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卅运动在大连 ——兼论大连地区大革命高潮1925年爆发的五卅运动,掀起全国大革命的风暴,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本文着重介绍五卅运动在大连的情况,并以此为中心简略地论述大连地区的大革命高潮。二者关系是以前者为主,略涉后者,以便对五卅运动在大连的意义作一点探讨。大连沪难救济会决定召开全市人民追悼五卅烈士大会,壮大爱国反帝运动的声势,使大连广大民众继承先烈的奋斗精神,反抗民族压迫。......
2023-11-28
《20世纪大连工人运动史》[1]跋
在21世纪第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我双手捧起这部沉甸甸的《20世纪大连工人运动史》,虽然诚惶诚恐,但我还是大胆地把它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这个光辉的日子。这一则因为有坚强的后盾——大连市总工会和大连市百万职工的支持,即是说本书不仅仅是个人的劳动成果,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特别是在成书和出版过程中,得到大连市总工会、大连市工运史工作委员会的鼎力相助,并把它列入《大连市工运史工作第十个五年规划》之中,我没有权力不按期完成这项光荣的献礼工程;二则因为我有信心较好地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本书上卷著者刘功成,自1980年起研究大连工人运动史,20年未曾间断过,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搞清了大连工人队伍形成120年来和大连工会建立近80年来的历史与现状,公开出版了《大连市工会志》等10余本书,发表了《大连百年工人运动的三个高潮及其特点》等20余篇论文,付梓合计400余万字,这为本书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下卷著者王彦静虽是一位年轻的历史学者,但自1990年从辽宁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十年间一直专事大连工人运动史的研究和工运史工作。为了写作本书,收集和翻阅了数以千万计的工运史料,包括数十部大连市的厂史、厂志和十多个市的工运史书,虽然未见到一本地方世纪工运史专著,但正因其无,更加激发了要写出这个“第一部”的决心。20世纪的最后一年,我们开始着手进行这项工作,21世纪的前5个月进入冲刺阶段。从篇目构思、切磋到资料的补充、取舍,从全书的腹稿形成到把文字录入计算机,从显示屏上的修改、润色到排版、出样,从索引的编制到通稿校对,一一下来,几近200个日夜未曾安稳入睡,未敢稍有懈怠,——写作过程的艰辛,非“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所能比喻;不涉足其间,难以体会出个中滋味。
从大连解放40周年(1985年)开始,大连史学界(含地方志系统)对地方史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尤以大连建市百年(1999年)前后的收获甚丰。这一期间,公开和内部出版的大连地方史著作(含厂史、厂志和地方志书)近百种,这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如果没有这些,写成《20世纪大连工人运动史》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本书毕竟是第一次试图系统地全面地完整地准确地反映出20世纪的100年间的大连工人运动的全貌;地方世纪工运史尚无可资借鉴的蓝本,想从某些出版物中继承现成的东西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本书从多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以往的工人运动史著作(指通史性质的专史,下同)一般局限于表现产业工人的斗争,绝少表现知识分子的活动。这主要是因为在理论上长期把知识分子作为资产阶级的一部分,排除在工人阶级的群体之外。本书把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从历史的实际出发,充分反映了他们在帝国主义的屠刀下,大义凛然,呼号救国的壮举,以至于为抗日救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
以往的工人运动史著作一般局限于表现工会和有组织的工人斗争,绝少表现工人阶级与外部的联系,缺乏对工人阶级活动完整性的反映。本书则试图把大连工人运动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它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关联,表现出敌、我、友诸方面对工人运动发生、发展的消极的或积极的影响,反映出大连工人阶级在大连城市百年发展进程中的伟大历史贡献。因此,本书上卷用相当大的篇幅表现了沙俄“旅大租地”时期和日本“辽东租借地”时期的大连工商业状况及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大连施行“劳动统治”的状况;本书下卷则力图准确地表现出工人阶级本队(工会)与工人阶级先锋队(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国家政权(政府及行政方面)之间的联系。这个党、政、工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直接影响和制约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人运动发展的重大的实践问题。大连工人运动史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这三者的关系处理得好,什么时候工人运动就健康发展,形成高潮;什么时候这三者关系处理得不恰当,什么时候工人运动就徘徊不前,甚至遭受挫折;工会组织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代表和维护好工人群众的利益,工人运动才能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
