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韩邦奇哲学思想研究:著作考述及分类简述

韩邦奇哲学思想研究:著作考述及分类简述

【摘要】:根据现有文献材料、目录书籍以及当前各图书馆馆藏记载,现将韩邦奇所有的著作分类简述如下:一、《易学启蒙意见》此书通常称为《启蒙意见》,又名《易学疏原》,是韩邦奇易学思想之代表作,成书较早,约为明弘治十七年,其时韩邦奇年二十五。

第三节 著作考述

韩邦奇的著作很多,涉及的内容也很宽广,然而散佚也比较严重,流传至今的主要是有关易学、乐理等方面的著作以及晚年编成的文集、丛书。根据现有文献材料、目录书籍以及当前各图书馆馆藏记载,现将韩邦奇所有的著作(包括现存的和已经散佚的著作)分类简述如下:

一、《易学启蒙意见》

此书通常称为《启蒙意见》,又名《易学疏原》,是韩邦奇易学思想之代表作,成书较早,约为明弘治十七年,其时韩邦奇年二十五。此书虽讲明乃因朱熹《易学启蒙》而作,却同时引用朱熹《易学启蒙》和《周易本义》中的内容进行详细解释,并阐述其对易学以及宇宙生化模式的观点,流传比较广,是研究韩邦奇易学思想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韩邦奇早期哲学思想的主要材料。

此书被列为韩邦奇《性理三解》之一,所以关于它的刊刻和流传与《性理三解》紧密相连。历史上之主要刊刻及存佚情况如下:

(1)明正德九年(1514年)本,平阳府同知古檀李沧刊刻。已佚。

(2)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本,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濮阳苏祐刊刻。已佚。

(3)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本,《性理三解》中之《启蒙意见》五卷,福建道监察御史韩邦奇门人渭野樊得仁刊刻[41]善本。现存于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

(4)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本,《性理三解》中之《启蒙意见》五卷,樊得仁刊刻。已佚。

(5)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本,《性理三解》中之《启蒙意见》六卷,成邦彦刊刻。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存一至二、五至六卷(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单鱼尾,左右双边)。

(6)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五载有:“《易学启蒙意见》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42]现存。

(7)清嘉庆七年(1802年)本,《性理三解》中之《启蒙意见》六卷,谢正原刊刻。现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二、《易占经纬》

根据清代朱彝尊《经义考》卷五十二所载,“《易占经纬》四卷,存”[43],随后录有韩邦奇门人王赐绂所写的序。此书由王赐绂和韩邦奇外孙张士荣依韩邦奇之意按顺序编排而成,方法是:以三百八十四变为经,取《易》之爻辞附之;以四千九十六变为纬,取《易林》附之;以孔子占变为主。又于《易林推用》条目下引用张云章曰:“《易占经纬》四卷,前列卦变图、易占图、焦氏易林占图、易彖爻辞,复有附录一卷,明卦爻三变及易林推用之法。”[44]王赐绂于嘉靖十八年春从韩邦奇学《易》,此书约始编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而关于此书历史上的刊刻情况没有更多的材料。

四库存目中录有此书。《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十一、《子部二十一,术数类存目二》载有:“《易占经纬》四卷,江苏廵抚采进本。”其《提要》说:“兹编专阐卜筮之法,以三百八十四变为经,四十九十六变为纬,经者《易》之爻辞,纬取《焦氏易林》附之,占则以孔子占变为主,盖言数而流于艺术者也。《经义考》载其门人王赐绂序略,此本不录,别有济南金城序,殊不及原序之详。”[45]

