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研究成果

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研究成果

【摘要】:第一节打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观念形态的科学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发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因此,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统一并提高官兵的思想认识,引导官兵搞清楚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充分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意义,并澄清官兵的一些模糊认识,才能打牢官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增强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自觉性。

第一节 打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

观念形态的科学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发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只有被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动力量。同样,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只有以人为本的理念被全体官兵所掌握,才能将其转化为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升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统一并提高官兵的思想认识,引导官兵搞清楚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充分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意义,并澄清官兵的一些模糊认识,才能打牢官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增强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自觉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

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其思想内涵是不一样的:从哲学意义上讲,“人”常常相对于两个东西而言: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与此相对应,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西方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人本思想,主要相对于神本而言。这种思想主张,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在首要位置。中国古代的人本思想,更多强调的是人贵于物。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最早提出“人本”主张。他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也。”[1]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2]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发展观念,以人为本的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

应该说,我国古代人本思想有着进步的意义,客观上有利于抑制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过度剥削和压迫,但由于统治阶级与广大民众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注定他们把“人本”看做是“得民心以得天下”的驾驭术、统治术,“人本”的实质是把劳动人民当作利用工具,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正像毛泽东所说的,剥削阶级“爱民”同爱牛差不多,为的是用牛耕田,从牛身上挤奶。

近代西方的人本价值观,在用人性取代神性,用人权取代神权,用人的价值取代神的价值,摧毁封建主义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斗争中,起到过积极的进步作用。即使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后,这种价值观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在20世纪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就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必须看到,资产阶级人本思想,本质上是一种脱离社会关系、脱离社会现实的抽象人性论。资产阶级所谓的具有普遍的、永恒不变的人性的“人”,只能是思想家虚构的幻影,而不是现实的存在。事实上,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由于私有制社会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端,商品拜物教大行其道,“以物为本”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价值目标,资产阶级所谓的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一张永远也不可兑现的空头支票。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以往思想家的积极成果,科学揭示了人的本质内涵,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不是脱离物质的精神实体,也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物质实体,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具体而实践的人。所谓以人为本,根本上在于以人民群众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最高目标。胡主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主席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内涵。具体地说,一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让社会成果惠及全体民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二是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权,使每个人享有平等政治、经济、文化的权利;三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在社会发展中发展自身;四是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我们党所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命题,与我国古代和西方资产阶级提出的人本思想有着本质区别,不是任何其他理论体系中的思想,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胡主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对军队来说,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军队建设中,必须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心系基层、情系官兵,切实维护官兵的权益,不断改善官兵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这就深刻表明,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问题,而是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和立场;不是一般的关心人、体贴人、爱护人,而是事关人民军队相信谁、依靠谁、服务谁的根本原则;不是一般的工作要求,而是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必须担当的政治责任。

(一)坚持以人为本,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思想方法

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人民群众利益的主体性,确立人民利益至上的最高价值标准,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这里所蕴涵的价值观和思想方法,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这就是: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总目标中,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始终坚持人民军队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建军和治军中,要高度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在遂行作战任务中,要坚持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的统一,既要不怕牺牲、勇敢杀敌,又要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在完成军事训练、国防施工、抢险救灾等任务中,要尊重、肯定和爱惜官兵的劳动付出、工作成绩和生命价值。在部队行政管理中,要坚持发扬民主,把依法从严治军和体现人文关怀结合起来,把严格执行纪律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培育人作为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重要方法。在军队日常生活中,要心系基层、情系官兵,切实维护官兵权益,解决他们的困难,不断改善官兵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

(二)坚持以人为本,对保持人民军队性质提出了新的要求(www.chuimin.cn)

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要求。胡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重申了我军人民军队宗旨,而且进一步为坚持人民军队性质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对新形势下坚持我军性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内涵了军队建设的目标任务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目标任务的政治要求,要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国家、军队和军人个体利益关系,发扬我军顾大局、识大体、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自觉地以军队局部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以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了我军履行历史使命的政治责任,要求军队确实履行好历史使命,担负起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社会稳定职责,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意识,要求军队性质宗旨与党的性质宗旨始终保持高度一致,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抵御“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思潮,确保军队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了继承和发扬我军民主传统的极端重要性,要求新世纪新阶段要继续坚持官兵一致、尊干爱兵原则,营造新型官兵关系,不断维护和实现官兵利益,提高官兵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军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新时代的和谐军营。

