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从太极到六十四卦:生成的多样性过程

从太极到六十四卦:生成的多样性过程

【摘要】:从太极开始到八卦以至六十四卦的形成,是一个从一至多、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关于演变的过程,韩邦奇说:其本同其末异,其生异其成同。无论是先天的“加一倍”法还是后天的“相荡”法,都体现为一个由单一到多样化的不断分化的过程。由此推知,万事万物的生成并没有严格不变的统一的轨迹,生成过程是个多样性过程。

一、过程思维

《周易·系辞上》说: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45]

关于这段话的解释,古今说法不一。或认为是讲画卦的过程,或认为是讲揲蓍成卦的过程,其实都是讲八卦的形成过程。汉代易学学者将此与其宇宙论思想结合起来,认为前面四句是讲宇宙生成的过程,一个以太极为起点的气化的过程。当代学者张岱年通过辨析之后认同这个观点,说:“故今仍依汉儒旧说,以此四语为关于宇宙生成之序之思想。”[46]

现在看来,这段话是对其前面“大衍之数”章成卦过程的解释。其中,“太极”是指五十根蓍草混而未分的状态,“两仪”是指“分而为二以象两”,“四象”是指“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八卦”是指“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尽管此段并非从世界观的高度来讲宇宙之生化过程,重要的是,实际上它提示了一个关于宇宙世界的模式。在太极到两仪、四象、八卦的模式中蕴含着宇宙万物的生化过程,即由一到二、四、八以至万物的由一至多、由简单到繁杂的演变过程。这种模式对后代学者影响深远,成为后来易学学者论宇宙生成的基本模式。

韩邦奇早期哲学思想启发自《周易》,他在《启蒙意见》中所阐述的宇宙生化过程是在《周易》之宇宙模式基础上进行展开。从太极开始到八卦以至六十四卦的形成,是一个从一至多、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加一倍”法的过程,也可以是“相荡”法的过程,如图1、14、15、16、17所示。关于演变的过程,韩邦奇说:

其本同其末异,其生异其成同。(www.chuimin.cn)

自八卦以上,其本同也;自八卦以下,其末异也。

三而四、四而五、五而六,自三而即六,其生异也;自乾至六十四卦之序无不同,其成同也。(《启蒙意见·原卦画第二》)

韩邦奇认为,伏羲所传的先天之义就是邵雍所发现的“加一倍法”,就是“自八而十六,自十六而三十二,自三十二而六十四”的六十四卦生成模式,文王所传的是后天之义就是孔子所发现的“相荡”,就是“自八而六十四”的六十四卦生成模式。

无论是先天的“加一倍”法还是后天的“相荡”法,都体现为一个由单一到多样化的不断分化的过程。韩邦奇太极图所勾画的生化过程也体现了这点,如图所示。“维天之命”图中,“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有如“太极”,表示造化化生之前的浑然一体的状态,它是宇宙世界的本原、起点。其次,分阴分阳,阴阳交错,天地以成,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再次,金木火水土有以成。最后,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万物产生。生命之演化亦如此。“圣人之心”图中,“圣人之心浑然天理”对应“维天之命於穆不已”同如“太极”,在有生命之事物中对应为胎卵根核,这是生命的本原和起点,是生命生化之前的浑然一体的状态。接着,或是生命的百行和知觉运动,或是万几和荣瘁开落。两图中黑白阴阳的多少变化则更加直观地显示了整个过程的分化情况。

同时,这个过程并不单一,而是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进程,即在这过程中存在着多样性。从八卦到六十四卦,可以是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的成倍数法的生成过程,也可以是八直接到六十四的平方法的生成过程。同样的道理,生化过程可以是韩邦奇太极图所表示的天命(天理)、天地、五行、万物的过程,也可以表示为胎卵根核到百行、万几、知觉运动、荣瘁开落的过程。由此推知,万事万物的生成并没有严格不变的统一的轨迹,生成过程是个多样性过程。

这虽然是不同的模式,有着不同的过程,其过程存在着多样性,但是其始与其终则不变。其始是宇宙世界的初始状态,万事万物的共同根源,它具有唯一性。其终是宇宙世界的终结,万事万物的共同归宿,它表示宇宙世界万事万事向本原的回归,重新回到共同的起点,所以它和宇宙世界之初始一样,也具有唯一性。这在韩邦奇太极图中则用黑白阴阳来表示,白代表阳,黑代表阴,黑白阴阳的增减变化不是无限增加或是无限减少,而是从少至多再从多至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