

2)城市振兴

遂昌早在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建县,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历史上这里人文荟萃、五代冠林,南宋文天祥、明汤显祖,以及现代的刘英、粟裕叶飞等知名人物留下了业绩和墨宝。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开始,伟大的剧作家、进步思想家汤显祖任知县五年,变革吏治、施政清惠,创造了流传后世的光辉业绩,并在此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剧作《牡丹亭》的初稿,其任知县期间还建造了“相圃书院”“尊经阁”,并以施人道、行感化,有“除夕遣囚”、“纵囚观灯”之举。县城内尚留古建筑有明代的陈宅大屋和后人缅怀汤显祖所创立生祠纪念的遗迹“遗爱祠门墙”(图20-5~图20-11)。遂昌矿产丰富,尤其是金矿,有江南第一金矿之称。县城有很多旅游资源,包括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含晖胜境、独山明代一条街、白马山避暑胜地和革命遗迹等。

长期以来,遂昌山多地少,县城自然生长,缺乏规划,没有促进城市内聚的公共中心,山水资源没有被利用,山不显、水不露,建筑拥挤、交通不畅、存在安全隐患(图20-12~图20-14)。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发展迅速,如何使县城带动全县的发展是县政府迫切考虑的问题。城市设计要适应政府的发展需要,首先要改善居住、生活环境,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同时要配合政府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遂昌优越的山水特色,发展旅游业成为重要的县城功能目标。城市设计的任务不是简单的城市改造和更新,而是要有明确目标的更新,为此我们采用“城市振兴”的理念,使遂昌县城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提升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形成焕发生气、活力盎然的全县中心。

3)城市设计目标

根据城市的现状和环境资源的分析、城市发展目标和设计理念,提出城市设计目标:充分发挥遂昌丰富的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旅游与宜居的复合县城中心。

4)城市设计构思与策略

(1)显山露水、山水融合

首先要将山体引入城市,山是城市得以生态清新、绿色自然的源泉。县城东、北侧紧靠山体,但都被建筑包围,城市设计根据现状的可能性,拆除部分建筑,形成5处显山点,作为城市与山体的过渡空间,也是山体绿色环境引入城市、市民进入山体环境的绿色走廊(图20-15)。

其次,将山与水交融,更显山水城市特色魅力。城市设计组织三处山水交融点:① 北溪与鹤咀山北岭的交融点,在原行政服务中心处腾出北岭公园入口空间,并向南与北溪水埠相连,形成山水空间整合轴;② 城东侧延伸文昌广场的太保殿桥与汤公园上山台阶组成另一处山水空间整合轴; ③ 三江口公共绿地,运用土地复合使用手段重塑地形,形成人工山丘,与北溪、南溪交融,又成为山水空间整合点(图20-16~图20-22)。

第三,拆除路、溪之间的建筑,并让溪边的车行道尽量改为步行空间。

(2)组织山上景点与观景点(图20-23)

县城四面环山,山是城市景观和活动空间。设置景点,既提供市民休闲和观景的场所,又作为地面视线交会的景观点。城市设计根据县城中心区的空间结构,选择三处建景观点,像传统山林中的风水塔,形成城市的定位地标。① 北岭景观点,建议由主塔(标高260.00m)和副塔或阁(标高250.00m)组成;② 眠牛山上景观点(标高257.00m),位于南溪东侧,建塔或阁,可俯视全城;③ 已建成的金缕茗楼,作为平昌广场的对景。

(3)以水为骨架,组织县城中心的公共活动空间系统

水是遂昌县城中心的灵气所在,是人们最爱接近的地方,城市设计将中心区的公共空间环绕南、北溪的两侧组织成系统。在水边组织亲水平台,包括城市中心广场——平昌广场,并让公共服务建筑,例如文化、休闲、娱乐和餐饮等尽量面水,不但设一层平台,而且组织二层平台,建设立体化的亲水空间。

沿滨水活动空间建设不同等级的宾馆、文化娱乐和服务设施,当然还有停车库等,满足在县城中心过夜的旅游者,组织滨水丰富的夜生活场所,而且都在步行范围内。

(4)以山为背景,组织建筑与山体交融的城市轮廓线(图20-24)

