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红楼梦》与礼:Leach(1983)礼貌准则的研究

《红楼梦》与礼:Leach(1983)礼貌准则的研究

【摘要】:Leech指出:“从积极的角度看,礼貌原则的本质是‘相信别人’。”Leech还提出礼貌准则有三个层级:损惠层级、选择层级和间接层级。鉴于上面的六条准则不能完全解释日常交际中的所有礼貌现象,Leech因此还提出了两条次准则——“反语准则”和“玩笑准则”。

2.5.1 Leech(1983)的礼貌准则

Leech(1983:132)为了补充G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礼貌原则”,试图解释人们说话时为什么会拐弯抹角。Leech(杰弗里・N.利奇,1987:481)指出:“从积极的角度看,礼貌原则的本质是‘相信别人’。”这实质上是人们对社会和他人的认同,建立融洽和谐的社会关系。他还指出(同上):“从消极的角度看,礼貌原则的本质是‘不要得罪别人’。”这是避免发生人际冲突,避免不和谐。所以,Leech的礼貌理论和下文要谈到的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威胁论”有本质区别,Leech更倾向于从“和谐”的角度来解释礼貌现象,更符合中国自古以来在人际关系上“以和为贵”的追求。

他以对话双方的“惠”和“损”为衡量准绳,提出了著名的六个准则,分别为:

(1)策略准则(Tact maxim)(用于指令和承诺)(in impositives and missives)

1)最小限度地使别人受损

2)最大限度地使别人受惠

(2)宽宏准则(Generosity maxim)(用于指令和承诺)(in impositives and missives)

1)最小限度地使自己受惠

2)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受损

(3)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用于表情和表述)(in expressives and assertives)

1)最小限度地贬低别人

2)最大限度地赞誉别人

(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用于表情和表述)(in expressives and assertives)

1)最小限度地赞誉自己

2)最大限度地贬低自己

(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用于表述)(in assertives)

1)使对话双方的分歧减至最小限度

2)使对话双方的一致增至最大限度

(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用于表述)(in assertives)

1)使对话双方的反感减至最小限度

2)使对话双方的同情增至最大限度

对Leech的礼貌准则,学界一致评价它大大弥补了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它系统性强,但比较笼统。它立足于西方文化,较少考虑文化差异。这个评价比较公允。但是其实Leech不是没有注意到文化因素对礼貌准则的影响,他曾在谦虚准则里引用了两个日本女人的谈话,此后指出(1983:137):

There is an obvious trade-off between different maxims of the PP,just as there is between the maxims of the CP.The Modesty Maxim sometimes comes into conflict with some other maxim,in which case we have to allow one maxim to take priority over the other.(就像合作准则一样,礼貌准则的各次准则之间也有明显的无法兼顾的权衡。谦虚次准则有时和其他某一条次准则互相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允许某一准则优先于另一准则。)

他指出,在某些情况下,六条准则并不完全并列,有时其中一条或某几条准则会凌驾于其他准则之上。只是他没有明确指出,在何种文化中,人们更注重哪条或哪几条准则。虽然他意识到礼貌准则和文化差异有关,但是没有进一步论述文化差异对于礼貌准则的影响。

Leech(1983:123-127)还提出礼貌准则有三个层级:损惠层级、选择层级和间接层级。损惠层级涉及言语行为的命题内容,间接层级和选择层级涉及语言的形式,在命题内容损及受话者时,说话越间接,供受话者选择的余地越大,话语就越有礼貌。当惠及受话者时,直接的话语也还是有礼貌的。

他的这一观点受到学者的质疑。普遍认为,不够礼貌,自然使得话语很难被接受;而过分礼貌也会让对方难以接受,过分礼貌的话语反而变得不礼貌,不能单纯以直接或间接来论。(何兆熊,2002:220;王建华,2002:29)

Leech的礼貌准则虽然受到诸多批评,但是无疑为礼貌准则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对于礼貌现象的语用研究大多以此为起点。

鉴于上面的六条准则不能完全解释日常交际中的所有礼貌现象,Leech因此还提出了两条次准则——“反语准则(Irony)”和“玩笑准则(Banter)”。他把这两条准则看作是“第二次序准则(second-order principle)”,来弥补无法解释一切礼貌现象的第一次序准则的不足。他认为,反语准则和玩笑准则表面上看上去似乎违反了合作原则,但实际上却是遵守了合作原则。Leech分析道(1983,142):

