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日禁忌所谓时日禁忌,是指在宅居修建、修缮、入住、搬迁等活动时要选择时日,亦称日法或选择。宅居修建等活动中时日禁忌,是《日书》的重要内容。又如《风俗通》称当时俗有“五月盖屋,令人头秃”之说,此亦是宅居时日禁忌的一种体现。此亦可反证当时营建活动中的时日禁忌当较为普遍。......
2023-11-28
时日禁忌与筮占
时日选择是墓法的一个重要吉凶判断原则。《礼记》称“大夫卜宅与葬日”,可见,早在先秦时期,丧葬吉凶中就包括“时日”之忌。这在《睡虎地秦简日书》中有充分的反映:
葬日,子、卯、巳、酉、戌,是胃(谓)男日。午、未、申、丑、亥、辰,是胃(谓)女日。女日死女日葬之,必复之。男子亦然。凡丁丑日不可以葬,葬必参。(100)
这种时日禁忌,在汉魏六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开始出现指导时日选择的专门性书籍,如王充在《论衡》中就提到《葬历》:
《葬历》曰:“葬避九空,地臽,及日之刚柔,月之奇耦。”日吉无害,刚柔相得,奇耦相应,乃为吉良。不合此历,转为凶恶。(101)
所谓“日之刚柔,月之奇耦”与《日书》中所称的“男日”、“女日”当属同样性质的禁忌。所谓“九空”,据《赤松子章历》卷2:
正辰、二丑、三戌、四未、五卯、六子、七酉、八午、九寅、十亥、十一申、十二巳。
右十二月九空日不可用。(102)
按《赤松子章历》中九空为正月辰空,这是因为正月为寅月,寅与午、戌二合火局,火的墓库在戌,辰与戌相冲破,因此,正月辰空。二月为卯月,亥、卯、末二合木局,木库在末,而丑来冲破,所以二月丑空。以此类推,是为九空。
至于其中提到的地臽之禁忌,则不可确知。
王充在《论衡》中还提到当时社会有“辰日不哭,苦必重丧”。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卷6《风操》也称:
阴阳说云:“辰为水墓,又为土墓,故不得哭。”王充《论衡》云:“辰日不哭,哭必重丧。”今无教者,辰日有丧,不问轻重,举家清谧,不敢发声,以辞吊客。(103)
萧吉《五行大义》中也有讨论:
五行体别,生死之处不同。遍有十二月、十二辰而出没。……水,受气于巳,胎于午,养于未,生于申,沐浴于酉,冠带于戌,临官于亥,王于子,衰于丑,病于寅,死于卯,葬于辰。土,受气于亥,胎于子,养于丑,寄行于寅,生于卯,沐浴于辰,冠带于巳,临官于午,王于未,衰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戌是火墓,火是其母,母子不同葬,进行于丑,丑是金墓,金是其子,义又不合,欲还于未,未是木墓,木为土鬼,畏不敢入,进休就辰,辰是水墓,水为其妻,于义为合,遂葬于辰。……高唐隆以土生于未,盛于戌,壮于丑,终于辰,辰为水土墓,故辰日不哭,以辰日重丧故也。祖踊之哀,岂待移日,高唐所说,盖为浮浅,其生王意,别又是一家。(104)
萧吉所称高唐隆,当为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鲁高堂生之后,《三国志·魏书》有传。曹魏时官至侍中、太史令。
“辰日不哭”之禁忌,至唐代犹然。吕才在《叙葬书》中曾加以批驳:
野俗无识,皆信葬书,巫者诈其吉凶,愚人因而徼幸。遂使擗踊之际,择葬地而希官品。荼毒之秋,选葬时以规财禄。或云辰日不宜哭泣,遂莞尔而对宾客受吊。或云同属忌于临圹,乃吉服不送其亲。圣人设教,岂其然也?葬书败俗,一至于斯,其义七也。(105)
可见“辰日不哭”在唐代的《葬书》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吉凶禁忌。
汉魏六朝时期,讲求时日禁忌是社会上一种普遍现象,甚至因此招致官方的干涉。《晋书·贺循传》载:
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请为五官掾。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106)
