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与评价方法。概念模型试图将资源、人口、环境、经济、社会等一切因素通过量纲化处理统一以货币、能值来表达发展的可持续性,但因数据难以全面统计、价值转换中存在主观性替代了客观性等问题,致使评价模型的科学性与操作性难以兼顾。......
2023-11-28
3.1 研究区域界定
本研究从地理视角探讨珠江流域“西电东送”能源空间配置所生产的综合效应,即珠江流域段的水资源、煤炭资源转化为电能由西部向东部配送,所产生的环境、能源、经济、社会等综合效应。研究对象从地理空间上应界定为珠江流域。因此,流域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辞海》将流域定义为:“地表水及地下水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的统称。”人们将“地表水的集水面积称为流域”,它是指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经的整个区域。
“流域”这一概念包含着两个基本的内容(何艳梅,2004):水资源与区域。水是流域存在的首要条件。需要说明的是,水与水资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水作为一种自然物质,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强调的是自然特性。而水资源则是一种需要投入和被使用的物品。水只有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并成为其中一部分才能变成一种“资源”,资源是自然和经济社会的聚合体。人类对流域进行开发治理,旨在利用水资源进行生产和生活。
作为流域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区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又是抽象观念上的空间概念(岳健,穆桂金,杨发相,崔卫国,张广妮,2005)。政治学把区域看成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与国界或一国内的省界、县界重合。社会学把区域看作为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这种地域单元一般按其自然地理特征即内部组成物质的连续性特征与均质性特征来划分的。流域是一种特殊的区域类型,既是由分水岭所包围的自然区域,又是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是以水资源开发为中心的综合开发的重要单元。流域中的“区域”更多采取地理学的定义,其划分的特征便是水。在这一区域内水资源不被任何个体占有而是归区域内人们集体使用,流域具有公共性、整体性和关联性、区段性和差异性、层次性和网络性、开放性和耗散性等特点(陈湘满,2002)。
水资源的物品性质与流域的公共性构成了流域一个独特的视野(刘宁,2005),根据物品划分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两个标准,流域水资源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这就决定了流域的资源开发将面临着经济外部性即搭便车现象或者因产权归属不清晰存在的技术社会问题。实践证明,由于流域内自然要素的相互关联性,流域内部上下游之间及流经的各行政区域之间,都存在着开发治理上的利益分配问题(陈湘满,2002),因此,衡量资源配置效果、建立流域区域协调机制、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等问题就成为本研究要关注的重点。(www.chuimin.cn)
资料显示(李怀岩,2007;赵细康、王丽娟,2008),“西电东送”工程有三大通道:①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贵州、云南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送往广东,形成“西电东送”南通道。②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形成“西电东送”中通道。③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西电东送”北通道。其中南部通道与珠江流域的地理位置的关联度最接近。珠江流域跨越滇、黔、粤、桂、赣、湘六省区。本研究所指珠江流域,其内涵不仅包括水资源,还包括所流经的区域,与“西电东送”南通道所覆盖的东西部省区基本相重叠(不含海南),从行政区划上即为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区)。因此,本研究中珠江流域“西电东送”是指“西电东送”南通道。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地理空间的流域概念,后者强调的是电力输送的网络通道。
南通道于1993年开始联网运行,目前,西电送粤的主要来源有四个组成部分:西部电网、湖南鲤鱼江电厂、三峡电网并网和国网并网的部分电力(周小谦,2003)。湖南鲤鱼江电厂,与属于“西电东送”中通道的三峡电网并网和国网并网的三部分电力,均不来源于在珠江流域,不在本研究范围内。因此,本研究所说的珠江流域段“西电东送”特指“西电东送”南通道中的西部电网的电力贡献。
需要指出的是“西电东送”南通道还包括另一流域乌江流域的水能资源开发。乌江横贯贵州中部,于贵州东北部进入四川,在涪陵市汇入长江。该流域总面积87920平方公里,水能资源丰富且开发较早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如乌江流域水电站群远程集控系统的建成为乌江流域梯级电站群发电运行提供了远程集中监控、联合优化、协调运行的技术支持平台(左天才,2008;代梅,2007)。能源开发后,除保证流域内矿产开发所需电源外,还供应近邻的川东、湘西以及华南。乌江干流共有11个梯级电站,规划中布置了洪家渡、普定、引子渡、东风、索风营、乌江渡、构皮滩、思林、沙沱、彭水、大溪口等共计11个梯级水电站,利用水头11611.2米,装机容量879.5万千瓦,保证出力363.4万千瓦,年发电量436.7亿度。现在已建成投产的电站有洪家渡、东风、索风营、乌江渡,总装机容量达334.5万千瓦;在建的有构皮滩、思林、沙沱、大花水、格里桥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545万千瓦。到2011年将形成总装机容量860万千瓦的水电能源基地,总资产达400亿元,年均发电量达300亿千瓦时(何云江、马芳,2009;易志,2006)。
但随着珠江流域大中型水电站的开发规模日益扩大,乌江流域在“西电东送”南通道中的比重日益缩小,且由于乌江流域系长江支流,不属于珠江流域,本研究将乌江流域对“西电东送”的贡献忽略不计。
有关地理视角下能源空间配置及其综合效应研究的文章
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与评价方法。概念模型试图将资源、人口、环境、经济、社会等一切因素通过量纲化处理统一以货币、能值来表达发展的可持续性,但因数据难以全面统计、价值转换中存在主观性替代了客观性等问题,致使评价模型的科学性与操作性难以兼顾。......
2023-11-28
由于CO2对人体没有严重危害,加之《京都协议书》的CO2减排任务主要针对发达国家,中国目前还无需承担减排CO2责任。研究提出作为水电为主体的“西电东送”开创了中国式的CDM机制的观点。CDM机制及项目通常产生在不同国家之间。......
2023-11-28
根据世界能源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在和平崛起道路下能源发展的战略框架,包括能源发展总战略、能源开发战略、能源节约战略、能源贸易战略和能源环保战略”等。徐寿波等也都对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2023-11-28
外部性理论是由庇古提出的,是新古典经济学提出的政府干预规制市场失灵的理论基础。当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私人成本不相等导致两者有差异时,出现外部性。因此庇古手段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有制度缺陷。......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