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每年发表的明史研究论文数约300篇,20年的总数相当于前80年的总和,出版的著作数情况也与此相同。......
2023-11-28
第三章 洪武朝早期对黄河中游地区统治的确立
河套从唐末五代党项族占据该地区之后,历经宋、金,一直是西北少数民族割据政权——西夏的领土。如果从中原汉族政权的角度看,还要算上蒙元王朝统治的百年。因此,朱明王朝重新占领河套地区也可被视为5个世纪后汉族统治在这一地区的恢复。
1368年明朝建立,大举北征。元朝退出中原,避居塞外,史称“北元”[1]。北元君臣一心“欲图恢复”中原,以“意图中兴”元朝为目标,拒绝承认失败,给新生的明王朝带来了极大的政治军事压力。[2]洪武君臣受到洪武元年(1368)、三年(1370)一系列军事胜利的鼓舞,认识上从最初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进而发展为彻底消除北元威胁,“永清沙漠”,实现“惟我大明,主宰华夷”[3]的全面一统思想。(www.chuimin.cn)
吴元年(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人发动了旨在最终推翻元朝统治的北伐战争。根据事前的战略部署,徐、常所部直指元大都(今北京市)。洪武元年(至正二十八年,1368)闰七月明军将元顺帝赶出大都,迫使其北窜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闪电河北岸五一农场境内)。与此同时,明军一部攻克潼关,遏制了关中元军对大都的救援。洪武二年(1369)年初,夺取了大都的明军转而进攻盘踞山西的扩廓帖木儿,连下太原、大同。兵败太原的扩廓帖木儿被迫率残部西入甘肃。从洪武二年到洪武四年(1371)间,明军对陕西反复用兵,几经波折,最终粉碎了扩廓帖木儿的反攻,控制了陕北、宁夏、东胜以及整个河套地区。
洪武朝早期明军对北元的进攻在洪武五年达到了顶峰,这一年岭北惨败,使得明初对北元的经略出现了重大转折。朱元璋不得不面对现实,承认南北政权对峙的局面,对北元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4]。这一切反映在边防思想上便是“略荒裔之地不如守边”,落实在具体的边境军事策略中则是“尤必守以持重,来则御之,去则勿追,斯为上策。若专务穷兵,朕所不取”[5],进而确立了洪武朝北边的基本边防理念,即“在稳固防守基础上的主动进攻,以主动进攻所获取的成果进一步巩固防守”[6]。明朝以军事进攻为主的策略迅速改变为以守塞防御为主,主动攻击为辅的新战略。在边塞地区的建设上,朱元璋从维护皇权的角度出发,开始以“塞王守边”制代替大将镇边的体制,其最早实施正体现在河套周边和北平地区。
有关明初河套周边边政研究的文章
这一定是由于金朝兴夺取东胜州之后,战线过长,李文忠东路军又在应昌一带,远水难就近渴,改由徐达所部右副副将军汤和横扫鄂尔多斯,跨河东征东胜、大同地区。......
2023-11-28
在缺少相关地志明证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对《明实录》中有关记载的辨析进行探讨。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一、若文本本身无误,则此处“四川”并非常规意义上的四川地区,它和船城一样都应位于宁夏境内黄河沿岸。诚如这一解释,那么梁埜僊帖木儿的建议就成为解决“塔滩”地望的突破口。......
2023-11-28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是:一、由此正式确立挂印镇守总兵制,这一制度此后一直延续到明亡。这样到永乐元年三月,在甘肃、宁夏、大同的西北边区正式形成了三大镇守官防区。至此,河套边防完全转入了镇守总兵官制的边防制度之下。......
2023-11-28
阿难答察罕脑儿就是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西接宁夏,原为安西王封地,顺帝时一度由豫王控制,此时军权收归中央。从洪武元年年底到洪武三年年初的近两年时间中,扩廓帖木儿以宁夏府路为根据地,东拥察罕脑儿,西联河西诸王[54],南临黄河沿线,北与迁播之元廷残余遥相呼应,颇有“再图恢复”的声势。......
2023-11-28
特别是要确保边军生产的粮食不受突然性入侵的掳掠,为此必须就边境防御提出新的举措。自永乐初年以来,大同明军年年在上述地区巡守,原有的城池正可为巡守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失捏干出现在河套内部,客观上分别从侧翼和正面对宁夏、陕北的边防构成了威胁。......
2023-11-28
因此,对明代北边的进一步区域分割研究自有其学术诉求和必要。因此对于有明一代河套史研究不可避免地带有西北地方史与边疆民族史研究的双重性质。......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