又《晋书·殷仲堪传》也称:
领晋陵太守,居郡禁产子不举,久丧不葬,录父母以质亡叛者,所下条教甚有义理。(107)
可见,当时民众因为讲求时日,甚至长期停丧不葬,充分说明时日之法在丧葬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利用《周易》进行墓地选择,起源甚早。《礼记·杂记》中就已经明确地提出“大夫卜宅与葬日”,孔颖达疏谓:“宅谓葬地。大夫尊,故得卜宅与葬日。”但是,此是否即后世风水之说,古人就有不同的看法。唐人吕才称:
“卜其宅兆而安厝之。”以其顾复事毕,长为感慕之所。窀穸礼终,永作魂神之宅。朝市迁变,不得豫测于将来。泉石交侵,不可先知于地下。是以谋及龟筮,庶无后艰,斯乃备于慎终之礼,曾无吉凶之义。(108)
对此,宋代官修《地理新书》也称:
筮也,卜也,皆决疑之法。(109)
按此,则筮占之法,并非风水术范畴。其实,吕才和《地理新书》所言是针对先秦时期的。在先秦时期,筮占以“卜其宅兆”,可能确如吕才所言,并无风水“吉凶之义”,只不过是一种“决疑之法”。《仪礼·士丧礼》中有筮地法详细记载,亦可证其法与风水术并无直接关系。据《仪礼·士丧礼》:
筮宅,冢人营之。掘四隅,外其壤。掘中,南其壤。既朝哭,主人皆往,兆南北面,免绖。命筮者在主人之右。筮者东面,抽上,兼执之,南面受命。命曰:“哀子某,为其父某甫筮宅。度兹幽宅,兆基无有后艰?”筮人许诺,不述命,右还,北面,指中封而筮。卦者在左。卒筮,执卦以示命筮者。命筮者受视,反之,东面。旅占,卒,进告于命筮者与主人:“占之曰从。”主人绖,哭,不踊。若不从,筮择如初仪。(110)
此外,从湖北江陵出土的《九店楚简》及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风水文献内容看,这一时期的风水术与《周易》筮占也无直接关系。
先秦时期,《周易》筮占与风水术所讲求的冢宅吉凶之间并无直接联系。筮占与冢宅吉凶的结合,始于汉代。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载《上虞县古冢砖文》称:“居在本土厥姓黄,卜葬于此大富强,《易》卦吉,龟卦凶。”据此,可见汉代已经将《周易》筮占引入墓地的吉凶判断之中。
利用《周易》筮占以判断冢宅吉凶,是两汉时期风水信仰膨胀的必然结果,也是汉代象数易学与风水术相结合的产物。但是也必须指出,这种冢宅吉凶筮占之术,并非风水术的主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冢宅吉凶筮占之术在南北方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趋势。而这又与王弼义理之学的兴起和风水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众所周知,王弼义理之学在魏晋的兴起,对汉代象数易学造成了很大冲击。这种冲击,对于南北方而言是不同的。就易学的学统而言,北方更尊崇郑玄为代表的汉代象数易学,南方更多尊崇王弼义理之学。而利用《周易》筮占来判断宅居、坟墓吉凶的方法本身就是汉代象数易学的产物,因此,该术在六朝时期的南方并不盛行。当然,这也与风水术发展有密切关系。这一时期,以“五音”理论为核心的风水术,在南方得到了继续发展,其吉凶判断中更加注重冢宅地理“形势”,实际上开启了唐宋时期所谓的“峦头”风水理论。而在少数民族统治的北方,建立在象数易学基础上的冢宅吉凶筮占,得到了保留和发展。相关的历史记载甚多,如《魏书·刘腾传》:
腾之初治宅也,奉车都尉周特为之筮,不吉,深谏止之,腾怒而不用。特告人曰:“必困于三月、四月之交。”至是果死,厅事甫成,陈尸其下。(111)
刘腾在建造新宅时,周特就利用筮占之术为其判断吉凶,这正是汉代筮占的传统。又如《北齐书·赵辅和传》:
赵辅和,清都人。少以明《易》善筮为馆客。高祖崩于晋阳,葬有日矣,世宗书令显祖亲卜宅兆相于邺西北漳水北原。显祖与吴遵世择地,频卜不吉,又至一所,命遵世筮之,遇《革》,遵世等数十人咸云不可用。辅和少年,在众人之后,进云:“《革卦》于天下人皆凶,唯王家用之大吉。《革彖辞》云:‘汤武革命,应天顺民。’”显祖遽登车,顾云:“即以此地为定。”即义平陵也。(112)
文中所言吴遵世,字季绪,渤海人。据本传载,其“少学《易》,出游京洛,以易筮知名”。所以高洋在为高欢选择葬地时,命吴遵世筮占。可见,在北齐时期,选择葬地仍然使用筮占之术。(www.chuimin.cn)
汉代开始出现的这种与冢宅吉凶相结合的筮占体系,缺乏系统的风水理论体系,它只是将冢宅吉凶观念与汉代象数易学简单结合,严格地说它并非风水术。但是,随着萧梁后期,南朝风水思想和风水术的逐渐北传,《周易》的冢宅吉凶筮占也发生了变化,与风水术的结合更加紧密,《易括地林》的出现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易括地林》亦称《周易括地林》或《括地林》,该书的主要内容见于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刻本《重校正地理新书》卷5。《地理新书》为宋代官修的一部风水典籍,由王洙等奉诏编纂,共历时21年,于煕宁四年(公元1071年)完成。按王洙序所言,该书以唐吕才所撰《阴阳书》中的《地理》八篇为底本,多次修订,并“具阅三馆所藏及古今占术验忌”,所以该书保留了大量汉唐时期的风水文献。
术数文献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其作者与年代,大多不可确考。《易括地林》也同样如此,其作者与明确的成书年代,今天已无法确知,仅据一些零散的文献稍作推论:
第一,该书并非郭璞所撰。《易括地林》,最早著录是北宋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成书的《崇文总目》,但不言撰者。《宋史·艺文志》亦有著录,也不言撰者。仅郑樵《通志》明言其为郭璞所撰。而《地理新书》编者言:
右本《括地林》,专筮地吉凶,参内外宅占。题云郭璞撰,似托。故书或鄙俚、文义辞恶而不协者,悉删去之。
据此,可推测郑樵的依据可能就是该书自题郭璞所撰。而《地理新书》编者,已经明确其为托名郭璞,主要依据是因该书文辞“鄙俚”。必须指出的是,王洙本人就是《崇文总目》的编者之一,所以《崇文总目》著录也不言撰者。《地理新书》中的这一论断是正确的,从现存的《易括地林》的内容看,其绝不可能出自郭璞。下引剥卦为例:
剥:乾宫五世九月卦,飞丙子水,伏壬申金。地形多坡险,高下不平,亦是丘墓之田。西有白虎岗,深八丈始及泉,中有铁二百斤,其铁精。去筮处北七步内有岗,上有流泉,水清如鉴。宅居主富贵、少子孙。安葬大吉,深一丈二尺有铁金,勿发出。葬日当见一男子、一老母来应,大吉,后出二千石,一子高贵。在东方,水池半涸,勿令理掘,损此岗势,主家多产厄,慎勿动之。北方有泉,亦不可损。剥虽阳消之卦,然剥上以厚下,安宅故吉。
可见,该书的确如《地理新书》所论多“鄙俚”之词,当是民间术士所为。
此外,从郭璞本人的风水实践看,其风水吉凶判断并非筮占之术。《世说新语·术解》载郭璞为人相墓:
璞尝为人葬,帝微服往观之,因问主人何以葬龙角,此法当灭族。主人曰:“郭璞云此葬龙耳,不出三年当致天子也。”帝曰:“出天子邪?”答曰:“能致天子问耳。”帝甚异之。刘孝标注引:《青乌子相冢书》曰:“葬龙之角暴富贵,后当灭门。”
郭璞为人择葬地选择“龙角”之地,说明郭璞采用的吉凶判断是形法,并非筮占方法。
第二,该书的成书时代大致在南北朝时期。术数文献的成书年代有其特殊性,作为长期流行于民间的文献,常常经过众多术士的改订,这就为考证术数之书的成书年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术数文献的成书年代往往不可确考,只能大致推断。《易括地林》的成书年代大致为南北朝时期。