以往的工人运动史著作一般局限于中共党史的结构形式,即所谓“党史的架子,工运史的例子”。我曾多次呼吁中国工运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逐步建立健全自己的学科体系,包括通史性质的专史的结构形态。本书在这方面力求吸取西方出版的工运史(如谢诺:《中国劳工运动史:1919~1926年》,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58年版)和台湾出版的工运史(如马超俊主编《中国劳工运动史》,1958年出版)体例的长处,结合大连工人运动史内容的实际,推陈出新,构建以时为经、以事为纬的通史性质的工运史著作体例。这种尝试旨在突出史的时间性和时段性及其在某一时间和时段内的工人运动,而淡化某些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著作的几乎是一个模式的历史分期。此所谓“淡化”并不是完全取消、不要已成定论的历史分期,而是适当兼及,充分考虑这种历史分期对某一时间和时段内的工人运动的影响,并最终根据这种影响的结果,有所变化地而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照抄相邻学科的历史分期。事实上,本书在篇(卷)章设置上的时间和时段划分与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教科书的历史分期并未发生矛盾,只是更加突出了工人运动自身发展的时效性和规律性,使之更加符合工人运动的实际,因而具有中国工运史学的特征。
20世纪的大连工人运动史,以大连解放为分界线,前45年和后55年有天壤之别。在前一历史时期里,大连工人饱受俄、日帝国主义蹂躏的屈辱,他们不停地抗争,以20年代初期大连中华工学会的成立为标志,实现了由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用血与火、刀光与剑影谱写出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反帝斗争的壮烈篇章;在“关东州”的土地上,大连工人运动的主导、主流始终是反抗外来压迫的民族斗争。
1945年8月22日,大连解放,人民民主专政的大连市政府旋即宣告成立。大连工人从租借地的奴隶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成为大写的中国人,由被统治被压迫者变成了领导阶级、新社会的主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完成。尽管它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毛泽东语录),但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说,其意义是非常伟大的。因为“没有1949年以前的民族民主革命及其在中国工人阶级领导下取得的胜利,就不可能有1949年以来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其已经取得的伟大胜利”(刘明逵、唐玉良主编:《中国工人运动史》第六卷,第472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从认识论上看,不了解1949年前民族民主革命中的工人运动的历史,就不能深刻认识1949年后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不能以史为鉴,正确指导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人运动。基于这个考虑,本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大连工人运动史作为上卷,以时为序,分为13章,作了系统、全面的记叙;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大连工人运动史作为下卷,按照不同的历史分期,分为8章,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记叙。本书的出版,除了为大连地方史、东北近现代史提供翔实的资料之外,亦希冀能为进一步全面深入地研究包括1949年以前和其后的两大历史阶段的地方工运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www.chuimin.cn)
从地域概念上说,本书涉及整个大连。但20世纪后期的大连行政区划与20世纪初、中期有所不同。本书既按工运史事件发生当时的行政建制(如“关东州”)加以叙述,以符合历史原貌,又把“文化革命”前后划为大连市(旅大市)建制地区的工人斗争的历史涵括进去,以反映大连工人运动的全貌。
从时间跨度上说,本书开篇起始于1901年,终篇结束于2000年。其间叙事整整是20世纪的100年,但为使读者准确把握20世纪大连工人运动史的来龙去脉,我又写了《1880~1900:大连工人阶级队伍的形成及其在19世纪末期的反帝斗争》的专题文章和《20世纪大连工人运动史大事记》,附在书后,这样本书既是一部地方世纪工运史专著,也是一部大连工人运动发生、发展的完整的通史,其叙事年限其实是120年。所附大事记的文字力求简洁,一为全书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二为补充正文中不便插入和漏记的大事、要事、新事。
