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世纪人民战争整体实力提升研究

新世纪人民战争整体实力提升研究

【摘要】:认真探索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创新作战思想和战法,丰富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军民紧密团结,可以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慑力和

第三节 切实增强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整体实力

人民战争是中国人民以劣胜优的“传家宝”,但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战争的到来,对传统的人民战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胡主席科学把握当代世界军事发展的大势,在深刻洞察我军建设现状,准确把握世界军事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形势新情况,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人民战争的思想,他指出:“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切实增强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整体实力。”胡主席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发挥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指明了方向。

一、人民战争始终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战争的根本指导路线。人民战争是我们战胜敌人的强大武器现代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中国共产党在历次革命战争中,能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造出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人民战争的威力。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我们按照人民国防人民办的思想,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防。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是我国国防的最大优势。无论形势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变化,这一基本规律都不会改变。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人民战争的地位和作用不是降低了,而是更加重要了。人民战争这个“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要把它贯彻到军事斗争准备和国防动员中去。

国防动员是人民战争传统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危和战争胜负,一定要摆在重要战略位置。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民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军事交通动员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认真探索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创新作战思想和战法,丰富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就军事斗争准备来说,着重研究和解决好“四个结合”的问题:一是正规军作战与人民群众参战相结合。正规军是作战的骨干,人民群众的参战支前是基础。要大力做好地方民船、车辆等交通运输工具的征集和地方科技力量动员,组织民兵参加要地防空和城市防空、支援部队渡海登岛作战和参加夺取制信息权等,把人民群众的参战、支前搞得有声有色。二是海上正规战与海上游击战相结合。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样式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游击战也要提高到新的水平。要为参战民兵装备必要的信息化武器,积极参加或独立遂行海上麻雀战、破袭战、伏击战,牵制和分散敌人的兵力、火力,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为主力部队歼敌创造有利条件。三是信息化武器和普通武器相结合。未来作战,我们必须立足现有武器打仗。我军既有信息化武器,又有普通武器,两者都要充分发挥作用。要实行“高低结合”、“土洋结合”,把不同档次的武器有效地组合起来,发挥整体作战效能。四是军事手段和政治、外交、经济等手段相结合。未来作战是一体化联合作战,要综合运用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和文化等各种手段,形成整体威力。要动员海内外一切力量,广泛争取国际支持,分化敌人的战略联盟,削弱敌人的战争潜力,为赢得战争胜利创造条件。

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依靠全民力量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必须有重点有计划地抓好落实。要进一步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重大意义,更多地关心、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努力建设一支质量较高、动员快速的后备力量。进一步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方针,把国防需求寓于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之中,以较小的投入换取较大的社会和军事效益。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健全国防动员机构,加强对国防动员工作的领导,保证党和国家动员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搞好国防动员法规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动员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巩固和发展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全面建设,继续发挥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打牢人民战争的基石

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是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法宝。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靠军政军民之间和官兵之间的紧密团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方针、原则和任务,促进了军政军民关系的新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强调要把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提高到关系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发展军政军民相互团结,从而使军政军民之间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关系。这对于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不仅表现在我们的军队由人民子弟所组成,而且表现在我军始终以捍卫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唯一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我军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我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础。因此,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关系到人民军队对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必须提到坚持我军根本建军原则的高度来认识。建立和发展紧密的军政军民关系,历来是我军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我军创建之后,科学地阐明了我军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明确规定了我军的性质和宗旨,指出:八路军也就是老百姓,故军队不要忘本,本就是工农。并明确地把军民一致规定为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之一。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而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对于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军民紧密团结,可以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慑力和巨大优势,使任何外国敌对势力都不敢轻举妄动;军民紧密团结,可以大大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使国际敌对势力对我进行“分化”的图谋不能得逞,民族凝聚力还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竞争或对抗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军民紧密团结,深入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和军警民联防活动,将大大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有效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维护社会秩序;驻民族地区的部队,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军政军民团结促进民族团结,将进一步维护边疆稳定和祖国统一;军民紧密团结,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努力实现民族发展目标的基本保证。

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人民军队是为保卫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存在、而奋斗的,人民对军队的关心、爱护和支持是我军战斗力最深厚的源泉。人民群众对人民军队的肯定、认同和需要,是人民军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全国人民对军队的财力、物力支持,为人民军队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地方政府和人民克服各种困难,尽力解决军人的福利保障、军人家属的工作安排、子女入学就业、复员转业军人的安置等问题,为军人履行天职排除了很多后顾之忧,直接稳定了军心;在战争年代,兵员的补充、后勤的保障更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加;即使在和平时期,军队要顺利完成各项训练、演习任务,没有人民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也将寸步难行。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都是人民军队生存的依靠、发展的根基、胜利的保障,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始终是军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使命职能的重要保证。