首先,该书的部分词语表现出鲜明的南北朝时期特征。如上文所论,《易括地林》作为一部长期流行于民间的术数文献,其当经过众多术士的改订,难免会融入不同时代的语言特征。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该书基本保持了南北朝时期的语言特色,许多说法符合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状况。如提到宅居大吉时,多用“禄至二千石”、“后出二千石”、子孙为“方伯”等,“二千石”、“方伯”等语正是南北朝时期人们的日常语言,而此用法在隋唐时期已经不多见。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方伯”一词,更曾直接出于刘宋时期风水术士高灵文之口,据《南齐书·祥瑞志》:
武进县彭山,旧茔在焉。其山冈阜相属数百里,上有五色云气,有龙出焉。宋明帝恶之,遣相墓工高灵文占视,灵文先与世祖善,还,诡答云:“不过方伯。”退谓世祖曰:“贵不可言。”
此处相墓工高灵文,受宋明帝之派遣去占视齐高帝萧道成的“旧茔”。因与萧道成相处甚善,而言其祖墓之吉兆“不过方伯”。
又如,表述冢宅吉凶时提到“贤人名僧”、“男为军兵,女为军妇”等,这也符合南北朝时期社会的一般吉凶心理预期。特别是将为“军兵”、“军妇”视为冢宅的大凶,更是直接反映了魏晋以来“世兵制”下军人地位低下的社会现实。军人社会地位低下的状况直到隋唐时期才有所改变,特别是在唐代,随着募兵制的兴起,军人地位更是得到了提高。因此,以“军兵”、“军妇”为大凶之兆,当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另外,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取士制度,在该书的吉凶表述中没有得到体现,也侧面说明该书的成书较早。
其次,上引《北齐书·赵辅和传》中提到吴遵世为高欢选择葬地时,“频卜不吉,又至一所,命遵世筮之,遇《革》,遵世等数十人咸云不可用”。革卦不可用的原因是什么呢?史书并未言明。但是,可以明确的是,仅据《周易》经传中的卦爻象是无法做出这一凶兆判断的,值得注意的是,《易括地林》中的革卦就明确指出得此卦葬地大凶:
革:坎宫四世二月卦,飞下亥水,伏戊申金。其地乾硬刚燥,草木枯瘁,多坑穴。西去五十里有大涧或古城堑,南去七里有古窑灶,宅居大凶,有鬼魅藏树中,居之贫穷,世世出恶疾人,四年后女子外奔,男子多妻。安葬,世世子孙无所居,流宕他乡,下六尺有狱死伏尸之鬼,见之勿发,损人。葬后三年,主失火,葬日有贫老人来应,大凶。
当然,《北齐书》的记载中并未明言吴遵世以革卦为葬地凶兆的依据,因此,不能直接将之与《易括地林》相等同。但是,如果将此与上所论《易括地林》语言所显示出的南北朝特征相结合,则或可推断吴遵世所依据的吉凶判定方法可能就是《易括地林》,至少与之有关,这可以作为推断《易括地林》成书年代的一个有力佐证。
综上所论,无论是就《易括地林》的作者,抑或是其成书年代而言,寻找直接的文献证据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可以明确的是,该书作者绝非郭璞,其成书年代大致当在南北朝时期,至少在南北朝时期该书已经具备了雏形。
《地理新书》中所收录的《易括地林》并非全文,编者明言已经对书中“文义辞恶而不协者,悉删去之”,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其吉凶判断体系的分析。通过对其内容的梳理,不难发现,《易括地林》的吉凶判断体系,从形式上直接沿用了京房易学的“八宫卦”、“世应”、“飞伏”、“纳甲”诸说,但依实质而言,它的吉凶判定则是风水术中形法与民间鬼神信仰的简单结合。
第一,《易括地林》中的六十四卦排列顺序基本上是按照京房的“八宫卦”排列的。它是按照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宫排列,而每一宫又统七卦,六十四卦排列始于乾卦,终于归妹卦。值得注意的是,《易括地林》的八宫卦排列顺序与八卦方位说是一致的,是按照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的顺序排列的。其排列顺序如下表所示:
在各宫内诸卦的顺序,是按照京房的世、游、归之位进行排列。《易括地林》中各宫所属之卦均明确言其世、游、归之位,如乾宫中的姤卦就直言其为“乾宫一世”,余皆如此。可见《易括地林》完全接受了京房易学中的“八宫卦说”。
第二,《易括地林》同样采用了京房的“世应”、“飞伏”、“纳甲”、“五行”诸说。为了便于分析,下引乾宫中的姤卦为例:
姤卦:初六爻土辛丑世父母;九二爻水辛亥子孙;九三爻金辛酉兄弟;九四爻火壬午应官鬼;九五爻金壬申兄弟;上九爻土壬戌父母。
乾宫一世五月卦,飞辛丑土,伏甲子水。占其地,方圆三里内去筮处八十步西有大道,其地多坑穴,无势力,北一百步内,有干池,池下四尺有瓦器。宅居主子孙远行不归,亦主有师巫鬼魅之人。葬此地,无咎,后六十年富贵,东南十步有大冢,西可下一穴,后三年生贵子,其穴土色赤,草木润泽,下有石如玉。西南有伏尸,去穴四十步,往往损人,勿发,发必大凶。当葬日,有白头老人从西来应之,吉。遘遇也。
按京房八宫卦说,姤卦为乾宫一世卦,所以《易括地林》称“乾宫一世”。据京房的“世应说”,每一卦皆有一爻为主,为主之爻称为“居世”、“临世”或“治世”等,姤为乾宫一世卦,故以初六爻为“世”,当与九四爻相“应”,所以,本卦中直言初六爻为“世”,九四爻为“应”。
《易括地林》不仅接受了京房的“世应”说,还采纳了“飞伏”说。按照京房的“飞伏”说,姤乃乾宫一世卦,乾卦中的初九变为阴爻初六,即得姤卦。姤卦的下卦为巽卦,初六爻与乾卦中的初九爻,互为飞伏,所以本卦中称“飞辛丑土,伏甲子水”,甲子水指乾宫卦初九爻,辛丑土指巽卦初六爻。
之所以称乾宫卦初九爻为辛丑土,又与京房的“纳甲”和“五行爻位”说有关。纳甲说,就是将八宫卦配以十干,其各爻又分别配以十二支。按京房纳甲说可得:乾卦的初九爻为甲子、九二爻为甲寅、九三爻为甲辰、九四爻为壬午、九五爻为壬申、上九爻为壬戌,巽卦的初六爻为辛丑、九二爻为辛亥、九三爻为辛酉、六四爻为辛未、九五爻为辛巳、上九爻为辛卯。而姤卦为乾宫一世卦,上卦为乾卦,下卦为巽卦。故其上卦各爻的纳甲与乾卦的上卦相同,下卦各爻纳甲与巽卦下卦各爻同,所以姤卦各爻纳甲结果为:初六爻辛丑、九二爻辛亥、九三爻辛酉、九四爻壬午、九五爻壬申、上九爻为壬戌。
京房的五行爻位说,就是将五行配八宫卦及八宫卦各爻。其各爻位配五行,本于《月令》五行配四时十二月说,而十二月以十二支表示,得到子水、丑土、寅木、卯木、辰土、巳火、午火、未土、申金、酉金、戌土、亥水,这与各爻的纳甲结合,即可得到各爻之五行。以姤卦为例,初六爻的干支为辛丑,所以为土,九二爻干支为辛亥,所以为水,以此类推。
以上分析表明,《易括地林》在形式上,完全接受了京房易学的基本学说,其基本框架就是京房易学。但是,就其吉凶判断的具体内容而言,则与京房易学并无多大关系。以上引姤卦占断之词为例,其吉凶占断的内容中,基本上与卦、爻之象无关。筮得姤卦,“占其地,方圆三里内去筮处八十步西有大道,其地多坑穴,无势力,北一百步内,有干池,池下四尺有瓦器”。这是对所筮之地的地理形势描述,此是风水术形法的吉凶判断方法。在表述筮地吉凶时称“宅居主子孙远行不归,亦主有师巫鬼魅之人。葬此地,无咎,后六十年富贵,东南十步有大冢,西可下一穴,后三年生贵子,其穴土色赤,草木润泽,下有石如玉。西南有伏尸,去穴四十步,往往损人,勿发,发必大凶”。所称的鬼魅、伏尸等皆属民间信仰的鬼神系统,值得注意的是《易括地林》各卦中多有这些“鬼魅、伏尸”的表述。
再以大畜卦为例:
大畜:艮宫二世十二月卦,飞甲寅木,伏丙午火。地方圆一里堪立宅舍,令人世世富贵。西方七十步有陂泽,西北有古塔,南方半里有涧,水清美,东北四十步有岗微起,是伏龙之岗。下有贵物可取之,其上草木干焦,宅居大吉,居之八年得财,有大赤蛇入宅为应,子孙孝顺,长命,可居二百八十年。安葬凶,不利子孙,当有恶鸟野兽为应,后五年出无图人及不善之类,三十年忧奴婢口舌,家破灭绝。
此卦中的吉凶判断,同样与卦、爻象无关,而是立足于所谓的“伏龙岗”之地形来推断吉凶的。总之,《易括地林》虽然是以筮占的方法确定冢宅的吉凶之兆,但其并不以所筮之卦、爻象来进行吉凶判断。
