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留希科夫死因揭秘,苏联红军传奇大将效忠日本的秘密真相

留希科夫死因揭秘,苏联红军传奇大将效忠日本的秘密真相

【摘要】:留希科夫之死秘话留希科夫,原苏联红军大将。但留希科夫仍然死心塌地效忠于日本。竹岗丰和柳田元三经过密谋,决定了对留希科夫的处置办法。留希科夫被日本主子处死的第三天,苏联红军部分官兵在周水子机场着陆,进驻大连,在大和旅馆设立苏联红军驻大连警备司令部,曾追查对苏维埃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大叛徒留希科夫的下落,但没有查到真凭实据,更没有搞清留希科夫之死的真相。留希科夫之死的内幕才得以公之于世。

留希科夫之死秘话

留希科夫,原苏联红军大将。1938年,他畏惧斯大林的肃反扩大化,叛逃伪满洲国,由关东军情报部安置到日本,化名马拉托夫,为日本系统地研究苏联国家形态和思想观念,特别是为日军研究苏联红军的战略、战术、战斗力、编制军事问题,提供了大量的重要情报,并为日本政府出谋划策,利用“白、赤两种俄国人和蒙疆、满洲的内蒙古与外蒙古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之类根本问题”,对当时的苏联、外蒙的国家政策进行攻击,“采取彻底防谍对策”,还策划刺杀斯大林,并组织实施,但以失败告终。

日本在华最大的特务机关——关东军情报总部的柳田元三中将和土居明夫少将任部长期间,经常把留希科夫“召到哈尔滨”,让他“担负思想、政治、经济等情报的分析工作”。当时的关东军情报部要员曾评论说,留希科夫“对我军尤其对情报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5年初,日本陆军东京参谋本部出于对苏军可能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军作战的形势分析,决定把留希科夫从日本国内迁居“满洲”,以便日军就近利用他。关东军接到东京参谋本部的通知后,与哈尔滨特务机关进行协商,认为从对留希科夫的“安全”着眼,把他安置在大连最合适。因此,责成大连特务机关做出具体安排。

日本关东军情报总部大连支部的正式设立是在1937年。1944年10月,大连支部被改编为奉天支部派出所,1945年3月,又改为哈尔滨总部直辖派出所。所长是日本陆军大尉竹岗丰。

竹岗丰接到命令后,认为大连“是许多白、赤俄国人聚居的地方,而且设有苏联领事馆,所以未必安全。如果勉强去办,只能安排在旅顺。旅顺是禁止外国人居住的地区”。竹岗丰与旅顺市役所协商,得到默许,便在旅顺的黄金台大和旅馆为留希科夫安排了一个房间。

1945年8月8日,留希科夫在关东军情报总部嘱托高谷觉三的陪同下,抵达大连。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高谷觉三不敢在大连逗留,匆忙返回哈尔滨。此时,日军的败局已定。但留希科夫仍然死心塌地效忠于日本。他提出:“希望留在大连搜集情报”,不去旅顺居住,得到关东军大连情报派出所的同意。竹岗丰把他安置在大和旅馆(今大连宾馆)住下。

1945年8月15日,天皇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关东军情报总部呈现出鸟兽散的状态,根本顾及不到留希科夫的“安全”问题。竹岗丰在得不到上级机关任何答复的情况下,拜访了原关东军情报总部部长,当时的旅大地区警备司令官柳田元三中将(应征服役的在乡军人),和盘托出了关东军大连情报派出所对留希科夫的处置方案:一、送到日本;二、让其外逃;三、劝其自杀;四、劝其向苏方自首;五、一切任其自便。柳田元三沉思片刻说:留希科夫“如果被苏方逮捕,必将受到严厉审查,这样一来,我们陆军当局的各项工作内容就有被暴露之虞……如此看来……当然以劝其自杀为最佳方案”,总之,为了日本帝国的利益,留希科夫必须从地球上消失。(www.chuimin.cn)

竹岗丰和柳田元三经过密谋,决定了对留希科夫的处置办法。1945年8月20日傍晚,竹岗丰像往常一样地到大和旅馆,把留希科夫从他的住室召到关东军大连情报派出所。在异乎寻常的溃散气氛中,竹岗丰向留希科夫说明了面临灭顶之灾的严峻形势,委婉地暗示他自杀。

留希科夫预感到末日的来临,但贪生怕死的他,丝毫没有想到自杀。竹岗丰的话使他大为震惊和畏惧。他惶恐地反对日本方面的决定,哀求让他出逃,并绝望地“强调日本有义务让他逃出去”。在这种非常情况下,按照日本特务机关情报工作的原则就是干掉留希科夫。于是竹岗丰佯允留希科夫的请求,当其欲离开之际,他掏出手枪,连开数枪。留希科夫晃了两晃,没等转过身躯,便倒在地上,当场毙命。竹岗丰当即指示大连的日本陆军医院院长检验尸体,进行火化,骨灰安置在日本寺院里。这一切都是在神不知鬼不觉之中秘密进行的。

留希科夫被日本主子处死的第三天,苏联红军部分官兵在周水子机场着陆,进驻大连,在大和旅馆设立苏联红军驻大连警备司令部,曾追查对苏维埃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大叛徒留希科夫的下落,但没有查到真凭实据,更没有搞清留希科夫之死的真相。

1959年,原日本关东军情报总部参谋西原征夫在其编写的《哈尔滨特务机关——日本关东军情报部简史》中披露了留希科夫之死的内幕。他利用的是竹岗丰等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提供的第一手资料。但由于原关东军情报总部部长土居明夫担心书稿中的内容“可能酿成棘手的政治问题”,发出禁令,致使该书稿长期未能出版。

1976年土居明夫中将去世之前,解除了对《哈尔滨特务机关——日本关东军情报部简史》面世的禁令。不巧,1977年西原征夫去世,所以直到1980年10月,才由与北方情报工作有关的旧特务机关人员组成的友好团体“北斗会”,将该书稿作为日本每日新闻社《昭和史丛书》之一出版。留希科夫之死的内幕才得以公之于世。但由于这本书发行量不大,研究者不多,加上多种多样传闻的长期流传和影响,留希科夫之死,俨然还是一个谜,还蒙着秘闻的色彩。

[原载《大连日报》,1993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