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7三轴实验的结果从上表可以看出,煤岩的抗压强度C0只有10.8MPa,模量比大于500,所以煤岩属于高模量比、极低强度岩块,其弹性(杨氏)模量E较常规的砂岩杨氏模量要小,只有12282.7MPa,易形成较宽的水力裂缝,同时煤层具有高滤失性,这就决定了在煤层中造长缝是比较困难的。图4-12、图4-13反映了煤岩受应力变化而发生应变的情况。......
2023-11-18
一、俄国革命及其性质
20世纪初,俄国出现革命形势。1900-190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俄国打击特别严重,工业处于停滞状态,危机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加深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革命运动有了新的发展。1904-1905年日俄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沙皇政府本来指望以战争的胜利来阻挡革命的浪潮,结果适得其反。这次战争暴露了沙皇制度的腐败,引起了全国性群众运动。1905年1月22日早晨,彼得堡20万工人手持旗帜,抬着沙皇的肖像,唱着祷歌,在冬宫广场聚集,准备向沙皇呈递人民要求的请愿书。军队突然向手无寸铁的工人开枪射击,当场打死约1,200人,伤约5,000人。这就是有名的“流血星期日”。它标志着1905年俄国革命的开始。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工人罢工席卷了主要的工业中心,在斗争中产生了最早的全市性苏维埃。全国革命运动的开展,对沙皇军队也产生了影响,各地都发生了士兵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是黑海舰队“波将金”号装甲舰的起义。1905年秋,俄国革命发展到高潮。参加政治总罢工的不仅有产业工人,也有来自社会各中下阶层的人士。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在10月30日颁布诏书,许诺给人民以人身不可侵犯权以及言论、出版、集会和结社自由,宣布召开立法性的国家杜马(即议会);没有国家杜马的同意,任何法律无效。这就是说,要在俄国实行立宪君主制。这是1905年俄国革命取得的一个胜利。但革命并未停止。同年12月,在莫斯科苏维埃的领导下,莫斯科的政治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其他一些城市纷纷响应。这次武装起义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最终失败。这就是史称的1905年俄国革命。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次世界大战为俄国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在国内,1,500万壮丁被强征入伍,饥饿席卷全国,沙皇统治日趋虚弱,资产阶级也左右不了局势,各种社会矛盾都集中到沙皇专制制度上。在国际上,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三国正厮杀得难解难分。可以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结束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
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俄专制制度,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这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根据这种形势,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制订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明确路线和具体计划。1917年11月7日,列宁秘密回到彼得格勒(即彼得堡)领导起义。10日,党中央会议通过了武装起义的决议。党内机会主义分子季诺维也夫等反对武装起义,在公开声明中泄露了武装起义的决定。临时政府获悉后企图镇压起义。24日晚,列宁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包围了临时政府盘踞的冬宫。25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开始向冬宫发起总攻击。深夜攻入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成员。当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第二次全俄苏维埃大会,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光荣诞生。俄国革命无疑是20世纪初重大历史事件。
以上是三次俄国革命简要历史过程。俄国革命在第二国际理论家那里引起巨大反响。1905年1月俄国革命爆发后,卢森堡热烈欢呼这一无产阶级革命盛事,并乐观地预言:下一个革命的浪潮的起点已经从西方转移到了东方。俄国将成为新的革命的发源地。欧洲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中心已逐渐成为历史。她认为,这一革命事件再次证明了社会民主党不是一个“制造”革命的政党,而且这次革命用事实驳倒了无产阶级的暴力论已经过时以及过分夸大议会的作用等各种无聊的言论。这次革命是完全不同于欧洲的特殊类型的革命:最鲜明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质。首先,对革命主体即无产阶级进行宣传、教育、组织的力量是从事自由职业的广大知识分子,而在欧洲革命中担当此任的是小资产阶级。“这种知识分子本身并不像在德国和法国以往的知识分子那样,是自由资产阶级和民主主义小资产阶级的某些阶层的意识形态的代表。”