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国的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哲学领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阐述和政治学领域对意识形态与统治关系的强调上。......
2023-11-28
一、意识形态观的现代转向——从革命论、批判论、终结论到建构论
纵观意识形态观的发展,经历了从革命论、批判论、终结论到建构论的历史进程。在冷战时期,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两种“主义”在思想价值观念与治国理念上的巨大分歧,带来国家间政治、经济与文化上的隔绝与排斥,“斗争与维护”即通过与对立的价值体系的斗争来维护自身的价值体系,是当时各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题。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进程,思想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为意识形态观的现代化提供了时代的契机,各国都在借鉴国外与挖掘传统的切合点上进行具有本国特色的意识形态建设,“反思与建构”即通过借鉴与反思来构建和发展自身的价值体系,成为当代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题。对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梳理,不难发现不同的意识形态观的价值内涵是被时代赋予的,意识形态观呈现出高度的时代性特征,表现为从革命论、批判论、终结论再到建构论的意识形态现代化走向。
革命论的意识形态表现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从18世纪晚期法国思想家特拉西创立意识形态概念初始,它只是一个中性的概念,意指“一种观念学,它将成为所有其他科学的基础”。[1]但由于这与拿破仑维护帝制的政治实践不和,而被中伤为空谈、诡辩的代名词,才使意识形态概念添加了政治内涵。拿破仑维护封建帝制,马克思及后来者则是为了争取无产阶级的胜利,意识形态在其中都渗透着政治斗争哲学的意味。特别是在冷战时期,形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意识形态的交锋与对峙,意识形态作为富有强烈价值判断与实践取向的思想观念体系成为阶级斗争的武器与思想动员的工具,革命论意识形态在党派之争和民族国家的独立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以马尔库塞等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是批判论意识形态的代表,他们揭示了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在对现实的反映中所必然包含的历史局限性,主张对意识形态进行全面的批判。实质是对理论本身展开反思,揭示理论与现实的冲突与对立,在对意识形态的全面批判中赋予了这个概念更加深刻的批判性内涵。但在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意识形态的泛化,一时间任何与价值判断有关的理论都被称为意识形态,就连法兰克福学派自身也难逃“劫难”。即便如此,对意识形态的历史局限性展开反思,使意识形态具有反思与批判的内涵是意识形态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www.chuimin.cn)
丹尼尔·贝尔等人为代表的意识形态终结论则把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关系突显出来,终结的是革命论和富有斗争哲学色彩的意识形态。终结论认为在当今世界,标榜价值中立的科学成为主宰世界的逻辑,带有强烈价值判断的意识形态只能滋生偏见,在科学客观的世界中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意识形态应该终结了。这实质上反映了人们对前期意识形态滥用及泛滥的抵制,作为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是不可能终结的,终结论要终结的是意识形态的泛化和与其相随的无意义的政治之争,要反思的是意识形态的知识基础,这对于意识形态的现代化也极具启示意义。
不正确的认识和滥用意识形态概念只会带来没有意义的争执和这个概念本身的虚无与混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曼海姆的建构论意识形态观承接了时代赋予的历史命运,返还了意识形态的原有之意并且包容了概念发展过程中被丰富的有意义的内涵,用历史的眼光论证了意识形态从特殊概念向总体概念的过渡与建构过程。与基于利益的特殊意识形态不同,总体意识形态“关心的是这一时代或这一集团的整体思维结构的特征和组成”。[2]正如学者的评述:“在总体的意识形态那里,虽然也会出现利益的分析,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利益已经不再是决定意识形态的直接原因,在这里,更重要的是理论思维的总体的结构,它主要是在理论的层面上发生作用的。因而不仅有研究的价值,而且具有从知识社会学角度加以改造和提高的可能”。[3]
从革命论、批判论、终结论再到建构论意识形态观的现代化过程中,意识形态作为思维结构的认识论内涵被发展并成为意识形态的本质内涵,而其他丰富的内涵则成为意识形态可能具备的特征与功能。这种对意识形态的重新建构对我们今天思考与使用这个概念,树立健康的意识形态观以实现意识形态的现代化,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开展交流与对话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有关组织变迁中的意识形态整合研究的文章
第一节组织意识形态整合路径首先,组织意识形态整合任务的突显是伴随社会结构变迁的产物,是阶级、阶层分化,人们生活日益组织化过程的伴生品。组织意识形态整合的路径主要是通过整合组织成员的思想价值观念,为组织成员行动提供价值依托,进而整合成员的行为。组织意识形态整合通过创建指导组织生产、生活实践的指导思想,使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产生认同,进而实现成员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同一。......
2023-11-28
因此,不应该认为国有企业组织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同型关系完全是一种被动受控关系。与此不同,建国初期中国国有企业中的团结因素和权威关系则是基于对统治者历史实践行为的认可和对其所持意识形态信条的拥护而主动形成的认同。......
2023-11-28
与阶级的抽象性和普遍性相比,可视、可感的组织却是具体的、生动的,它为意识形态整合研究提供了新的结构支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当代意识形态实践的社会基础正在实现从阶级向组织的转移。具有场域边界和重申不同价值理念的多元组织正是现代意识形态展开的具体场所。意识形态主体的多样化是随着人类......
2023-11-28
组织的历史对于组织意识形态建构是重要的,一方面组织的历史作为一种社会事实使组织意识形态建构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另一方面,历史不仅表现为静态的事实,还表现为时间的绵延,绵延的历史对组织的重要性就如民族国家的历史对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生成的重要作用一样。因而,在组织的意识形态......
2023-11-28
政治功能——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治维护与论证功能,具有相对的保守性。当今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但精神文明却变得相对匮乏,意识形态的文化功能在重振人类精神文明家园的进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平衡政治极化与经济极化的驱动力,为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