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邦奇认为,《西铭》主要是讲天道,而张载的目的是使“学者心于天道”;另外张载还著有《东铭》,主要是讲人道,张载更欲使学者心于人道。......
2023-11-28
一、“道一而已”
韩邦奇认为,宇宙万物之生灭是气之聚散表现,气之化育流行就是道。就天地自然之化育而言,道也称为天道;就人类及其社会之生化演变而言,道也称为人道。关于具体什么是天道,什么是人道,韩邦奇细说如下: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流行上下之昭著者,至于鼃鸣蝉噪、蚁走蝇飞,皆天道也。亲亲仁民、忠君敬长、明体适用之大者,至于一言一动之发、一事一物之处,皆人道也。(《正蒙拾遗序》,《苑洛集》卷一)
一元既动,二气五行化生万物,无一息之间,河岳奠,动植遂,无一物之欠,此天之事业也,是天之道也。尧舜之心感物而动,发而为言语应接,敦叙九族,平章百姓,协合万邦,做出许多事业,是尧舜之道也。(《正蒙拾遗·太和篇》)
自然界所有的一切都是天道的体现,无论是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这些显而易见的事物还是鼃鸣蝉噪、蚁走蝇飞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无论是高山大川的形成这么举足轻重的事物还是动物植物的生长这么平常无比的事物,都是天道的体现。天道至大无外,其中包揽一切。同样,在人类社会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人道的体现,无论是亲亲仁民、忠君敬长、明体适用这些外王事功之大事还是个人的语言行为、待人接物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人道的体现。
然而,无论是天道还是人道,道一而已矣。他说:
君子之自强不息,即化育之川逝如斯夫,道一而已矣。道也者,盖皆指其发见流行显仁之用、践履制作彰施之功,夫岂论于无声无臭不睹不闻之际哉!(《正蒙拾遗序》,《苑洛集》卷一)
无论是自然川海之流逝还是君子之自强不息,都是属于道的范畴。道是宇宙本体之用之功,在宇宙自然中体现为发见流行,在人类社会中体现为显仁、践履、制作、彰施。总的来说,道一而已。
韩邦奇对道的解说同样是根据古人之成说而来,而所立之道论不同,主要是具体所依据和解说重点不同。他说:
春秋之时,世道衰微,天道人道人皆不知,而以窈冥昏默者当之,故孔子明天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子思明人道,曰“率性之谓道”,皆指流行发见者而言。(《正蒙拾遗·太和篇》)
韩邦奇主要以“一阴一阳之谓道”来解释天道,以“率性之谓道”来解释人道。虽然如此,阴阳之消长变化也处处体现在人道中,而宇宙自然世界之化育也是率性而成。所以天道与人道,道一而已。(www.chuimin.cn)
韩邦奇认为,天道所具有的特点,人道也具有,具体体现为在下两个方面:
其一,宇宙自然之生化始终遵循着阴阳消长之规则,人类社会中也处处显现出阴阳迭运变化的现象。他说:
乾坤止是个九六二爻而已,分而言之,为阴阳仁义刚柔,有此乾坤则有此阴阳上二爻、仁义中二爻、刚柔下二爻,六爻具则六十四卦,三百八十二爻,四千九十六卦,二万余爻,生天下之务,随时应变不出乎此,此以卜筮言不特是也。君子之治天下,虽万几百责亦不过用舍、刑宥、赏罚、育正、轻重、大小、缓急之类,二端而已,苟乾坤毁,易何自而主哉?(《正蒙拾遗·大易篇》)
《易》道广大悉备,兼天、地、人三才,天道为阴阳,地道为刚柔,人道为仁义,而其中之刚柔、仁义是阴阳的延伸。所以无论天道(包括地道)还是人道,阴阳消长之规则始终不变。君子治天下中之用舍、刑宥、赏罚、育正、轻重、大小、缓急等等,无一不体现阴阳两端之迭运变化。
阴阳、治乱贯穿着天地、人类社会:
既有天地则有阴阳,有阴阳必有治乱,理之不能无也。此自生民以来,所以一治一乱反复相寻,虽圣人弗能使之长治也。(《正蒙拾遗·大易篇》)
