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红楼梦》与封建时代的礼:社会语言学研究

《红楼梦》与封建时代的礼:社会语言学研究

【摘要】:贾府遵循的是那个时代的礼制、礼俗和礼节。《红楼梦》中人物所遵循的“礼”来自于封建社会的种种规范,来自于当时的礼法、礼制和礼俗。

3.4 封建时代的礼和《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虚拟了时代,模糊了地域的作品,但总的来说,它描述的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明清时代,发生在封建官宦大家庭——宁荣二府内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贾府遵循的是那个时代的礼制、礼俗和礼节。由于曹雪芹家族是“包衣”出身,他们家族所遵循的礼法应该更接近当时的八旗子弟,可能比汉族的官宦之家还要严格一些。

《红楼梦》里面所展现的礼制、礼俗、礼节,脱不出封建时代的烙印。它所展示的“礼”从源头上看,应从三礼追溯起来。《周礼》中规定的国君、诸侯、士大夫的吉、凶、军、宾、嘉五礼,《仪礼》里记载的士大夫阶层施行的“士礼”——包括冠、婚、丧祭、朝聘、射乡等,以及几乎包罗万象,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的《礼记》的内容,在《红楼梦》中都能细细读出来。

中国的“礼”,在五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上古时代,是官制,国君、诸侯、士大夫的礼制;到了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礼才开始“下庶人”。(顾希佳,2001:27)历经秦汉隋唐宋的发展,礼制、礼俗、礼节已是相当成熟完备。到了《红楼梦》所描绘的封建时代末期,礼法愈加成熟。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倡导“灭人欲”的理学思想,礼法已经到了几乎严酷的程度。

就说贾府的宠儿——宝玉吧。他在贾母、王夫人的纵容之下,“不习文不习武”。在内帏厮混,一味受到溺爱。但是,不管怎么说,大的规矩还是有的。贾母明确说道:“凭他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见了外人,还是要行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得怎样,也是该打死的”。(www.chuimin.cn)

另一位风光少奶奶——王熙凤,也常有“惊人之语”。她甚而敢拿贾母头上的疤痕开涮,吵吵贾母的私房钱。这些,终究也不只过是私下里热闹热闹的,内府里的娘儿们私下里解解闷的。正经场合,礼数可是十分周全,不敢有半点差迟。

张利玲(2009:17)有一段话,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贾府礼仪周全的状况:

《红楼梦》中的贾府世袭侯门,百年望族,素称诗书传家,是个规矩繁多、礼法森严的封建大家庭。全书有不少笔墨渲染了贾府的这种特征。第二十四回贾宝玉探望生病的大伯贾赦的繁复礼节可窥一二。因宝玉是奉贾母之命而来,有替贾母探病之意,故宝玉虽然是子侄晚辈,贾赦得先以儿子身份站起来听宝玉传话并恭恭敬敬回话,这些仪式完成后才是宝玉跪下向贾赦请安。贾母一日三餐必有各房儿孙循礼献菜,有儿媳孙媳三四人围绕伺候。其他如晨昏定省、贺往迎来,祭祖拜神乃至家常宴集,事无巨细,贾府上下莫不规矩井然,礼数周全,难怪初至贾府的乡下婆子刘姥姥由衷赞叹“礼出大家”(三十九回)。可以说传统文化倡导的种种家庭礼仪在贾府被一丝不苟地全面实践着,它切实具体、每时每刻无往不在,规范着贾府上下每个人的言行。“胡子苍白了又做了官”的大老爷贾赦本不满贾母偏心,却不得不依礼行孝子之仪(四十六回,七十三回,七十五回);主政贾府的王熙凤虽然在个别场合可以有限度地“放诞无礼”,但多数时候仍毕恭毕敬地“立规矩”,不敢有半点错缝儿(二十九回,七十一回);贾府凤凰宝二爷宝天王宝皇帝同样没有超越礼法之外的特权,偶尔叫声丫鬟的名字也要被管家林之孝家的教导一番(六十三回)。可见,严格礼法钳制下的贾府中人至少在家庭伦理规范上绝无半点任性的余地。

《红楼梦》中人物所遵循的“礼”来自于封建社会的种种规范,来自于当时的礼法、礼制和礼俗。要弄明白人物所遵循的“礼”,我们首先要弄明白当时礼法、礼制和礼俗的内容。由于内容繁多,我们首先从大的两方面来分析《红楼梦》中所描绘的礼和礼貌:第一层面,从礼制的角度来看丧礼、婚礼等《红楼梦》所描写到的场面和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个特定现象——避讳;第二层面,从礼俗的角度来看《红楼梦》所涉及的风俗礼节;第三层面,从人伦的角度,来分析人物语言的礼貌现象。如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妻妾关系等。由于第三层面篇幅较长,所以本章主要叙述前两个层面,第三个层面放在下一章另加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