(1)俄国的实际情况排除了自由主义者作为工人阶级政治上的领导者和教育者的可能性。(2)“对无产阶级群众进行启蒙、训练和组织的工作在所有其他国家都是在革命以前由资产阶级的阶级、政党和政治理论家承担的,而在俄国,这个工作却成了知识分子的专有任务。不过,他们不是思想上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是脱离原来阶级去充当工人阶级本身的思想代表的知识分子”。(3)彼得堡工人罢工无论在规模、速度、方向、力量和奇迹上都达到了空前状态,这一切都出乎自由主义者、反动匪帮,包括俄国社会民主党内摇摆分子的意料。彼得堡工人运动一方面是缘于俄国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民主党几十年来进行社会主义宣传的结果,是与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查苏利奇等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总之,1905年的俄国革命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力量走上革命舞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一次伟大胜利。(www.chuimin.cn)
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人民革命。它和以前的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根本不同。关于俄国革命的性质,列宁曾这样写道:“在现代的俄国,革命的内容不是两种斗争的势力,而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战争:一种是在目前的专制农奴制度中发生的,另一种是将在未来的,我们眼看就要诞生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中发生的。一种是全体人民争取自由(资产阶级社会的自由),争取民主,即争取人民专制的斗争;另一种则是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4)俄国革命的特殊性首先是由工人阶级的作用决定的。历史上最受压迫、最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第一次参加了革命,并有了自己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无产阶级面临着任何国家的工人阶级还没有解决的任务:对资产阶级革命给予决定性的影响,把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变为为达到自己的社会主义目的而斗争的立足点。在这场革命中,无产阶级才是运动的中心,无产阶级决定着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无产阶级起着领导作用。1905年的俄国革命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直接实现了本阶级的领导权。资产阶级革命对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有着重大意义,无产阶级要充分利用资产阶级为自己服务,实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迅速转变。列宁关于俄国革命性质的理论揭示了整个革命过程的过去和将来的辩证法,说明了各个不同阶段的差别以及共同的最终目的的一致性。列宁的革命理论没有墨守旧的革命概念,而是体现了高度的创造性,从而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向前推进。
考茨基则坚持不同于列宁的主张:俄国作为一个经济落后、农业为主的国家,在俄国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其条件是不成熟的。考茨基认为,俄国只适合进行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考茨基由此提出了俄国社会主义同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联合的策略,他认为,俄国革命应当停留在推翻沙皇制度的阶段。考茨基把这一理论当作“马克思主义思考”的成果,他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是每一个现代国家本身的民族事务,也可以说是内部事务。考茨基当然懂得在虚无缥缈的抽象图式中十分详细地描绘资本的世界经济联系,这种联系把一切现代国家组成了一个互相关联的机体。对于考茨基在俄国革命问题上的错误,卢森堡在《论俄国革命》一文中给予严厉批评。(5)卢森堡认为,考茨基等的观点在实践上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它使国际无产阶级,首先使德国无产阶级产生摆脱对俄国革命的命运的责任,否认这一革命的国际关联的倾向。卢森堡认为,战争和俄国革命的过程不是证明俄国不成熟,而是证明德国无产阶级还没有成熟到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俄国革命的命运完全是取决于国际事件。布尔什维克在确定自己的政策时完全着眼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这正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的原则的坚定性、他们的政策的魄力的光辉证明。从这里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在最近10年的巨大跃进。1905-1907年的革命在欧洲仅仅引起微弱的反响。因此它始终只能停留在开始阶段,它的继续和发展是受欧洲的发展约束的。由此可见,卢森堡从世界革命的视角来看待俄国革命的性质。俄国革命应成为整个世界革命的序幕。