中国国家图书馆有此书馆藏:①《易占经纬》四卷,普通古籍,1736年;②《易占经纬》四卷,普通古籍,1644年。

三、《卦爻要图》

此书已佚。目前仅有的材料来源于清代朱彝尊《经义考》卷五十二,其中载有“《卦爻要图》阙卷,存”[46],随后录有韩邦奇门人张思静所写的序。张思静从韩邦奇学《易》,韩邦奇认为学《易》当从学卦爻开始,于是传授其“卦爻三变图说”与张思静。此书取名《卦爻要图》,内容当为此“卦爻三变图说”。据张思静序所述,“卦爻三变图说”道尽了卦爻之变,综而观之主要有三变:一变是伏羲一一相加“加一倍法”与孔子三画而三画“相荡”的生成先后顺序相吻合;二变是八卦三爻各三变,终成六十四卦;三变是“相荡”模式之推演,即六画之上再加上六画而成四千九十六卦。

然而,根据上面张云章所说:《易占经纬》后有附录一卷,主要内容是卦爻三变及易林推用之法。由此推知《卦爻要图》当被编入《易占经纬》之附录。

四、《易林推用》

此书已佚。目前有两则材料说明其曾经存在:

(1)韩邦奇《苑洛集》卷一有《易林推用序》,即此书之序,曰:“五星连珠,日月合璧,所谓七曜齐元之法,数之始也。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一岁天运之全数也。微抄不尽,余数也。三百四十八,一岁月运之数也。三百六十者,六甲相乘,六甲之全数也。月甲之数,非造化之正而圣人兼取之者,乾坤之大用也。今夫端阳之日,非五气之五日也。诸家之术,用之必验六甲,非气之全,自古纪数必用者,乾坤之用不可遗也。数虽万变不齐,然实不过于三元,再倍而六,得全日三百六十六,虽曰日之所余,历不能齐,于全日无损焉,圣人倚数于此矣。是数也,以天运为体,以月运纪年,以甲子纪日,岁余三时,四余益一支。干起于两上元之首,三百六十年,一运之始,推自坎中焉。直日之爻,千岁可坐而致矣。为京氏之学者,此其阶也。言行录,邦奇,字汝节,朝邑人,正徳戊辰进士,仕至南京兵部尚书。”(韩邦奇《易林推用序》,《苑洛集》卷一)由此可以推知此书当写于韩邦奇晚年七十岁左右或之后,主要阐明京氏易学原理。

(2)清代朱彝尊《经义考》卷五十二中载有“《易林推用》,未见”,随后附有韩邦奇所写的序,同上。可以推知此录也源于韩邦奇之序。最后又附有“张云章曰:朝邑韩恭简公,谭理学,负经济,世称苑洛先生。有《性理三解》行世,内《启蒙意见》四卷,即《易学疏原》也。《易占经纬》四卷,前列卦变图、易占图、焦氏易林占图、易彖爻辞,复有附录一卷,明卦爻三变及易林推用之法,经纬云者,以三百八十四变为经,四千九十六变为纬,经者《易》爻辞,纬取《焦氏易林》附之。”[47]由此可以推知《易林推用》当与《卦爻要图》一起被编为《易占经纬》之附录。

五、《易说》

此书已佚。冯从吾《关学编·苑洛韩先生》中列举韩邦奇著作时说:“所著有《苑洛语录》、《苑洛集》、《苑洛志乐》、《性理三解》、《易占经纬》、《易说》、《书说》、《毛诗未喻》诸书传世。”[48]其中之《易说》一书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文献提到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苑洛集》卷二十和二十一中录有韩邦奇对《周易》六十四卦分别逐个的完整解释,解释的内容涉及卦辞、爻辞以及《易传》。为了说明的方便,且将此归集为册并暂名为《周易解》。究竟此《周易解》与《易说》是否为一书,尚待考证。

六、《洪范图解》

此书写作时间约为明正德十年(1515年),其时韩邦奇年三十七岁。韩邦奇有《洪范图解序》,收录于《苑洛集》卷一。四库存目中录有此书。其《提要》说:“是编因蔡沈《洪范皇极内外篇》复为图解,于每畴所分之九字系以断语,俾占者易明。其揲蓍之法与《易》之蓍卦相同,所言休咎皆本于《洪范》,亦与《易》象相表里,盖万物不离乎数而数不离乎奇偶,故随意牵合无不相通云。”

