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引水渠的保护和管理按照《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条例》执行。第四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河湖保护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区管城市河湖的保护管理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城市河湖执法人员应当遵守城市河湖管理法律、法规,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履行职务时,应当佩带标志,出示监督检查证件。......
2023-11-28
北京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994年5月21日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规划人口增长的需求,依法划定、特殊保护、长期稳定的耕地。
本条例所称耕地是指种植粮食、油料、蔬菜、饲料以及其他农作物的土地。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划定、保护、建设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义务;对侵占、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有检举、控告的权利。
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领导。
市和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条例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的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保护管理。
第二章 基本农田的划定
第六条 确定基本农田面积,必须从实际出发,对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
第七条 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应当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并与区、县域规划、村镇规划相协调。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对基本农田面积实行指标控制,全市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由市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全市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确需改变的,必须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九条 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
(一)国务院主管部门和市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油生产基地;
(二)市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蔬菜生产基地;
(三)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种子生产基地;
(四)本行政区域内高产、稳产、优质农田;
(五)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基地;
(六)农业教学、科研试验基地;
(七)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划定的其他耕地。
第十条 基本农田的划定,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不得低于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指标,并应当绘图、登记、造册,建立档案。
划定的基本农田,由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并予以公布。
第三章 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
第十一条 区、县和乡、镇人民政府要把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由上级人民政府监督检查。(www.chuimin.cn)
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基本农田每年进行一次普查,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十二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但禁止在基本农田内挖鱼塘、种果树;禁止控沙、取土、烧砖、建坟、采石、采矿、建房等非种植业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禁止倾倒垃圾、渣土等废弃物和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
第十三条 严格控制征用、占用基本农田。除国务院和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国家重点工程外,其他建设项目禁止征用、占用基本农田。确需征用、占用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按照《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
第十四条 严禁无权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严禁超越批准权限批准征用、占用基本农田。非法批准的文件无效,所占用的土地按非法占地处理。
第十五条 征用、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必须依法支付征地费。其中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按《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上限计算,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征用、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除依法缴纳耕地占用税外,还应当缴纳基本农田开发建设基金,用于基本农田的建设和开发。
基本农田开发建设基金的征收标准和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七条 征用、占用基本农田,实行“占一亩、补一亩”的原则,补建的基本农田,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建设、费用从基本农田开发建设基金中给予补助。
补建的基本农田,由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纳入基本农田管理。
第十八条 严禁荒芜基本农田,对荒芜基本农田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责令限期改正,凡弃耕地一年以上的,征收土地荒芜费,征收标准和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基本农田的监督管理,及时查处违法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的案件,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章 基本农田的建设
第二十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基本农田建设规划,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减少风沙危害,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把基本农田建设成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
第二十一条 基本农田应当按照土地分级标准分等定级,并实行地力补偿制度。
鼓励基本农田经营者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在承包期间,地力升级的,由集体经济组织给予奖励;地力降级的,由经营者予以赔偿。
基本农田分等定级标准,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二条 市和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基本农田肥力监测网点。定期向同级人民政府提交基本农田地力状况和地力保护措施的报告,并为基本农田经营者提供指导服务。
第二十三条 市和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对基本农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并定期向同级人民政府提交基本农田环境质量与发展趋势的报告。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占用、破坏基本农田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规定,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地貌并处以罚款。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直接责任人,由其所在机关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机关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排放污染物质,致使基本农田遭受污染并造成实际经济损失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未作规定的事项及基本农田以外耕地的保护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解释。
第三十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有关北京市地方环境法治研究的文章
京密引水渠的保护和管理按照《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条例》执行。第四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河湖保护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区管城市河湖的保护管理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城市河湖执法人员应当遵守城市河湖管理法律、法规,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履行职务时,应当佩带标志,出示监督检查证件。......
2023-11-28
例如,从环境立法方面来看,首先,要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其次,国家赋予地方环境立法权和执法权。这一点从《宪法》、《地方组织法》和《立法法》的相关规定中均可找到依据。这表明,保护地方环境是地方人民政府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2023-11-28
如今,西方民主主义者认为“有限权力”、“宪政”和“民主权利”为法治的内涵。我们认为,所谓“环境法治”,是指一国环境法律制度及其运行的有机统一,即将环境保护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是法治理念在环境法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贯彻实施。......
2023-11-28
环境污染是环境问题中最突出的部分,也是北京市环境保护立法着力应对的环境问题。上述北京市环境立法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如下十一个方面:其一,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北京市曾制定专门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文件,后予以废止,现在则采取分散规定的......
2023-11-28
相应地,环境法治思维也与传统法治思维存在着不同之处。如果不能厘清这些相异之处,环境法治思维就会在理论层面上遇到阻碍。环境保护中的“法治思维”也包含着对权利之环境权的重视,这种重视是伴随着环境权的发展而加强的。......
2023-11-28
唯有主、客观两方面相结合,方能建立环境法治思维。反映在意识领域,就应当以是否保护权利和限制权力的观念、思维作为法治思维的标志。因此,同属于意识层面上的关于权力和权利的观念对于法治思维的建立至关重要。权利意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法治发展、法治思维的建立以及法治的实现。......
2023-11-28
第三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负责。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本办法,履行保护水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相关行业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在水环境质量达标之前,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法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
2023-11-28
就环境保护而言,法治思维的价值主要体现为确保环境保护工作有序进行,促进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有机协调,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进行,以及节约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本等四个方面。(二)“法治思维”在环境保护中的价值“法治”作为一种动态的社会组织结构方式,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