卢森堡批评考茨基,认为他是“马克思主义神殿的官方守护人”。(6)考茨基死抱住捏造出来的关于俄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的说法不放,认为目前俄国还没有成熟到能进行社会革命,因而拼命坚持同资产阶级自由派联合。而事实上,列宁领导的俄国党是唯一理解革命的真正利益的党,它把全部权力给工人和农民群体单独掌握,给苏维埃单独掌握。卢森堡认为俄国革命符合人类历史上革命的规律:“在任何一次革命中只有那个有勇气提出向前推进的口号并把它贯彻到底的党才能掌握领导并且夺得政权。”(7)这就是为什么布尔什维克在革命开始时是在四面八方受到排斥、毁谤和迫害的少数派,却在很短时期以后就能处于革命的领导地位并且把全部真正的人民群众即城市无产阶级、军队、农民以及民主派中的革命分子、社会革命党的左翼集合到自己的旗帜下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俄国党解决了在资产阶级革命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平与土地问题。在俄国革命中俄国党是怎样解决“人民的多数”这个大问题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议会痴呆症们把议会的平庸真理搬到革命中来,认为人们必须先取得多数才能有所作为。也就是说,在德国革命中也先要争取“多数”。但是革命的真正的辩证法却不是通过多数实行革命策略,而是通过革命策略达到多数。只有一个懂得领导也就是懂得向前推进的党才能在风暴中争取到追随者。列宁和他的同志们在决定性时刻提出了唯一能向前推进的口号即全部权力归无产阶级和农民!他们的坚持态度使其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从受迫害、受毁谤的“非法的”少数成为形势的革命的绝对主宰。布尔什维克也立刻提出了完整的最彻底的革命纲领作为夺取政权的目标:不是巩固资产阶级民主制,而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他们由此树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宣布为实际政治的当前纲领。(8)
卢森堡与考茨基关于俄国革命的立场完全不同。当时正在狱中的卢森堡得知有关俄国二月革命的消息后,感到无比兴奋。她在给女友马尔塔·罗森鲍姆的一封信中写道:“俄国发生的奇迹,对我来说,好比救命的良药。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那边传来的消息,难道不就是拯救的讯息吗?我担心你们都低估了俄国所发生的事情的重要性,担心你们没有意识到,在那边取得胜利的,是我们的事业。它必须,也必将成为解放全世界的楷模;它必须成为照亮整个欧洲的一座灯塔。我绝对坚信,一个新纪元已经开始,战争将不会永远持续。”(9)考茨基对俄国二月革命则采取了机会主义的立场。他一贯认为,只有在无产阶级成为居民中人数最多的阶级时,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展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已不再在劳动阶级中占大多数时,无产阶级才能取得政权,而夺取政权主要是通过议会斗争等合法手段。在俄国二月革命后,考茨基力图证明,俄国由于经济落后,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地步,因此他反对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认为俄国革命应当停留在推翻沙皇制度这一阶段上。他积极支持俄国孟什维克采取的同自由资产阶级结盟的策略,攻击布尔什维克提出的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方针。卢森堡在1917年4月写给马尔塔·罗森鲍姆的一封信中嘲讽了考茨基的陈腐的反动说教。她写道,俄国无产阶级为了夺取政权而进行的斗争“已经给我们的社会民主党和整个昏睡的国际劈头一拳!除了用统计数据来证明,俄国的社会条件还不成熟,不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以外,考茨基显然狗屁不懂!好一个独立社会党的尊贵‘理论家’!他居然忘了,从统计数字上来说,在1789年至1793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夺权的条件更不成熟。……幸运的是,历史不是按照考茨基的理论推断来发展的。所以,我们要怀抱最好的希望”。(10)当俄国无产阶级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胜利地发动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考茨基公开地同孟什维克站在一起,反对十月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1917年11月15日,考茨基在《莱比锡人民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俄国的经济和政治情况作了分析,声称根据统计资料,社会主义在俄国不可能胜利,目前的俄国革命只可能是资产阶级革命。同考茨基相反,卢森堡热烈欢迎俄国革命,认为这是一种世界历史性的事业,它的痕迹将永远不会消失。卢森堡虽然当时还不理解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的规律得出的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或几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但是她坚决反对考茨基那种以俄国经济落后为借口来否定俄国十月革命的立场,而是号召西方国家的无产阶级积极开展革命斗争,支援俄国十月革命。
有关第二国际理论家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的文章
表4-7三轴实验的结果从上表可以看出,煤岩的抗压强度C0只有10.8MPa,模量比大于500,所以煤岩属于高模量比、极低强度岩块,其弹性(杨氏)模量E较常规的砂岩杨氏模量要小,只有12282.7MPa,易形成较宽的水力裂缝,同时煤层具有高滤失性,这就决定了在煤层中造长缝是比较困难的。图4-12、图4-13反映了煤岩受应力变化而发生应变的情况。......