此书被列为韩邦奇《性理三解》之一,所以关于它的刊刻和流传与《性理三解》紧密相连。历史上之主要刊刻及存佚情况如下:

(1)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本,善本。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2)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本,善本。《性理三解》中之《洪范图解》一卷,福建道监察御史韩邦奇门人渭野樊得仁刊刻。现存于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

(3)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本,《性理三解》中之《洪范图解》一卷,樊得仁刊刻。已佚。

(4)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本,《性理三解》中之《洪范图解》一卷,成邦彦刊刻。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性理三解》中此卷已佚。

(5)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十载有:“《洪范图解》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现存。

(6)清嘉庆七年(1802年)本,《性理三解》中之《洪范图解》一卷,谢正原刊刻。现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七、《禹贡详略》

此书已佚。目前仅有的材料来源于清代朱彝尊《经义考》卷九十四,其中载有“《禹贡详略》二卷,存”。随后有韩邦奇之自序,曰:“略者,为吾家初学子弟也。复讲说者,举业也。详释之者,俟其进而有所考也。弘治丁巳。”后又录有欧思诚之后序,曰:“禹贡详节乃苑洛韩公心得之学,传之家塾者。往岁,愚承乏朝邑,知而求传之,公辞曰:‘此特以教我子弟者,非敢传之人人也。’嘉靖乙巳春,适公奉命总理河道于济宁,愚复备属东昌,获伸前请公诺,愚归郡寿诸梓。俾读是经者,本其说以研经义,考其图以穷源委,庶知公用心之勤、析理之精,有裨后学,不为小补云。”[49]由此可以推知,此书成书于明弘治十年(1497年),其时韩邦奇年十九岁,然刊刻面世时已经是时隔四十八年后之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其时韩邦奇年六十七岁。

值得注意是是,《苑洛集》卷二十二中有关于《尚书·禹贡》的多条语录,然而其与《禹贡详略》之关系如何却不可得而知。

八、《书说》

此书已佚。如前面所说,冯从吾《关学编·苑洛韩先生》中列举韩邦奇著作有:《苑洛语录》、《苑洛集》、《苑洛志乐》、《性理三解》、《易占经纬》、《易说》、《书说》、《毛诗未喻》诸书传世。其中之《书说》一书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文献提到过。

九、《毛诗未喻》

此书已佚。如前面所说,冯从吾《关学编·苑洛韩先生》中列举韩邦奇著作有:《苑洛语录》、《苑洛集》、《苑洛志乐》、《性理三解》、《易占经纬》、《易说》、《书说》、《毛诗未喻》诸书传世。其中之《毛诗未喻》一书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文献提到过。

十、《周礼义疏》

此书已佚。目前仅有的材料来源于清代朱彝尊《经义考》卷一百二十七,其中载有“韩氏邦奇、魏氏校《周礼义疏》,未见”。随后录有沈懋孝序曰:“《周礼义疏》者,苑洛韩先生、庄渠魏先生所手定驾,部郎韩君凝甫得其稿,校而传焉。序之曰:周礼之传旧矣,是之者以为周之书,疑之者以为汉氏之书,有缺者、补者、删正者,疏其义而发之者亦各一家之说耳。如欲用之,宜何从?请衷以孔子之论。……”[50]

十一、《苑洛志乐》(www.chuimin.cn)

《苑洛志乐》始刊刻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故必完成于此前,其时韩邦奇年七十岁。此书是韩邦奇晚年乐律学思想的总结,其中前面部分为韩邦奇早期乐律学著作《律吕直解》。《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之《提要》说:“是书首取《律吕新书》为之《直解》,凡二卷,前有邦奇自序,后有卫淮序。”[51]

此书历史上之主要刊刻及存佚情况如下:

