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要体现落实到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上。......
2023-11-28
第二节 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重在两头兼顾、协调发展
两头兼顾、协调发展,一方面,就是强调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将经济发展的优势转化为国防发展优势,使经济建设有利于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带动国防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的经济资源加速国防现代化。另一方面,就是要强调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国防建设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前提,又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从而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国防领域里的许多重大技术创新,往往可以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一、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为国防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国防建设要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这是一条普遍规律。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这是我们党统揽国家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全局得出的科学结论。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心,这个重心就是国家的大局。和平时期,国家处于非战争状态,局势相对缓和,环境比较安定,经济建设是国家关注的重点,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其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发展和建设的大局。因此,军队建设必然要受国家经济建设的制约。处于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从属地位。经济建设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是我们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动摇不得。军队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自觉在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下行动。
(一)经济实力决定着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体水平
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弱的根本指标。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就谈不上国家其他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国防是由人力和物力构成的有机体系。作为一国国防主要标志的军队以及相应武器装备和国防设施要发挥国防的功能,必然要有一定的规模和质量作保证。因此,国防实力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通过把国家的物质和精神资源向国防领域进行配置的过程。所以,国家的资源越丰厚,能够向国防领域配置的资源就越多,国防的实力才有可能得到加强。恩格斯指出,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因而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情况,以暴力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越强,科技发展水平越高,它为军队提供的武器装备就越多、越精良。军队是一个物质资料的消费团体。国家经济状况决定着军队建设的规模、武器装备的质量、军队教育训练的水平和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一句话,决定着军队的战斗力。从当前世界各国军费的数额情况,可以看出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对军队的制约作用。2004年部分国家国防费分别为:美国4605.47亿美元、俄罗斯137.17亿美元、英国647.87亿美元、法国351.35亿美元、日本415.51亿美元、中国265.79亿美元。这些国家军费占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数分别为:美国20.09;4.02,俄罗斯15.49;2.69,英国8.33;3.50,法国11.14;2.01,日本5.97; 0.98,中国7.76;1.61。[1]
国防建设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基础,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的信息含量越来越高,研制、采购、维护费用也越来越昂贵,国防和军队建设对经济的依赖将更加突出。以美国的“斯坦尼斯号”航母为例,自身采购价为35亿美元,80至90架各型舰载机需50亿美元,编配导弹巡洋舰2艘、导弹驱逐舰和导弹护卫舰4艘、攻击核潜艇2艘、油船1艘,约需65亿美元。整个航母战斗群大约需150亿美元。航母的30年服役期内,大约需要180亿美元的费用。从开始建造到最后退役,共需经费3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将近3000亿元。这个消耗数额,大致相当于中国2500万至3000万普通工人一年的总收入,比我国一年的总军费还要多。美军作战理论要求,有三个航母战斗群才能保证随时有一个航母战斗群处于战斗状态。维持这样一支海上力量费用之巨可想而知。由此可见,国防和军队建设对经济实力有着极大的依赖作用,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国防和现代化的军队。
(二)经济实力决定着军队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越强,就可以用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其军队武器装备的更新速度就更快。相反,国家的经济实力不强,用于科研和采购的费用有限,武器装备的更新周期就长。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研制成本高,价格昂贵。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列举的一组数字很说明问题。他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相比,目前,轰炸机的价格是过去的200倍,是战斗机的100倍,是航空母舰的20倍,是主战坦克的15倍。”[2]这是20世纪80年代的武器装备价格与以往价格的比较。当今武器装备的价格昂贵得更加惊人。美国F-22战斗机每架样机的成本将达到1亿美元,如果把研制费用计算在内,成本高达2.5亿美元。一架B-2隐形轰炸机的造价高达约20亿美元,美国只生产了20架。美国现役的战斗机,F-14价格为3800万美元,F-15为3400万美元,F/A-18为2900万美元,F-117为4500万美元。C-17运输机的价格为1.49亿美元,B-52轰炸机为7400万美元。一艘尼米兹航空母舰45亿美元,“海狼”潜艇20亿美元。采购昂贵的武器装备,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如果没有资金或资金有限,军队编制大量价格昂贵的武器装备必然受到限制。这就是发达国家军队高技术武器装备多,且频繁更新,而发展中国家军队高技术武器装备数量少,且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的根本原因。
