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世纪国防军队建设思想研究:统筹发展富国强军

新世纪国防军队建设思想研究:统筹发展富国强军

【摘要】:第一节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富国和强军的必然选择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党的八大前后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党中央更加重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富国和强军的必然选择

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因此,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富国和强军的必然选择。

一、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富国之策

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来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被统治的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它拥有政治权力(公共权力)以及构成这种权力的武装力量。拥有包括武装力量在内的雄厚的国家综合国力是国家强大的基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通过国防建设达到维护国家安全和保持社会稳定的目标。通过经济建设把国家的综合国力搞上去,两个方面统一于强大国家目标之中。从国策上来看,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经济建设,也包括国防建设;祖国统一既有赖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有赖于强大的国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要靠包括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强大。因此,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两者必须协调发展,不可偏废。从实践上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与否事关国家的强盛与安危。两者协调,则国富;两者失调,则国危。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得再好,如果国防建设搞不好,仍然不能成为富国。同样,只重视国防建设,不发展经济,国防建设最终会成为空中楼阁,失去支撑和基础,国家最终也强大不了。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在国家总体战略布局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现代国家,无不高度重视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大国间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以军事为后盾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世界上一些主要大国都在进行战后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军事战略调整,力图增强军事实力,强化军事力量在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中的职能作用,谋求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占据优势,争夺在21世纪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主动权。这表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二、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强军之道

强大的军队,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先进的武器装备、合理的结构及科学的理论。强大的国防,不仅要对武装力量、边海防和战场进行全面建设,而且要在国防科技工业、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以及与国防相关的交通、邮电、能源水利气象航空航天等方面进行全面建设。要实现强大国防的目标,必须通过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才能够实现。一方面国防建设是建设强大军队的主要途径,而经济建设又是国防建设的基础,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就无法建设好国防,建设强大军队的目标也就难以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通过战争建起了一支现代化的强大军队,但是,由于冷战中美苏进行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前苏联没能很好地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最终不但没有实现强军的目标,还落得个亡国的结果。因此,强军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另一方面,加强经济建设能够为军队建设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科技不断创新,社会不断进步,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利益空间不断拓展,会对军队提出新的任务需求,同时,也会为军队建设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在世界历史上,大国的崛起,特别是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都为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既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也提供了重要机遇。英国为了控制海外贸易和世界市场,建立了以海军为支柱的世界级军队。美国为了本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也建立了一支称霸全球的军事力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所作为,既要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也要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正在着力完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胡主席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对建设强大军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世界军事强国已进入军队信息化阶段的新形势下,我军仍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发展阶段,亟待实现复合式发展,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快国防建设,势必会进一步拉大我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旦发生战争就可能陷于被动,就难以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的进程也将被打断。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对于建设强大军队的极端重要性,紧密结合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增强坚持这一方针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驾驭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能力,加速推进军队建设的进程,在富国的过程中,实现强军的目标。(www.chuimin.cn)

三、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国家建设的科学总结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确保国防安全,是党执政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是党中央立足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历史任务,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经验形成的新认识、新概括,是党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深刻揭示和准确把握,是着眼确保党科学执政、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科学判断。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的不同,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上有不同的表现。

建国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时协调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建国后到1953年,为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我国维持了较高的军费开支。党的八大前后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党中央更加重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毛泽东曾明确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深刻阐明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指出:“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在这一历史时期,从军事发展的角度看,国防开支的比重在下降,到1960年降到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8.9%,军队员额大规模压缩。但是,由于经济建设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防建设也得到了加强,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诸军兵种建设得到了较大发展,我军开始由单一军种向合成军迈进。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走过了一段曲折路程。由于战略指导上提出立足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军队员额增加,规模扩大,军费支出过多,1961年至1979年,国防投入处于比较高的一个历史时期,1968年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曾经达到26.1%。1969年至1972年,连续4年都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7.5%。国防实力得到了加强,但国防建设投入过多,客观上经济建设发展的投入就少了。国家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也受到一定制约。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国防建设的效益不高,反过来影响到国防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到和平建设的轨道。军费的比重开始逐步降低,1988年,国家财政开支中军费所占的比重降至7.4%的历史最低水平。军队百万大裁军,军队参加国家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在“忍耐”中求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冷战后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党和国家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国家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开始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军费得到适当增加,其绝对值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国防建设得到较大加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出现新的局面。历史经验表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协调好了,两者都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如果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不好,两者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