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研究方法和旨要-韩邦奇哲学思想研究

研究方法和旨要-韩邦奇哲学思想研究

【摘要】:导论部分主要是对本论文研究题目的选题意义以及该题目研究的现状进行必要的叙述和总结,并对论文结构作简要的介绍。

三、研究方法和旨要

论文主要采取历史文献研究和哲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即主要以历史文献分析法来考察韩邦奇的传记材料和文献著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哲学分辨解析,分析韩邦奇所继承的程朱理学思想、回归并诠释的张载道学思想、提升并构建的性道哲学体系。本文主要有六个部分,即导论、第1至5章以及结语。

导论部分主要是对本论文研究题目的选题意义以及该题目研究的现状进行必要的叙述和总结,并对论文结构作简要的介绍。

第1章主要讲述韩邦奇之生平事迹及思想源流,这是进行韩邦奇哲学思想研究的基础。首先从明代学术入手,从宏观上考察韩邦奇所处时代——明代的学术环境,了解韩邦奇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学术背景。接着简述了韩邦奇的生平事迹和文献著作,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整理分析,梳理出韩邦奇的思想历程、思想渊源和思想传承,其中思想历程是本论文写作的主要线索和依据。

第2章主要讲述韩邦奇早期思想中的宇宙生化模式,这是韩邦奇早期哲学思想的表现。韩邦奇的宇宙生化思想集中体现于其早期著作《启蒙意见》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挖掘:首先考察韩邦奇对“太极”以及“一分为二”、“相荡”过程的图解和论说;进而分析韩邦奇太极图的来源和特征。最后综合以上这两个方面,对韩邦奇宇宙生化模式进行总结,概括其过程思维、太极为起点等要点,并揭示其中所蕴含的生化特性。

第3章主要讲述韩邦奇的道论,这是韩邦奇对张载道学思想的继承。韩邦奇对张载道学思想极其推崇,认为宋明以来学者并没有得其本旨,所以有必要进行指正。因此,他首先从反面提出“道非太极”以指正时人学者以太极为道、以理为道的观点;接着从正面阐明张载所说的道指的是化育流行,是气化的过程,即“气化为道”;最后从总体上讲明,天地自然之化育为天道,人类及其社会之生化演变为人道,无论天道人道,“道一而已”。

第4章主要讲述韩邦奇自成的哲学体系——性道哲学体系,这是韩邦奇继承并超越张载哲学思想而形成的哲学体系。首先关注韩邦奇“由人道而天道”的认识途径,他就是通过由人而天“推而大之”的方法将“性”由人性推向宇宙本根,从而实现了性道哲学体系的构建;接着考察韩邦奇对“性”的讨论,“性”在韩邦奇哲学中已经真正脱离了人,不是在我之理,“性”本身就是完全超越的宇宙本体;进而考察韩邦奇对“性与天道”的讨论,性、道是韩邦奇哲学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性与道不是人与天的关系,而是体与用、未发与已发的关系,但这只不过是一物之两个方面、两种表现,实际上性道一物,同为本体;最后从韩邦奇“形而上之谓道,气而上之谓性”的重要命题出发,对韩邦奇哲学体系中的性、道、气、形等范畴的关系进行总说,这些范畴是韩邦奇哲学框架的重要支柱,也正是它们支撑起韩邦奇的性道哲学体系。

结语部分是本论文的内容综述和结论。研究表明,韩邦奇是明代中期反思程朱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不是明代气学学说的代表,他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范畴是性(道)。韩邦奇继承了以气为宇宙本原的宇宙论思想,进而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本体论意义上的性道哲学体系,这个体系以性(道)为宇宙本体。

【注释】
(www.chuimin.cn)

[1]陈俊民:《张载哲学思想及关学学派》,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1页。

[2]刘学智:《关学及二十世纪大陆关学研究的辨析与前瞻》,《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4期。

[3]黄宗羲:《三原学案·恭简韩苑洛先生邦奇》,《明儒学案》卷九,中华书局,1985年,第166页。

[4]陈俊民:《张载哲学思想及关学学派》,第31、17页。

[5]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81年,第66页。

[6]潘雨廷:《韩邦奇〈启蒙意见〉提要》,《读易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304-305页。

[7]郭彧:《易图讲座》,华夏出版社,2007年,第158-161页。

[8]翁泓文.《韩邦奇“元气”与“形气”之论述》摘要[EB∕OL].http://www.tht.edu.tw/3/academic/.200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