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是主子,丫鬟是仆人,两者之间存在直接权势关系。从相处时间的长度上来讲,和小姐关系最亲密的是贴身丫鬟。《红楼梦》中的小姐和贴身丫鬟,有的甚至亲密到亦主仆亦朋友,如王熙凤和平儿,黛玉和紫鹃。小姐和贴身丫鬟的亲密之处还在于,她们的命运,常常紧密相连。所以,小姐,在丫鬟面前,并非是完全的个人自由意志实行者。......
2023-11-28
4.12 朋友(男性)之间
《红楼梦》的朋友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在两个层次:一层是中年男人之间,比如贾雨村和甄士隐、贾雨村和冷子兴;另一层是年轻公子之间,比如宝玉和秦钟、宝玉和柳湘莲、宝玉和蒋玉涵等,还有贾琏和薛蟠、柳湘莲等。中年男人朋友之间的谈话相对于少年公子更为世故,在第一章“礼貌与年龄”部分我们曾分析过两对朋友——贾雨村和冷子兴、宝玉和冯紫英的礼貌特点。相对于前者,后者在礼貌上比较随便些,其他礼貌策略方面并没有基本区别。因此此处我们仅选取宝玉和他的朋友作为典型来分析,不再分析老一辈的言语行为。
第七回,宝玉初会秦钟,两人同为风流少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请读他们的对话:
宝玉只答应着,也无心在饮食上,只问秦钟近日家务等事。秦钟因说:“业师于去年病故,家父又年纪老迈,残疾在身,公务繁冗,因此尚未议及再延师一事,目下不过在家温习旧课而已。再读书一事,必须有一二知己为伴,时常大家讨论,才能进益。”宝玉不待说完,便答道:“正是呢,我们却有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子弟们中亦有亲戚在内可以附读。我因业师上年回家去了,也现废着呢。家父之意,亦欲暂送我去温习旧书,待明年业师上来,再各自在家里读。家祖母因说:一则家学里之子弟太多,生恐大家淘气,反不好;二则也因我病了几天,遂暂且耽搁着。如此说来,尊翁如今也为此事悬心。今日回去,何不禀明,就往我们敝塾中来,我亦相伴,彼此有益,岂不是好事?”秦钟笑道:“家父前日在家提起延师一事,也曾提起这里的义学倒好,原要来和这里的亲翁商议引荐。因这里又事忙,不便为这点小事来聒絮的。宝叔果然度小侄或可磨墨涤砚,何不速速的作成,又彼此不致荒废,又可以常相谈聚,又可以慰父母之心,又可以得朋友之乐,岂不是美事?”宝玉道:“放心,放心。咱们回来告诉你姐夫姐姐和琏二嫂子。我今日回家就禀明祖母,再无不速成之理。”二人计议一定。
宝玉和秦钟虽差了一辈,但互相倾慕,相见恨晚,实为朋友。因此我们把此处看做是朋友初会的对话。因为是初次见面,所以他们两个说话还是相当客气,显得有些生疏。小小年纪,说的却是非常成人化的语言。秦钟和宝玉都把老师称为“业师”,把父亲称为“家父”。秦钟还用了许多四字词语,如“年纪老迈”、“残疾在身”、“公务繁冗”等,文绉绉的,好像官场人物一般。秦钟深恨自己家境贫困,配不上宝玉,秦钟说这一段话,虽是实话,但其实很伤他自己自尊,威胁他的积极面子,暗地里藏着的是他的自卑之心。宝玉的对话因而使用了很多积极礼貌策略,首先他表示赞同秦钟的意见,然后说自己也和秦钟一样现在没有业师教导,“求同”。如此铺垫之后,才水到渠成地邀请秦钟一起入学,不伤秦钟的面子。宝玉还用积极礼貌策略,把自己和秦钟二人称为“咱们”,要一起去向贾蓉、秦可卿和王熙凤禀明此事,显示了朋友间的亲密友谊和共同进退的想法。