Apparently,then,the IP is dys-functional,if the PP promotes a bias towards comity rather than conflict in social relations,the IP,by enabling us to bypass politeness,promotes the“antisocial”use of language.We are ironic at someone's expense,scoring off others by politeness that is obviously insincere,as a substitute for impoliteness.(那么,显而易见,反语准则有功能障碍,如果说礼貌准则在社会关系中不是制造矛盾,而是促进礼貌,而反语原则则是让我们绕过礼貌,进行语言的“反社会化”使用。我们以明显不真诚的礼貌来捉弄他人,嘲笑他人,而代之以不礼貌。)

反语原则经常以夸张(exaggeration)和低调陈述(understatement)来进行,事实上是一种以友好的方式来嘲笑、戏谑或攻击对方的行为。玩笑原则看似冒犯对方,实际上是表示友好。在实行这两种准则的时候,对话双方通常互相熟悉,有非常良好的关系。因为(Leech,1983:144):(www.chuimin.cn)

A low value on the scales of authority and social distance correlates with a low position on the scale of politeness;that is,the more intimate the relationship,the less important it is to be polite.Hence lack of politeness itself can become a sign of intimacy;and hence,the ability to be impolite to someone in jest helps 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such a familiar re-lationship.(权力和社会距离的低值和礼貌程度的低值相关,即,关系越亲密,礼貌的重要性就越低。因此缺乏礼貌本身可以作为亲密度的标志;也因此,在玩笑中能对某人不礼貌有助于建立和维持这样一种亲密关系。)

有了这两条次准则,我们就比较容易解释言语行为中的一些“非正常”现象。在《红楼梦》第四十七回中,贾珍、薛蟠和柳湘莲聚会喝酒,谁知薛蟠又犯了“寡人好色”之疾,拉柳湘莲出去欲行不轨,却没料想,找错了人,反被身怀功夫的柳湘莲打了一顿。家里小厮找到薛蟠时,薛蟠“衣衫零碎,面目肿破,没头没脸,遍身内外,滚的似个泥猪一般”。这时,贾蓉笑道:“薛大爷天天调情,今儿调到苇子坑里来了。必定是龙王爷也爱上你风流,要你招驸马去,你就碰到龙犄角了。”薛蟠的表情是“羞的恨没地缝儿钻不进去”。贾蓉和薛蟠同属四大家族中之纨绔子弟,平时蝇营狗苟,召集一群狐朋狗友,一起吃喝玩乐,聚众赌博,做出那些不堪之事。他们之间没有直接的权势关系,因而贾蓉根本不怕薛蟠跟他急,有胆用这么夸张的“龙王爷招驸马”和已经狼狈不堪的薛蟠开玩笑,笑他的猥琐模样。胆敢开这样的玩笑,也说明了贾蓉和薛蟠关系是十分的亲密狎昵。

在这部书里,戏谑之词最多的还是王熙凤和贾母。就说在第五十回中吧,薛姨妈邀请贾母赏雪,贾母和薛姨妈正互相推诿客气之际,凤姐来横插了一杠子:

凤姐儿笑道:“姨妈仔细别忘了,如今先称五十两银子来,交给我收着,一下雪,我就预备下酒,姨妈也不用操心,也不得忘了。”贾母笑道:“既这么说,姨太太给他五十两银子收着,我和他每人分二十五两,到下雪的时候,我装心里不快,混过去了,姨太太更不用操心,我和凤丫头倒得了实惠。”凤姐将手一拍,笑道:“妙极了,这和我的主意一样!”众人都笑了。贾母笑道:“呸!没脸的,就顺着竿子爬上来了!你不该说姨太太是客,在咱们家受屈,我们就该请姨太太才是,那里有破费姨太太的理!不这样说呢,还有脸先要五十两银子,真不害臊!”凤姐儿笑道:“我们老祖宗最有眼色的,试一试姨妈,若松呢,拿出五十两来,就和我分。这会子估量着不中用了,翻过来拿我做法子,说出这些大方话来。如今我也不和姨妈要银子,竟替姨妈出银子治了酒,请老祖宗吃了,我另外再封五十两银子孝敬老祖宗,算是罚我个包揽闲事。这可好不好?”话未说完,众人已笑倒炕上。

这么一大段精彩的对话,主要靠玩笑准则来完成。凤姐、贾母和薛姨妈关系亲密,平素经常在一起说说笑笑,凤姐更是费尽心机想乐子,以逗老祖宗一笑,好博取老祖宗的宠爱,巩固她当家少奶奶的地位。这里,王熙凤很聪明地把玩笑的焦点落在银子上,是因为所有人都明白贾母、薛姨妈和凤姐儿都是有钱的主儿,五十两纹银对他们任何一位富家太太都是不放在心上的事情。玩笑,得顾及说话双方的身份和背景,不然过了头了,一不小心,就成了反语,反而冒犯了对方的面子。

