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韩邦奇哲学思想:自八卦以上的研究成果!

韩邦奇哲学思想:自八卦以上的研究成果!

【摘要】:由无形到有象本于一分为二的自然之理,由太极而两仪、四象、八卦表现为一种自然的生成的次第,这也就是宇宙的生成次第。

一、“自八卦以上,其本同也”

“自八卦以上,其本同也”,表明《易》之先天义与后天义的相同之处在于由太极到八卦,即“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这一生成的过程是相同的,这是先天与后天的共同根基,韩邦奇称之为“本”。韩邦奇将这一意思图解如下:

img1

图1(《启蒙意见·原卦画》[13]

由图1可见,《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模式,与邵雍所谓“一分而为二,二分而为四,四分而为八”(《启蒙意见·原卦画第二》)的模式,表达的都是同样的意思。先天之义与后天之义,都以此为基础。无论之后由八卦到六十四卦是怎样的变化模式,都以此为起点。从宇宙生化角度上看,两仪、四象、八卦是由太极所生,所以太极又是这一模式的基点,本中之本,是宇宙至高无上之本原。

关于对太极的理解,朱熹解释“易有太极”时说:“太极者,象数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称,形气已具而其理无眹之目。在河图、洛书,皆虚中之象也。周子曰无极而太极,邵子曰道为太极,又曰心为太极,此之谓也。”(《启蒙意见·原卦画第二》)太极为象数之理,太极与象数两者有形而上与形而下、本体与现象之别,但是二者未尝相离,象数中寓有太极之理,太极之理不能脱离象数而独立存在。太极未分而两仪、四象、六十四卦之理已具其中。在河图、洛书之“虚中之象”就是太极,太极无形而有理,此理既是有形之象数的本性,也是生成的本原。所谓“易为太极”,是说在阴阳之变中寓有太极之理,太极无形谓之形而上,阴阳有象谓之形而下。由无形到有象本于一分为二的自然之理,由太极而两仪、四象、八卦表现为一种自然的生成的次第,这也就是宇宙的生成次第。余敦康对此总结说:“故就本体论而言,则阴阳涵太极,就宇宙论而言,则太极生阴阳,合而观之,无形的太极之理兼有此两层含义,是有形之象数的本性及其生成的本原。这是朱熹易学思想的总纲。”[14]

韩邦奇说:“昔者圣人观象以立卦,见天地之间一本万殊,虽昆虫草木之微,自身而肢,自本而枝,莫不皆然,是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未登方册之先已布于万物之上矣。”(《启蒙意见·本图书第一》)古人观象立卦,登于方册,于是有《易》形成,但是太极以及“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这一生化模式并不是因登于方册才得以存在,而是在人还没有认识它之前就已经超经验存在,存在于万物万殊之上。同样,韩邦奇所理解的“太极”既是一个本体结构,也具有生成功能。

我们也可以在韩邦奇解释河图的内容中找到他对太极的理解。首先,他通过河图来解释太极,认为“河图之数阴阳具备有太极之象”(《启蒙意见·本图书第一》),河图乃自然之妙,所以太极作为八卦万物之始,同样是涵自然之妙。其次,图可以为书,书可以为图,洛书乃治天下之法,所以太极同样涵治天下之法。

首先,“河图之数阴阳具备有太极之象”。

《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命题中,“太极”首先是筮法的范畴,是六十四卦的最初根源,是大衍之数奇偶未分的状态,“易有太极”表明“太极”是《易》之初始状态。同时,“太极”还有着宇宙论的哲学意义,“太极”是最高无上之本始,至极无以复加之义,是标志宇宙本原或本体及其无限性的哲学范畴。

《启蒙意见·本图书》和《易学启蒙》一样,引用古人之成说,认为河图、洛书乃天地自然之易,是“气数之自然形于法象,见于《图》、《书》者”[15],伏羲受河图而画八卦,大禹因洛书而陈九畴。现将有关内容摘录如下:

《易大传》曰:河出图,洛岀书,圣人则之。

孔安国云: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刘歆云: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河图、洛书相为经纬,九章、八卦相为表里。

