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汉代风水信仰:研究石敢当的重要地位

汉代风水信仰:研究石敢当的重要地位

【摘要】:诚如陶宗仪所言,石敢当在宅法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按其性质来说,石敢当理所当然属于厌胜符镇之法。据此可以知道,“石敢当”说法在汉代应当相当流行。所以如果在住宅中使用“石敢当”等类似的物体来安宅驱鬼应当是完全可能的。

五、石敢当

石敢当是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镇宅辟邪之物。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说:

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镌其上曰“石敢当”,以厌镶之。(58)

诚如陶宗仪所言,石敢当在宅法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按其性质来说,石敢当理所当然属于厌胜符镇之法。其起源甚早,宋人王象之在《舆地碑目记》曾经提到:

兴化军有石敢当碑,注云:“庆历中,张纬宰莆田,再新县治,得一石铭。其文曰:‘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利福,百姓康。风敦盛,礼乐张。唐大历五年县令郑钾字记。’今人家用碑石书曰石敢当三字镇于门,亦此风也。”(59)

根据王象之的记载,可以肯定地说在唐宋时期“石敢当”已经相当盛行,但其源流仍然不清楚。

“石敢当”概念最早见于西汉史游《急就篇》,原文为“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颜师古注曰:“卫有石错、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民;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知,其后以命族。敢当,所向无敌也。”(60)我们知道《急就篇》(成书时间为公元前40年),系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编撰的儿童启蒙书,其所言应该都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据此可以知道,“石敢当”说法在汉代应当相当流行。然而是否就是唐宋以来风水术中使用的厌胜之物,因没有直接的实物证据,很难断定。但可以确定,“石敢当”在汉代已经被赋予“所不侵”的超自然力量,其用于避邪驱鬼是可以断定的。而且从汉墓中大量发现的一些“石避邪”来看,可以确定在汉代墓葬中已经大量使用“石避邪”来镇墓。所以如果在住宅中使用“石敢当”等类似的物体来安宅驱鬼应当是完全可能的。

石头镇宅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时期刘安的《淮南万毕术》:

埋石四隅,家无鬼。(61)

梁代宗懔所撰《荆楚岁时记》:

十二月暮日,掘宅四角,各埋一大石为镇宅。(62)

又《玉烛宝典》引《杂五行书》也记载:(www.chuimin.cn)

屋宅四角,各埋一石,名为镇宅。(63)

庾信在《小园赋》中也提到:

镇宅神以霾石,厌山精而照镜。(64)

而编号为Pel.chin.3594的敦煌文书也提到镇宅石:

凡人居宅处不利,有疾病、逃亡、耗财,以石九十斤,镇鬼门上,大吉利。艮是也。人家居宅以来,数亡遗失,钱不聚,市贾不利,以石八十斤,镇辰地,大吉。居宅以来数迁,兼官口舌,年年不绝,以石六十斤,镇大门下,大吉利。(65)

我们知道宅法中的“石敢当”通常称做“泰山石敢当”。冠“泰山”二字于“石敢当”前不知起于何时,但“泰山治鬼”之观念在汉代就已经形成。顾炎武《日知录》卷30“泰山治鬼”条说:

尝考泰山之故,仙论起于周末,鬼论起于汉末。《左氏》、《国语》未有封禅之文,是三代以上无仙论也。《史记》、《汉书》未有考鬼之说,是元成以上无鬼论也。《盐铁论》云:古者庶人鱼菽之祭,士一庙,大夫三,以时有事于五祀,无出门之祭。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舞像,则出门进香之俗,自西京而有之矣。自哀平之际而谶纬之书出,然后有如《遁甲开山图》所云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知生,梁父主死。《博物志》所云: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地之孙,主召人魂魄,知生命长短者。其见于史者,则《后汉书·方术传》许峻自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谒泰山请命。《乌桓传》:死者神归赤山,赤山在辽东西北数千里,如中国人死者魂神归泰山也。《三国志·管辂传》:谓其弟辰曰:但恐至泰山治鬼,不得治生人,如何?而古辞《怨诗行》云:斋度游四方,各系泰山录。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陈思王《驱车篇》云:魂神所系属,逝者感斯征。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云:常恐游岱宗,不复见故人。应璩《百一》诗云:年命在桑榆,东岳与我期。然则鬼论之兴,其在东京之世乎?(66)

学者马昌仪、刘锡诚曾经论及泰山和“石敢当”是如何相结合的:

民间把泰山与石敢当联系起来,与汉以来把泰山作为“治鬼之山”的观念有关。出土的东汉镇墓文说:“生人属西长安,死人属东太山。”……泰山是众鬼的归宿之所。这种观念开始还只是齐鲁这一个地方的一种灵魂不灭观念的延伸,及至秦皇汉武封祭泰山之后,泰山便成了冥司机构中最具权威的所在。于是,“泰山君”、“泰山府君”一类具有神格的泰山神便应运而生了。泰山作为“治鬼之山”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既然泰山是“治鬼之山”,泰山神也就是治鬼之神,泰山自然就具有禁压不祥之义,把治鬼的泰山与治鬼的石敢当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很自然的了。(67)

上文已经指出“石敢当”说法源于汉代,泰山为“治鬼之山”的观念也上溯到了汉代。虽然尚难以据此推定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后世风水术中大行其道的“泰山石敢当”,但可以断定的是,“泰山石敢当”的观念与信仰确与汉代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