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韩邦奇哲学思想研究:道的涵义演变及其根本依据

韩邦奇哲学思想研究:道的涵义演变及其根本依据

【摘要】:道的初义指的是道路,是人物行为活动所必经由的道途。又言“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道是没有形体的,阴阳迭运变化的历程和规则也是没有形体,这没有形体的道是有形之物所以生成的根本和依据。[36]这就是说,张载继承《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说法,解道为阴阳变化的过程,即气化的过程。程朱主要以“理”解“道”。

一、“道”的涵义变化

“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说文解字》说:“道,所行道也。”道的初义指的是道路,是人物行为活动所必经由的道途。老子第一次将道提升为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赋予实体和规律两重意义,这被其后来儒家学者特别是宋明道学家所吸收和发挥。

《周易》言“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阴阳迭运变化的历程和规则。又言“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道是没有形体的,阴阳迭运变化的历程和规则也是没有形体,这没有形体的道是有形之物所以生成的根本和依据。宋明时期易学受到高度重视,其时道学家大多是在注释《周易》的形式下提出自己的哲学理论,所以《周易》中的道论也备受关注和吸收。

张载主要以气解道。在张载的哲学体系中,气是有形之物的本源和本体。“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33],有形之物是由气聚合而成,气的聚散就是物之生灭。张载没有直接以气为道,而是说:

由气化,有道之名。[34]

阴阳合一存乎道。[35]

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36]

这就是说,张载继承《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说法,解道为阴阳变化的过程,即气化的过程。此时的道不是指规律,而是指气化的过程。张岱年先生也说,张载是“以气化流行之历程为道,所谓道以历程言,而非以规律言”。[37]

然而,道既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过程,也是万事万物的本体。万物乃气所化生,气化流行的过程就是生的过程,也就是道。这就是说万物皆由气化而来,皆由道而来。张载说:“偏滞于昼夜阴阳者物也,若道则兼体而无累也。”[38]他又说:“运于无形之谓道,形而下者不足以言之”[39]。在这里,形上之道是万物之本体,作为本体的道是“无形迹者”[40]。由此可见,张载所说的道相对于万物来说也具有本体的意义。

程朱主要以“理”解“道”。二程紧紧地依据“形而上谓之道”来对道进行解释,他们针对张载的道论提出异议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www.chuimin.cn)

程颢)“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若如或者以清虚一大为天道,则乃以器言而非道也。[41]

程颐)“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非阴阳也,所以一阴一阳道也,如一阖一辟谓之变。[42]

二程皆认为,气属于形而下之器,气化的过程也属于形而下之器,所以张载所说的道是属于形而下者,不是形而上者。他们所谓之道不是阴阳之气,而是“所以阴阳者”,也就是理。此“所以然”之道属于形而上者,具有超越性,是宇宙世界总的原则和根据。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之道论,直接以理解道,如下: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43]

道者,事物当然之理。[44]

这就是说,理即道也,道是“所以然”之理,属于形而上者,是宇宙万事万物之普遍原则和依据。而朱熹道论的特点在于他所说的道更多地指向“所当然”之人伦之理,也就是人类社会的道德原则。因此可以说,朱熹的道既是“所以然”的自然界的规则,更是“所当然”的人伦道德原则。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程朱虽然主要以理解道,但也还保留着道的发育流行的意思,这在他们的论说中都能体现出来,如程颐所说的“道则自然生万物”、“道则自然生生不息”[45],又如朱熹所说的“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46]。发育流行之道是从宇宙生成论意义上来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