(1)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本,善本,《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载有“《苑洛志乐》,二十卷,明韩邦奇撰,明嘉靖二十七年王宏等刻本,十行二十字二十二字不等白口四周单边”[52]。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2)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本,善本,《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载有“《苑洛志乐》,十三卷,明韩邦奇撰,清康熙二十二年吴无莱刻本”[53]。善本现存于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内蒙古师范学院图书馆、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湖南省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

(3)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三十八载有“《苑洛志乐》二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54]

(4)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本,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有:《(重刻)恭简公志乐》十二册,关中裕德堂藏版,清嘉庆11年本。又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有:《重刻恭简公志乐》二十卷,普通古籍,1806年。

十二、《律吕直解》

由于《律吕直解》后来编入《苑洛志乐》而成为其中前面重要部分,所以有关《律吕直解》之主要刊刻及存佚情况与上《苑洛志乐》同。然而,《律吕直解》成书较早,在编入《苑洛志乐》之前便已经多次刊刻,且曾经被编入《性理三解》。此处重点考察《律吕直解》编入《苑洛志乐》以前之主要刊刻及存佚情况。

《律吕直解序》说:“蔡西山氏上宗班固,斟酌马迁以下诸儒论议,著为《律吕新书》,亦略明备矣。然理虽显而文隐,数虽著而意深。弘治间,余为举子时,为之直解。正德己巳,佥宪西蜀王公刻之濮州,尚书昆山周公为御史时刻之平阳,都宪蒲田方公为布政时刻之杭州,州幕洪洞岳君溥刻之同州。”(韩邦奇《律吕直解序》,《苑洛集》卷一)由此可见,《律吕直解》约成书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于正德四年(1509年)为各地广泛传刻。

(1)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本,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有:《律吕直解》,普通古藉,1521年。

(2)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本,善本。《性理三解》中之《律吕直解》一卷,福建道监察御史韩邦奇门人渭野樊得仁刊刻。现存于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

翁连溪《中国古籍善本总目》有关此书所录如下:

《律吕志解》一卷,明韩邦奇撰,明正德刻本,九行二十字,四周单边白口。现存于:戏曲研究所。

《律吕直解》一卷,明韩邦奇撰,明刻本,九行十六字,黑口双黑鱼尾四周双边。现存于:北京大学图书馆。[55]

十三、《乐律举要》

此书收录于四库存目中,《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三十九中录有“《乐律举要》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其《提要》说:“此书为《曹溶学海类篇》所载。核校其文,乃从邦奇《苑洛志乐》中摘录十余条,为立此名也。”[56]由此可知,此书乃《苑洛志乐》之部分。

中国国家图书馆有此书馆藏:①《乐律举要》一卷,善本,1831年;②《乐律举要》一卷,普通古籍,1831年。

十四、《苑洛集》

此集乃韩邦奇晚年文章、思想之汇集,始刊刻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其时韩邦奇年七十四岁。总二十二卷,分别为:《序》二卷,《记》一卷,《志铭》三卷,《表》一卷,《传》一卷,《策问》一卷,《诗》二卷,《词》一卷,《奏议》五卷,《见闻考随录》五卷。孔天胤《苑洛先生文集原序》评价说:“苑洛先生,当代之儒贤也,蚤植学于庭闱,崛蜚英于馆阁,扬历恭践,保厘弼承,议制叙物,聪明纯固,所谓亨于天人,娴于大体,位著之表仪,典刑之旧德。故其为文类非丹雘斧藻之事,盖帝王统治之猷、圣贤传心之学、人物之汗隆、风俗之上下、性情之所感宣、闻见之所著录,其辞不一,其陈理析义,卓然一出于正,其扬教树声,翕然一矢乎!”(孔天胤《苑洛先生文集原序》,《苑洛集》嘉庆七年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集也有评价说:“盖有本之学,虽琐闻杂记,亦与空谈者异也。”

[57]

