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30年文选》述评

《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30年文选》述评

【摘要】:工会志《人物》设置散论 ——10部工会志《人物》述评“方志半人物”是中国地方志的传统。兹将这10本工会志的《人物》设置情况分述如下。它按入志人物品类设置两章:《第一章工运人物》、《第二章劳动模范》。对于工会志来说,这样设置《人物篇》是非常恰当的。

工会志《人物》设置散论
——10部工会志《人物》述评

“方志半人物”是中国地方志的传统。新方志在突破旧方志重人文经济的不足时,记述人物的篇幅虽然有所减少,但仍占据重要地位,仍是志书中举足轻重的部分,对于工会志等群众团体志来说,它的地位就更重要,分量也更重。但由于工会志是地方志家族中最新的一族,尚处于在探索中形成体裁的过程中,因此其人物部分的编纂,存在着许多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从案头上抽出10本工会志(约占目前全国公开出版工会志书总数的一半),略作分析,略陈管见,就教于同仁,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这10本工会志的人物部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设置《人物》编、章(节),占绝大多数,有9本,另一类是有人物的内容,而无《人物》编、章(节)的设置,占极少数,只有一本(《河北省志·工会志》)。设置《人物》编、章(节)的9本书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先分品类后分文体,即将人物品类作为章(节)题,将体裁作为节(目)题,《辽阳市工会志》等属这种形式。二是先分文体后分品类,即将文体作为章(节)题,将人物品类作为节(目)题,《长春市志·工会志》、《南京工会志》、《郑州工会志》、《无锡市工会志》、《常州市工会志》等属这种形式。三是品类+文体式,即章、节(目)题由人物品类和文体样式两部分合成,《鞍山市工会志》、《四川省总工会志》、《广西通志·工会志》等属这种形式。兹将这10本工会志的《人物》设置情况分述如下。

一、《辽阳市工会志》

概说:《辽阳市工会志》,辽阳市工会志编纂委员会编,徐大山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

《辽阳市工会志》是《辽阳市志》的组成部分(独立成书的专志)。全书60万字,除《概述》、《大事记》之外,设置《组织篇》、《工作篇》、《人物篇》、《文献篇》等4篇21章。其中《人物篇》分为《工运人物》、《劳动模范》等两章,合计13.4万字,约占全书篇幅的22%。

简评:《辽阳市工会志》的《人物篇》是先分品类后分文体的代表作之一。它按入志人物品类设置两章:《第一章工运人物》、《第二章劳动模范》。对于工会志来说,这样设置《人物篇》是非常恰当的。因为工会志的人物无非包括两大类,即“工运人物(包括工会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及党的工运领导人)和“劳动模范”(会员中的工作业绩突出者)。它的章下各节采取“人物品类+文体”的方式命题,也是可以的。其第一章的第一节《市工会领导人列传》,传主为两名已故市总工会主席,一人一目;其第二节《市工会领导人简介》,简单介绍在世的市总工会历届主席、副主席的工作经历。这一章的设置是科学的,但章下两节的内容只有市总工会领导人,不能涵盖章题的外延,缺少基层工会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及党的工运领导人江运先驱等)。修改方法:可以文体名节题,即第一节《列传》,第二节《简介》,第三节《名表、名录》。市工会领导人、优秀基层工会工作者、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及党的工运领导人(工运先驱)可列目分入三节之中。

在第二章中,第一节《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列传》,传主为辽阳市已故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一人一目;第二节《全国劳动模范简介》,简单介绍辽阳市在世的24位全国劳动模范的主要事迹,一人一目。这两节的设置是本着“生不立传”的原则划分的,是新一届志书普遍采取的方法。第三节《先进人物名录》,设三目:一、辽宁省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录;二、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名录;三、辽阳市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录,人物品类划分合理,但其第一目和第三目的人名排列,不分省、市劳动模范和省、市行业劳动模范,是为不妥。再者,第三目中的人物项目不同,有的包括姓名、单位、职务,有的包括姓名、单位,有的只有姓名,应统一项目。又,这一目下的子目标题,绝大部分有“名录”二字,少数没有“名录”二字,应该统一。本节的第一目、第二目和第三目的辽阳市劳动模范部分都是以“表”的形式出现,应称为,“名表”,《辽阳市1956年先进生产者名录》之后的章节才是“名录”,因此,这一节的题目应改为《名表名录》。

二、《长春市志·工会志》

概说:《长春市志·工会志》,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任长有、魏长清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