邵子曰:圆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于此乎!方者土也,画州井地之法其放于此乎。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也。(《启蒙意见·本图书第一》)[16]

这些材料同样表明,《周易》来源于河图,河图是《周易》的最初源头。所以,河图和太极的关系,韩邦奇认为是“河图之数阴阳具备有太极之象”。河图之数即天地自然之数,河图乃自然之妙,河图中包含两仪、四象和八卦之象。

朱熹说:“河图之虚五与十者,太极也。奇数二十偶数二十者,两仪也。以一、二、三、四为六、七、八、九者,四象也。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兑、震、巽、艮者,八卦也。”[17]太极就是河图之“虚五与十”者,此虚中之象就是太极,其中蕴含两仪、四象、八卦之象。韩邦奇图解如下图2:

img2

图2(《启蒙意见·本图书》)

据此,韩邦奇在河图与太极之间找到了相同之处,在“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与两仪、四象、八卦之间找到了相对应之处。他说:

呈象之显者莫过于河图之数,即其图而观之,冲漠无朕之际,五十有五之数已具于十五之中矣。盖以五而言之,下一点含天一而合地六,上一点含地二而合天七,左一点含天三而合地八,右一点含地四而合天九,中一点合天五而合地十,以十而言之,顺序而数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之象也,是所谓太极也。(《启蒙意见·本图书第一》)

在河图中:两仪,天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之象是阳仪,地二、地四、地六、地八、地十之象是阴仪;四象,天一、天九之象是太阳,地二、地八之象是少阴,天三、天七之象是少阳,地四、地六之象是太阴;八卦,天一之象为乾,天九之象为兑,地二之象为离,地八之象为震,天三之象为巽,天七之象为坎,地四之象为艮,地六之象为坤。他说:

一三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所谓两仪也。盖两仪,太极之所生者也。由是分之,一九为太阳,二八为少阴,三七为少阳,四六为太阴,所谓四象也。盖太阳、少阴,阳仪之所生,少阳、太阴,阴仪之所生者也。由是分之,一为乾,九为兑,二为离,八为震,三为巽,七为坎,四为艮,六为坤。盖坤、兑者,太阳之所生,一九乃太阳之数也。离、震者,少阴之所生,二八乃少阴之数也。巽、坎者,少阳之所生,三七乃少阳之数也。艮、坤者,太阴之所生,四六乃太阴之数也。(《启蒙意见·本图书第一》)

河图中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之间是五行生数和成数之间的关系,一六同为老阴、二七同为少阳、三八同为少阴、四九同为太阳的说法是不对的。河图出于自然之妙,伏羲则图画八卦,所以先有图后有易,“若谓离震艮坤,阴之老少主静而守其常,乾兑巽坎,阳之老少主动而通其变,斯乃以卦义而配图,非则图以画卦也。”(《启蒙意见·本图书第一》)

河图之数有太极之象,太极通过河图之数得以显现,这不是人刻意思考设计出来的结果,而是超经验的,完全出于自然之妙,“其配合分支,莫非自然之妙,夫岂人为私智安排布置以成之哉?”(《启蒙意见·本图书第一》)于是完全可以作如下推论:“大抵昔者伏羲则图以画卦也,见河图之数阴阳具备有太极之象焉,分其奇偶以为两仪,又分之为四象,又分之为八卦,自本而末,由干而枝,脉络分明,各有统属,皆自然也。”(《启蒙意见·本图书第一》)河图(太极)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势,依照一分为二的原则,由太极至两仪、四象、八卦自然生化出有形象数,由本至末、由干至枝自然生化出宇宙万物。

其次,图可以为书,书可以为图,洛书乃治天下之大法。

潘雨廷在《韩邦奇<启蒙意见>提要》中说:“又以生数、成数之内外,与天数、地数之四正、四维互易,即图书之互易也。朱子曰:‘安知图之不为书,书之不为图。’盖九、十图书之争,其来已久。而韩氏之进而互易其实,则名之争自然而息矣,此有功于易学者也。”[18]潘雨廷认为,朱熹提出河图可以为洛书、洛书可以为河图的思想,但他没有具体说明河图和洛书之互易实际是怎样实现的,而韩邦奇接着完成了这个工作,用图解的形式阐明河图和洛书之互易过程,这也是韩邦奇对易学研究的贡献之一。

