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土地革命工农专政在领导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坚决贯彻中央土地革命思想的总方针,深入开展根据地土地革命,初步提出了一条基本上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为其他革命根据地及后来中央苏区大规模的土地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我们党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使其早期的土地革命思想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进一步得到了理论上的升华和实践上的运用。......
2024-04-07
二、俄国革命引发民主与专政的思考
俄国革命的性质问题是直接与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问题相联系的。第二国际理论家关于俄国革命的讨论自然会引发他们关于民主与专政的思考。
1918年8月,考茨基写了《无产阶级专政》这本小册子,竭力歪曲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对俄国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进行攻击。与此同时,从1918年10月起,卢森堡在狱中开始写作《论俄国革命》一书,她为自己提出的任务是以“批判性的经验”态度来对待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由于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卢森堡没有完成此文就出狱了,因此这是一部未完成的手稿。考茨基的《无产阶级专政》和卢森堡的《论俄国革命》这两本小册子都是评论俄国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的,都谈到民主和专政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当保尔·列维在1922年根据一份不完整的抄本第一次出版了卢森堡的《论俄国革命》以后,考茨基立即在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机关报《斗争》杂志上发表了《罗莎·卢森堡和布尔什维主义》一文,对卢森堡的这本书作了评论。考茨基写道,卢森堡在《论俄国革命》一书中对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的赞扬已经失去意义,这本小册子中剩下的还有意义的部分是卢森堡对民主的热烈而又尖锐的辩护,这种辩护使这位布尔什维克的热情崇拜者的这本书变成了严厉的控告书。考茨基的儿子贝奈狄克特·考茨基写的《卢森堡传略》,也把卢森堡关于民主的论述说成是对布尔什维克的一切理论的否定。总之,考茨基父子力图把卢森堡同列宁对立起来,利用卢森堡来攻击列宁和布尔什维克。(11)(www.chuimin.cn)
卢森堡在对俄国革命的评论中,提出了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尤其她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的论述,在理论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卢森堡关于民主和专政的观点同考茨基在《无产阶级专政》这本小册子中宣扬的观点完全不同。考茨基抹杀民主的阶级内容,侈谈“纯粹民主”和“一般民主”,用“少数”和“多数”的关系来掩饰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关系;他把民主和专政对立起来,声称专政就是民主;他歪曲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在无产阶级占压倒多数的情况下从纯粹民主中必然产生出来的一种状态;他反对无产阶级对反动分子实行镇压,要求给予剥削者以平等权利。同考茨基相反,卢森堡认为民主是有阶级性的,没有抽象的民主,而只有资产阶级民主或者无产阶级民主。卢森堡指出,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必须创造社会主义民主去代替资产阶级民主。卢森堡认为,民主和专政是不可分割的。她坚决反对考茨基把民主和专政对立起来的观点。她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无非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一专政的使命在于运用民主,而不在于取消民主,是在于有力地、坚决地侵犯资产阶级社会的既得权利和经济关系,没有这种侵犯,社会主义革命就不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是“阶级的事业”,而不是极少数领导人以阶级名义实行的事业,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必须处处依靠群众的积极参与,处于群众的直接影响下,接受全体公众的监督,从人民群众日益发达的政治教育中产生出来。如果没有充分的民主,社会主义就将是十几个知识分子从办公桌下令实行的、钦定的。由此可见,卢森堡是把无产阶级专政同充分发扬人民民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来,在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期间,卢森堡进一步发挥了她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观点。她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就是运用全部政治权力手段,按照无产阶级革命多数的意愿和意志,也就是本着社会主义民主的精神,实现社会主义,剥夺资本家阶级。有的人根据考茨基在《无产阶级专政》这本小册子中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论断,就以为考茨基和卢森堡在强调社会主义不能没有民主这一点上是共同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考茨基心目中的民主同卢森堡所说的民主完全不是一回事。确实,考茨基曾经多次强调指“社会主义和民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他所指的民主是同专政相对立的、被阉割了阶级内容的、超阶级的民主,即所谓“纯粹民主”或“一般民主”。这种民主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民主。