此集于明清两朝有过多次刊刻,历次刊刻皆有序言流传至今,先后有嘉靖三十一年孔天胤《苑洛先生文集原序》、乾隆十六年成邦彦《重镌苑洛文集序》、嘉庆七年朱仪轼《补刊<苑洛文集>暨<性理三解><易占经纬>序》、嘉庆七年谢正原《补镌苑洛文集序》、道光八年谢正原《重刻韩苑洛集序》,文集最后附有韩邦奇门人张文龙于嘉靖三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所写的后记。道光八年秋,谢正原作《重刻韩苑洛集序》,对明清两朝此书的刊刻情况有所总结,如下:

苑洛所存遗书,据原序及跋,始刻於明嘉靖时,分二十二卷,其中已多散佚。国朝乾隆十六年,邑申重刊之,版藏西河书院,亡何剥蚀又复不少。嘉庆七年,原既补刻邑志,因取《苑洛》二十二卷并得《性理三解》、《易占经纬》及《五泉遗书》同镌补而印之,不下五百余部,一时索散俱尽。既宦京师,士大夫复多问者,且无以应之,足见人於两先生,景仰之不啻如昌黎,兼慕之不啻苏文忠昆仲也。比自京师归,板乃尽坏,数年之间,人无定迹,物遂不免存亡。仲尼叹杞、宋无徵,伤心远矣,岂独兹集哉!於邑者允之即思复刻,未暇也。道光戊子,王子葵圃赴家弟仰山成县幕署,临别恳恳以此为言。因取旧本,乞乡先生张翔九翰凌、杨永怀孝陆、李时斋元春、张子范饬,各就其家分校之,校讫付梓,既成,仍於西河书院藏焉。(谢正原《重刻韩苑洛集序》,《苑洛集》道光八年本)

由此可知,《苑洛集》于明清两朝主要有过四次刊刻,即嘉靖年间、乾隆十六年、嘉庆七年和道光八年。综合各种材料,现将《苑洛集》于历史上之主要刊刻及存佚情况列举如下:

(1)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本,《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载有“《苑洛集》,二十二卷,明韩邦奇撰,明嘉靖三十一年刻本,十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58]现存于国家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天津市人民图书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东阳县文馆会。

(2)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本,《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载有“《苑洛集》,二十二卷,明韩邦奇撰,清乾隆十六年刻本,十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双边”。现存于:辽宁省图书馆。[59]又中国国家图书馆有此书馆藏:《苑洛集》二十二卷,普通古籍,1751年。

(3)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一载有“《苑洛集》二十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60]

(4)清嘉庆七年(1802年)本,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有此书馆藏:《韩苑洛文集》二十二卷,普通古籍,1802年。

(5)清道光五年(1825年)本,中国国家图书馆有此书馆藏:《韩苑洛集》一卷,普通古籍,1825年。

(6)清道光八年(1828年)本,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有此书馆藏:《韩苑洛文集》二十二卷,朝邑西河书院清道光8年刻本。

(7)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金陵卢前饮虹簃本,此版本又有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79重印本,皆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等。

(8)新中国1990年兰州古籍书店本,属于《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六辑、《西北文学文献》第三卷,本书与明代赵时春《浚谷集》、《浚谷文钞》合订。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等。

十五、《见闻考随录》(《苑洛语录》)

如上所述,《见闻考随录》五卷是《苑洛集》之卷十八至二十二,所以关于它的刊刻情况与《苑洛集》同。另外,四库全书存目录有此书,即“《见闻考随录》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其中《提要》提到:“是书已载入所著《苑洛集》中,此乃明人钞出别本,中多朱笔标识,上阑又间加评语,如胡守中结交郭勋一条则云‘传闻之过’,甲申大同之变一条则云‘视各书所记为详确’,藩臬升迁一条则云‘铨法变自杨邃庵’,盖别有说,所论亦颇有见,特不知出谁手也。”[61]

