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史话》[1]概述作为现代社会的人,不论什么职业,都应该了解工人运动史最基本的知识。《工运史话》按照职工队伍、工会组织、罢工斗争、重大贡献和杰出人物的历史线索,系统叙述大连工人运动史,彰扬工人阶级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的文化性格和活力,体现出大连工人阶级始终代表大连这方热土上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历史进程。[1]《工运史话》:刘功成撰稿,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
2023-11-28
简述中国工运史学科的形成过程
王建初、孙茂生主编的《中国工人运动史》是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中国工人运动的通史。这本长达38万字的教科书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工运史”经过漫长道路,终于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任何一门学科总是有着自己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国工运史也不例外。
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斗争早在19世纪40年代便已出现,但最初并未引起世人的关注,直到辛亥革命,工人阶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部分革命党人和学者才注意并着手研究这一历史现象。1912年以后,《东方杂志》等陆续发表的有关中国“劳动界”和“劳动争议”的文章,就是一个证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工人阶级日渐觉醒,并在五四运动中,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使一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他们以“南陈(陈独秀)北李(李大钊)”为代表,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中国工人运动发生和发展的文章。1920年,李大钊在《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上发表的《“五一”MyDay运动史》,不仅介绍了英、法等国工人阶级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历史,而且运用唯物史观和方法论,引导人们去思考和研究中国工人运动史。
随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有关中国工人运动史的研究被提到日程上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对此特别加以强调,使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中国工运史研究热。1926年6月末,在省港大罢工鼎盛时期中国工会创办的第一所工人大学——劳动学院的教学科目中,《中国职工运动史》是必修课。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兼湖北省总工会秘书长刘少奇领导下开办的“湖北全省总工会工人运动讲习所”的科目中,《中国职工运动史》的课时最多。除系统开设的“中国职工运动史”及“二七纪念”、“五卅运动”、“中国三次劳动大会”等专题课外,学校还开设了“湖北职工运动史”、“湖北工人目前的经济斗争”等地方工运史的专题课。这样,中国工运史的研究就从20世纪20年代的史前时期进入课堂教学时期,作为独立学科的雏形初步形成了。
随着研究的发展,一批有关中国工人运动的专著开始出现。早期主要有:李立三的《中国职工运动概论》、瞿秋白的《中国职工运动的问题》、邓中夏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这些专著对中国工运史学科的建设起到了奠基作用。其中尤以邓中夏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最为突出。
《中国职工运动简史》是邓中夏在莫斯科工作期间写成的。该书原定30章,但由于前三章需要大量的统计数字,而作者在国外,缺少有关资料,因而当时没有写,准备“日后再补”。后14章因为“中国革命新高潮之日益高涨”,作者不能不立即回国,也未写成,准备“将来有暇时再写”,并“定为下卷。”这样,作者只写完了原定书目的第4-16章,并定为上卷,先行出版。(www.chuimin.cn)
《中国职工运动简史》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它严格地依据中国工人阶级自身发展(组织和斗争)的进程来谋篇布局,深刻地阐述了工运史上若干重大事件的历史地位。这样,中国工运史作为一门学科初成体系。该书已完成的上卷,于1930年由苏联中央出版局首次印行,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运史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然而该书下卷,却由于邓中夏1933年的被捕牺牲而未能完成。1943年,解放社根据苏联的版本,第一次在国内正式出版邓中夏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1949年,人民出版社重印,对个别字句作了订正,增加了一些注释,并在书名下加“(1919-1926)”,以标明该书叙事时段。我们现在看到的邓中夏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1919-1926)》就是这个版本。
1939年5月,刘少奇同志在延安工人学校授课时,延伸了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的下限,加强了它的理论色彩,从而充实了中国工运史的内容。但40年代的中国工运史的教学和研究进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工运史研究曾一度兴起。“文化大革命”前17年,国内出版有关中国工运史的小册子10本,有价值的论文资料100余种。1960年召开的全国工运史座谈会,对中国工运史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意义等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其中包括把工运史作为党史的一部分,而没有把中国工运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才有了新的进展。
