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扩展了对意识形态的功能分析,突显作为文化领导权的意识形态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2023-11-28
二、意识形态功能的现代转向——从政治维护导向、经济促进导向到文化建构导向
历史发展到今天,意识形态的概念被不断地丰富与发展,不同的时代强调意识形态不同的功能,在政治中轴的时代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被突显,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器;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正在不断地被挖掘,成功的意识形态被认为是经济的起速器;伴随全球化的进程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意识形态作为思维方式与认知图式的文化功能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权重,并成为多元现代性的理念基础。
政治功能——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治维护与论证功能,具有相对的保守性。在这方面葛兰西早有论述,政治秩序的维护主要依靠两种武器,一个是国家的暴力机器,如警察、监狱、法院等物质结构的监督与制约,另一个就是国家的意识形态机器,如学校、组织等依靠灌输、教育、宣传等手段将国家统治的合法性社会化。意识形态通过形成自洽的逻辑体系并与实践紧密接轨来实现维护政治秩序的功能,为国家提出的各项法规政策给予合法性说明,使成员相信现行秩序与制度的合理与公正。二是政治动员与团结功能,具有相对的积极性。作为价值理性的意识形态为社会构造出某种社会理想与宏伟蓝图,价值导向性成为集体动员的巨大力量。一方面激发成员的信心与热情,坚定目标实现的信心,另一方面用集团的长远目标和共同利益替代个人的短期目标与利益,增进集团的内部团结和行动的一致性。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往往与党派斗争和国家的政治实践联系在一起,因而使意识形态在政治领域成为一个既敏感又充满争执的概念。即便是意识形态作为动员与团结的积极功能,当被抹上政治斗争色彩时,也会被妖魔化为政治控制的手段,因而,对于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我们应该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中,提升意识形态的政治动员与团结功能,弱化政治斗争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宽松与良好的政治环境,才是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现代化的标志。
经济功能——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使其对经济基础有促进或阻碍作用。多位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对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作过深入的探讨: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论述了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阐释了文化理念驱动力对经济驱动力的制衡;凡勃伦与诺斯则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对意识形态经济功能的发挥作了集中阐述,引发了意识形态研究在经济学领域的复兴。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精神驱动力,一直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与发展阶段,在某些时候甚至是意识形态先行,为新经济模式的产生提供合法性说明,才使得新的模式得以扩展,经济发展得以产生质的跃迁。当然保守的意识形态也会在一定时期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枷锁,不挣脱这个枷锁新的经济模式与生产力都可能被扼杀在萌芽之中。总之,意识形态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当今时代意识形态的现代化也体现为从对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片面强调到对意识形态经济功能的积极挖掘。(www.chuimin.cn)
文化功能——意识形态本身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意识形态往往是承接了文化的传统,又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理论创新,赋予文化传统以新的时代内涵的同时将自己确立为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文化具有更多的保守色彩,而意识形态则饱含强烈的价值判断与意义构造,较之文化更具有主体性、能动性和导向性。意识形态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它作为一定时期、地域与人群的特定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符合情境的价值认知图式,为人们的文化认知划定可供选择的有限意义域。在这个意义域中意识形态导引人们的价值取向,将特定时期与特定场域下适宜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定型化,进而沉淀与内化为成员心里的一种带有集体选择性色彩的文化认知图式,使成员在不假思索的前提下做出无目的性的合目的性选择。所以,意识形态的文化功能主要是体现在通过植入给成员包含于认知图式中的价值判断与理想信念,完成对成员的认知塑造。
当今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但精神文明却变得相对匮乏,意识形态的文化功能在重振人类精神文明家园的进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平衡政治极化与经济极化的驱动力,为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文化功能,重塑人们对于理想与精神价值的追求是当今意识形态文化功能现代化的根本任务。
有关组织变迁中的意识形态整合研究的文章
第一节组织意识形态整合路径首先,组织意识形态整合任务的突显是伴随社会结构变迁的产物,是阶级、阶层分化,人们生活日益组织化过程的伴生品。组织意识形态整合的路径主要是通过整合组织成员的思想价值观念,为组织成员行动提供价值依托,进而整合成员的行为。组织意识形态整合通过创建指导组织生产、生活实践的指导思想,使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产生认同,进而实现成员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同一。......
2023-11-28
因此,不应该认为国有企业组织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同型关系完全是一种被动受控关系。与此不同,建国初期中国国有企业中的团结因素和权威关系则是基于对统治者历史实践行为的认可和对其所持意识形态信条的拥护而主动形成的认同。......
2023-11-28
政治功能——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治维护与论证功能,具有相对的保守性。当今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但精神文明却变得相对匮乏,意识形态的文化功能在重振人类精神文明家园的进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平衡政治极化与经济极化的驱动力,为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023-11-28
与阶级的抽象性和普遍性相比,可视、可感的组织却是具体的、生动的,它为意识形态整合研究提供了新的结构支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当代意识形态实践的社会基础正在实现从阶级向组织的转移。具有场域边界和重申不同价值理念的多元组织正是现代意识形态展开的具体场所。意识形态主体的多样化是随着人类......
2023-11-28
组织的历史对于组织意识形态建构是重要的,一方面组织的历史作为一种社会事实使组织意识形态建构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另一方面,历史不仅表现为静态的事实,还表现为时间的绵延,绵延的历史对组织的重要性就如民族国家的历史对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生成的重要作用一样。因而,在组织的意识形态......
2023-11-28
从书写、印刷、再到影视与网络传媒的发展,使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与传播方式日益呈现出多样化与感性化的特征。当今文化的影视化进一步加剧了意识形态表现形式的象征性与感性化特征。......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