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外部适应为主:组织变迁中的意识形态整合

外部适应为主:组织变迁中的意识形态整合

【摘要】:树立健康的市场意识而非自利的市场意识,突出市场意识的积极面向,规避市场意识的负面影响是C厂组织意识形态整合实践的特色。围绕市场意识组织核心价值理念得到不断提炼与创新,组织意识形态建设表现出灵活性与实用性的特点。

第三节 外部适应为主——协变式组织的意识形态整合

C厂简介:C厂位于吉林省C市,是一家大型的国有铁路制造企业,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生产厂区占地1.53平方公里,职工11555余人。工厂下设三大专业化生产系统:铁路客车制造、铁路客车维修和地铁及电动车组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生产能力和生产手段逐步与国际客车制造先进水平拉近,工艺制造装备与设计手段都实现了数控化。1999年工厂开始深化以“精干主体,分离辅肋,剥离后勤”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改制工作。2002年3月工厂实现资产重组,拆分为两个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修车厂,二者仍然隶属于同一总公司。在原C车主营业务和优良资产的基础上改制、重组后组建的新型股份制公司即为我们这次调查的案例,由于其是原C厂的主体,保留了其历史风貌,并且具有文化上的传承性,所以下文简称C厂即指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性质为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股份占80%以上,现有员工8000人,资产总额45亿元。现在C厂已经成长为我国最大、最强的铁路客车和城轨车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截止到2006年12月,已累计生产铁路客车27872多辆,约占全国铁路客车保有量的50%,覆盖全国所有的铁路局(集团公司)和地方铁路公司;累计生产城轨车1897多辆,占国内城轨车在用量的近80%,全国11个拥有城轨交通的城市中有9个城市在使用C厂的产品。国际市场同样业绩斐然,产品已出口到伊朗、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C厂与L矿一样,面对国家、市场和组织间场域结构的变迁,在不断深化的体制改革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分化,建国初期一味强调奉献的传统价值观,已经不符合新时期企业发展依赖于尊重个人价值的需要,但企业的团结与长远发展又必然提防个人主义泛滥。如何弥合传统与现代的断裂,在人们的价值信念发生分化的条件下,用一定的价值原则把人们的价值信念统一起来,使其成为人们共同信守且不用置疑的行为准则成为C厂意识形态建设的背景。

但C厂与L矿不同,C厂是一个以面向外部市场竞争为主,主要应对技术环境,寻求灵活性与适应性的外向型生产企业,企业生存不是建立在寻求内部稳定与控制的基础之上,而是要更多的遵循市场竞争法则,适应外部竞争环境,所以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破除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旧观念,树立员工健康的而非自利的市场意识。C厂是一家铁路客车制造企业,无论是在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其企业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过程。与L矿主要应对制度环境不同,C厂主要应对的是技术环境。技术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观念的灵活性,技术的交流与融合也必然带来文化价值观念的交流与融合,技术的开放性在某些方面也预设了组织观念的开放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C厂的组织意识形态建构体现出更强的灵活性与实用性特点。C厂对市场意识的全面塑造符合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组织意识形态建设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型符合诺斯对于意识形态创新与发展的判断,诺斯指出意识形态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意味是僵化不变的,“当个人的经验与他们的意识形态不一致时,他们便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实际上,他们试图提出一套更‘适合’他们经验的新的合乎理义的准则。”[16]这种变化又不意味是随意的,C厂市场意识的建构与企业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它是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企业为适应新的环境和发展要求而必然确立的价值信念,其背后渗透的是C厂对于意识形态创新与企业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虽然这与L矿建构单一的人本安全意识形态不同,但他们都在制度变迁场景下,通过确立一种价值信念成功实现了对组织成员思想与行为方式的整合,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意识形态整合实践都是成功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组织意识形态整合实践可能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化的特点。(www.chuimin.cn)

C厂通过对员工市场意识的培育,改变了计划体制下旧有观念对企业发展的束缚,增强了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协变的能力,进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增强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树立健康的市场意识而非自利的市场意识,突出市场意识的积极面向,规避市场意识的负面影响是C厂组织意识形态整合实践的特色。围绕市场意识组织核心价值理念得到不断提炼与创新,组织意识形态建设表现出灵活性与实用性的特点。另一方面的特色就是组织意识形态传播与内化手段的现代化,C厂全力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式、现代化的传媒平台,为市场意识的深入与认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进而促成多元学习机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