三、不断创新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法(www.chuimin.cn)

信息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面貌,改变着人类战争的形态。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既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又必须接受针对其地位作用的严峻挑战。这种新的挑战应该说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既有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战略环境的,又有战略指导、军事理论、作战思想等战略指导的;既有动员体制、编制体制、武器装备等战争能力的,又有人的素质、人与武器的结合、作战的方式方法等编制体制、战略战术的。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继续发挥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就必须深刻把握人民战争的新变化,不断创新人民战争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战术,切实增强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整体实力。

(一)必须围绕联合作战进行战法创新

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武器装备系统,其构成主要包括信息攻防武器系统、单兵数字化装备和指挥控制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运用的显著特征就是战场的精确打击。目前,发达国家军队已经形成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巡航导弹、防空导弹等门类齐全的精确制导武器系统,既能在战略战役上对敌重要目标实施远程精确打击,也能在战术上提高打击部队、摧毁敌纵深目标的能力。特别是高能激光武器、粒子武器、智能武器的投入使用将提供更多的战术打击手段。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空袭的精确制导弹药已经超过了80%。信息化武器大量投入战场,形成了战场对抗的两大景观:系统与系统的对抗,精确对精确的打击。这是信息化战争对人民战争的严峻挑战。为此,人民战争一方面要把“三结合”武装力量更加精密地协调起来,组织对敌人的精确打击,力求在多个战场、采取多种行动、应用多种手段对敌实施火力兵力的突击,瘫痪敌系统结构,打乱敌精确打击的作战行动顺序和节奏,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效能;另一方面,还要高度一致地组织防御敌远程精确打击,如城市防空、网络防护、重大目标防卫等。这些就要求我们必须创造一套全新的军民联合作战的战法。

(二)必须围绕发挥传统优势进行战法创新

信息化战争产生了多种多样的作战形式,如网络中心战、电子战、心理战、太空战等作战样式,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等作战方式,以消灭目标为主要目的的“基于效果”作战方法等。比如,信息化战争中,拥有强大空、天、地综合信息系统优势、空天力量优势、精确打击优势的一方,可以在几万公里以外出动战略轰炸机实施轰炸,可以在上千公里以外发射巡航导弹,在200-1600公里以外出动战术飞机实施高空轰炸。在这种新情况下,人民战争对信息化战争的非对称性就成了我们取胜的强大优势。而为了发挥人民战争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创新战法。比如,信息分队能够全天候寻找到敌方信息化系统的破绽,就有了立体游击战、“信隙”致盲战等新战法。只要我们围绕传统优势,不断地探索创新,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必会大放光彩。

(三)必须围绕多维战场、全时空作战进行战法创新

信息化战争开辟了巨大的多维作战空间,不仅从陆海空三维物理空间扩展到了外层空间,而且产生了新的作战空间,形成了陆海空之外的太空、电磁、网络、心理、虚拟等诸多战场。人民战争在信息化条件下面临的又一个挑战就是作战空间立体多维。人民战争能否经得起信息化战场的考验,在每一个空间都能牢固地巩固自己的阵地,最终夺取胜利,主要就看我们的战法是否对路,看“三结合”武装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能否在各个战场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形成全维、全时打击与防御的优势,使每个空间都有陷敌于灭顶之灾的火海。比如,电磁战场上的干扰战、心理战场上的欺骗战等等。这就要求,人民群众参战支前的途径和方法应该改变仅限于陆海空战场所形成的固定模式,尤其是不能被陆战场上取得的经验所束缚,而应按照新的战争空间、战场需要去设计和探索各种灵活的战略战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管敌人从哪个空间来,也不管敌人在哪个时间来,都有对付他的一套打法。

(四)必须围绕重点目标防护进行战法创新

信息化战争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把推翻敌对国的政治制度或政治领导、打垮对方的经济潜力、摧毁其军事战略目标确定为战争的主要目的,而不是像以往战争那样强调打击对方的有生力量,攻城掠地。信息化战争中,交战方往往以大量的高精度的信息制导武器摧毁对方最重要的政治、经济、能源、交通、信息化设施,来个釜底抽薪,震慑敌方,使其丧失抵抗意志和战争能力,从而达到少战、精战、速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为此,开展人民战争就要以国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民族凝聚力来进行综合较量。在这种综合国力的较量中,人民群众围绕保卫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来创造和运用新的战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注释】

[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第459页,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