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红楼梦》与礼仪修养: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

《红楼梦》与礼仪修养: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

【摘要】:但这个彬彬有礼未必意味着教育程度高的人更有礼貌,而是说明他们使用的礼貌语言更加文雅,话语更加委婉。文化修养当然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冯紫英的酒令显示了一定的文化水平,但比较通俗,情趣上也大打折扣: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同个阶层的三位公子,因为文化修养的不同,差别何其大!

2.4.7 礼貌与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礼貌行为的实施。一般来说,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彬彬有礼,文化层次低的,说话比较直接,甚至粗鲁。但这个彬彬有礼未必意味着教育程度高的人更有礼貌,而是说明他们使用的礼貌语言更加文雅,话语更加委婉。

在《红楼梦》第三十回中,宝玉和黛玉因为张道士给宝玉提亲的事生了疙瘩,老太太命凤姐去劝和,刚好碰到两人拉着手对哭这一幕,取笑说:

老太太在那里抱怨天抱怨地,只叫我来瞧瞧你们好了没有。我说不用瞧,过不了三天,他们自己就好了。老太太骂我,说我懒。我来了,果然应了我的话了。也没见你们两个人有些什么可拌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眼鸡呢!还不跟我走,到老太太跟前,叫老人家也放心些。

凤姐把宝黛拉到老太太那里,又说:

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老祖宗不信,一定要我说合。我及至到那里要说合,谁知两个人倒在一处赔不是了。对笑对诉,倒像‘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说合。

而在同一回中,宝钗因为宝玉说她像杨玉环体丰怕热,心里不高兴,紧着看戏的当儿抓住了宝玉和黛玉的话借题发挥,奚落宝玉:

原来这叫做《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

这正应了宝钗在第四十二回中当黛玉取笑刘姥姥是“母蝗虫”时候,做的那一番讲评:

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识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井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宝钗的这番讲评,用在她自己的这一番绵里藏针的话上,倒是十分贴切。她用廉颇蔺相如的“负荆请罪”典故来嘲笑宝黛两人时而吵时而闹时而和好的非常状态。宝黛两人通读诗书,这么浅显的典故自然一点就通,把两个人惭愧得无言以对,只能以沉默来回避。

同样是带着玩笑的取笑和奚落,对着同一件事情,大字不识一个的凤姐的“市井”之言——“乌眼鸡”、“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非常直接形象,表面看来对宝黛的面子威胁更大,实则不然。对比一下宝黛的反应就很明白。在凤姐的一番话后,黛玉只是“一言不发,挨着贾母坐下”,宝玉则无话找话,找旁边的宝钗搭话。而在宝钗的“春秋笔法”之后,当场就让宝黛两人“把脸羞红了”。所以教育良好的宝钗话里藏针,更为厉害,对于宝黛来说,她的那一番话更没有礼貌。

文化修养当然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王熙凤没读过书,但毕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出身,又嫁到贾府,成了管家少奶奶,相比刘姥姥,耳濡目染,接触的教育要强得多,不像刘姥姥粗俗和乡里乡气。试看刘姥姥在第六回中一进荣国府之时的表现:

那刘姥姥先听见(凤姐)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说给他二十两,喜得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话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这样不三不四的奉承话,当时连凤姐的陪嫁丫鬟——周瑞家的都听不下去了,嫌她“粗鄙”。这些话,特别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一句,强烈威胁到凤姐和贾府的面子。刘姥姥虽然圆滑世故,终还是在王熙凤的面前还是露了怯。

《红楼梦》里更有名的例子是第二十八回里的宝玉、冯紫英、薛蟠喝酒行令这一段,文化程度最高的宝玉的酒令最为风雅:(www.chuimin.cn)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冯紫英的酒令显示了一定的文化水平,但比较通俗,情趣上也大打折扣:

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

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

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

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

薛蟠的酒令中,除了第三句,不知道凑巧哪里听来学来的,恰巧被这个呆霸王记住了,其他就粗俗不堪,毫无文化可言,可谓令如其人:

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

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

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

女儿乐,一根img5img6往里戳。

同个阶层的三位公子,因为文化修养的不同,差别何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