(三)经济实力决定国防实力是战争实践经验的总结
德国、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疯狂进行扩军备战,穷兵黩武,军事工业畸形膨胀,最终使国民经济超负荷运转,无法支撑侵略战争的巨大消耗,导致全面崩溃。从战争的耗费也很能说明经济对国防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34个参战国,共消耗2080亿美元,日平均1.3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61个参战国,共消耗11170亿美元,日平均5亿美元;第四次中东战争,3个主要参战国,打了18天,共消耗100多亿美元,日平均6亿美元。90年代的海湾战争,作战42天,仅多国部队一方就耗资610多亿美元,日平均10多亿美元。可见,战争有赖于经济的支撑。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战争,需要使用大量的信息化兵器,且战场广阔,战争发展进程快,战争的投入高,消耗量大。交战双方战场上的较量,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要准备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必须首先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从现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趋势来讲,经济实力不仅是整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支撑点,而且其本身就是国防和军队强大与否的根本标志。因为,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武器装备现代化,而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决定着其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凡是国防科技发展迅速、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高的国家都是经济实力雄厚、军费充足的国家。反之,国家经济比较落后,无法大幅度增加军费,要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很困难的。因此,实现国防现代化,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先把经济搞上去,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打好物质基础。(www.chuimin.cn)
二、大力加强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强大的国防,一方面表现为有一支与国家地位相称和国家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具备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从而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另一方面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对经济消耗的过程中,也表现出对经济建设的拉动作用。
(一)强大的国防能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发展,没有强大的国防不行;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之林,没有强大的国防也不行。我国宋代一度经济繁荣,世界领先,但统治阶级重文治不修武功,留下了“靖康之耻”。清朝的康乾盛世,白银储备世界第一,虎门一声炮响,封建王朝从此败落。历史警示我们,强大的国防是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保证,忘战必危,凡文事者必有武备。当今,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世界还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一些地区因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问题引发的争端时有发生,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恶化、毒品、走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恐怖主义已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构成现实威胁。世界军事变革迅猛发展,军事力量对比出现新的严重失衡。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战场向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扩展,中远程精确打击成为重要作战样式,战争形态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斗争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战争因素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要保证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就不能不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有了强大的国防,就能够通过平时强大的威慑力量,消除或减少外敌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干扰和破坏,战时通过反侵略战争,保卫国家的安全。相反,如果没有强大国防做后盾,敌人就可能侵犯我国的主权、领土和安全,经济建设就不会有和平安定的环境。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国防实力的增强,我国领土、领海、领空保持了相对安全,经济建设有了比较和平与安宁的环境,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有强大的国防和一支能够抵御外敌的现代化军队。
(二)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搞好了,也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国防和军队建设对经济建设具有促进发展的一面。因此,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既要重视通过发展经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又要重视发挥国防和军队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以合理的国防投入推动经济建设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国防和军队建设并不是单纯的消耗性事业,它不但能够产生出强大的国防效益,而且也能生成巨大的经济效益。国防和军队建设能够牵引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重大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促进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防军工技术可以向民用方面转移,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国外的研究表明,军费在国民生产总值和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如果适当(例如分别控制在4%和20%以内),则其适度增长能促使国家资本总投入额的增长,使国防开支与资本总投入之间产生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实施的“曼哈顿计划”、冷战期间实施的“星球大战计划”,不仅有直接的国防价值,而且产生了空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美国国防部估计,“阿波罗计划”每一美元的投资,可以获得14美元的利润。整个空间计划每投入10亿美元,可以使美国的生产力提高0.1%。