《长春市志》采用两级结构,即全志由总志和若干分志组成,总志和大部分分志都设《人物》,但不标章序。《长春市志·工会志》即为此种体例,全书40万字,10章,《概述》、《大事记》、《人物》不列章而处于章的层次。《人物》(处于第八章的设置)分3目合计1.58万字,约占全书篇幅的4%。

简评:《长春市志·工会志》的《人物》设置:一、人物传(传主6人均为已故长春市工运著名人物);二、人物录(记述长春市总工会历届主席、副主席在世者22人);三、工会历任领导人名单(“文化大革命”前列到市总工会副秘书长,“文化大革命”后列到市总工会副主席)。其一、二目的收录标准、体裁划分、内容详略均较得当,是本志最为成功的部分之一。但其第三目失之于同前两目重复而无标识,“文化大革命”前、后收录标准不统一,且把中共中央明确定为帮派组织的“革命工人代表大会”(即“工代会”)负责人列入《工会历任领导人名单》,是为不妥。本志《人物》不收录劳动模范,因有总志《人物》设置(即劳动模范入总志的《人物志》),是完全可以的。但不收录基层工会工作者和工会积极分子是严重缺欠。工会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工会工作的基础是基层工会(含县、区总工会)工作者和广大的工会积极分子。工会志把这个重要内容置诸在外,是绝不可以的。本志《人物》仅占全书篇幅的不足4%,比例显然过小,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在于没有收录优秀基层工会工作者和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其实,本志设置的三目,都可以而且都应当纳入这两项内容。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违背了规律,就必然出现问题,工会志《人物》设置也是如此,《长春市志·工会志》即为一例。

再,《人物传》、《人物录》、《工会历任领导人名单》等3个标题,即在《人物》的大标题之下,则前面两个标题中的“人物”二字尽可省去;按本志3目内容的表述,可以将其题目设为:一、传略;二、简介;三、名录。把《市总工会历任领导人名单》作为第三目的一个子目,还可置《优秀工会工作者名单》、《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名单》等子目(收录本市的全国或省级的优秀工会工作者、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则其内容和体例都趋于合理、完善。

三、《南京工会志》

概说:《南京工会志》,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会员编,黄峙主编,海天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

《南京工会志》是《南京市志丛书》之一,以专志的形式记述南京工会运动历史与现状。全书40万字,12章,《人物》不排章节,与各章并列,处于第13章的位置,设置《传略》、《简介》、《名录》等3目,合计9.7万字,约占全书篇幅的24%。

简评:《南京工会志》的《人物》径直以体裁分目:一、传略(传主均为已故南京市工运先驱和已故劳动模范),二、简介(简单介绍南京市工会历任正副主席的工作经历和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主要事迹),三、名录(收录本市的省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名单)。这种篇目设计,简洁明了,合乎志书科学性的原则。但其第三目的省、市劳动模范名单,按年排列,有的年份分行业,有的年份不分行业,有的年份既有分行业的又有不分行业的,让人弄不清名单中的人物哪些是省、市劳动模范,哪些是省、市行业劳动模范。这二者的先进性有很大的差别,享受待遇的级别也是不同的,应分开排列为是。再,本目题为《名录》,实际都是“名单”,省级劳动模范同市级劳动模范都一样,只有姓名,别无他项,是为不足,至少省劳动模范的项目应多一些,起码应包括工作单位、职务等,以增强志书的存史、资治、教化的功能。

本志《人物》设置的最大缺欠是没有收录基层工会工作者和工会积极分子。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其性质决定了优秀基层工会工作者和优秀工会积极分子是工会志不可或缺的内容,至少本市的“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和“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应入志。

四、《郑州工会志》

概说:《郑州工会志》,郑州工会志总编室编,王宝善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全书40万字,4篇14章,其中第三篇为《人物》,设置《列传》、《简介》、《名录》等3章,合计9.6万字,约占全书篇幅的24%。

简评:《郑州工会志》的《人物》设置是以文体名章,以人物品类名节,这在全国较早出版发行的工会志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第一章《列传》的7位传主,均为已故的郑州工运著名人物,一人一目一幅照片。其第二章《简介》并列四节,第一节《市总工会历届领导人简介》,分设主席、副主席两目,第二节《著名英模人物》,共收录31人,一人一目。这两节的篇目设计合理、科学。最值得称道的是其第三节《全国劳动模范及先进生产(工作)者》和第四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两节均以名表的形式收录人物。其表头项目为:姓名、性别、籍贯、民族、出生年月、主要经历;入志人物应有项目具有,很有存史和教化的价值,这种翔实的记述方法,在现已出版的工会志中首屈一指,可见主编功力,值得倡导。