凤姐、薛姨妈和贾母之间还有很多类似的玩笑。尤其是凤姐,经常拿钱和别人开玩笑,一方面因为她嗜好财物,对金钱比较敏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他们大家族中,虽然景况一年不如一年,但是就像刘姥姥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当时还没有被抄家到“瘦死”,府中一干人等过着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所以尽可以拿钱来戏谑。

因此,反语准则和玩笑准则不能用单纯的语用原理来解决,它还要涉及交际双方的心理因素和他们所在社会的社会因素。Leech(1983:150)写道:

One of the problems is this:describing irony,hyperbole,and similar effects in terms of pragmatic principles emphasizes the social perspective on language at the expense of the psychological.Thus,for instance,the choice between hyperbole and litotes can in part be described in terms of a goal-oriented model,but must also take account of differences in the personality,the attitude,and so on of the language user.This is true of all components of the Interpersonal Rhetoric,but is probably less true of the CP and PP than of the other principles.(问题之一是:在语用学原理下描绘反语、夸张和相似的效果重视的是从社会对于语言的角度,而不是从心理学对于语言的角度。因此,举例来说,选择使用夸张或反语可以被部分认为以目标为导向的模型,但必须考虑语言使用者个性、态度等的差异。这同样适用于人际修辞的所有因素,但相比较其他原理而言,也许对合作准则和礼貌准则不那么适用。)

Leech点明了合作准则、礼貌准则,尤其是礼貌准则中的次准则——反语准则和玩笑准则同个人性格与态度有很大关系。他意识到了个体在礼貌准则的使用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没有提出明确的理论来阐释说明。王建华(2002:30)在《礼貌的语用距离原则》一文中批评了Leech的礼貌准则没有充分考虑到语境的重要性,认为礼貌原则和语用层级是脱离语境的,不是没有道理。准则是大的原理,是社会的常规,但是,最终,如何使用礼貌准则是每一个语言使用者自己的选择。在这点上,何兆熊教授(2000:222)也认为Leech礼貌准则的最大缺陷是没有考虑得体性,没有充分考虑到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社会地位、身份、言语行为本身所具有的难易程度,还有社会因素。何兆熊教授还认为,Leech的礼貌准则没有能覆盖礼貌语言的全部需要,比如当众骂街等不礼貌现象,而且礼貌各准则之间并不平行。

对于Leech在陈述礼貌准则时使用了“最大”、“最小”、“尽力缩小”、“尽力夸大”等比较极端的提法,何兆熊教授(2000:222)和徐盛桓教授(1992)的观点一致。徐盛桓教授曾经就此提出一个礼貌原则的新构想,概括如下:

(1)促进各方关系

1)注意自身一方

A.说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话,不说不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话

B.说话通常倾向于较为谦逊

2)尊重对方

A.说适合对方身份地位的话,不说不适合对方身份地位的话

B.对于对方,话语通常倾向于较为尊重或客气

a.尊重客气的程度同对方尊重或同他们跟自己疏远的程度成正比

b.尊重客气的程度同对方付出代价的程度成正比

c.同对方要求他人付出代价的程度成正比

3)考虑第三方

A.充分注意到交际时在场的第三方,不说影响到他们身份地位的话,如果有需要,可以说适合他们身份地位的话

B.充分注意到话语中提及的第三方,不说影响到他们身份地位的话,如果有需要,可以说适合他们身份地位的话

(2)运用礼貌策略

1)积极策略:说话度谦让、尊重或客气的话

2)消极策略:说话度中和的话

这个修改过了的原则,考虑到了礼貌的得体性,解释力更加强一些。

对于反语准则和玩笑准则,刘润清指出了几个缺陷。刘润清教授(1987:46)认为,Leech没有区分与礼貌有关的反语和与礼貌无关的反语。直接说与听话人或听话人相关的人或事的反语,与礼貌有关。与听话人或听话人相关的人或事无关的反语,应属于修辞手段。他认为,与礼貌有关的反语一般是显得过于客气,否则就达不到反语的效果。而且,反语一般出现在正式的、严肃的场合,在非正式场合中即是玩笑。他还认为,对于玩笑准则,Leech只提到“没有礼貌的假话”(1983:144)是玩笑,其实,在非严肃场合过于客气的假话也是开玩笑。刘润清教授区分了反语与玩笑的语境,很有见地。

纷繁的礼貌现象常常让研究者有雾里看花的感觉,但这也正是我们研究的动力之所在。正因为复杂,正因为纷繁,才使得研究多层次化多角度化,使得研究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