南溪东侧有高低错落的山峦,山脚建筑根据其体量和高低,与作为背景的山体融合,共同组成城市轮廓线。

(5)完善以平昌广场为核心的城市公共消费与服务中心

20世纪90年代县城建设了面向南溪、以山顶金缕茗楼为对景的平昌广场,是县城的中心轴空间,城市设计从功能与形态两方面给予加强,以提升为市民和旅游服务的商业中心能力。首先在功能方面增加商业、服务设施,将轴线北端的县政府大院迁移,改为购物休闲中心,并将东侧的菜市场改变为休闲娱乐中心;其次,在东侧加建券廊作界面,地面增加表演设施,同时在广场南端跨南溪增加一座步行桥直对汤公园入口,将广场延伸到汤公街(图20-25、图20-26)。

(6)发扬汤显祖文化,建设汤公街(图20-27~图20-30)

汤显祖对于遂昌的历史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必须传承与发扬。城市设计利用眠牛山脚下原工业厂房搬迁的机会建汤公街区,与南侧原有的汤公园联成一体。街区东侧建车行道,将西侧滨水区留作步行空间;街区内保留原来老建筑——太保殿,增建相圃书院、牡丹亭、纵囚观灯处桥廊等与汤显祖有关的文化建筑,并与汤公园山顶的金缕茗楼等串联成系列;同时结合滨水区建文化、娱乐和休闲建筑综合体,现代风格与相圃书院、牡丹亭等传统建筑穿插布置,力求新与旧整合,形成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效果。

汤公街区入口处建汤公塑像,还有昆曲十番戏台广场、步行街等,地面铺深红色石块或地砖,以凸显其纪念性。

(7)完善交通体系,提升中心区的通达性和安全性

中心城区建设,自发性特征显著,没有规划,建筑布置凌乱,道路狭窄,大部分仅4m宽,消防车都进不去,安全隐患严重,但不能大拆大建。城市设计主要为解决南北交通的瓶颈和区内的消防通道组织路网,结合建筑改造拓宽南北向的中街和滨河路到宽18m,并新建东侧山脚下的汤公街后的车道;同时将老街区几条主要小街均加宽到8m,以便消防车进入(图20-31~图20-33)。

(8)运用现代性乡土性结合的建筑风格,与山水特色和谐

建筑风格与山水特色和谐,以运用现代与乡土结合的特征为主,要有时代烙印,但不同于大城市的大尺度高楼。尽量多用石材等地方材料,大卵石墙是当地传统民居的特色,还有结合地形、亲水、枕水、小尺度、坡屋顶等都是山水城市建设的追求,也是遂昌县中心城市设计的追求。对于历史遗迹、复原建筑和传统小品还是应以乡土传统风格为特征,提倡新旧整合。

(9)组织滨水区集中的旅游设施,推进遂昌二日游的发展

遂昌县城及周边有很多旅游点,如金矿、含晖胜境、独山明代一条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等,需两天或更长时间游览,县城中心要建设旅游产品和完善服务设施,让旅客在此过夜,以丰富的夜生活吸引旅客,对拓展遂昌的旅游产业十分有利。为此,城市设计建议增加2~3个不同等级的宾馆以及文化娱乐和购物休闲设施,而且集中沿滨水公共空间、汤公街区和文昌广场布置,主要活动区在500m步行范围内,构建滨水立体空间环境,供旅客活动(图20-34)。

图20-1 县城及中心区位图

图20-2 基地范围

图20-3 历史文化资源

图20-4 山水资源

图20-5 用地资源

图20-6 总平面

图20-7 南溪东立面

(www.chuimin.cn)

图20-8 北溪北立面

图20-9 总剖面

图20-10 总俯视

图20-11 鸟瞰

图20-12 现状土地使用分析

图20-13 现状旅游服务设施

图20-14 现状建筑质量分析

图20-15 显山点

图20-16 山水交融点

图20-17 北岭入口空间景观

图20-18 北岭入口空间鸟瞰

图20-19 北岭入口空间平面

图20-20 三河口地形重塑鸟瞰

图20-21 三河口地形重塑平面

图20-22 景观点与观景点

图20-23 山、水、建筑交融

图20-24 公共空间滨水形成体系

图20-25 以昌平广场为核心的城市轴

图20-26 水与建筑渗透交融

图20-27 牡丹亭、戏台广场

图20-28 汤公园入口广场

图20-29 汤公街—文化中心娱乐中心鸟瞰

图20-30 汤公街—文化娱乐中心平面

图20-31 步行体系

图20-32 原有路网体系

图20-33 路网体系

图20-34 城市设计建议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