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工会志因事系人八法-《大连市志·工会志》琐议

工会志因事系人八法-《大连市志·工会志》琐议

【摘要】:工会志因事系人八法 ——《大连市志·工会志》琐议见物不见人是多数新编地方志的通病。因事系人的记述方法对提高志书的质量和功用都有很大的帮助,但一些编纂者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或不会使用这种方法。因此,目前亟须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因事系人”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大连市志·工会志》为例。在记述“文化大革命”后的大连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恢复和发展的转折点时,《大连市志·工会志》先写明:1979-198

工会志因事系人八法
——《大连市志·工会志》琐议

见物不见人是多数新编地方志的通病。近些年来,方志编纂者为改变这种状况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但问题依然存在。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有两条,一是从志书的篇目设计上拓宽对人的记述领域,二是在志书的记述内容上加强因事系人的力度,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其根本途径在于后者。

为什么要加强因事系人的力度呢?其道理很简单。因为地方志是记述体,举凡记事,都要写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起因、结果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上任何事都是人的活动的结果。可见“人”这个要素是记事之体中诸多要素的最重要者,也可以说是第一要素。特别是工会志等群众团体志,其记述对象是人的集合体,因此,全志都应当以人为本,表现人的活动(组织的和个体的人物的活动)。事实证明,志书单靠《人物志》来反映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不够的。因为《人物志》能够收入的人物数量是有限的,它有严格的收录标准,许多有存史、资治、教化价值的人物收录不进去,这是其一。其二,《人物志》是以个体的人为记述单位,难以深刻地反映广阔的历史背景和人的群体活动对历史前进的推动力量,而采取因事系人的方法,即在记述事物发展变化时,系入与之密切相关的人物及其活动,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点。

因事系人的记述方法,不仅能够较好地表现历史的大画面,加深志书的记述深度;还可以增强志书的可读性,使志书有血有肉,生动而有感染力,启迪人的思想,振奋人的精神,惩恶扬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因事系人的记述方法对提高志书的质量和功用都有很大的帮助,但一些编纂者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或不会使用这种方法。因此,目前亟须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因事系人”进行深入的研究。

怎样加强“因事系人”的力度呢?从方法论的角度研究“因事系人”的问题必需首先对此作出回答。我在总纂《大连市志·工会志》过程中,总结出八种方法,并用这些方法在全志中系入1000多名人物,有力地提高了志书的质量和功用,算是一份答卷,兹介绍如下:

一、因事之兴起而系人

这种因事系人记述方法的要旨是在竖写某一种事物的起点时,有意识地把其拓荒人物,特别是其创始人、倡导者、实施者,即事业的开创者系入该事物的发端。所系之人,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的。

以《大连市志·工会志》为例。其第一章《组织》的第一节《境内非统一工会》的开头是这样的:“1923年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沙河口工场青年工人傅景阳、于景龙、王立功、唐宏经等30余人,受到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的影响,发起组织工会,于同年12月2日召开大会,成立‘沙河口工场华人工学会’,这是大连中国工人的第一个工会组织。”其第四章《建设职能活动》的第二节《职工技协工作》的开头是这样的:“1961年12月末,旅大市特等劳动模范卢盛和、刘义强、王际坤、杜学本、宫润山,旅大市劳动模范刘元善、邵长有等7人向全市职工发出开展技术协作活动倡议并成立由12人组成的旅大市总工会群众技术协作筹备委员会。1962年4月,‘旅大市总工会群众技术协作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由23人组成。”有读者评论这两处记事:采取因事系人的记述方法,把工学会的发起人系入大连工会组织的发端,把职工技协组织的发起人系入大连职工技协工作的开端。这比“某年某月,沙河口工场华人工学会成立”,或“某年某月,旅大市总工会群众技术协作委员会成立”的纯粹记事(这样记述也未尝不可)要生动得多,其教育意义也要大得多。因为它使志书载一方乡贤之功德以育后人,使后人景仰先贤,热爱乡土和国家的教化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因事之转折而系人

