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营化改革中政府角色转变休斯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政府角色问题争论的背后原因恰恰是西方国家兴起的民营化改革浪潮。[4]所以,萨瓦斯也认为,“民营化不仅是一个管理工具,更是一个社会治理的基本战略。它根植于这样一些最基本的哲学或社会信念,即政府自身和自由健康社会中政府相对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适当角色”。......
2023-11-28
(一)政府角色及其演变
政府角色在英文的含义里指“政府的作用”,与政府的性质、地位、权力、功能、职能和任务等要素紧密相关。在公共管理学的研究中,政府角色往往特指政府自身的功能及其对外界的作用两方面。诸如“守夜人政府”、“全能政府”、“划桨者”与“掌舵者”等等,都用来特指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因此,笔者对政府角色的定义为: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政府应该体现何种功能及如何发挥其作用,这是一种宏观意义上的论证,不涉及微观层面的政府具体行政行为。
近代以来,对政府角色的研究主要围绕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展开。为此,我们可以简单描述一下这一历史进程。
18世纪西方自由主义对政府角色的研究开启了现代政府理论研究的重要篇章。自由主义首先反对过去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重商学派的大政府主张,强烈要求在经济生活中减少政府作用,并且提出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能够协调处理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把政府角色定义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保护社会免受外来侵略,这是政府存在的主要理由;第二,尽可能保护每一社会成员免受其他成员的不公正对待或压迫,这主要依靠建立有效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第三,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这些事务和服务不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利益,而是公共的利益需求。[1]在自由主义看来,政府应远离市场,专职于维护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而一旦超出了这些界限,政府行为就可能造成危害,政府成了一种“恶”,也就是说产生合法性危机。因此,在他们看来,合适的政府角色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合法的政府,在限定范围内起保护者作用的政府。(www.chuimin.cn)
自由主义的保守型政府理论没能经受住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的考验,它被另外一种新的理论所替代,这就是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凯恩斯主义一方面从基本的事实出发,认为市场失灵导致政府干预;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提出对市场的成功方面也应干预,不仅要干预生产,更要干预分配,因为分配不公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为此,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行为的范围,尽量用公共部门的有效运作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总之,主张用“干预型政府”来代替“保守型政府”,从而为后来的所谓“全能政府”埋下了伏笔。
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的政府角色论又占据了政府功能理论的主导地位,他们通过分析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和政府失败的原因,提出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限制甚至取消政府干预。为此,新自由主义提出其理论假设:人是自身利益的最好评判者,个人通过理性的选择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市场本身是有效率的,也是能够自律的,无须外在的干预,况且,政府的干预是缺乏效率的机制安排。新自由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反映,西方国家纷纷开始新的政府改革浪潮,提出向市场回归、向私人部门学习的口号,这场私有化运动至今看来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
总的来说,政府能否有效地推行公共事务管理,首先取决于是否清楚自己应扮演的恰当角色。只有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才能保证政府权力运作的有效性。为了防范公共部门本身存在的缺陷,斯蒂格利茨认为可以尝试采用增强部门内竞争的可能,以增强政府的机能和效率。理想的政府影响及干预的程度范围不能由一成不变的原则来决定,而必须依赖尝试和失败,依赖经验教训和相应的政策调整以使政府在经济中发挥最佳作用。[2]从政府角色的演变和关于政府角色的辩论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充当宏观调控器、裁判员、服务员和救生员的角色。而且,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不同的民族文化条件下,对这些角色的要求程度是不同的,这些角色的合理搭配和组合是政府有效性的基石。
有关公共服务民营化及其政府管理研究的文章
(二)民营化改革中政府角色转变休斯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政府角色问题争论的背后原因恰恰是西方国家兴起的民营化改革浪潮。[4]所以,萨瓦斯也认为,“民营化不仅是一个管理工具,更是一个社会治理的基本战略。它根植于这样一些最基本的哲学或社会信念,即政府自身和自由健康社会中政府相对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适当角色”。......
2023-11-28
即使有如此一宗宗证据的有力证明,还是有人不断歪曲历史,试图将新疆地区从我国的版图中分裂出去。这也成为了我国新疆地区民族分裂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新疆地区暴恐犯罪的主要主张。......
2023-07-28
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中,公共性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分析工具。随着研究的逐步推进,作者发现对于公共管理领域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从公共性角度去思考和分析。至此,由最初对公共性本身的研究转向对公共性这一分析工具的运用,这直接影响了本书的写作创意。公共行政在本质上是以民主宪政为基础的,强调追求公民权利、社会公正与公共利益。......
2023-11-28
既然如此,那么如何正确看待我国政府这一治理改革方法,将直接决定应对改革而实施的保障措施。这也是我国当前的民营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信念。基于以上对我国民营化改革存在问题的大量描述,会让人产生一种否定其必......
2023-11-28
1949年初到1950年上半年,各地出现了大量的劳资冲突。政府不再直接出面解决劳资冲突,而是以工会代表工人进行劳资谈判,政府转变为劳资之间的协调者和仲裁者。1949年2月5日,中共中央指示要求私营企业恢复生产时要改善工人生活。1949年4月,刘少奇来到天津,调查劳资纠纷的原因和寻找解决办法。刘少奇鼓励资方恢复生产,但明确否认了一些资本家提出的否认剥削的要求。......
2024-01-10
为了保持政府组织适度规模,完善编制立法约束机制的前提是完善政府组织编制立法。再次,在完善政府组织编制立法时,要正确处理政府组织层级与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为此,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省、自治区、直辖市即省级政府组织数量来扩大中央政府管理的幅度,取消地区建制,实现四级政府管理体制,减少和规范政府厚度;另一方面,要通过减少一级政府组织机构的数量,缩小该级政府管理幅度。......
2023-11-30
(一)民营化的经济性损失所谓经济性损失,指民营化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它既可以直接指政府财政的损失,也可以表现为国有企业的亏损,最终,它是公众利益的损失,也远离公共事务管理的公共性出发点。以民营化较为普遍的公私合营方式为例。民营化带来的经济损失还可以由于政府在民营化改革中的不当或不科学作为引起。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国有资产流失案件说明,如果不对民营化过程中涉及的经济问题加以高度重视,则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