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民主改良:社会革命的主要方式

民主改良:社会革命的主要方式

【摘要】:考茨基坚持认为,社会民主党是革命的党。前一种就是指阶级斗争,而后一种就是指民主改良的方法。考茨基对“社会革命”的概念作出了广义与狭义的理解。考茨基十分强调革命与改良的实施的主体差别,他将革命与改良归为双方的不同行为。

一、民主改良是社会革命的主要方式

关于民主改良问题,要算考茨基论述较多。《取得政权的道路》(1909)是考茨基集中讨论民主与专政问题的著作,关于这部著作的评价,争议颇多。(40)《取得政权的道路》的基本内容表明考茨基还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这本书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之时,时值军国主义气焰嚣张,各国竞相增加军费开支。1873年德国的陆军开支为3.08亿马克,而在1909年则达8.40亿马克,海军开支在同一时期从2,600万马克增加到4.09亿马克。(41)英国、法国、沙皇俄国和其他国家的情况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民主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立场?它的策略是什么?无产阶级应该怎么办?考茨基在这部著作里都给予了回答。这本书得到列宁的高度评价,列宁认为,它是考茨基“最后的也是最好的一部反机会主义者的著作”。(42)考茨基在分析国际形势时指出,帝国主义列强正积极策划世界大战,世界战争必然引发革命。考茨基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出于这样的事实:无产阶级队伍人数增多起来,而且他们也很好地组织起来了。在这里,考茨基十分强调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理应充当重要角色。没有无产阶级,没有无产阶级的团结和强大,无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实现。正是看到了无产阶级这一新变化,考茨基才得出无产阶级革命的不可避免性的结论。当时有人认为无产阶级可以不通过革命,而借助于组成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联合政府或联合执政党,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利益。考茨基对此错误观点进行了批驳。考茨基在批判中阐明了其国家理论。国家具有阶级性,它必然是特定阶级利益的代表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重大矛盾,使无产阶级永远不可能同任何资产阶级分掌国家政权。资产阶级根据自己的利益,总是要求而且必定要求国家政权继续镇压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则总是要求它自己的党所参加的那个政府利用国家政权来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这种情况最后必然导致联合政府陷于崩溃。马克思恩格斯曾对资本主义国家作过这样的论述:到目前为止在阶级对立中发展的社会,都是由国家来管理,即由一个剥削阶级的组织来管理,以便维持它的剥削方式,特别是用暴力把被剥削阶级控制在特定的生产方式条件下(奴隶制、农奴制、雇佣劳动制)。资本主义国家由一系列机器武装起来:士兵、税收、议员以及各种咒语(就是意识形态,包括自由、正义、平等、博爱的口号,宗教,各种道德)。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国家是系统完备、强有力的机构。要想摧毁它必须通过猛烈的打击。考茨基坚持认为,社会民主党是革命的党。但我们也能看出考茨基在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方面的矛盾性。考茨基一方面强调“社会民主党是一个革命的政党”,另一方面又强调它“不是一个举行革命的政党”;(43)一方面强调无产阶级组织正在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又强调不能制定无产阶级革命日期表;一方面强调社会民主党组织和发动工人革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强调没有想到要实行或准备革命;一方面强调经济的、立法的和道义的强制力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民主作用的有限性;等等。这部著作已经暴露出了考茨基政治上的机会主义倾向的苗头。这种机会主义的哲学根源就是考茨基不能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考茨基指出,经济发展将以其自然的必然性导致社会主义的胜利。社会主义的到来顺乎自然,是历史运动本身的结果,而不取决于人们为了实现社会主义而采取的行动。考茨基过分强调社会发展的强制性,把历史的必然性仅仅看作是一种凌驾于人民和社会各阶级之上的经济力量,而没有看到它同时是人民群众的活动和阶级斗争的结果。实质上,考茨基片面地理解了主观和客观、自然和必然的关系。