而卢森堡主张的民主是无产阶级民主,也就是真正的民主,它同对阶级敌人实行镇压、实行专政是结合在一起的。卢森堡在《论俄国革命》中多次提到“不受限制的”民主和自由。从上下文来看,她显然指的是人民内部的民主和自由,她主张对于阶级敌人实行专政,这是卢森堡不同于考茨基的地方。但是卢森堡忽略了即使在人民内部也有民主和集中、纪律和自由的辩证关系。实际上,世界上的一切民主和自由都不可能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卢森堡出狱后,在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火热斗争中纠正了自己原有的一些看法。例如,她在《论俄国革命》一文中曾批评俄国布尔什维克解散立宪会议。但是后来她在1918年12月写的《国民会议》一文中指出,国民会议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已经过时的遗产,是没有内容的空壳。“今天,谁抓住国民会议不放,他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革命拖回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阶段;他就是一个伪装的资产阶级代理人或者是一个不自觉的小资产阶级空想家。”(12)这表明,卢森堡是在斗争中不断前进的,她在理论上不断克服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从实践中得出新的结论,走向更加成熟、更加正确的道路。综上所述,卢森堡对俄国革命的评论尽管存在一些不妥的观点,但她的基本立场是革命的。卢森堡关于俄国革命的性质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历史作用的分析,关于民主和专政的相互关系以及无产阶级专政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论述,关于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如果不充分发扬民主就会导致官僚主义的告诫,都是非常深刻的。
有关第二国际理论家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的文章
第三节土地革命工农专政在领导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坚决贯彻中央土地革命思想的总方针,深入开展根据地土地革命,初步提出了一条基本上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为其他革命根据地及后来中央苏区大规模的土地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我们党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使其早期的土地革命思想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进一步得到了理论上的升华和实践上的运用。......
2024-04-07
在时断时续的患病过程中,列宁一直没有放弃理论思考和研究,注意总结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首先,列宁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从而为社会主义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仍对商品货币关系持否定态度,把它看作资本主义统一物而与社会主义相对立,主张限制并废除。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变化。......
2023-08-13
于是,枢密院通告全国臣民,决定在12月14日举行正式的登基仪式。因为彼得堡和乌克兰起义正好是在俄历12月,他们又是相同组织发起的,所以历史书上把领导这次起义的成员称为“12月党人”。起义失败之后,12月党人的五位领袖雷列耶夫,恰达耶夫等人被绞死,100多人被流放西伯利亚,600多人受到牵连被判刑。12月党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英勇无畏反抗暴政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来的俄国革命者。......
2023-12-05
考茨基意在从根本上否定俄国革命的意义。俄国革命是对考茨基所宣扬的教条主义理论的一个有力驳斥。其次,卢森堡并没有停留在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讴歌和赞誉,更不迷信和盲从。卢森堡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是实行“工人阶级专政的试验”,而且这种试验是在困难条件下进行的。卢森堡认为,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能直接拿来使用,而要采取批判性的检验。......
2023-11-28
本书不是专门论述建筑设计的,所以对联排和叠拼住宅不做深入的探讨,但还是梳理出若干思考,供相关建筑设计人员参考。(一)合理确定每户面宽和进深从当前我国乡村住宅的实际情况看,不宜搞面宽过小的联排住宅。决定联排住宅总进深的重要因素是进深的间数。一般联排住宅的进深以3~4间为宜。因此,我国乡村联排住宅住栋的拼接联立,不应过分强调变化,而应以节地和均好性为主。后者就要求,乡村住宅与城市住宅存在大量的共性。......
2023-08-25
因此,要真正掌握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学说,必须要弄清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它是怎样经过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历史阶段的演进历程而形成和成熟的。这种科学的分析,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11-28
慈东沦陷后,国民党的区、乡镇政权虽然仍坚持在慈东境内的农村活动,但实际上是处于隐蔽状态,慈东大地实际处于无政府状态。日军为了迅速控制局面,在慈东地区逐步建立起区、乡(镇)伪政权。因此,办事处已具有地方政权的性质和职能。慈镇姚虞办事处建立后,在原有区级办事处的基础上建立区署。至此,慈东地区在慈东区委、区署领导下,出现了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打击日军的局面。......
2023-0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