其第三章《名录》,下列三节:第一节市总工会历届中层干部;第二节省劳动模范及先进生产(工作)者;第三节市劳动模范及先进生产(工作)者,均只收人物姓名(女注性别),失之于过简,存史价值不大。但这一节的序列体现出工会志的特色,把工会工作者放在第一节的位置是很有胆识的,也是完全正确的,可惜这一节只收市总机关部、室和产业、局工会及县区工会、事业单位负责人名单,没有人物任职于何单位和任职时间,且仅以职务级别取人入志,不管其业绩如何,似不可取。若将这一节题目改为《工会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将原节题作为一目,增设《优秀工会工作者》、《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等两目,将本市的全国或省级优秀工会工作者、优秀工会积极分子收入,并在人物姓名后标出其工作单位、职务等项目,则其存史的价值就增大了,志书的特色和功用也会增强。

五、《无锡市工会志》

概说:《无锡市工会志》,无锡市工人运动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叶建兴主编(王鹰常务副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全书128万字,除《概述》、《大事记》之外5篇30章。其中《人物篇》分为《传略》、《简介》、《名录》等3章,合计39万字,约占全书篇幅的30%。

简评:《无锡市工会志》的《人物篇》,用文体分章,用人物品类分节,标题简洁明了;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第一章《传略》,传主7人,都是解放前去世的无锡市早期工运领袖,一人一目。第二章《简介》,分为《无锡市总工会主席简介》、《无锡市历年全国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简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事迹》等3节,人物分类得当。但第二节中的人物,有的是全国行业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而不是全国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前者相当于省级模范)。第三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事迹》中后面的七人,均只点明获奖时间,然后逐一标明“简介见全国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条目”,处理得法得当。但最后又收录两个集体(先进班组),则是处理不当,不得体,应删除(若要入志,可采取因事系人之法,写进相关部分文内)。

再,第二章即名为《简介》,以下各节便都是“简介体”,现3个节题上的“简历”、“简介”、“事迹”是痈赘,应删除。综观这一章的内容,虽然对人物介绍的详略程度不同,但都是简单介绍即“简介”,不应再画蛇添足。因此,这一章的篇目似应作如下修改:

第二章 简 介

第一节 无锡市总工会主席

第二节 无锡市全国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

第三节 无锡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第三章 《名录》的人物分类比较合理,但缺少优秀工会工作者和优秀工会积极分子。一部市工会志,对本市的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和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的名单也不收录,显然是缺欠。本章虽分为《全国各产业劳动模范及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单》、《省劳动英雄、劳动模范及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单》、《市劳动模范及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单》等三节,把全国产业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同全国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作了明显的区别,排列顺序也很得当。但3节收录人物的内容不同,前两节包括人物姓名、性别、单位,所获荣誉称号,有的还包括职务。最后一节,只收人物姓名或性别(有的年份内未注性别)。同一节“名单”项目不统一,不规范。建议修改的方法:一是将3个节题中的“名单”全部删除,因为章题《名录》已经规定了以下各节的体裁,画蛇添足,只能弄巧成拙。二是统一各节人物的记述项目。三是删除第三节中的一些“名单”。因为市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同市单项先进是不同级别的先进。所以第三节中收录的市级单项先进(看不出是何项)应予删除(若要入志,可采取因事系人之法,收入相关部分)。本志《人物篇》占全志篇幅的30%,比例稍大,删除这一部分则比例较为合适。总之,这一章的篇目似应作如下修改:

第三章 名 录

第一节 无锡市的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

第二节 无锡市的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第三节 无锡市的全国产业劳动模范及先进生产(工作)者

第四节 无锡市的省劳动英雄、劳动模范及先进生产(工作)者

第五节 市劳动模范及先进生产(工作)者

六、《常州市工会志》

概说:《常州市工会志》,常州市工会志编纂委员会编,薛焕炳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全书55.7万字,除《概述》、《大事记》之外设11章。其中第八章《人物》分三节:第一节传略;第二节简介;第三节名录;合计4.5万字,约占全书篇幅的8%。