这种因事系人记述方法的要旨是在竖写某一事物的转折点时,把对这一事物的发展起到较大影响的人物系入其中。所系之人可以是正面人物,也可以是反面人物。

以《大连市志·工会志》为例。其第四章《建设职能活动》的第一节,在《合理化建议活动》目下记述:大连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1947年在创模运动中兴起,1948年已具全市的广泛性,1949年形成高潮(大连因此而成为中国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发源地)。在记述“高潮”形成这个事物的“转折点”时,我采用了因事系人的方法:“1949年,大连职工的合理化建议积极性空前高涨,不仅老技术工人、技师踊跃参加,青年工人和女工也积极投身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合理化建议的先进人物,如刘茂有、朱家贵、刘仁刚等等。中苏远东电业股份有限公司玻璃工厂老工人刘茂有于1949年上半年提出把玻璃油锅降低位置和在大窑铁砖后面安装吹风机降温等两项合理化建议,使大窑使用寿命延长7个月,保证全厂上半年完成全年生产任务。下半年,他又提出改进装料办法等合理化建议,使玻璃质量提高20%,工友们纷纷向他学习,千方百计延长大窑使用寿命,至9月8日,全厂超额完成全年计划30%,才停窑检修。刘茂有以其合理化建议的杰出成就被评为旅大特等劳动模范、工业英雄,被提拔为工厂熔化部部长。1950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中苏远东电业股份有限公司洋灰工厂老工人朱家贵1949年上半年提出合理化建议15件,仅暖水柜1件,每月省煤21吨。他被评为旅大特等劳动模范,被提拔为工厂汽罐职场场长。建新工业公司工人刘仁刚在1947~1949年的不到两年时间里,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0余件,创造和节约价值达2000余万元,他被誉为合理化建议者的榜样,被评为旅大劳动模范。《职工报》在《庆祝旅大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开幕》的社论中,号召开展‘刘仁刚式的合理化建议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旅大地区共涌现出各级劳动模范、功臣26789人,半数以上在合理化建议活动中有突出贡献。其中近万人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成为党、政、工干部。”读者反映:这段因事系人的记述不足600字,便把1949年大连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发展到高潮的情景及其成果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们对这个转折点的形成由衷地信服,对于本地职工读者来说,它还可以起到以前辈为榜样,建功立业,再创辉煌,再为大连工人阶级增光的激励作用。

在记述“文化大革命”后的大连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恢复和发展的转折点时,《大连市志·工会志》先写明:1979-1984年是大连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恢复时期,1985~1990年是大连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蓬勃发展时期。在两个时期的转折点上一仍因事系人的记述方法:1985年5月11日,在“大连市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动员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和市总工会等有关方面领导向大连市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陈火金等11人佩戴光荣花。大连机车车辆工厂副总工程师马殿峰向与会同志汇报在京参加‘五一劳动奖章’授奖仪式的盛况和大会精神,并宣读《倡议书》。市总工会主席李树安在大会上讲话。他要求各级工会干部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调动群众提合理化建议、搞技术革新的积极性,并要求采取措施,搞好评审,激励和保护群众的积极性”。这种因事之转折而系人的记述方法,可以把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改革者、开拓者、发明创造者、组织领导者等人物载入志书中,以表桑梓之杰,扬故土之长,也可以把那些阻碍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反面人物收入志书中,以警后人。

三、因事之终结而系人

这种因事系人记述方法的要旨是在竖写某一事物的终点时,系入在这一事物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涌现出的代表性人物。

以《大连市志·工会志》为例。其第六章《教育职能活动》的第一节,在《主人翁思想教育》目下,系统地记述了大连工会自1945年解放至1990年间所进行的主人翁思想教育的做法和成果,合乎“竖不断线,内容完整”的记述要求。但我在总纂时觉得见物不见人,似乎缺少点什么,经过三次通读、修改,结合我对大连工会进行主人翁思想教育工作情况的了解,在这一目的结尾我加上这样一段文字:“大连工会坚持不懈地进行主人翁思想教育,提高了大连工人队伍的素质,培养出一批特别能战斗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其突出代表人物,如40年代的王智富(大连船渠工厂工人)、刘茂有(远东电业玻璃厂工人)、田桂英(大连铁路工人)、赵桂兰(大连建新工业公司工人)等,50年代的赵成满(旅顺4810厂工人)、王兆达(广和机械厂工人)、詹水晶(大连造船厂工人)、鲍静枝(斯大林路食堂服务员)等,60年代的卢盛和(大连工矿车辆厂工人)、姜淑珍(东北路小学教师)等,70年代的姜连洪(大连钢厂工人)、孙华喜(旅顺盐场工人)、陈火金(大连造船厂工人)等,80年代的刘学(金州殡仪馆工人)、陈希俊(大连电机厂工人)、蒋垂卿(大连运输公司司机)等。90年代初,大连工会开展塑造新的主人形象活动收到更加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一批主人明星”。有读者评论:这一人从史出的因事系人的表现方法,加大了对事物记述的深度,彰明了事物的因果关系,把大连工人的主人翁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组合在一起,矗立在读者面前,虽无一字关于主人翁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说教,却让读者自然而然地得出这一结论,令人信服;因事系人的记述方法的力量,果然巨大。

