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书主要涉及礼貌问题,所以把讨论范围局限于此点,不再展开。礼貌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就像万花筒,里面的图案错综复杂。但总体上来说,女性比男性更讲礼貌,这是不争的事实。赵蓉辉在《语言与性别——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一书中专门列出一章谈性别差异与话语风格,详细论述了男女性之间的礼貌策略差异。......
2023-11-28
4.14 丫鬟之间
丫鬟是封建社会一个特有的阶层。她们作为主人的女仆,附属于主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意志,甚至没有人身自由。受到主人赏识的,被主人倚重,如鸳鸯。但是丫鬟随时命运有履,即使像鸳鸯这样的大丫鬟,虽然在贾母的庇护下摆脱了贾赦这个老色鬼的纠缠,但是贾母去世后不得不以死保清白。平儿,王熙凤的陪嫁丫头,因为王熙凤怕自己落个妒妇的不良名声,硬逼着她做了贾琏的通房之好,却又不得和贾琏亲热,还要忠心耿耿替王熙凤办事。晴雯,在王夫人这位大善人的怒火中被逐出了怡红院,背着勾引主子的罪名,含恨而亡。金钏,也是因为和宝玉暧昧,被王夫人逐出,跳井而死。王夫人到怡红院查人的一段话最能说明她们的低下地位:“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上次放你们,你们又懒待出去,可就该安分守己才是。你就成精鼓捣起来,调唆着宝玉无所不为。”还有,“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王夫人把主子行为不端的祸根都怪在了丫鬟身上。她们无故受冤,无处辩白,封建等级制度给她们的就是这么一个身份和地位。
丫鬟之间还有等级,她们之间的家常对话、吵嘴儿、玩笑儿也体现了这种等级的差别。丫鬟和小姐同为青春少女,但是由于身份地位、文化修养的不同,丫鬟之间的礼貌现象自然和小姐之间有所不同。我们首先来看第二十六回中宝玉的丫头佳蕙和红玉的一段家常对话。宝玉被贾环烫伤了脸,被赵姨娘害病了之后,完全愈合,贾母开心之余,命令分赏宝玉房中众丫头。佳蕙和红玉她们谈论的正是这一件事情:
正是犹豫不决神魂不定之际,忽听窗外问道:“姐姐在屋里没有?”红玉一听,在窗眼内望外一看,原来是本院的个小丫头名叫佳蕙的,因答道:“在家里,你进来罢。”佳蕙听了,跑进来就坐在床上,笑道:“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便把手帕子打开,把钱倒了出来,红玉替他一五一十的数了起来。
佳蕙道:“你这一程子心里到底觉怎么样?依我说,你竟家去住两日,请一个大夫来瞧瞧,吃两剂药就好了。”红玉道:“那里的话,好好的,家去作什么!”佳蕙道:“我想起来了,林姑娘生的病,时常他吃药,你就和他要些来吃,也是一样。”红玉说:“胡说!药也是混吃的。”佳蕙道:“你这也不是个长法儿,又懒吃懒喝的,终久怎么样?”红玉道:“怕什么,还不如早些儿死了倒干净!”佳蕙道:“好好的,怎么说这些话?”红玉道:“你那里知道我心里的事!”