《取得政权的道路》对“革命”概念作了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是指“骚乱、流血、掠夺和纵火”;二是指“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但终将根本改变社会制度的东西”。(44)前一种就是指阶级斗争,而后一种就是指民主改良的方法。虽然考茨基此时还充满矛盾,认为阶级斗争和民主改良两手都要使用,但他心中的天平已开始倾向于后者。他坚信,未来革命战斗将更少取决于暴力,而越来越多地取决于非暴力手段。《社会革命》一文继续发挥上述的观点,对“社会”概念作出了更加明确的定义。考茨基对“社会革命”的概念作出了广义与狭义的理解。所谓广义的“革命”,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谈到的社会变革图式,这种革命是由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引起的。然而,在考茨基看来,“社会的法律和政治上层建筑的任何变革并不都是一场广义的革命,而只是一种狭义上的社会革命,即作为特殊方法的社会变革加以论述”。(45)考茨基将这种狭义上的社会革命称为“改良”。革命与改良的主要区别不在于是否使用暴力,而在于社会革命是政治革命,它是由被压迫阶级夺取政权,或快或慢地彻底变革全部政治和法律上层建筑,因此,社会革命都是政治革命;而改良则是由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的威迫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变革。考茨基十分强调革命与改良的实施的主体差别,他将革命与改良归为双方的不同行为。所以,他认为,“诸统治阶级之间的内部纷争,即便可能采取内战这种最残酷的暴力形式,仍不是社会革命”。(46)考茨基将社会革命与社会改良两者根本对立起来,他认为,社会改良与统治阶级的利益相一致,而社会革命与被统治阶级的利益相一致,因此,社会革命常表现为政治革命。考茨基对社会革命的理解主要是看其社会活动的功能变化,而且他认为社会革命的实现,一方面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能够实现,另一方面一次社会革命实现后也并不意味着社会发展的结束,而意味着新的社会的开始。(47)从社会革命的内容上看,考茨基将其定位在所有制的根本性变革,进而达到新的社会形式的产生。(48)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

资产阶级统治的时间越长,其国家权力就越强大,进而与人民群众的矛盾就越对立,引起的社会革命就越深刻。考茨基认为完全有必要细究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是否存在着矛盾。(49)一种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现代国家,民主的措施能保证无产阶级逐步取得并迅速扩大权力。考茨基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证明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生活的极大差距,虽然工人阶级生活也有所改善,但是与资产阶级相比,失业人数增加,住房条件没有明显改善。(50)由此说明,阶级矛盾不是缓和了,而是尖锐了、激化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加剧了。(www.chuimin.cn)

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当然是无产阶级自身。这是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同时,考茨基认为,社会民主党应当吸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是由知识分子的性质决定的。在他看来,知识分子同情无产阶级,支持社会主义,而且他们具备科学的洞察力,能够看清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实质。所谓“知识分子”就是从事高级精神活动的专职的学者、艺术家、工程师、官吏等。考茨基认为,社会进步的希望力量应当寄托在这些新的“中间阶层”身上。对“中间阶层”的本质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从其本质来看,他们仍属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他们虽然在言行上有背离资产阶级的一面,但是在行动上与资产阶级保持一致;他们对无产阶级也只是停留在同情心层面,缺乏战斗力。“无论是新旧中间等级永远是不可靠的盟友,这正是由于它们处于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中间地位决定的”。(51)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具有很强的摇摆性,小资产阶级的分化是必然的。其中的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热衷于民主,他们企图依靠民主的方法来发挥其政治影响,取得公众的支持。小资产阶级最终不能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农民的基本情况与小资产阶级相同)。

考茨基完全同意马克思“两个必然”的论断:无产阶级的胜利和资本主义的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但考茨基并不把无产阶级革命当作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手段。就革命与民主而言,考茨基特别推崇民主。民主的作用体现在:“民主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不可能阻挡这个对立的必然结果——推翻这个社会。但是,有一点是民主能做到的:它不能防止革命,但能够防止某些过早的、毫无希望的革命尝试并使某些革命起义成为多余。它把各个不同政党和阶级的力量对比弄得一清二楚;它没有消除这些政党和阶级的对立,没有延缓它们的最终目的,但是,它能影响那些努力向上的阶级,阻止它们解决自己无力拒绝的让步。发展的方向并没有因此改变,但是它的步伐变得更平稳,更安静了。”(52)考茨基把民主看作是制约革命的一种方式,认为民主实质上就是革命的调节器,它可以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它可以减少和避免无产阶级为不可能成功的革命所付出的徒劳。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只有依靠专政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而专政可以民主作辅助,两者发挥作用的强制性不同,发生作用的范围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