再如《大连市志·工会志》第六章《教育职能活动》的第三节。在《阵地活动》目下记述了大连工会广播站工作的始末之后,紧接着有这样一段文字:“大连汽车配件厂业余播音员刘馥衡从1963~1990年,默默地奉献出7000多个小时,没要过一分钱、一个换休日。27年间,她写出的稿件装订成册,摞起来有半米高,播出的稿件近两万份(不包括报纸、杂志)。”这是从这一事物始末的历史长河中撷取的一朵浪花,这一人从史出的因事系人的记述不仅透视出刘馥衡的精神风貌,更形象地说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正是许许多多像刘馥衡这样普普通通的工会工作积极分子奠定了工会阵地活动的基础。“工会工作是群众工作,群众工作群众做”这一工会学的基本理论在此不是昭然若揭吗?志书的因事系人的记述方法可以表现规律,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此例可以为证。

四、因事之场面而系人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上述三种因素系人的记述方法都是以时间为媒介,以下四种因事系人的记述方法则是以空间为媒介。

场面是事物的空间表现形式,许多场面的主体是人的活动。因事之场面而系人的记述方法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其要旨是在记事过程中抓住场面上的人物活动,人以事随;对某些会议的记述便可使用这种方法。

新编地方志几乎无一例外地有会议记述,这是我国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在一些志书中,它占的篇幅过大,记述方法不当。在志书中如何记述会议,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会议记述不可没有也不可过多,一般性会议可以不记,一般性的会议内容可以不记。《大连市志·工会志》在极力压缩会议记述篇幅的同时,尽量采取因事之场面而系人的记述方法,把“人从会出”作为因事系人的基点。例如其第二章第二节中《国际事务》的一段记述:“1949年10月30日,在旅大职工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旅大苏联职工会主席三毛洛娃、大连日本人劳动组合委员长英哲夫和朝鲜劳动者同盟的领导人,都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表示坚决与大连工会和大连工人阶级并肩战斗,完成大连经济建设的任务。三毛洛娃代表旅大苏联职工会向大会代表、劳动英雄们致敬。她说:我们应该携起手来进行共同的工作……她还代表旅大苏联职工会向旅大工人阶级赠送锦旗。”这一段文字貌似写会议,其实是因事之场面(会议)而系人,通过会议的场面,写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的外国工人在大连的工会组织及其领导人,透视出苏联、日本、朝鲜等三国工会组织同大连工会亲密合作进行大连经济建设的热情和友情,可以永为后世之鉴。

因事之场面而系人,可以系正面人物,也可以系反面人物,还可以正反面人物同时并系。例如《大连市志·工会志》第五章《参与职能活动》第三节《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监督》的第一目《参政议政》中的一段:“1945年11月7日,大连各界人民在市体育场隆重集合,纪念苏联十月革命28周年,工会方面组织5万名工人参加大会,以绝对优势压倒‘治安维持会’的力量。一度操纵大连社会治安管理权的‘维持会’会长张本政在大会上讲话时,5万名工人高呼口号,强烈要求:‘惩办大汉奸张本政!’把张本政轰下台。混进公安局的‘治安维持会’分子张同玉等,以维持秩序为借口,开枪打死工人纠察队队员、大连麻袋厂工人于纪芝,恫吓群众,制造混乱,阴谋挑拨工会与政府的关系。大连工会没有被反动派的子弹打乱阶级阵线,工人纠察队抬着于纪芝烈士遗体游行示威,向‘治安维持会’讨还血债。工会的浩浩荡荡的队伍显示出不可战胜的力量。11月8日,大连工会组织了比头一天更宏大的队伍。工人纠察队从公安局到法院,从市政府广场南边到广场北侧,严阵以待,准备迎头还击反动派的挑衅。‘治安维持会’不敢轻举妄动。大连工会推举的代表陈云涛在大会上庄严宣誓就任副市长”。这种因事之场面而系人的记述方法系入了张本政、于纪芝、陈云涛等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使大连工人阶级第一次参与政权建设的斗争显得更加波澜壮阔,使大汉奸遗臭万年、革命烈士千古流芳、大连工会的历史功绩永昭后世。