佳蕙点头想了一会,道:“可也怨不得,这个地方难钻。就像昨儿老太太因宝玉病了这些日子,说跟着服侍的这些人都辛苦了,如今身上好了,各处还完了愿,叫把跟着的人都按着等儿赏他们。我们算年纪小,上不去,我也不抱怨;像你怎么也不算里头?我心里就不服。袭人那怕他得十分儿,也不恼他,原是该的。说良心话,谁还敢比他呢?别说他素日殷勤小心,便是不殷勤小心,也拚不得。可气晴雯、绮霰他们这几个,都算在上等里去,仗着老子娘的脸面,众人倒捧着他去。你说可气不可气?”红玉道:“也不犯着气他们。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着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这两句话不觉感动了佳蕙的心肠,由不得眼睛红了,又不好意思好端端的哭,只得勉强笑道:“你这话说的却是。昨儿宝玉还说,明儿怎么样收拾房子,怎么样做衣裳,倒像有几百年的煎熬。”
这里的佳蕙和红玉,颇似上面的宝钗和黛玉。她们拉的都是家常,也谈到治病。红玉在《红楼梦》里,本身就映照着黛玉的影子,这里表现得更加明显。红玉连生的病都和黛玉差不多,佳蕙还建议红玉向黛玉讨些药来吃。
佳蕙是个活泼的姑娘,心无城府。一开始,她就兴冲冲地把黛玉赏赐给她的钱倒了出来,和红玉一起数着。我们从佳蕙的言语行为中可以感觉到,佳蕙高兴的原因有好几层:首先,她得了钱,这是实质性的经济利益,对于她这样的小丫鬟来说,这些钱并不是小数目,佳蕙受了比较大的“惠”,十分开心。第二,更重要的还是黛玉看得起佳蕙,赏赐了佳蕙。佳蕙开心的是黛玉给她的积极面子。小丫头经常被大丫头差使,有时甚至喝骂,日子并不好过。佳蕙突然间受到主子的尊重,心理自然得到很大的满足。下面的谈话里,佳蕙便说到袭人、晴雯等大丫头的情况,在贾府这样的地方,丫头们要挣个脸面并不容易,不光要自己做得好,还要有后台、有背景。红玉听了,更是心灰意冷。她一直想要跻身大丫头的行列,无奈总是上不去,这次连贾母的赏赐都没有她的份儿,再兼之自己身体有恙,对人生充满了冰冷的绝望感。
佳蕙像宝钗关心黛玉一样,关心红玉的病情,提出了许多建议。她要红玉向黛玉讨些药吃,还要红玉回家去休养几日,这些建议和宝钗给黛玉的一样,我们不应看作是佳蕙干涉红玉的私人空间,而应看作是佳蕙对于红玉的关心。她没有损害红玉的消极面子,而是给予红玉积极面子。
佳蕙与红玉之间的谈话比黛玉与宝钗之间更加直率。我们注意到红玉的回答有好几处没有实行任何礼貌策略,比如,“那里的话,好好的,家去作什么!”“胡说!药也是混吃的。”佳蕙也是,比如,“你这也不是个长法儿,又懒吃懒喝的,终久怎么样?”“好好的,怎么说这些话?”这也可说是小姐之间与丫鬟之间礼貌特点的一个重大区别。
即使是吵嘴儿,丫鬟之间是剑拔弩张,小姐之间是糖衣裹着刺儿。小姐之间,我们在《红楼梦》里看到的“吵架”,也就是黛玉与湘云之间的不愉快一幕,和宝钗讽刺黛玉和宝玉之间的“负荆请罪”一幕,都没有大吵大闹,而是不动声色地过去了。而丫鬟之间的吵架可不少。我们先来看同等地位的丫鬟之间的吵嘴。在第三十一回,宝玉房中的两大丫头便有一场不大不小的纷争。端阳佳节之宴席散后,众人感觉无意思,宝玉也心情不佳,回屋恰巧碰见晴雯失手跌了扇子,兴头上说了晴雯几句。心高气傲的晴雯就和宝玉理论起来,把宝玉气得浑身打战。病中的袭人听见了,忙过来解劝。这下,晴雯顺便连袭人也带上了。下一段是袭人和晴雯的对话:
袭人在那边早已听见,忙赶过来向宝玉道:“好好的,又怎么了?可是我说的‘一时我不到,就有事故儿’。”晴雯听了冷笑道:“姐姐既会说,就该早来,也省了爷生气。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服侍爷的,我们原没服侍过。因为你服侍的好,昨日才挨窝心脚;我们原不会服侍的,到明儿还不知是个什么罪呢!”袭人听了这话,又是恼,又是愧,待要说几句话,又见宝玉已经气的黄了脸,少不得自己忍了性子,推晴雯道:“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
