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合并高校的发展观念发展战略的制定,必然要受一定的战略观念的支配。战略观念是高校进行战略管理的具有统帅性的观念。“十五”期间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100万人,每年有数百万人需要接受再就业培训。对合并高校而言,“九五”期间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学校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如有的高校增强了师资队伍力量,有的完善了学科结构,有的提高了办学层次,有的确保了教育经费,有的还拓宽了办学渠道,等等。......
2023-11-28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战略对策是对战略目标的支持和保证,是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合并高校,面临着并校过程中办学思想、人事、管理、文化、学科、感情等融合的痛苦与矛盾,受到短期功利性行为的干扰。在当前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要真正使合并后的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战略对策。
一、特色发展战略
不同类型的高校具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办学重点,但最重要的是要发展特色,打造品牌。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区别不同的地区、科类和学校,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制定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各种类型的学校合理分工,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特色蕴藏着优势,优势体现着竞争力。大力培养特色和优势领域,才能形成合并高校的“拳头”和品牌,使优势与特色转化为办学的优势与特色,进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合并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的首先战备是特色发展战略,着力培养并形成办学特色,靠特色求生存,靠特色求发展。
高校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教育模式、人才特色上,也表现在专业设置与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上,还表现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上。合并高校的最重要特色应当蕴含于学校定位,主要是地方性和综合性,发展特色,必须扎根地方,只有植根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才有活力与生机。如扬州大学自身定位于“地方综合性高水平大学”。合并高校具有“综合性”的新优势,要注意在学科发展上加强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建设,打造学科品牌建设优势。同时,合并高校要扩大影响,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科综合性强、有地方特色并具有人才培养与科研基础的特色与优势,打造学校的社会品牌,造就一批名师,建设一批名学科、名专业、名课程,走以特色创品牌,以特色求发展的道路。
二、人才发展战略(www.chuimin.cn)
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而任何时代的社会发展都是以人为核心和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服务的。正因为如此,可持续发展理论坚持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强调指出:发展过程“首先应为发展今天还有明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一切潜力创造条件,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最终目标”。培养和造就可持续发展的人,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高校人才战略的首要目标。由此而论,“以人为本”既是合并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更是其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石。
不同层次高校的差距其核心是师资队伍的差异。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无法跨越。因此,合并高校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基本方针:一是大力培养自身的内在人才,二是加大外部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改善人才结构。按照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可采取多样化运作机制,转为用人观念,不求人才所有,但求人才所用,广泛开发社会人才资源,快速集聚人力资本。在校内,要大力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积极开发校内人才资源,建立健全校务公开制度,逐步淡化行政管理成分,不断完善教职工业绩考证奖惩制度,努力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的人才环境,以利于各类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教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每个人的个体价值和构建学校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创造优越的条件。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构,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作为合并高校,围绕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总目标,要自觉加强对地方人才需求的预测、规划,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加快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各类人才,这乃是合并高校发展的最根本的驱动力。
三、科研与科技开发战略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科研水平是学校学术声誉的基础,对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具有支撑和连动效应,以市场为导向,联合科研攻关,尽快提升学术水平,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是提高水平的关键,要探索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突出地方特色,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发挥合并高校的多学科联合的综合优势,以特色学科为切入点,以技术应用为重点,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促进高校科研融入地方经济,推动科研与科技服务水平的提升。
有关合并高校全面融合与科学发展研究的文章
第一节合并高校的发展观念发展战略的制定,必然要受一定的战略观念的支配。战略观念是高校进行战略管理的具有统帅性的观念。“十五”期间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100万人,每年有数百万人需要接受再就业培训。对合并高校而言,“九五”期间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学校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如有的高校增强了师资队伍力量,有的完善了学科结构,有的提高了办学层次,有的确保了教育经费,有的还拓宽了办学渠道,等等。......
2023-11-28
它指教育部所属高校、中央各部委所管理的高校及地方政府部门所办高校内部合并。这种合并因参加合并的高校同属教育部,合并后其投资渠道和管理机制不变,隶属关系不变,学校合并的外部环境不变,难度较小。......
2023-11-28
国家包办了高校的“原料”采购、“生产”管理,以及“产品”分配等各个环节。合并高校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应充分利用自身这一优势,积极地面向国际开放,实现办学的国际化。地方化和国际化构成开放办学的两极,这是合并高校走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023-11-28
但当前的高校受传统发展观和功利取向的影响,过分强调对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适应,虚化了对政治方向的引导,弱化了对不良文化的批判,忽视了对精神价值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引领社会进步,推动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功能。......
2023-11-28
在“长三角”地区高级技工、技师的缺口很大。人才需求的类型和趋势,是“长三角”地区高校必须加以关注的大事。“长三角”高校协作与联合必须在不追加教育投资的情况下,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和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总而言之,“长三角”高校协作和横向联合要以发展区域经济为基点,通过宏观调节实现优化组合,达到提高“长三角”高等教育整体效益的最终目的,其中区域调节是关键,优化组合是重点,效率优先是目标,利益共享是前提。......
2023-11-28
第五节融合与发展的辩证关系高校的合并重组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高校合并基本告一段落,融和与发展则成为合并高校的工作重心。故以融合促发展、在融合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应该成为合并高校改革中的又一条指导思想。改革是促进学校内部融合和科学发展的动力和途径。......
2023-11-28
第一节学科融合合并高校在合并后初期,一般是把机构及人员的调整作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些调整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才能做好,这对实现合并办学的目标必不可少。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应充分考虑学科融合的问题。科学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鲜明特征是日益求助于多学科融合的战略决策来解决各种问题,导致了新的跨学科研究不断出现。因此,学科的融合要以建立合理的学科结构为前提。......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