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城市形态组织方法——创作技巧城市形态组织方法是城市设计创作的技巧,是实现设计目标、形成设计构思的工具。城市形态由空间形态和实体形态共同组成,它们在城市环境中相辅相成。以上城市实践和理念的发展,反映在城市形态上是城市要素的有机结合趋势,城市要素的整合是实现这种趋势的有效方法。......
2023-11-28
2 强调创作性的必要性
2.1 特色危机与创作性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所表现出的意象。特色包括外显的物质意象和内涵的非物质意象两部分。外显的城市特色反映在城市格局、标志空间、形态风格、色彩等方面;内涵的特色反映在城市活动、社会习俗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集中表现,几千年来,古今中外形成了大量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以皇权为核心的北京(图2-1 a),以陆家嘴为城市标志的上海(图2-1 b),小桥流水情调的苏州(图2-1 c),白墙、红顶、绿树、蓝天色调的青岛,奥斯曼庄严城市的巴黎(图2-1 d),顺应自然的瑞士伯尔尼(图2-1 e),反映现代山城的香港(图2-1 f)等等。
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全球化的发展给城市发展带来趋同性,出现了所谓的特色危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受全球化影响,高速城市化,使很多历史城市的特色不断消失,表现在肌理、结构遭到破坏,文化传统淡化,以致缺乏城市的认同感和场所感;新城建设不顾旧城的根,自成体系;向外国城市、大城市“借鉴”,引进“模式”,抄袭“形态”;大轴线、大广场、景观大道、摩天楼到处泛滥,唯独缺乏个性,形成所谓千城一面的景象。
城市设计发挥其创作性,属于空间艺术创作范畴,必然具有追求城市个性的特征。从建构城市特色出发,追求独特自然地貌的发扬,历史文化的传承,反映特色行为的空间格局、特色象征的标志和容纳特有民俗文化活动的场所等。城市设计创作是构建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
图2-1a 北京
图2-1b 上海陆家嘴
图2-1c 苏州(www.chuimin.cn)
图2-1d 巴黎
图2-1e 瑞士伯尔尼
图2-1f 香港
2.2 城市竞争与创作性
全球化过程中,城市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创新是适应竞争需要、推进经济发展、提升竞争力的主要策略。城市创新包括创新文化、吸收创新人才和发展旅游等,这些都要求有创新的空间环境,规避因循守旧、模仿抄袭、千篇一律。
2.3 业界的认知与创作性
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城市规划,取得显著的成绩,很多城市达到控规全覆盖,而且城市设计得到广泛的推广,然而特色的城市环境仍不多,究其原因还是对城市设计创作性的认知不足,主要表现在城市形态模式化,例如严肃对称的市政广场、滨水区由低到高的建筑布局、车站枢纽的广场加轴线等等,没有从创作的视角将城市发展新理念与城市空间形态创造性地整合。
有关城市设计创作:研究与实践的文章
6城市形态组织方法——创作技巧城市形态组织方法是城市设计创作的技巧,是实现设计目标、形成设计构思的工具。城市形态由空间形态和实体形态共同组成,它们在城市环境中相辅相成。以上城市实践和理念的发展,反映在城市形态上是城市要素的有机结合趋势,城市要素的整合是实现这种趋势的有效方法。......
2023-11-28
4目标策划——城市设计创作的灵魂目标策划是主题创作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任何艺术创作过程都有创作动机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立意”的过程。“立意”在城市设计中就是目标策划,它是设计对象特色形成的源泉,也是优质环境建构和可持续发展保证的基础。目标策划与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是设计前的一项工作,通常包括设计目标、计划与打算。......
2023-11-28
设计中充分利用滨水的资源,将形态设计紧密地与城市发展、提升城市活力结合,使滨江区基地周边的地价明显上升。滨江已建成近4m高的堤坝,成为城与水的屏障,给城市和江滨亲水环境的营造带来困难。......
2023-11-28
3城市设计创作过程与方法城市设计是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根据城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技术和美学等发展的需要,建构城市空间与形体环境的设计。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应该密切结合,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补充。实践中局部地区城市设计运用得更多,它更强调三维性、整合性和创作性。......
2023-11-28
表现在城市设计的思维特征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创作意图是作者艺术创作目的形成的过程,也是城市设计的目标策划过程,通常更多地运用理性、逻辑思维;而到构思阶段就更多地运用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激发顿悟、灵感的产生;在作者心智创作力发挥最淋漓尽致时,也会运用逻辑思维,从规划条件、交通行为和市政工程等方面进行制约;当进入构思方案评价、综合阶段,同样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整合过程。......
2023-11-28
对于一些历史城市,实践中追求“更新”往往忽略历史文化,追求“保护”往往会缺乏经济与社会活力。为此特别对于一些历史上曾经繁荣的城镇,运用“城市复兴”概念更有说服力,即不但要保护和恢复历史文化遗产,而且要复兴已经失去的经济和社会活力;不但要着眼于传统,还要考虑未来,力求可持续发展。推进新旧共生的城市形态历史城市都有传统保护与未来发展共存的问题。......
2023-11-28
而低碳经济主张明显是强调局部的社会变革,主要是经济系统的变革。如果低碳经济建设不与整个社会变革联系起来,只是局限在技术层面,那么,一方面我们很难看清楚低碳经济建设的复杂性,以及由此发现推动低碳经济建设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路径;另一方面,我们最终也是无法实现......
2024-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