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格林认为,危机管理的任务是尽可能控制事态,在危机中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事态失控后,要争取重新控制住。......
2023-11-28
第二节 文化的特征
文化人类学家们对文化特征的解释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文化不能遗传,而是后天习得的。一个民族或群体共同享有的东西不一定属于文化的范畴。一个民族典型的头发颜色和肤色就不是文化,因为头发颜色和肤色是由遗传决定的。人对食物的需要也不属于文化的范畴,但吃什么、何时吃及怎么吃却是后天习得的,不同的民族和群体饮食文化就会有所不同,如中国人吃饭大多用筷子,西方人一般用刀叉,还有人用手抓;中国人吃狗肉,而欧美人绝对不吃,等等。
任何一种动物都有其共有的行为习惯。然而对于不同种类的动物来说,这种共有的行为究竟是后天习得的还是本能的,往往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例如,蚂蚁会分工劳动,如建筑蚁穴、组成征战队列、搬运食物等,但这些行为都不是教会的,也不是模仿其他蚂蚁得来的,而是一种本能。但人类的近亲猴子和猿则具备大量后天习得的行为。例如,1953年,一群科学家在日本猴类中心曾经观察到某个特定的新创的行为怎样在猴子中传来传去,直至最后成为该猴群共有行为的。科学家们把一些甘薯放在靠近那群猴子生活的河岸上,一只年轻的雌猴受到食物的吸引,开始把甘薯放进水里,以洗掉上面的泥沙。以前这群猴子是把食物擦一擦后便吃的,但从此这种水洗食物的行为便在这群猴子中传播开来,从而代替了原来的擦掉泥沙的行为。
一些生物学家发现,某种动物一生中童年时期所占的比例,似乎与这种动物对习得的赖以生存的行为的依赖程度有关。同其他动物比起来,猴和猿的童年要相对长些。人类的童年期则比其他任何动物的童年期都要长得多,这反映了我们人类要大大地依赖后天习得的行为才能生活。人们生活在特定的文化之中,从小就逐渐培养起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情感,我们将其称为文化情感。个人的文化情感是本民族文化情感的内化,它一旦形成,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一个人对自己所属的文化的价值观念理解得越深刻,其文化情感也就越深厚、越强烈。共同的文化情感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情感的交流使人们获得心灵的沟通,使人们在本民族文化中得到认同,从而产生一种怡然自得的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从另一方面看,人类文化的习得过程和传递过程并不是机械式的,文化的习得和传递形成的积累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认识和经验架构上的转变,是文化的抽象形式的转变。所以,文化在通过传播媒介实现沟通与交流的时候,既表现出认知和经验领域的扩大,又表现出认知素质的提高。
2.文化具有强制性
文化是我们身外的东西,或者说它存在于个体之外,但它对个人施加着强大的力量。我们并不总是感受到文化的强制力量,这是因为我们通常总是与文化所要求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保持一致。然而,当我们真正试图反抗文化强制时,它的力量就会明显地体现出来。
人类学和社会学家们认为,文化强制有两种类型:直接文化强制和间接文化强制。直接文化强制很容易理解。比如说,如果你穿的衣服不属于我们文化所容许的类型,就可能会遭到嘲笑或干预,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社会的孤立,这就是直接文化强制。
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干在解释间接文化强制的意思和作用时说:“没有人强迫我非得同本国人说法语或非得使用合法货币不可,但我却不可能有其他的选择。如果我试图摆脱这种必然性的话,那只会以悲惨的失败而告终。”也就是说,如果他用汉语(假设他会讲汉语)去跟他的国人讲话,绝大多数人会不懂他在说些什么;如果他直接用冰岛货币去商店买东西,恐怕也会被拒绝。由此可见,间接文化强制的力量也是很大的。
文化强制使得一个人在知觉、判断及行为上往往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被称为社会从众效应。美国心理学家阿什做过社会从众效应的试验。他以大学生为试验对象,每组成员7至9人,实际上只有一人是真正的受试者,其他的都是事先安排好的陪衬者。阿什让受试者比较两张卡片上的线条(如图1-1所示,第一张卡片上有一条直线,第二张上有三条不同长度的直线),并要求受试者指出第二张卡片上的哪一条直线与第一张上的线条长度相等。真正的受试者坐在靠后面的位置,并让他最后作出判断。在9人的试验组中,前8人故意作出错误的判断,例如认为A=X(实际为B=X),做了许多这样的试验,结果是,真正的受试者中竟约有35%的人顺从了群体的错误判断。但是在单人一组的试验中,几乎没有一人弄错。(www.chuimin.cn)
图1-1 阿什的社会从众效应实验
然而,并不因为存在着文化强制,个性就一定不能与之共存。文化强制的力量通常是在人的行为接近许可临界时才明显地表现出来。通常一个社会或民族的行为规范有一个相对宽广的范围,个人可以在这个范围内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
3.文化具有适应性
一般来说,任何民族的文化必须适应该民族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一种有损社会生存机会的习俗不大可能持续存在,若人们固守这种习俗,则最终可能要与这种习俗同归于尽。一个民族要想世世代代生存下来,其非适应性的习俗(减少一个民族生存机会的习俗)可能会被逐渐放弃,而适应性习俗(能增加一个社会生存机会的习俗)则可能会长期持续下去。然而,当我们说一种习俗具有适应性时,这是指对特定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对一种环境适应的习俗,对另一种环境就不一定适应。所以当我们发现某一社会或民族具有某种特殊习俗时,就应该从适应社会的特定环境的角度看,这种习俗是否合乎情理。许多在我们看来好像是不可理解的文化行为,如果将其视为对环境的适应就变得可以理解了。例如,在一些赤道国家有一种禁忌,即在婴儿两岁左右可断奶之前,禁止其母亲发生性行为。倘若没有这种禁忌,一位母亲可能很快又怀上孩子,她就不能再给较大的孩子喂奶了。较大的孩子吃不上母乳,就容易患一种叫“夸希奥科”的病,这是赤道地区常见的一种严重的蛋白质缺乏症。因此,这种产后性禁忌就起了为婴儿提供更好的生存机会的作用。