晴雯听他说“我们”两个字,自然是他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酸意,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我们’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袭人羞的脸都紫胀起来,想一想,原来是自己把话说错了。宝玉一面说:“你们气不忿,我明儿偏抬举他。”袭人忙拉了宝玉的手道:“他一个糊涂人,你和他分证什么?况且你素日又是有担待的,比这大的过去了多少,今儿是怎么了?”晴雯冷笑道:“我原是糊涂人,那里配合我说话呢!”袭人听说道:“姑娘倒是和我拌嘴呢,是和二爷拌嘴呢?要是心里恼我,你只和我说,不犯着当着二爷吵;要是恼二爷,不该你们吵的万人知道。我才也不过为了事,进来解劝了,大家保重。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像是恼我,又不像是恼二爷,夹枪带棒,终究是个什么主意?我就不多说,让你说去。”说着便往外走。
晴雯本来就牙尖嘴利,盛怒含酸之下,这里的话更是句句带刺,尖利无比,不给袭人和宝玉留丝毫面子。晴雯不光直接向袭人开炮,讽刺她吃力不讨好,尽管忠心耿耿服侍宝玉,还是要挨宝玉的打,大大损毁了袭人作为怡红院首席大丫头的积极面子。但是袭人还是默默忍了,她看到见宝玉又要发作的样子,只好给晴雯戴高帽子,施行积极礼貌策略,称呼晴雯是“好妹妹”,并请她出去逛逛,避避风头。这里袭人请晴雯出去逛,要是按照Brown和Levinson的观点,是干涉晴雯私人自由,属于损害晴雯消极面子,而在此,应从两个角度去分析。从袭人的角度来说,我们还是应该认为是袭人对晴雯的关怀,以免受到宝玉的责骂;或者,把此看作是袭人的好心,省得火爆脾气的晴雯和气头上的宝玉起一场更大的冲突。但是从晴雯的角度来说,意义便不一样了。晴雯生性高傲,比较崇尚个人自由,她认为袭人是干涉了她的行为自由,损毁了她的消极面子。另外,接下来的一个词——“我们”——指代宝玉和袭人自己,更是大大触怒了晴雯,让晴雯妒忌起来。她把袭人几乎损得体无完肤,差点连宝玉和袭人早先做的那一趟风月之事都抖了出来。她讽刺袭人连“姑娘”都不是,根本性地损毁袭人的积极面子,没有资格管她的闲事。袭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辩白,只好忍气吞声。这个“我们”,在晴雯看来,是袭人和宝玉联合成一条阵线,是袭人表明自己和宝玉有更加亲密的关系,表明袭人高于自己,晴雯无法容忍这样的态度。(www.chuimin.cn)
晴雯是一个“心比天高”的丫头。她虽“身为下贱”,但一向自视极高。即使和她的主子——宝玉之间,在心理上也保持着一种几乎平等的关系。她怎么可能容忍同为丫鬟的袭人,有意无意地高于她的暗示呢?何况,晴雯对宝玉有着少女朦朦胧胧的情愫,否则就不会临终前赠指甲,还后悔说自己枉担了“勾引主子”的虚名。
谁知宝玉听了晴雯损袭人的话,火气更大了。此时,不光宝玉作为主子的面子受损,还连带来劝架的袭人也被牵连在内,宝玉要为自己、也要为袭人挣回面子,讨回公道。他公然许诺要“抬举”袭人——即纳袭人为妾,给袭人以积极面子,彻底打压晴雯。袭人一听,唯恐老太太和王夫人知道,事情闹大,大家都没了面子,她更急了。她居然在晴雯在场的情况下劝说宝玉别在意,责备晴雯是“糊涂人”,这下捅了马蜂窝,更损毁了晴雯的积极面子。袭人无意的“火上浇油”引来晴雯的直接反诘。最后素来好性子的袭人也气得没法,解劝不成,干脆向晴雯开火,把晴雯狠狠说了一通,爆发了一场赤裸裸损毁双方面子的吵架事件,双方到此时已经没有礼貌可言。
这是同级别的丫鬟之间的纷争,不施行任何礼貌策略,互相开炮。那么不同级别的丫鬟之间又如何呢?