简评:《常州市工会志》的《人物》章的篇目设置以文体名节题,以人物品类名目题,简洁明了,合理,科学。

《传略》一节,传主15人,均为已故著名工运人物,一人一目,体现出“生不立传”的原则。但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3人,虽是本籍人士,负有盛名,但都早年离乡,投身革命,没有在本地从事工运活动的历史记载,与本地工会组织毫无联系,把这样的全国性的人物收入市工会志中,反映不出本地工会状况,笔者认为可以不收,以免“掠美”之嫌。若要收录,则应写出他们与当地工会或与当地工人运动的直接联系。又,这一节后面的5个人物,事迹过简(其中4人不足百字),构不成“传略”。如果说解放前去世的4人,因时间久远,事迹难考,那么1986年去世的长期从事工会工作的陈和尚理应写得充实。但不知何故,亦只有150多字,语焉不详。本志《人物》只占全书篇幅的8%,比例偏小,人物记述过简,是造成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简介》一节设置三目:一、常州市总工会历任主席(主任);二、全国劳动模范;三、全国总工会委员、候补委员、经费审查委员。第三目的设置是目前各地出版的工会志中所鲜见的,值得肯定。特别是各省、市的全国总工会委员,应收入各省、市的工会志中。

《名录》一节收录本市的上一级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按全国、地区、省级的顺序排列,每一级内部按时间顺序排列,合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但本志同《无锡市工会志》存在同样的问题,即《名录》收录的人物内容项目不统一,缺乏编纂加工;更主要的问题是《简介》、《名录》都不收优秀的基层工会工作者和工会积极分子,这不能不影响工会志作为群众团体志的特色及志书功能的发挥。这两节都应增设:一、优秀工会工作者,二、优秀工会积极分子;收录本市工会的全国或省级的获奖人物。(www.chuimin.cn)

七、《鞍山市工会志》

概说:《鞍山市工会志》,鞍山市工会志编纂委员会编,蒲德盛、刘振华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

《鞍山市工会志》是《鞍山市志》丛书之一,以专志的形式记述鞍山市工会的历史与现状,全书34万字,除《大事记》、《概述》之外,包括《组织篇》、《工作篇》、《人物篇》、《文献篇》等4篇21章。《人物篇》设置:第一章市工会领导人列传、名表,第二章工会干部名单,第三章劳动模范列传、名表,第四章工会积极分子名单;四章合计3.4万字,约占全书篇幅的10%。

简评:《鞍山市工会志》是全国各地出版较早的一部工会志。其《人物篇》采取“人物品类+文体”的形式命名章题和节题,给予工会积极分子以显著的地位,将其列为一章,表现出主编对工会组织性质的深刻认识,很值得称道和倡导。从其篇目上还可以看出编纂者对工会工作者在工会志《人物篇》中的地位也是很重视的。其第一章设置两节:第一节市工会领导人列传(传主两人均系已故鞍山工运领袖,一人一目),第二节市工会领导人名表(收录鞍山市总工会历届正副主席、秘书长)。这一章中的在世者以名表入志,体现出“生不立传”的原则。其第二章设置三节:第一节市工会工作部门负责人名单,第二节产业工会负责人名单,第三节县(市)区工会负责人名单。本章将市总工会的下一级负责人悉数收录,对于肯定工会工作者的地位来说,似无不可。但这种完全以职务级别取人的做法似值得商榷。若将本章名为《优秀工会工作者》,含这一章包括的所有对象中的优秀者,并包括优秀基层工会工作者(可以按获得不同级别的荣誉称号为收录标准),入志人物对象就全面了。

工会积极分子与工会工作者为相近类目关系,二者应相邻排列为宜。因此,第四章《工会积极分子》应前置为第三章(把现在的第三章《劳动模范列传、名表》后移为第四章,则更合理)。本章收录的只是鞍山市的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并非鞍山市所有的工会积极分子(这个数量是很大的,不可能全部收录)。因此,本章题目应改为《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章下可列节收录本市的全国、省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现第二章的第一节《劳动模范列传》,传主为两名已故鞍山市著名劳模,一人一目,写法无不可,但数量过少。第二节《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名表》,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生产者分列两表无不可,也无太大意义,因其二者区别不大,待遇相同。这两表的表头设置均为:姓名、性别、生年、政治面貌、参加工作时间、工作单位,项目较全面较合理,但缺少“获奖时间”一栏,应补上这一项。再,本章题目即以“人物品类+文体”构成,那么章下的节题便毋须再标人物品类,而只名体裁即可。这样,其章、节篇目可改为:“第三章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列传、名表”,“第一节列传”,“第二节名表”,目题毋须改动。