在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威胁论”中,他们认为邀请是妨碍听话人的自由,是威胁听话人的消极面子的行为,在此,我们不能同意这种说法。入塾读书,是关乎秦钟日后发展的大事,是一件有利于秦钟的事,对秦钟而言是个“大惠”。秦钟自己也说,贾府的私塾甚好,只是不好意思为这事叨扰贾珍,由宝玉提出来同贾母、王熙凤、贾蓉和秦可卿去说,正合他意,希望宝玉速速促成此事。
这里我们再思考一下贾珍和戴权之间买官卖官的对话。和宝玉相比,戴权之老奸巨猾真是无与伦比。入塾读书并非一件小事,宝玉充分照顾到秦钟的面子,说自己也刚好没有业师教育,邀请秦钟“往我们敝塾中来”,用尽了积极礼貌策略。而戴权却千做文章万做文章,文章做尽后,才总算不卖关子同意给贾蓉一个虚职。戴权用的也是积极礼貌策略,骨子里却完全不一样。前者是为对方考虑,后者是为自己打小算盘。官场之虚伪,和朋友间的真情实意到底不同。
混熟之后,朋友之间相处就比较随便了。宝玉和秦钟在私塾里每日间借读书之名胡闹,演出了一场大闹私塾的闹剧。之后,在第十五回,宝玉捉住了正在风流的秦钟和智能。这段就显得两者的关系亲密到狎昵了,请读:
只听那人嗤的一声,撑不住笑了,二人方知是宝玉。秦钟连忙起来,抱怨道:“这算什么?”宝玉笑道:“你倒不依,咱们就叫喊起来。”羞的智能趁黑跑了。宝玉拉了秦钟出来道:“你可还和我强?”秦钟笑道:“这会子也不用说,等一下睡下,再细细的算账。”
秦钟被宝玉撞见丑事之后,非但没有惭愧,反而埋怨宝玉干涉了他的行动自由,威胁到他的消极面子;而宝玉则半真半假地威胁秦钟要叫喊起来,把此事张扬出去,让秦钟丢脸,继续大大威胁秦钟的消极面子。这里有一个词我们不能忽视,宝玉用的是“咱们”——宝玉居然用的是“求同“策略!所以宝玉的所谓威胁其实自相矛盾,显见得宝玉并不会真的声张出去。秦钟自然明白,他笑说要和宝玉算账,威胁一下宝玉。这算是和宝玉扯平了。在此,核心的礼貌策略仍是求同的积极礼貌策略。虽然两者互相威胁对方面子,但均属戏谑之词。最要紧的一词是“咱们”,显示出两者之间的深深认同。
看完这一对知己朋友之后,我们再来看普通朋友。在第六十八回中,贾琏路遇薛蟠和柳湘莲,进了酒店,叙谈起来:
贾琏因笑道:“闹过之后,我们忙着请你两个和解,谁知柳兄踪迹全无。怎么你两个今日倒在一处了?”薛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奇事。我同伙计贩了货物,自春天起身,往回里走,一路平安。谁知前日到了平安州界,遇一伙强盗,已将东西劫去。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方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还救了我们的性命。我谢他又不受,所以我们结拜了生死弟兄,如今一路进京。从此后我们是亲弟亲兄一般。到前面岔口上分路,他就分路往南二百里有他一个姑妈,他去望候望候。我先进京去安置了我的事,然后给他寻一所宅子,寻一门好亲事,大家过起来。”贾琏听了道:“原来如此,倒教我们悬了几日心。”因又听见寻亲,又忙说道:“我正有一门好亲事堪配二弟。”说着,便将自己娶尤氏,如何又要发放小姨一节说了出来,只不说尤三姐自择之语。又嘱咐且不可告诉家里,等生了儿子,自然是知道的。
薛蟠听了大喜,说:“早该如此,这都是舍表妹之过。”湘莲忙笑道:“你又忘情了,还不住口。”薛蟠忙止住不语,便说:“既是这等,这门亲事定要做的。”湘莲道:“我本有愿,定要一个绝色的女子。如今既是贵昆仲高谊,顾不得许多了,任凭裁夺,我无不从命。”贾琏笑道:“如今口说无凭,等柳兄一见,便知我这内姊的品貌是古今有一无二的了。”