(三)坚持以人为本,为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增强主体力量注入了新动力

以人为本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唯物史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精神,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关心群众根本利益、具体利益和保障人权的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相信谁、依靠谁、发展谁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为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增强主体力量注入了新动力,为提高军队战斗力提供了源泉。一是为坚持人民战争注入了新动力。在革命战争时期,敌强我弱,敌我力量悬殊,我们党要领导革命走向成功,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人民群众,开展人民战争。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条件下,战争形态改变了,过去开展人民战争的条件变化了,人民战争还灵不灵、管不管用,如何准备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等等,这是一段时期以来引发人们深入思考、需要我们正视的重大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本质属性,无疑将激励我们坚信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民的力量,坚信人民战争的威力,并努力探索人民战争潜力转化的新机制,发挥人民战争政治优势的新方法,人民群众参战支前的新途径。二是为加快我军人才建设步伐注入了新动力。信息化军队所具有的科技密集、网络一体、规模小型、集约高效等特点,对人的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军队正在成为一个知识和人才高度密集的武装团体。我军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依靠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官兵思想政治素质是比较高的,但科学文化素质和军事专业素质同发达国家军队相比却有较大差距。美、英、法、德等国,军官中研究生比例大都在30%左右,大学本科在95%以上,士兵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几乎100%。我军目前干部中,博士、硕士仅占3.3%;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1.8%,其中受过全日制本、专科教育的不到2/3,其他的大学学历是通过自学考试或函授获得的;士兵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仅占50%多一点,尚有近一半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由于官兵科技素质偏低,使高科技装备在有些部队不会用、不会修;有些指挥员谋略、指挥能力低,严重制约着部队训练、作战水平的提高。人的素质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军向信息化跨越的根本性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就必然要求以人才为本,必然要求重视军事人力资源开发。这一重要理念,无疑为加紧实施人才战略工程,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规律,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提供了理论支持。三是为不断改善官兵物质文化生活,增强部队吸引力和凝聚力注入了新动力。广大官兵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础,是战斗力的基本源泉,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国防和军队建设把提高官兵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实现官兵正当权益和全面发展,作为增强战斗力的基本条件。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实现军人的社会价值与尊重其自我价值的辩证统一,提高履行军人职责使命的素质能力和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竞争的素质能力的辩证统一,强调军人服从组织安排与促进个人发展的辩证统一。这些无疑将极大地改善官兵物质文化生活,调动起广大官兵爱军精武,全面发展的积极性,激发广大官兵的创造力,增强部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解决贯彻落实中的模糊认识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后,在我军内部,广大官兵认真学习以人为本新理念,实现了两个转变:即从过去回避以人为本话题,到现在主动学习讨论其精神实质;从过去常常停留在理性层面上的议论,到现在切实把这一理念贯彻落实到工作层面。但是,毋庸讳言,少数官兵也的确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一是认为我军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能以人民为本,而提倡以人为本,重视官兵利益,会不会影响践行我军宗旨。二是认为部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关键时刻是要流血牺牲的,提倡以人为本会不会影响官兵的牺牲奉献精神。三是认为从严治军、依法治军是治军的铁律,提倡以人为本会不会出现部队不好管,引起官兵关系紧张的现象。为澄清这些模糊认识,需要正确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要正确理解为人民服务与为官兵服务的关系

我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以人民为本和以官兵为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军队坚持以人为本,首要的、最根本的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主要体现在,军队要完成好战备训练任务,履行好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及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积极支援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作贡献。部队讲以官兵为本,为官兵服务,是以人民为本在军队内部的延伸,是为人民服务在军队中的具体体现。广大官兵是部队建设的主体,是战斗力构成的能动要素,部队现代化建设任务要靠他们来完成,现代化战争要靠他们来打赢。只有牢固树立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观念,真正从广大官兵最现实和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为基层官兵服务的工作做充分,才能调动起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把信息化军队建好,把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做好。而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正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体现。因此,为官兵服务,就是为打赢服务,就是为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任务服务。

(二)要正确理解坚持弘扬牺牲奉献精神与维护官兵正当利益的关系

牺牲奉献是军人职业的鲜明特征,是军队职能的内在要求,是军人的价值所在,也是军队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但强调弘扬牺牲奉献精神,并不意味着无视官兵的正当利益,更不意味着无视生命价值,让官兵做无谓的牺牲。邓小平指出,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在权利平等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中,尊重物质利益是一个普遍原则。要千方百计地维护广大官兵的正当利益,尽可能地让甘于吃亏和甘于牺牲奉献的人得到一定补偿。事实上,只有切实维护了官兵的利益,使官兵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融在一起,广大官兵才能为人民利益冲锋陷阵。

(三)要正确理解坚持依法从严治军与发扬军队民主、注重人文关怀的关系

依法从严治军作为我军的基本治军方针,是我军打得赢、不变质的根本保证。军队根本职能是打仗,如果平时治军不严,战时就不能打胜仗,也就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消灭敌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从严治军也是军队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根本要求。这是因为纪律是军队的命脉,平时严格训练多流汗,战时才能保存自己少流血。同时也要看到,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并不是简单粗暴,更不能打骂体罚战士,搞惩办主义、军阀主义。相反,要以发扬民主和人文关怀为前提,严中有爱,严中有情,使依法从严治军达到新的境界。还要看到,人民军队的法规和纪律,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就像叶剑英元帅所说的,我们的纪律教育的原则之一,就是导之以觉悟,齐之以纪律。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启发自觉,体现人文关怀,真心实意地关爱官兵,才能真正使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