五、因事之业绩而系人

这种因事系人的记述方法也是以空间为媒介,常常以记述某种表彰的形式出现,所系之人一般是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的卓越人物。

传统地方志历来重视对卓行人物的记述,但一般都收录在《人物志》中,以彰显的方式出现。新编地方志除沿袭此法之外,还应采取因事系人的方法,在记述某一项事业成就的时候,系入其中的先进人物,使不能收入《人物志》的某一方面的卓行人物在志书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大连市志·工会志》第四章《建设职能活动》的第二节《职工技协工作》便以这种方法写出50多名大连职工技协积极分子及其技协科研成果。例如《技协组织·队伍》目中的一段:“1983年1月,大连市总工会召开首次大连市群众技术协作先进集体、优秀积极分子表彰大会,奖励418名优秀技协积极分子,并通过《大连日报》、大连电视台、大连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介,宣传技协积极分子的先进事迹。如节假日不休息,帮助中小企业改造锅炉的工程师刘广发;2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为全市热处理行业服务的刘承仁;退休后不去挣大钱,一心一意为技协尽义务,在技协攻关活动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刘兆隆、宫润山、郭连春、左振忠等同志。”再如《技术攻关·协作》目中的一段:1964年,“针对大连油脂工业总厂解放后一直使用的日本遗留下来的英国产‘油碾辊’已磨损到不能使用程度的问题,旅大市技协铸造专业组石日骤、孙明贵等人,经过10多次的试验,试制出‘耐磨合金铸铁油碾辊’,经测试,其使用寿命达到英国产品水平,这一成果在全国油脂工业系统中推广应用。”(www.chuimin.cn)

采取因事之业绩而系人的记述方法,即可以散记的形式系入少量人物,也可以列表的形式系入大量人物。不用很多的文字,便可以给后人留下许多值得纪念的在某一方面卓有贡献的地方上的先进人物。

六、因事之领导者而系人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社会之事离不开人,社会之人离不开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者在强调群众作用的同时,肯定领导者的作用,因事之领导者而系人的记述方法便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它的要旨是把事情的组织者、决策者、指挥者等领导人物直接系入所记之事中。《大连市志·工会志》第二章第二节的《国际事务》一目,用这种记述方法系入300多名中外工会组织、工人团体的领导人。其形式有散记,有列表,也有两者的结合体。前一种记述形式例如:“日本造船重机劳连书记次长神原昌信先生关心中国的造船事业,一直与大连造船厂工会保持着密切联系。他自1986年12月首次到大连后,每年都积极倡导并多方活动,促进中国工会组团访日,考察日本的造船业,做了许多有益于中、日人民的事情。”后一种记述形式例如:

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家的工会主要领导人亲自率团到大连参观、考察、访问。1982-1990年,大连工会接待的外国工会国家部级代表团共20批76人,见表2.2-8。

1982-1990年大连市工会接待外国工会国家部级访华团一览表

img20

续表

img21

有读者评论:这种因事之领导者而系人的记述方法,增大了志书体裁的记事容量,提高了志书表达方式的记事水平,增强了志书的存史资治价值和实用价值。

七、因事之物品而系人

传统地方志的记述对象主要是物。新编地方志各专业志记述对象大多也是物。要克服见物不见人的弊端,在许多时候可以采取因事之物品而系人的记述方法,即由事中的物品联系到人物的活动,以物写人,使物人格化。

以《大连市志·工会志》为例。其《文物》部分的《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在对建筑的结构作了介绍以后,紧接着记述:“工学会租用时,楼下为办公用房,东西两间各为一室。1924年6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邓中夏到大连指导工会工作时,曾在这里住宿。楼上是夜校教室。李震瀛、邓中夏等中共早期领导人到大连开展革命工作时,都曾在这里宣传过革命真理。”这种因事之物品而系人的记述方法,把大连工会同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联系在一起,这个大连工会历史的闪光点使物(工学会旧址)更具光彩,使人对物产生景仰,油然而生爱乡爱国之情,可以说,“物”的这种人格化的力量完全是因事之物品系人的记述方法所赋予的。