湘莲听了大喜,说:“既如此说,等弟探过姑娘,不过月中就进京的,那时再定如何?”贾琏笑道:“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柳兄。你乃是萍踪浪迹,倘然淹滞不归,岂不误了人家。须得留一定礼。”湘莲道:“大丈夫岂有失信之理。小弟素系贫寒,况且客中,何能有定礼。”薛蟠笑道:“我这里现成,就备一份二哥带去。”贾琏笑道:“也不用金帛之礼,须是柳兄亲身自有之物,不论物之贵贱,不过我带去取信耳。”湘莲道:“既如此说,弟无别物,此剑防身,不能解下。囊中尚有一把鸳鸯剑,乃吾家传代之宝,弟也不敢擅用,只随身收藏而已。贾兄请拿去为定。弟纵系水流花落之性,然亦断不舍此剑者。”说毕,解囊出剑,捧与贾琏。贾琏令人收了。大家又饮了几杯,方各自上马,作别启程。(www.chuimin.cn)
贾琏和薛蟠本是亲戚,不能单纯以朋友视之;贾琏和柳湘莲则是普通朋友;而薛蟠和柳湘莲在混闹了两场戏剧性的场面之后,倒成了结拜兄弟,比一般朋友又近了一层,所以这个热心肠的“呆霸王”便操心起柳湘莲娶亲置宅的人生大事来。
兄弟和朋友有诸多不同,兄弟之间,显而易见,更加亲密。即使只是结拜兄弟,也是亲密异常。当贾琏说起有一门好亲事刚好配柳湘莲时,薛蟠喜不自禁;当薛蟠口不择言,说错话的时候,柳湘莲马上笑着善意提醒“你又忘情了,还不住口”。这个提醒威胁到薛蟠的消极面子,但是薛蟠毫不在意,马上改正。正因为双方社会关系之亲密,柳湘莲才会实行这种不考虑任何礼貌策略的策略,直接指出薛蟠的行为不妥之处。
柳湘莲和贾琏的对话就不同了。贾琏和柳湘莲虽然也是称兄道弟,但是他们之间的言语行为中用到许多积极礼貌策略。贾琏说“有一门好亲事堪配”柳湘莲,用了一个“堪”字,非常客气。柳湘莲用了“贵昆仲高谊”来称呼贾琏作媒小姨子尤三姐一事,足见其对贾琏和尤三姐的尊重。虽然此处贾琏为了完成尤三姐夙愿,了却他和尤二姐的心头大事,急于把这门亲事定下来,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柳湘莲下定情信物,但为对方留了许多面子,处处为柳湘莲考虑。贾琏知道柳湘莲并非富家公子,所以并不索要金银财宝等贵重物品,只要个随身所带的、有意义的小东西就行。而柳湘莲亦积极配合,最终解下自己随身佩带的祖传鸳鸯宝剑,作为定情之物。为对方考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朋友交往的基调,也是朋友之间的礼貌核心,亲密如宝玉和秦钟如此,普通朋友关系的贾琏和柳湘莲亦如此。
我们再来看同一回中宝玉和柳湘莲之间的友谊。宝玉和柳湘莲的关系不似宝玉和秦钟,宝玉和秦钟互相仰慕胡闹,是一对不避嫌疑的狎友,宝玉和柳湘莲虽惺惺相惜,但相互之间还保持着一段距离。宝玉和柳湘莲也不比贾琏和柳湘莲,湘莲和贾琏只是见面熟的朋友,而宝玉和湘莲同属风流惆怅之人,互相欣赏。
下文同年八月柳湘莲进京特地来见宝玉的一番谈话,宝玉无意中的一句话引起了柳湘莲的疑心,后来导致了尤三姐的殉情自杀。请看:
湘莲因问贾琏偷娶二房之事,宝玉笑道:“我听见茗烟一干人说,我却未见,我也不敢多管。我又听见茗烟说,琏二哥哥着实问你,不知有何话说?”湘莲就将路上所有之事一概告诉宝玉,宝玉笑道:“大喜,大喜!难得这个标致人,果然是个古今绝色,堪配你之为人。”湘莲道:“既是这样,他那里少了人物,如何只想到我。况且我又素日不甚与他厚,也关切不至此。路上工夫忙忙的就那样再三要来定,难道女家反赶着男家不成?我自己疑惑起来,后悔不该留下这剑作定。所以后来想起你来,可以细细问个底里才好。”宝玉道:“你原是个精细人,如何既许了定礼又疑惑起来?你原说只要一个绝色的,如今既得了个绝色便罢了,何必再疑?”