韩邦奇认为,阴阳消长之规则在人类社会中体现为治与乱。因为有阴阳消长之规则的作用,所以在人类社会中治与乱都是不可避免的,一治一乱,反复更替,这才是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长治久安、惟治不乱只是理想中的状态,即使是圣人也难以使之实现。君子治天下只有掌握了社会治乱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去治理社会。
其二,天地之道的流行化育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必然遵循着“生-成-消成-消生”即“生-少-壮-衰-灭”这样各个不能超越的阶段。显然,这样的过程是人生的一般过程,正常的人生始终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过程,这里不必赘述。同时,这样的过程和阶段必然在人类社会的变迁中体现出来,它也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总趋势。
唐、虞、三代,当午之正时,雍风动之化,其盛极矣,前此以来,浑厚敦龎,日进于文明,后此以往,浇漓乖贼,日趋于澌尽。嗟夫!今午日昃,一代降于一代。造化老矣,孰能挽回唐、虞、三代之治乎?创业之君、守成之贤主,不过服药节食使少病康强尔,固不能红颜黑发如少壮之年也。(《正蒙拾遗序》,《苑洛集》卷一)
在韩邦奇看来,人类社会也遵循着天地运化之规律,必然经历生灭盛衰的过程。在人类社会由生到灭的一个轮回中,唐、虞、三代时期正处于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是社会发展的壮年时期,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无论此前还是此后,其他任何时期都无可超越。唐、虞、三代之后,造化老了,社会趋于衰灭,社会的变迁一代不如一代,这是社会的必然,任何圣人君子也扭转不了这样的趋势。
有关韩邦奇哲学思想研究的文章
本论文试图通过对韩邦奇哲学思想的剖析,丰富明代哲学发展历程的研究。目前关于韩邦奇的文献资料整理和哲学思想的全面研究,在学术界还没有全面的涉及。此两篇文章都是在主要研究《正蒙拾遗》的基础上考察韩邦奇哲学思想,而还没有在综合韩邦奇所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作考察。......
2023-11-28
公留食,出生韮一品、汤粟数盂,邦奇饱食之。初在吏部任职时,由于刚正不阿、秉公办事,得罪了一些重要官员,后因上疏评论时政之缺失而谪为平阳通判。韩邦奇、韩邦靖兄弟情谊深厚,其孝悌之举备受乡人赞许且广为流传,乡人为之立孝悌碑,以为楷模。......
2023-11-28
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启蒙意见》一书。《性理三解》中之《启蒙意见》五卷,樊得仁刻本。《启蒙意见》在明代经过多次刊刻,对当时学者的影响也有迹可寻。[4]由此可知,韩邦奇《启蒙意见》在其当代的影响不容忽视。......
2023-11-28
由此可知,关学史上有关韩邦奇的研究很少,其生平事迹几乎不出冯从吾《关学编》所述之内容,而所关注的也主要是韩邦奇有关涵养功夫方面的论说。这对研究韩邦奇哲学思想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有关韩邦奇的易学研究从明代就开始,当今易学研究者对韩邦奇易学思想也有所关注。......
2023-11-28
自幼被称为“奇童”,十四岁考中举人,二十一岁与韩邦奇同年考中进士,仕至山西布政司左参议,英年早逝。韩邦奇、韩邦靖兄弟孝友,乡人为立孝悌碑。是年,韩邦奇生。是年,闰正月初一日子时,弟韩邦靖生。是年,韩邦奇随父亲韩绍宗在福建任上。是年,韩邦奇侍父自闽入觐。冯从吾《关学编·苑洛韩先生》曰:“年十四,举于乡。”......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