我喜欢名人名言,更喜欢普通人说出的聪慧的富含哲理的语言,《大连日报》周末副刊主编孙岳先生便说出了这样一段精彩的话:“我们被一种叫做历史的东西裹挟着向生命的深处走……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这一新一旧的排列和转换更让人感到沧桑。正在发生的,鲜活的生动的,怦怦直跳的,这些都在流向一个终点一个归宿,没有什么能因为我们的热爱而永远停在现在。也没有什么能因为我们的仇恨而永不再来……我想让自己的文字能像药引子一样,它能保证我们理性地对待我们吞咽下去的每一件事。但这种努力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仅仅是一种企图。”(大岳:《下个世纪里》,《大连日报》,2000年12月29日,D1版)这段话是在阐发新闻,但也完全适用于历史,因为从历史学的观念上看,新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今天就是明天的历史;用这段话来表达我写完《20世纪大连工人运动史》时的心情,是再恰当不过了。孙先生这段话的语言极为生动,内涵极为丰富,吾不及也,故借用过来以抒情怀,但愿我用心良苦的这种“企图”,能使读者原谅本书的缺欠。
20世纪大连工人运动史是一座有待发掘的进行工人阶级优良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料宝库,内容极其丰富,用70万字对此加以涵盖,实感力不从心。因此,本书只能是对这100年历史的梗概的记叙,缺乏透劈的分析和理论上的阐发,这当然也是本书的不足之处,但限于篇幅和写作时间,只能暂且如此,有待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加以补充。
本书的写作得到大连市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全体人员的协助。赵杰同志帮助写了“文化大革命”及“文革”后恢复时期的大连工运的初稿,郑品毅帮助编了全书的《人名索引》、《参考文献(引文)索引》、《表索引》及打印样稿等工作。本书参考了百余种公开出版和内部印刷的书刊及近百种未刊稿,在引用这些资料时,基本上一一标明出处,但个别地方可能疏于注释,在此谨向这些资料的作者和所有帮助本书出版的同志,特别是向本书责任编辑于虹女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祈读者不吝赐教。
2001年5月15日
【注释】
[1]《20世纪大连工人运动史》:刘功成 王彦静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有关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30 年文选的文章
五卅运动在大连 ——兼论大连地区大革命高潮1925年爆发的五卅运动,掀起全国大革命的风暴,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本文着重介绍五卅运动在大连的情况,并以此为中心简略地论述大连地区的大革命高潮。二者关系是以前者为主,略涉后者,以便对五卅运动在大连的意义作一点探讨。大连沪难救济会决定召开全市人民追悼五卅烈士大会,壮大爱国反帝运动的声势,使大连广大民众继承先烈的奋斗精神,反抗民族压迫。......
2023-11-28
《工人运动史研究文摭》[1]后记《工人运动史研究文摭》收录的100篇拙文是我在1981-2001年间写成的,绝大多数已发表过。1986年,我负责大连市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工作以后,提出了《关于加强工运史研究工作的意见》,经市总工会常委会讨论通过,下发全市工会执行。......
2023-11-28
中国工会的产业原则及产业与地方相结合组织领导原则的确立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工会章程》(修正案)的“组织制度”中规定:“中国工会实行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组织领导原则。”......
2023-11-28
《大连市工会志》编纂的实践证明,某一项工会工作具有的多种职能活动的属性是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恰当地表现出来的。《大连市工会志》的记述对象是大连工会组织。《大连市工会志》不取这种以志代史的做法,起笔便是大连工会组织的筹建,与志书上断时间相应。......
2023-11-28
工会志《人物》设置散论 ——10部工会志《人物》述评“方志半人物”是中国地方志的传统。兹将这10本工会志的《人物》设置情况分述如下。它按入志人物品类设置两章:《第一章工运人物》、《第二章劳动模范》。对于工会志来说,这样设置《人物篇》是非常恰当的。......
2023-11-28
“搬家运动”1946年8月24日,一场大雨过后,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这是大连住宅调整运动,俗称“搬家运动”中的一个场景。1946年7月7日,中共旅大地委作出《关于开展大连市住宅调整运动的决定》。改善大连工人和贫苦市民居住条件的“搬家运动”,从1946年5月开始,到1947年7月结束,历时一年有余。“搬家运动”温暖民心,是对大连人民特别是对大连工人群众进行的一次实际的翻身教育运动。......
2023-11-28
《工运史话》[1]概述作为现代社会的人,不论什么职业,都应该了解工人运动史最基本的知识。《工运史话》按照职工队伍、工会组织、罢工斗争、重大贡献和杰出人物的历史线索,系统叙述大连工人运动史,彰扬工人阶级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的文化性格和活力,体现出大连工人阶级始终代表大连这方热土上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历史进程。[1]《工运史话》:刘功成撰稿,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
2023-11-28
简述中国工运史学科的形成过程王建初、孙茂生主编的《中国工人运动史》是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中国工人运动的通史。这些专著对中国工运史学科的建设起到了奠基作用。这样,中国工运史作为一门学科初成体系。这种观点把中国工运史从中共党史中解放出来,恢复了中国工运史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此外,作为中国工运史学科两翼工程的档案、资料和学科理论著述纷纷问世。这些都为中国工运史学科主体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