再如《文物》部分的《关向应故居、纪念馆》一目。关向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全国性的著名人物。他在大连工作的时间很短,《大连市志·人物志》肯定要收录这个人物。作为《大连市志》的一个专志的《工会志》要不要收录或怎样收录这个人物呢?思忖再三,我决定采取因事之物品而系人的记述方法,通过介绍文物,把关向应收入《大连市志·工会志》。这一目的开头是这样的:“大连中华印刷职工联合会发起人之一——关向应的故居坐落于大连市金州区向应乡大关屯。1988年12月2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是一个农家小院。由院墙、草门楼、三间草房组成,建筑面积约48平方米,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1902年9月10日,关向应就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这样的因事之物品而系人,既避免了与《大连市志·人物志》内容上的重复,又把关向应与大连和大连工会的联系(1924年4月大连中华印刷职工联合会成立时,他已离开大连,从此再未回乡),交代清楚,并充分肯定了他在大连工会历史上的地位。

八、因事之附注而系人

因事系人的记述方法有多种,但从大的方面来说不外乎“直系”和“附系”两种。所谓“直系”就是在记事过程中直接联系相关人物的记述方法,上述七法均可划归其中。所谓“附系”就是在记事过程中用“附录”和“注释”等方法把与该事物相联系的人物(个体和群体)系入志书中。

例如《大连市志·工会志》第二章第二节的《国际事务》中的这一段:“1949年1月23日,在大连日本人劳动组合成立三周年庆祝大会上,与会的400多名会员一致表示:要为完成1949-1950年两年的大连经济建设计划而奋斗。大会奖励43名对大连经济建设有贡献者,他们是:米仓政雄、后藤元雪、上冈长作、仲矢渡、藤田和雄、藤井实、川西丰彦、增子孟子、柴山武夫、丸泽常哉、大泽达、安东洪次、滨田笃一郎、佐藤芳夫、二阶堂信夫、西尾义雄、藤畸秀雄、佐藤正晴、滨田藤七、山中弥三郎、山岸文雄、有松芳雄、野元已喜男、中岛康郎、久我敏郎、山形清高、柴田武人、杉原康正、佐久川政芳、牛込重雄、成濑州弘、佐佐木和一、冲野吾六、川畸兼次、渡部进、安永呈一、船越显治、大岛七雄、荻野三平、竹井素行、清水定之、伊藤寅视、白崎信藏。”文中的“他们是”以下部分便是随文注释的“附系”的形式。明眼人不难看出,用这种因事系人的方法,把当年为大连经济建设和中日友好作出贡献的一批日本进步工人的名字载入史册,比没有这个“附系”(也未尝不可)的记述效果和功用是大不一样的。这种“附系”是“直注”的注释形式。还可以采取“夹注”(随文以括号注释)、脚注(页末注释)、尾注(在篇、章、节、目的末尾注释)的注释形式,系入有存史价值之人。

“附系”的另一种方法是用“附录”的形式在篇、章、节、目的末尾用一定的篇幅列题系人,以彰在某项事业或某一事件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的名字或事迹。

因事系人的基本表现方法是把人和事糅合在一起写。系人的目的是通过人的活动更好地反映事业的兴衰起伏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因事系人的记述方法只能写与所记之事密切相关的内容,不可将与所记之事无关的人物的身世、经历、活动等杂糅其中。同时也应注意,志书记述既要重视因事系人,要有因事系人的意识,但也不能事事系人,时时系人,处处系人,不能随便地为系人而系人。

系人要慎重,要有选择性。有人主张,对志书所系之人要规定一个标准,如职务级别,获奖级别,第一个,第一名,等等。我以为慎重是必需的,规定划一的标准则是不科学的。一般地说,因事系人应以系正面人物及其先进事迹为主,以激励来者,但不排除系入某些类型的反面人物及特定历史时期在某一方面有劣迹之人,以警戒世人。

志书中因事系入之人与《人物志》收录之人不同。《人物志》的前提是人,是从记人出发,事随人出,要求人物的完整性和个性。因事系人的前提则是事,是从记事出发,人随事出,所记之人只是所记之事的一部分,没有对人物完整性和个性的要求。可以系官,也可以大量地系民;可以系去世的,也可以大量地系在世的;有一定社会地位或被评为某一级先进的人物可以系,没有什么领导职务或未被评为先进但事迹突出的人也可以系。其关键是因事择人。事物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因此,人为地硬性规定一个系人的标准是行不通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当然,这并不是说因事记人可以没有章法,可以各行其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事系人的记述方法也需要有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记事的需要,进一步说就是要从反映所记之事的整体性和规律性出发,通盘考虑和选择在事业兴衰起伏的重要环节处出现的关键人物和代表人物,将他们的名字和相关的典型事迹系入所记之事中。

附录:《大连市志·工会志》因事系人一览表

img22

[原载刘功成著:《工人运动史研究文摭》,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写于199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