一种特定的习俗往往代表一个社会对环境的适应,但并不代表所有可能的适应。不同的社会对同样的情况可能选择不同的适应方式。例如,在南美洲,人们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地区并没有长期的产后性禁忌,人工流产却是那里常见的习俗。这个习俗同样起到了拉开婴儿出生的间距、避免过早地给孩子断奶的可能。由此可见,在环境相似的不同社会或地区,其文化习俗也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4.文化是不断变迁的
公元前6世纪时,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他每日去洗澡的河边发现了一个事实,即“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水是一刻不停地在流动的。由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变迁,这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文化既然是人类适应客观环境的一种手段,那么当客观环境改变时,文化自然也会随之而改变。这种变化经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例如,我们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与父母辈相比较的时候,我们会明显感觉到“时代变了”。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模式。文化变迁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文化只能在不断变迁中获得发展和进步。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文化变迁的动力可能产生于社会内部,也可能来自于社会外部,有时候甚至可能是另一个社会所强加的。一般来说,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发现和发明、革命与社会制度变革、文化借用或传播以及文化互渗等。发现和发明是一切文化变迁的根本源泉,它们可以在一个社会的内部或外部产生。但是,发现和发明不一定总会导致文化变迁。如果人们对某项发明或发现不加理睬,那就不会引起文化变迁。暴力推翻一个社会的统治者必然会导致这个社会的文化的剧烈变化。例如,中国历史上每次改朝换代都造成了中华文化很大的变迁,尤其是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我国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文化借用或传播指的是一个社会向另一个社会借取文化要素并把它们融合进自己文化中的过程。文化借用或传播能使一个社会在其发展某项事业的过程中,绕过或跨过某些阶段或避免失误。例如,我们现在大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其目的就是要减少或省去我国自行研制这些技术的时间和费用,用更快的速度来建设我们的国家,满足人民的需要。由于各个社会有环境的差异,因此借来的文化往往要经过修饰,成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在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中,都有很大的成分是由借用或传播而来的。拉尔夫·林顿认为这个比例可达90%,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文化(不是全部)而言,独立创造的文化只有10%。
有关危机管理融入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研究的文章
具体来说,个性是指个体独特而稳定地表现出来的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人的个性差异中比较经常的、稳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组织的价值观念一旦深入人心,就会成为组织个性的组成部分。其二,个性心理特征受情境与身体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等,常常会因个人所处的情境而发生变化。......
2023-08-02
二是文化还是能够影响他人通过学习或模仿获得知识的特殊能力。即将文化看成一套充满意义的集合性系统,这些特征既定义了文化群体的共性,又将群体性特征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2023-11-16
而对于突发性危机事件,则可以根据危机的具体情况及危机管理组织的统一部署,组建临时的危机处理小组。④建立危机管理学习机制。在危机消除之后,必须对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对危机管理的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形成相关的学习档案,并组织有关部门和员工进行学习。......
2023-11-28
第一节从本质特征方面比较1.组织文化管理本质特征组织文化自引进以来,一时间竟成为了一种时尚,但组织文化在组织的理解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当然这些偏差也不是绝对的。1997年年初,苹果公司宣布将裁减1 300名员工。1月下旬传出苹果公司在寻找买主。苹果公司于2月份召开紧急会议,对领导层进行了改组,力求度过难关。这种人员流动的频繁现象是组织文化不具有包容性的一个明显特征。......
2023-11-28
第一节危机一、危机基本概念对危机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下过不同的定义。巴顿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巴顿所给出的危机定义,将危机的影响范围扩大到组织及其员工的声誉方面。严重危机又称特别危机或破坏性危机,它是一种可能造成特别损害的危机。......
2023-11-28
第六节组织文化管理基础组织文化就是组织哲学指导下的组织共同价值观体系;制度是让想犯罪的人犯不了罪,文化是让有机会犯罪的人不愿意犯罪;组织的首席组织文化设计师是管理者。文化管理建立在“人本管理”的基础上,是组织管理的新阶段。......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