《苑洛语录》即《见闻考随录》,四库全书存目录有此书,即“《苑洛语录》六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其中《提要》说:“是书皆平日论学之语及所纪录时事,辑为一编。本名《见闻考随录》,已编入所著《苑洛集》中,惟集本五卷,此本作六卷,所载虽稍有出入而大略皆同,盖此本乃邦奇门人山西参议白璧所刋。前有璧序,称刻而题之曰《苑洛先生语录》,疑又为璧所重编矣。”[62]《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载有“《苑洛先生语录》六卷,明韩邦奇撰,明嘉靖三十四年白璧刻本,十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63]。现存于上海图书馆。

十六、《性理三解》

韩邦奇《性理三解》始刊刻于明嘉靖十九年,原为《启蒙意见》、《律吕直解》、《洪范图解》书,这是分别对《易学启蒙》、《律吕新书》、《洪范皇极内篇》三书的解释。嘉靖二十一年,樊得仁重刻时将《律吕直解》替换为《正蒙拾遗》,此后韩邦奇《性理三解》固定为《正蒙拾遗》、《启蒙意见》和《洪范图解》三书。樊得仁《性理三解序》对此三书作详细介绍,如下:

《三解》者,苑洛先生所著《正蒙拾遗》、《启蒙意见》、《洪范图解》也。弘治中,先生著《正蒙解结》,释其难,阑江章先生著《正蒙发微》,详于易,先生欲合为一书,继见近山刘先生《会稿》,曰难易兼举矣,取《解结》而焚之。正德以来,世儒附注于《正蒙》者复数家,后先生乃以张子之大旨未白,一二策尚欠详明,于是作《拾遗》。孔子赞《易》,于卦画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定吉凶,中而已,包四千九十六卦矣,于蓍策曰:“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触类云者,直指四千九十六卦而言也,是谓孔易传之子夏,传之商矍,传之孟禧,传之焦氏,《易林》是也。东汉以下无传焉。至宋儒作《启蒙》,取《易林》以为卦变,削其词而隐其名,孔易灭矣。而生卦考占于孔子,戾焉。先生以《易林》附之易爻之下,曰《易占经纬》,别立考变条例,于是作《意见》。蔡子衍《洪范》之数而作,用之法不传,鳌峰氏推而蓍之而布棋之法未备,先生尝曰:“正数者,天地之正气也,而其吉凶也确,间数者,天地之间气也,而其吉凶也杂,象以耦为用者也,有应则吉,数以奇为用者也,有对则凶,此蔡子之微言也。”于是作《图解》,刻之于朝邑。(樊得仁《性理三解序》,韩邦奇《性理三解》嘉庆七年本)

三书中,《启蒙意见》和《洪范图解》前面已经介绍过,独《正蒙拾遗》没有单独的刊行本,所以关于它的主要刊刻及存佚情况与《性理三解》相同。

综合各种材料,现将《性理三解》于历史上之主要刊刻及存佚情况列举如下:

(1)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本,七卷,福建道监察御史韩邦奇门人渭野樊得仁刊刻,《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载有“《性理三解》七卷,明韩邦奇撰,明嘉靖十九年樊得仁刻本,十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有刻工。包括:《启蒙意见》五卷、《律吕直解》一卷、《洪范图解》一卷”[64]。现存于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

(2)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本,包括:《启蒙意见》、《正蒙拾遗》、《洪范图解》,樊得仁刊刻。已佚。

(3)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本,八卷,包括:《启蒙意见》六卷、《正蒙拾遗》一卷、《洪范图解》一卷,成邦彦刊刻。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存五卷:《正蒙拾遗》一卷,《启蒙意见》一至二、五至六卷。

(4)清嘉庆七年(1802年)本,八卷,包括:《启蒙意见》六卷、《正蒙拾遗》一卷、《洪范图解》一卷,谢正原刊刻。现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等。

另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载有“《性理三解》七卷,明韩邦奇撰,明刻本,十一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包括:《启蒙意见》五卷、《律吕直解》一卷、《洪范图解》一卷”。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