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需求拉动作用。国防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组成部分,如果社会总需求不足或需求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经济建设发展和运用困难,那么,扩大国防需求会对经济建设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美国通过扩大国防需求,不仅使陷入困境的军工企业摆脱被动,而且也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背后都有国防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因素。国防建设对社会就业也有促进作用。据美国国防经济学家盖文·肯尼迪推算,美国每增加10亿美元的国防投入,可以为社会带来1.5-2.5万个就业岗位。美国官方曾经估计,每投入10亿美元的国防采办费,能够为社会提供3.5万个直接和间接的就业岗位。
以军事高新科技的发展带动经济建设。重大的科技创新,往往是在国防领域内首先实现,而且一旦向民用领域转移,它不仅能产生强大的国防力,还能够形成先进的生产力。因此,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十分重视通过重大军事高新技术推进经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经济和技术方面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就在于重大军事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我国的“两弹一星”工程、“863”计划、载人航天工程,也直接带动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仅就军队而言,从1985年至1995年,全军科技成果支援国家经济建设项目达到1000多个,解决国家急需的科研攻关项目100多个,共有3.5万项科研成果转为民用,使320家面临困境的企业扭亏为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银河”电子计算机为全国气象事业服务;总参信息工程学院研制的“04程控数字交换机”,救活了十几家国有大中型通信设备企业,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国内通信市场的垄断,创造产值36亿元。此外,国防建设还可以创造多方面需求,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对于扩大内需、减轻就业压力也将起到积极作用。这是国防建设在服从国家建设大局的前提下,为经济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
20世纪的重要军事科技发展或对军方起关键作用的民用产品和技术,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划时代的推动作用。1928年的青霉素,是由苏格兰战地医生亚历山大·弗莱明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开始寻找的一种抗菌药。1930年用于喷气推动的涡轮机,是弗兰克·惠特尔在英国皇家空军做军校学生时发明的。1940年发明的雷达,是苏格兰人罗伯特·沃森·瓦特为英国皇家空军发明的,其目的是跟踪敌机。1960年发明的激光器,是美国休斯研究实验所的特德·梅曼为提高武器精度而制造的第一部红宝石激光器。1969年的因特网,其目的是用于在爆发核战争的情况下保障通信的,所以人们都把因特网的前身阿帕网(Arpanet)看做是冷战的产物。1976年的超级电脑,是西摩·克雷制造的首台超级电脑,其目的是模拟核试验,今天它被用于气候研究和天气预报。1978年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军发射的首颗GPS定位系统卫星,其本意是令导弹更精确地击中目标,但现在用于汽车导航了。1984年的现代移动通信网,使美军使用的CDMA技术无障碍通话成为可能。CDMA是快速移动通信网(UMTS)的基础。2002年的纳米技术,使美军成立了士兵纳米技术研究所。[3]所有这些军事高新科技的发明和发展,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是单一的消耗性事业,处理好经济保障国防和国防拉动经济的关系,发展军事高新技术能够带动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速经济社会和民用产业的发展。
有关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研究的文章
第一节打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观念形态的科学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发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因此,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统一并提高官兵的思想认识,引导官兵搞清楚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充分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意义,并澄清官兵的一些模糊认识,才能打牢官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增强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自觉性。......
2023-11-28
胡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我国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2023-11-28
二、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军长期的主要战略任务,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2023-11-28
第一节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面临的两大战略任务,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对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由此可见,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统一于信息化,即都是为了建设......
2023-11-28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经受着考验和挑战。打牢官兵的思想基础,是培育部队战斗精神的关键。进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强化官兵对正义战争的心理认同。......
2023-11-28
第一节科学把握战斗力标准战斗力标准是军队建设的根本标准。军队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为了提高战斗力。必须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按照战斗力生成规律,切实促进战斗力的快速生成和提高。有的官兵认为战争一时不会打响,把当兵作为谋饭碗、寻出路的跳板,淡化了战斗队意识。......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