2023-11-18
于是,枢密院通告全国臣民,决定在12月14日举行正式的登基仪式。因为彼得堡和乌克兰起义正好是在俄历12月,他们又是相同组织发起的,所以历史书上把领导这次起义的成员称为“12月党人”。起义失败之后,12月党人的五位领袖雷列耶夫,恰达耶夫等人被绞死,100多人被流放西伯利亚,600多人受到牵连被判刑。12月党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英勇无畏反抗暴政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来的俄国革命者。......
2023-12-05
两汉时,此项运动,亦颇收到相当的效果。司马氏的成功是狡黠而不知义理的军阀得势。至后汉光武时,省郡国都尉,而民兵之制遂废。后汉以来,此条件业经丧失,反因贪一时便利之故,多用降伏的异族为兵,兵权倒持在异族手里,遂成为五胡扰乱的直接原因。晋初五胡的形势,是如此的:一、匈奴。羯人有火葬之俗,与氐、羌同,疑系氐、羌与匈奴的混种,其成分且以氐、羌为多。事实上,怕亦是山以部族名的。......
2023-08-26
城镇土地的特殊性是它与农用土地比较而言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而土地区位条件则是影响城镇土地经济价值最重要的因素。城镇土地具有两重性。对于城镇土地所连续追加的投入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的改善,无疑是城镇土地分等、分级评价的重要指标。城镇土地开发经营的集约性。一句话,城镇土地是密集、集中、高效能的。......
2023-06-30
考茨基的《无产阶级专政》和卢森堡的《论俄国革命》这两本小册子都是评论俄国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的,都谈到民主和专政的问题。卢森堡认为,民主和专政是不可分割的。她坚决反对考茨基把民主和专政对立起来的观点。卢森堡在《论俄国革命》中多次提到“不受限制的”民主和自由。......
2023-11-28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目前人们对前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定义没有异议,而对其他科技革命的分段则存在分歧。目前,欧洲委员会的诸多机构及其成员国正在执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路线图。这是第一次科学革命,主体是天文学、物理学,前后历时144年。英国引领了第一、二、四次科技革命,抓住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现在虽然“帝国斜阳”,但仍为发达国家。......
2023-12-07
这些都表明,体育文化具有科学的性质。有很多因素会对体育文化的差异性产生影响。由于性格、语言、心理等的不同,在体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方面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同时在民族心理和性格等因素中,这些差异以内化模式使得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得以固化。所以,体育文化传播的群体性是体育文化发展中的主要动力。......
2023-11-09
然而,土改运动一开始就出现了不给地主出路、把地主扫地出门、分中农的土地、殴打干部和群众等严重的“左”的错误倾向。11月1日,西北局在绥德义合召开陕甘宁边区县委书记和县长会议,传达了全国土地会议精神,批评了佳县、米脂等县在土改中的右倾做法。会后,佳县土改“左”的错误继续滋长、蔓延。佳县党员干部贺增喜十分痛心,于1948年元月初两次给毛泽东写信,反映佳县土改工作中出现的严重问题。......
2023-0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