在等级不同的丫鬟之间,这种纷争似乎已经跃出了一般的界限,而是上下有别的那一类了。试读第二十四回中小红,也就是红玉,被秋纹和麝月斥责的场面。那时候,宝玉屋里没有大丫鬟,宝玉便叫来小红倒茶,谁知刚好被秋纹、碧痕看到。这两个大丫鬟心里便老大不自在。过了一会儿,她们就来质问小红:
小红道:“我何曾在屋里的?只因我的手帕子不见了,往后头找手帕子去。不想二爷要茶吃,叫姐姐们一个没有,是我进去了,姐姐们便来了。”
秋纹听了,兜脸啐了一口,骂道:“没脸的下流东西!正经叫你催水去,你说有事故,倒叫我们去,你可等着做这个巧宗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了。难道我们倒跟不上你了?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碧痕道:“明儿我说给你们,凡要茶要水送东送西的事,咱们都别动只叫他去便是了。”秋纹道:“这么说,不如我们散了,单让她在屋里呢。”二人你一句,我一句……
我们看到,秋纹除了责问红玉外,干脆直接唾骂红玉,不实行任何礼貌策略,丝毫没有把红玉的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放在眼里,不光干涉红玉正当的个人自由,还大肆损毁红玉的脸面,骂她连递茶送水都不配。
这里我们可分析一下秋纹和碧痕责骂红玉的深层原因:第一,秋纹和碧痕是大丫头,和袭人、晴雯一起负责宝玉的饮食起居。给宝玉送茶送水是她们的职责。这种职责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脸面”,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丫头都有权力亲近主子宝玉。红玉擅自给宝玉送茶,干涉到她们的职责,也损害了她们的脸面。第二,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丫鬟之中也分好几等。大丫鬟有使唤小丫鬟的权力,秋纹和碧痕对于红玉而言是直接领导者。不像袭人和晴雯的平等权势关系,秋纹和碧痕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权势关系,所以,红玉只有听着受着的份儿,不敢还嘴。
第二十七回也有这样类似的场景,只不过这里的大丫头换作了晴雯和绮霰,红玉又挨了一顿骂。请看:
晴雯一见了红玉,便说道:“你只是疯罢!院子里花儿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就在外头逛!”红玉道:“昨儿二爷说了,今儿不用浇花,过一日浇一回罢。我喂雀儿的时候,姐姐还睡觉呢。”碧痕道:“茶炉子呢?”红玉道:“今儿不该我
的班儿,有茶没茶别问我。”绮霰道:“你听听他的嘴!你们别说了,让他逛去罢。”红玉道:“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有。二奶奶使唤我说话取东西的。”说着将荷包举给他们看,方没言语了。
大家分路走开。晴雯冷笑道:“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兴的这样!这一遭半遭儿的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一面说着去了。
这里红玉听说,不便分证,只得忍着气来找凤姐儿。
红玉又受了气,和上面被秋纹和碧痕责骂的情形非常相似。晴雯骂红玉“只是疯”,“就在外面逛”,指责她没有完成职责。红玉辩解说自己已经喂了雀儿,完成了任务,她还搬出宝玉的吩咐来应对。结果,碧痕、绮霰,也和上文中的晴雯一样直接责问,不实行任何礼貌策略。后来,晴雯居然还讽刺红玉给凤姐儿送东西是“爬上高枝儿去了”。红玉明明受辱,却不敢顶嘴。晴雯如此作为,类似无理取闹,红玉只有一一忍受,这是因为直接权势关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有关《红楼梦》与“礼”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文章
由于本书主要涉及礼貌问题,所以把讨论范围局限于此点,不再展开。礼貌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就像万花筒,里面的图案错综复杂。但总体上来说,女性比男性更讲礼貌,这是不争的事实。赵蓉辉在《语言与性别——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一书中专门列出一章谈性别差异与话语风格,详细论述了男女性之间的礼貌策略差异。......
2023-11-28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推崇文雅的气质,因此,后来顾曰国先生把“文雅”列为中国文化礼貌的准则之一。通常,关系比较疏远的人们之间用Vous来称呼,低阶层的人称呼高阶层的人时会用Vous。Brown和Gilman的阶层划分标准与Janet Holmes的有所不同。罗斯的嫁妆就是她的美貌和贵族血统。一袭长衫、一口半文不白的“雅言”是孔乙己得以维持读书人尊严的所有“财产”。......
2023-11-28
在儒家的政治理念中,道德的力量始终比法律更为重要和有效。维护道德的纯洁性,即维护社会的稳定。所以,中国的“礼”和礼貌,隐含着一个巨大的道德体系。帝王如果行为端正,符合天道、人道,上天就会保佑其国泰民安;而帝王行为如违反道德,逆反天意,就有灭国之险。“道德”一词,追根溯源,可谓源远流长。广泛之“礼”的内化便是“德”,这两者是统一的。......
2023-11-28
Leech指出:“从积极的角度看,礼貌原则的本质是‘相信别人’。”Leech还提出礼貌准则有三个层级:损惠层级、选择层级和间接层级。鉴于上面的六条准则不能完全解释日常交际中的所有礼貌现象,Leech因此还提出了两条次准则——“反语准则”和“玩笑准则”。......
2023-11-28
何兆熊教授在讨论中西礼貌观念差异的时候曾指出,Brown和Levinson把“主动向人提供便利或物品”和“向他人发出邀请”这两个言语行为归类到威胁听话者的言语行为,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在起作用。在强调个性发展的美国社会里,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种种研究表明,不同文化传统在礼貌表达方式方面既有共性,又有特性,要充分考虑到礼貌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