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组织文化管理层面组织文化主要强调的是在组织中形成的一种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的管理层面很广,它主要包含:组织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仪式和文化网络。也就说,组织文化管理面对的是社会化的人。没有英雄人物的组织文化是不完备的文化,是难以传播和传递的文化。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体现着组织文化和组织员工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2023-11-28
组织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反映时代精神。图书馆现有组织文化是传统图书馆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之所在,其中的积极因素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我们也要看到,图书馆组织文化在多变的环境中有许多不适应的因素,它的稳定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发展的障碍,因此,要想使组织达成较为理想的效能,就必须重塑图书馆的组织文化。
1.建立团队文化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组织文化必须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素养,以建构合理、优秀的文化。团队文化是现代组织精神必须强调的重要内容。过去图书馆组织的价值观受传统金字塔形结构的制约,形成领导权威至上,各职能部门只关心自己分内事情,相互之间不合作、不团结的风气,这种组织文化对图书馆有极大的毁灭力,被这种等级文化所困扰,必然导致不精简、不灵活、不公平、缺乏创造力、士气低落的后果,也就无法获得读者的支持。随着人们对这种金字塔式层级组织结构弊端的认识,图书馆组织已经逐渐向扁平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团队逐渐成为图书馆的组织基础。随着组织结构的再造,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也必须相应变化,否则就不能保证图书馆组织中各层面的人员身体力行,按真理行事。
那么,团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团队之所以称之为团队而不是普通工作群体,从文化方面来讲是因为它具有下述的文化氛围,而工作群体则没有。团队文化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1)具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团队成员清楚地了解并认同组织的共同目标和共同愿景,认同组织的价值观,并乐意为之奉献。
(2)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团队成员的技能相互补充,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组织目标。成员之间形成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气氛。人人承担责任,同时享受个人发展的权利。
(3)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团队提倡开发、坦诚的沟通氛围,成员间信息渠道畅通,知识共享。
(4)自我管理。团队工作得到领导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团队以自我管理为导向,在决策上更为民主,提倡参与,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图书馆引进团队文化,目的在于克服图书馆传统组织文化在决策与人际关系方面的弊端。但要建立团队文化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由于图书馆组织文化有足够的稳定性,团队文化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的努力才能逐渐形成。
2.倡导学习型组织的文化氛围
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如下:
(1)持续学习,表现为员工们相互分享所学东西,并且将工作作为运用和创造知识的基础;(www.chuimin.cn)
(2)知识创造与分享,即开发和建立起创造、获取以及分享知识的系统;
(3)建立批判性的思考,鼓励员工用新的方法思考问题、看待关系和反馈回路以及对假设进行检验;
(4)营造学习文化,学习会得到奖励、晋升,会得到管理人员以及公司目标的支持;
(5)建立一种能够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得到发展以及福利改善的制度和环境。
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以及适应变革能够得到不断强化,并且学习型组织通过创造支持学习的文化氛围,有助于知识共享和持续学习,图书馆处于竞争激烈、变化多端的环境之中,所以引进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于图书馆特别有启发意义。为了培养学习型组织文化,那种等级结构森严,论资排辈盛行的管理方式显然是不利于个人成长和终身学习的,追寻一条能学到更多东西、非线性的成长道路是更好的选择。图书馆的管理者应当力促减少官僚主义、等级制度以及内部派性等压制馆员成长的因素,为馆员建立伸展自如的空间,形成鼓励成长的组织环境。
3.培育“以人为本”的文化
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的客观需求,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存在,依靠的是图书馆人对文化和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人”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支点。那么,图书馆如何“以人为本”?首先应对读者发扬人文关照的精神,为读者提供形式多样的、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例如,对残疾读者,图书馆可制定优先服务规定,并在道路和设备上尽量考虑残疾人需求。其次,以人为本还应充分体现在对图书馆员的关怀和管理上,尤其要致力于营造符合组织与个人共同发展的良好工作和学习氛围,使馆员感受到尊重,从而能自觉地工作,在完成图书馆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愿望。
4.弘扬传统的图书馆精神
塑造适应网络环境的图书馆组织文化,并不是抛弃图书馆的传统文化,对于其中精华的部分,我们应该不断发扬光大,其中图书馆精神就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的。何谓图书馆精神?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先驱沈祖荣先生曾提出“任事忠诚”。他认为“忠诚舍得有牺牲,忠诚舍得有奋斗,忠诚舍得有毅力,忠诚舍得有勤劳,忠诚舍得能忍耐,忠诚为万事成功之母”。沈祖荣先生还特别重视对未来图书馆人服务社会精神之培养。他说:“文华图书科同学,今日在受图书馆之教育与训练,异日将必服务图书馆界。执事所须热烈情感、服务精神两要素,不可不于今日养成之。”由上述可见,沈先生视奉献服务为图书馆员精神的支点。
此外,崇尚智慧也是前辈们的人生追求,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创立本身就是为了“启迪民智”。而且图书馆的服务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服务,则是因为它是使知识增值,使智力资源得到开发的服务。因此,“图书馆精神”归纳为:热爱祖国、忠诚事业、崇尚智慧、献身服务。
有关危机管理融入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研究的文章
第五节组织文化管理层面组织文化主要强调的是在组织中形成的一种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的管理层面很广,它主要包含:组织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仪式和文化网络。也就说,组织文化管理面对的是社会化的人。没有英雄人物的组织文化是不完备的文化,是难以传播和传递的文化。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体现着组织文化和组织员工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2023-11-28
第一节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本书从“文化”和“危机”概念出发,研究和探讨了组织文化和危机管理的内涵。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
2023-11-28
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在项目组对图书馆危机管理抽样问卷调查中,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图书馆危机管理并不重要。这种对媒体报道自相矛盾进而回避的反应,除了暴露出国家图书馆在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外,更是将国家图书馆置于了社会舆论严重不满的境地,使国家图书馆在危机处理中完全丧失了先机和主动权。......
2023-11-28
第六节组织文化管理基础组织文化就是组织哲学指导下的组织共同价值观体系;制度是让想犯罪的人犯不了罪,文化是让有机会犯罪的人不愿意犯罪;组织的首席组织文化设计师是管理者。文化管理建立在“人本管理”的基础上,是组织管理的新阶段。......
2023-11-28
第一节图书馆危机管理基本概念1.概念的提出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危机管理理论,并迅速应用于国际政治领域。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也已启动。可见,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张丹认为,图书馆危机管理是对图书馆运行中出现的危机因子和危机事件从发生到消亡全程全面监控处理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真正的图书馆危机管理不仅在危机事件出现时在场,更在未有危机爆发时在场。......
2023-11-28
危机管理的“术”是危机管理的操作技术与方法,是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掌握的。同时,组织应确保危机管理机构具有高度权威性,并尽可能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以保持其客观性和公正性。......
2023-11-28
图书馆在竞争的状态下将自觉地形成网络,达到协调协作的目的。竞争将使馆员的贡献与职位、工资、荣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图书馆员都应积极面对竞争,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强化,奋发向上,锐意进取。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