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太极为起点-揭示周易八卦与宇宙世界之本原

太极为起点-揭示周易八卦与宇宙世界之本原

【摘要】:无论在何种意义上讲,“太极”始终指向起点、初始,这在后来易学学者中一直传衍。他主要通过河图、洛书来说明太极。因此,河图与太极的关系是同为《周易》八卦乃至宇宙世界之本原。

二、太极为起点

《周易》“易有太极”章中,“太极”是指五十根蓍草混而未分的状态,是卜筮的开始,这是筮法意义上的“太极”,是六十四卦的最初根源。“易有太极”章所蕴含的关于宇宙世界的模式中,“太极”是宇宙混沌未分的状态,是最高无上之本始、宇宙世界的起点,这是哲学意义上的“太极”,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最初根源。无论在何种意义上讲,“太极”始终指向起点、初始,这在后来易学学者中一直传衍。

韩邦奇在《启蒙意见》中没有直接解释何为“太极”,他引用朱熹《易学启蒙》中的话说:

朱子曰:太极者,象数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称,形器具含而其理无朕兆之目,在图、书皆虚中之象也。两仪,阳一而阴二,在图、书则奇偶是也。(《启蒙意见·原卦画第二》)

朱熹提出“《易》本卜筮之书”[47]的论断,他解释“易有太极”章为画卦的过程,但是他对“太极”的解释并没有停留在卜筮的意义上。“理”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之最高范畴,朱熹释“太极”为“理”,为宇宙世界的本原和本体,将“太极”提高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韩邦奇继承了这种观点,但对此没有太大的发挥,而是就太极“在图、书皆虚中之象”而有所解释。他主要通过河图、洛书来说明太极。

图书之学是通过勾画各种图式来解释《周易》的易学学术思潮之一,为宋代的象数学派学者所首倡,这种思潮在明代发展到顶峰,图、书为当时学者所津津乐道。宋明易学象数派学者大多认为,形由象生,象由数设,而河图、洛书是数的本源,因此,河图、洛书是八卦的源头。宋代易学学者刘牧说:

夫卦者,天垂自然之象也。圣人始得之于河图、洛书,遂观天地奇偶之数,从而画之,是成八卦,则非率意以画其数也。[48](www.chuimin.cn)

刘牧最先将河图、洛书定格为黑白点图式。刘图为后来蔡元定所修改,他以五十五点图为河图,以四十五点图为洛书。蔡图被朱熹收入其《周易本义》,成为河图、洛书的定本。河图对应《周易》之“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为天地自然之数。

韩邦奇就是在这种易学学术背景下讨论河图、洛书。我们主要通过他对图、书以及太极与图、书的关系来考察他对太极的理解。韩邦奇引用邵雍的话说:

邵子曰:圆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于此乎!方者土也,画州井地之法其放于此乎。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也。(《启蒙意见·本图书第一》)

韩邦奇认同这个观点,认为《周易》、《洪范》是远古圣人仰天俯地得自然之妙而成,河图、洛书乃天地自然之妙,所以图、书是八卦的本源,是自然之《易》。在此解释中,图、书蕴含着宇宙世界之初始、本原的意思。

韩邦奇说:“河图之数阴阳具备有太极之象。”他认为,河图之数即天地自然之数,河图乃自然之妙,河图中包含两仪、四象和八卦之象,而两仪、四象、八卦尽出于太极。太极就是河图之“虚五与十”者,此虚中之象就是太极,其中蕴含两仪、四象、八卦之象。如图2所示。因此,河图与太极的关系是同为《周易》八卦乃至宇宙世界之本原。河图(太极)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势,依照一分为二的原则,由太极至两仪、四象、八卦自然生化出有形象数,由本至末、由干至枝自然生化出宇宙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