湘莲道:“你既不知他娶,如何又知是绝色?”宝玉道:“他是珍大嫂子的继母带来的两位小姨。我在那里和他们混了一个月,怎么不知?真真一对尤物,他又姓尤。”湘莲听了,跌足道:“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宝玉听说,红了脸。
湘莲自惭失言,连忙作揖说:“我该死胡说。你好歹告诉我,他品行如何?”宝玉笑道:“你既深知,又来问我作甚么?连我也未必干净了。”湘莲笑道:“原是我自己一时忘情,好歹别多心。”宝玉笑道:“何必再提,这倒是有心了。”湘莲作揖告辞出来。
宝玉听说湘莲订亲之事,连连恭喜。这类恭喜赞扬,Brown和Levinson认为是损害了说话人的面子,这种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也显得格格不入。这里宝玉恭喜湘莲,我们应看作是宝玉给湘莲以积极面子。而且宝玉又夸奖说尤三姐的绝色美貌完全可以配得上湘莲,这是间接赞扬柳湘莲的品貌和武功,也是给柳湘莲面子。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夸奖反而使得湘莲起了疑心。因为贾琏和湘莲并非好朋友,而且贾琏拈花惹草行为不端,众人皆知。贾琏在路上的反常行为——忙着要信物,不合婚姻之礼。我们细细分析,湘莲的疑心有这么几层:第一,从现实条件来看,柳湘莲并非富贵人家,无权无势,浪迹天涯,到处飘泊,虽然人才武功不错,但从当时的条件而言,并非良好的择婿人选。而尤三姐是宁荣二府的小姨子,虽然本身家境并不富有,但是搭上了宁府这样的达官贵人家,找个更好的人婚配,完全可以。婚姻乃人生大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要经过许多程序,有许多必要的礼节(我们在第二章中已经陈述过),这样一件重要的事,贾琏居然在路上草草定了下来,不能不让柳湘莲怀疑其中有什么秘密。第二,从柳湘莲和贾琏的社会关系来看,双方仅为见面熟的朋友,没有过深的交情。贾琏如此做法,把这么好的一个绝色妻妹说与柳湘莲做妻子,未免显得交浅言深。第三,宝玉一开头就说起贾琏曾经向茗烟查问柳湘莲下落。如此一串联,显得此事根本就是一场阴谋。
因此,当宝玉说自己和他们混了一个月的时候,柳湘莲明白自己上了当。急怒之下,非常懊丧。他口不择言,冲口而出说宁府不干不净,忘记了宝玉和宁府的亲密关系,大大威胁到宝玉的积极面子。湘莲意识到之后,便马上使用消极礼貌策略向宝玉道歉,而且一再道歉,请宝玉千万别介意。从心底里,柳湘莲是感激宝玉的。宝玉在这件事情上,作为柳湘莲的好朋友,有问必答,据实相告,没有隐瞒,显示出朋友之间的坦诚。
从这些分析来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下朋友之间和官员之间礼貌特点的不同:朋友之间虽然也讲究为对方考虑,但是相比官员之间,更加坦诚直接。
即使在中国温文尔雅的传统文化之中,人与人之间也会有争吵,男人之间更是。不同层面的人物,争吵方式自有不同,男人朋友之间,除了言语上的冲突,有时还包括身体冲突。在《红楼梦》第四十七回中,薛蟠调戏柳湘莲,被柳湘莲骗到一处空地,一番拳打脚踢。只打得薛蟠连叫“好兄弟”,连连告饶,“好老爷,饶了我这没眼睛的瞎子吧!从今以后我敬你怕你了。”后来还被柳湘莲逼喝脏水。这些不施行任何礼貌策略的言语行为,大同小异,这里就不再详细分析了。
有关《红楼梦》与“礼”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文章
小姐是主子,丫鬟是仆人,两者之间存在直接权势关系。从相处时间的长度上来讲,和小姐关系最亲密的是贴身丫鬟。《红楼梦》中的小姐和贴身丫鬟,有的甚至亲密到亦主仆亦朋友,如王熙凤和平儿,黛玉和紫鹃。小姐和贴身丫鬟的亲密之处还在于,她们的命运,常常紧密相连。所以,小姐,在丫鬟面前,并非是完全的个人自由意志实行者。......
2023-11-28
《论语》中有72处谈到“礼”。管理国家,规范百姓行为,礼是社会的总纲,是人的根本。孔子赞扬、提倡和维护周礼,为了救治“礼坏乐崩”的时局,他提出“正名”说。礼、礼貌和社会、文化密切相连。“礼”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依存于物质之上,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这牵涉到礼器等物的变化,不属于本......
2023-11-28
但直到1904年,王国维创作的《红楼梦评论》才可说是真正开创了现代红学的先河,是传统研究转向现代研究的转折点。他们认为,红楼梦“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透顶及其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后来又由于社会政治因素,《红楼梦》研究走上了另一条路子。......
2023-11-28
贾府遵循的是那个时代的礼制、礼俗和礼节。《红楼梦》中人物所遵循的“礼”来自于封建社会的种种规范,来自于当时的礼法、礼制和礼俗。......
2023-11-28
何兆熊教授在讨论中西礼貌观念差异的时候曾指出,Brown和Levinson把“主动向人提供便利或物品”和“向他人发出邀请”这两个言语行为归类到威胁听话者的言语行为,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在起作用。在强调个性发展的美国社会里,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种种研究表明,不同文化传统在礼貌表达方式方面既有共性,又有特性,要充分考虑到礼貌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2023-11-28
从此可见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更有甚者,贾瑞进一步逾越礼制,笑称自己与凤姐儿有缘,这又再次大大威胁了凤姐儿的积极面子。这个不知死活的贾瑞,还不停地看着凤姐儿,这就更打破了男女的界限。......
2023-11-28
而中国传统文化恰恰最为重视血缘关系。然而,在伦理道德型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德”所表现出来的超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影响力。由血缘关系延伸开来的权势关系变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一大特征。......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