八、《四川省总工会志》

概说:《四川省总工会志》,四川省总工会志编纂委员会编,杨尚平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4月出版。全书31.98万字,设置4篇17章。《人物》位于第三篇,但不分章而径直列目:一、历届省工会领导人简介,二、优秀工会干部事迹简介;两目合计2.2万字,约占全书篇幅的7%。

简评:《四川省总工会志》从名称上看属部门志,但篇目设置是专业志的体例,若把书名改为《四川省工会志》,则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体例上看都更为合适。

本志《人物》设置颇具特色,颇得要领。因四川省总工会撰写、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四川的工人阶级和工会运动》一书先其出版,书中附录《四川省职工全国劳动模范资料》,故本志不收录劳动模范,而只收录工会人物。其第一目收录了合省前的川东、川南、川西、川北行政区和重庆市、西康省等6个省级工会及合省后的省总工会历届领导人的简历,分为《省工会主席(主任)》、《省工会副主席(副主任)》等两个子目,无不当,但特色不够鲜明。其第二目《优秀工会干部事迹简介》,在全国已出版的工会志中独树一帜,这一目特别值得推行,其子目设置为:(一)全国劳动模范;(二)省(部)劳动模范;(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三个子目将四川省自解放初至1990年间的全国、省(部)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的专职工会干部(其中全国劳模1人,省、部劳模15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4人)全部收录。收录标准合理、科学,内容详略得当,形式和内容完美统一。

本志《人物》占全书的篇幅(7%)偏小。问题存在的原因,从形式上看是文体不全,只有“简介”(姑且算是“传略”、“简介”不分),没有“名表”、“名录”;从内容上看,没有收录优秀工会工作者和工会积极分子。若在第二目中增加一个子目:(四)《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并增加第三目《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简介》,收录本省的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则内容就全面了,《人物》占全书的篇幅亦可增加到比较合适的比例。

九、《广西通志·工会志》

概说:《广西通志·工会志》,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王俊卿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全书58万字,除《概述》、《大事纪略》之外设置5编19章。《人物》为其第五编,包括两章:第一章工运人物简介,第一节解放前工运人物,第二节解放后省、自治区历届工会主席;第二章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第一节著名劳模简介,第二节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单,第三节 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者名单,第四节荣获省、自治区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单,第六节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名单。合计11.4万字,约占全书篇幅的20%。

简评:《广西通志·工会志》的《人物》篇,按品类分列为两章,以“人物品类+文体”的方式命题,符合志书科学性的原则。其第二章第六节《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名单》的设置颇有见识,甚为必要,极得要领。若将其移入第一章就更好了。因为工会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都属于工运人物,为同类项,本篇既按人物品类分章,就应按类排列,这是“人物分类排列法”的基本要求。编纂者可能考虑到这一节人物的先进性,而忽视了其品类的属性。优秀工会工作者和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固然有先进工作者的属性,但已有固定含义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的概念和称号不是指他们。因此将这一节移入第一章是合适的。

本志《人物》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物品类排列法同文体排列法杂糅。第一章名为《工运人物简介》,题目构成是人物品类+文体,有文体约束。第二章名为《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题目构成是人物品类,去掉了文体约束(可能因为这一章不止一种文体,编纂者不好处理),二者不统一、不规范。本篇若按文体分章,则应列为《简介》、《名录》等两章,将第二章第一节《著名劳模简介》移入第一章《简介》,其余的为第二章《名录》。若按人物品类分章,本篇似应作如下修改:

第一章 工运人物

第一节 传略(原《解放前工运人物》一节)

第二节 简介(原《解放后省、自治区工会主席》一节)

第三节 名录(一、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二、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第二章 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

第一节 简介(原《著名劳动模范简介》一节)

第二节 名录(原二、三、四节各为一目)

十、《河北省志·工会志》

概说:《河北省志·工会志》(《河北省志》第57卷),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王宝玺主编,档案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全书120.8万字,设置5篇31章,无《人物》篇章。人物收入《附录》的最后一目(十五),题为《劳动模范和相当于劳动模范的其他先进人物名表》,共147个“表”,合计220页,约占全书篇幅的27%。