如前所说,河图可以为《易》,洛书也可以为《易》。从洛书的象数结构上看,洛书配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为:“洛书而虚其中五,则亦太极也。奇偶各居二十,则亦两仪也。一、二、三、四而含九、八、七、六,纵横十五而互为七八、九六,则亦四象也。四方之正以为乾、坤、离、坎,四隅之偏以为兑、震、巽、艮,则亦八卦也。”[19]洛书可以为《易》,与河图互为表里,二者皆为天地自然之数。

朱熹认为,河图可以为《洪范》,河图之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即《洪范》之五行。“是则《洛书》固可以为《易》,而《河图》亦可以为《范》矣,且又安知《图》之不为《书》,《书》之不为《图》也耶?”[20]因此,图可以为书,书可以为图。韩邦奇图解如下图3和图4:

img3

图4(《启蒙意见·本图书》)

img4(www.chuimin.cn)

图3(《启蒙意见·本图书》)

河图与洛书实际如何互易,韩邦奇有详细的说明。从直观上,河图和洛书的图像有相对应之处,结合上图和如下说明就可以明白:

以天一为履,地二为右肩,天三为左三,地四为左肩,天五为中,地六为右足,天七为右七,地八为左足,天九为戴,而地十则散见于一九、二八、三七、四六之对待,此图之可以为书也。(《启蒙意见·本图书第一》)

以履一为天一,右足为地六,右肩为地二,右七为天七,左三为天三,左足为地八,左肩为地四,戴九为天九,八方对待之数为地十,此书之可以为图也。(《启蒙意见·本图书第一》)

从实际内容上,河图表为八卦,洛书表为九章,而河图中寓有九章,洛书中寓有八卦,河图和洛书的涵意有相对应之处,说明如下:

天一可以系五行,地二可以系五事,天三可以系八政,地四可以系五纪,天五可以系皇极,地六可以系三徳,天七可以系稽疑,地八可以系庶征,天九可以系福极,此河图表为八卦而里寓九章也。(《启蒙意见·本图书第一》)

中为太极,四奇为阳,四偶为阴,一九为老阳而生乾兑,二八为少阴而生离震,三七为少阳而生巽坎,四六为太阴而生艮坤,此洛书表为九章而里寓八卦也。(《启蒙意见·本图书第一》)

如上说述,大禹治水,天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乃成,这是古人之成说。韩邦奇沿用了这种说法,通过对九畴进行详细解读,并将九畴分别进行图解,使之与洛书之数一一对应,认为九畴乃人君治天下之大法。

《洪范》:“天乃赐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徳,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21]韩邦奇对九畴详细解读如下:

此九畴之纲也。在天惟五行,在人惟五事,以五事参五行,天人合矣。八政者,人之所以因乎天。五纪者,天之所以示乎人。皇极者,君之所以建极也。三徳者,治之所以应变也。稽疑者,以人而听于天也。庶征者,推天而征之人也。福极者,人感而天应也。五事曰敬,所以诚身也。八政曰农,所以厚生也。五纪曰协,所以合天也。皇极曰建,所以立极也。三德曰乂,所以治民也。稽疑曰明,所以辨惑也。庶征者念,所以省验也。五福曰向,所以劝也。六极曰威,所以惩也。五行不言用,无适而非用也。皇极不言数,非可以数名也。本之以五行,敬之以五事,厚之以八政,协之以五纪,皇极之所以建也。乂之以三德,明之以稽疑,验之以庶征,劝惩之以福极,皇极之所以行也。人君治天下之法,是孰有加于此哉!(《启蒙意见·本图书第一》)

韩邦奇将九畴内容图解九幅如下图5至13:

img5

图5

img6

图6

img7

图7

img8

图8

img9

图9

img10

图10

img11

图11

img12

图12

img13

图13[22]

由上可知,九畴乃人君治天下之法,所以洛书所含乃人类社会之大法。图可以为书,书可以为图,河图之数中有太极之象,由此可以推知,太极中涵人君治天下之法,涵人类社会运行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