1980年10月和1983年6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负责人廖盖隆在全国工运史工作座谈会上的两次讲话都强调:中国工运史“应当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和教学”,“不能说中国工运史是中共党史的一部分……两者是有密切联系的,并且有些地方是重合的。尽管有重合的地方,交错的地方,但两者的研究重点是不同的”。他还说,中国工运史是中共党史的“基础和主要支柱之一”,“因为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这种观点把中国工运史从中共党史中解放出来,恢复了中国工运史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
近年来,中国工运史研究得到空前发展。从专业研究机构来看,50年代末只有全国总工会和上海总工会两个部门,现在发展到上百家,各省总工会和大中城市总工会普遍建立了工运史研究室。不少学校开设了中国工运史课程。从专业研究和教学来看,已由几十人发展到1000多人。专著也开始出现。在这些著作中,属于全国工运简史性质的主要有两本,一是唐玉良的《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工人运动史略》,一是钱传水的《中国工人运动简史》;属于产业工运史性质的主要有薛世孝的《中国煤矿工人运动史》和叶向欣等人主编的《中国铁路工人运动史讲义》。此外,作为中国工运史学科两翼工程的档案、资料和学科理论著述纷纷问世。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对中国工运史的定名、对象、分期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中国工人阶级的内涵、特点、主要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等重大问题上,大家的意见渐趋一致。这些都为中国工运史学科主体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人运动史》,正是在上述基础上完成的。该书虽然存在一些疏漏和错误(如把1923年发生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排印成1922年,同一页上的时间错误竟有两处。类似的不应该出现的问题,书中有多处),但它毕竟是60多年来国内外中国工运史研究的集大成。它系统地叙述了中国工人运动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工运史教学没有统一教科书的局面。它标志着中国工运史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缓慢过程,终于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原载《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
有关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30 年文选的文章
《工运史话》[1]概述作为现代社会的人,不论什么职业,都应该了解工人运动史最基本的知识。《工运史话》按照职工队伍、工会组织、罢工斗争、重大贡献和杰出人物的历史线索,系统叙述大连工人运动史,彰扬工人阶级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的文化性格和活力,体现出大连工人阶级始终代表大连这方热土上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历史进程。[1]《工运史话》:刘功成撰稿,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
2023-11-28
中国工会的产业原则及产业与地方相结合组织领导原则的确立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工会章程》(修正案)的“组织制度”中规定:“中国工会实行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组织领导原则。”......
2023-11-28
工会志《人物》设置散论 ——10部工会志《人物》述评“方志半人物”是中国地方志的传统。兹将这10本工会志的《人物》设置情况分述如下。它按入志人物品类设置两章:《第一章工运人物》、《第二章劳动模范》。对于工会志来说,这样设置《人物篇》是非常恰当的。......
2023-11-28
五卅运动在大连 ——兼论大连地区大革命高潮1925年爆发的五卅运动,掀起全国大革命的风暴,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本文着重介绍五卅运动在大连的情况,并以此为中心简略地论述大连地区的大革命高潮。二者关系是以前者为主,略涉后者,以便对五卅运动在大连的意义作一点探讨。大连沪难救济会决定召开全市人民追悼五卅烈士大会,壮大爱国反帝运动的声势,使大连广大民众继承先烈的奋斗精神,反抗民族压迫。......
2023-11-28
20世纪的大连工人运动史,以大连解放为分界线,前45年和后55年有天壤之别。1945年8月22日,大连解放,人民民主专政的大连市政府旋即宣告成立。......
2023-11-28
《工人运动史研究文摭》[1]后记《工人运动史研究文摭》收录的100篇拙文是我在1981-2001年间写成的,绝大多数已发表过。1986年,我负责大连市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工作以后,提出了《关于加强工运史研究工作的意见》,经市总工会常委会讨论通过,下发全市工会执行。......
2023-11-28
中国工运史学科概念及其内涵一个学科概念规定和制约了一门学问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目前,中国工运史的教材体系还不够完整和完善,学科理论著作甚少,学科概念还没有公认的统一的表述,一些教员授课时回避这个问题。而以前的中国工运史学科概念往往忽略了对这些方面的要求和把握。还有人对中国工运史学科概念作过表述;大致都不外乎以上两种类型的文字形式,我认为都欠妥当。......
2023-11-28
1923年9月,旅顺师范学堂中国学生率先开展“收回旅大,排斥日货,争取民主自由的爱国运动”。2月4日,上海各工人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议通电全国各界及政府,坚决要求按期收回旅大。3月12日,上海各工人团体成立“促进收回旅大同盟会”。3月14日,百余团体组成的救国联合会成立“收回旅大促进会”,并发起设立“国民对日外交大会”,开展收回旅大对日外交活动。会场内外,群情激昂,把收回旅大运动推向高潮。......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