简述:《河北省志·工会志》以超过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把人物作为《附录》的一目,显然不是妥当的。这一目称为“名表”,其实只有《1985-1988年河北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情况简表》是表体,其余的146个“名表”都是“名录”,没有“表”的体式。唯一的“表”也不是“名表”,而是一个统计表,与146个所谓“名表”的体例、内容项目完全不同。这一目之下的分目标题绝大多数是由“年份+表彰会议名称+劳模名表”构成,极少数是由“年份+表奖称号+名表”构成,形式和内容不统一;全国劳模、全国行业劳模和省劳模、省行业劳模排列混乱,让读者摸不清头绪。

这一目存在问题的症结是缺乏总纂加工制作的工夫。即使照现在这样的设置(作为《附录》的一目),也应作如下的总纂加工:1.制表,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名表”。2.表编序号,现147个表,无序号,不妥,应编号。3.分目设计标题,顺次编排:

(一)全国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名表(将河北省历年的全国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入表,表头项目如下)

姓名性别 获奖时间 获奖称号 表彰会议

(二)全国行业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名表(表头项目同上;将河北省历年的全国行业劳模按时间顺序依次入表,改变原“表”不分全国劳模、全国行业劳模的缺欠)

(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名表(表头项目,排列顺序同上)

(四)河北省劳动模范名表

(五)河北省行业劳动模范名表

(六)河北合省前省级劳动模范名表

后三表的表头项目和排列顺序同前三表。这样只需6个表,便可将原146个“表”的内容全部吸纳进来,可比原“表”节省大量的篇幅,且比原“表”明了得多。

缺乏总纂加工,是目前出版的工会志的人物部分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志书同《河北省志·工会志》一样,简单地以“年份+表彰会议名称+劳模名单”为标题,逐年排列,动辄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标题,占去大量篇幅,其实只要稍作同类项合并,制成一表,就可省去很大篇幅,还可使主旨更加明显。在这一方面,《郑州工会志》人名表的制作,很值得效法。

《河北省志·工会志》不设《人物》篇,没有人物传、人名表,想必是在总志的《人物志》中收录这些内容。若是,则本目的劳模名表亦应入总志的《人物志》,不应列入工会志的《附录》;若不是,则应设置《人物篇》收录河北省的工运人物和劳动模范。统览《河北省志·工会志》,完全没有优秀工会工作者和工会积极分子等工会人物的地位,这是严重缺欠,不能不严重影响志书的质量。

笔者认为,工会志不论是作为省志、市志的专业志,还是作为工会组织的专志,只要是单独成书,就应设置《人物》篇、章(节)。这主要因为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人的集合体;工会志如果没有《人物》篇、章(节)的设置,就会成为一部没有记述主体的没有灵魂也没有血肉的志书。综观上述10本志书和工会志在志林中出现以来的近10年的历史面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上述10本工会志书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其《人物》的篇目设置大体有三种模式:先分类后分体,或先分体后分类,或品类+文体,这三种模式都是可以的,但在一本志书中,只能取其一,不能杂糅。按照志书“事以类从”和在社会生活中“人以群分”的规律,笔者更主张先分品类后分文体,即以人物品类名篇(章),以文体名章(节)。笔者主编的《大连市志·工会志》(大连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和笔者指导的近10本“大连模式”工会志即采取这种形式,受到读者肯定。

上述10本工会志还表明,其《人物》篇、章(节)用“传略体”以记述在世的英模人物(党的工运先驱、工会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劳动模范),用“简介体”以记述在世的较高级别的工会干部(本级工会正副职)和成绩突出的工会干部、工会积极分子、劳动模范,用“名表体”、“名录体”以记述本级以上(可含本级)的优秀工运人物和劳动模范,这三种文体并用,即可实现“生不立传”的原则,又可实现“在世成绩突出者亦应入志”的原则,能使各种应入志人物各得其所。因此,一本好的工会志,其《人物》篇、章(节)的这三种文体不可或缺,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上述10本工会志中,《人物》占全书篇幅10%以下的有3本,占全书篇幅10%~25%的有5本,占全书篇幅25%以上的有2本。从各种比例对其内容表述的深度和广度及其对志书总体质量的影响来看,笔者认为工会志《人物》占全书篇幅的20%左右为宜。收录劳动模范的可控制在20%~25%,不收录劳动模范的(劳模入总志的《人物志》)可控制在15%~20%,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本部分内容的表达和全书形式的完美。

[原载刘功成著:《工人运动史研究文摭》,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写于199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