以上的分析表明,《易括地林》中风水筮占系统,只不过是简单借用了象数易学的理论框架。就其具体吉凶判断体系而言,则不过是风水术中的形法与民间信仰的鬼神系统简单结合而已。对于这一时期的筮占之术所表现出的世俗化特征,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已有揭示。他说:“卜筮者,圣人之业也。……凡阴阳之术,与天地俱生,其吉凶、刑德,不可不信,但去圣既远,世传术书,皆出流俗,言辞鄙浅,验少妄多”。颜氏一方面肯定了卜筮为“圣人之业”,认为“吉凶、刑德,不可不信”,同时他又反对当时卜筮中的种种流俗鄙浅之说,认为“世传术书,皆出流俗,言辞鄙浅,验少妄多”。颜之推这一论断,无疑同样也适应于《易括地林》一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谈到易学与术数关系时,称“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要其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傅以杂说耳”。这一论断,实质上针对汉代象数易学而言。从风水术的发展历史看,虽然其兴起并不在秦汉之后,但理论体系的完善和信仰的膨胀,同样与汉代象数易学有直接关系。至于本文所考察的风水筮占术,则是汉代象数易学与风水术直接结合的产物,当然这种结合更多地体现在形式层面,它揭示了象数易学在术数领域的另一个历史面相。
有关汉魏六朝风水信仰研究的文章
时日禁忌所谓时日禁忌,是指在宅居修建、修缮、入住、搬迁等活动时要选择时日,亦称日法或选择。宅居修建等活动中时日禁忌,是《日书》的重要内容。又如《风俗通》称当时俗有“五月盖屋,令人头秃”之说,此亦是宅居时日禁忌的一种体现。此亦可反证当时营建活动中的时日禁忌当较为普遍。......
2023-11-28
冢讼与风水信仰冢讼是六朝时期道教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念并由此发展出一套较为完整的上章宗教仪式。可见,道教典籍中的冢讼与丧葬风水观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道教中的冢讼观念是社会民众鬼神信仰的一种必然反映,它体现了世人的丧葬礼俗和种种禁忌,这些礼俗和禁忌正是风水观念形成与膨胀的重要原因。......
2023-11-28
上篇汉魏六朝风水术考辨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风水理论的构建和形成阶段。风水术认为,宅居和冢墓的时空属性,可以影响、改变人们命运。在上篇,将主要讨论汉魏六朝风水术演进的历史线索,分别从宅法、墓法和厌胜、符镇三个方面展开。上述三个方面,构成了汉魏六朝时期风水术的基本内容。汉魏六朝时期的风水术,从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后世风水术发展的基本取向。......
2023-11-28
但总体上来说,汉魏西晋时期,风水信仰对皇室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特别是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并无密切关系。以墓地选择为核心的丧葬风水术,成为皇室风水信仰的主体,这是六朝时期皇室风水信仰最为突出的特征。......
2023-11-28
民众“趋吉避凶”的本能需求,是风水信仰存在、膨胀的前提和动力。宅居、冢墓的种种吉凶观念,必然会强化人们对风水术吉凶有验的心理预期,从而推动风水信仰在社会各阶层的膨胀。......
2023-11-28
《太平经》所见风水观念学界已经关注到了道教与风水的关系,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道教典籍对风水术的吸收和改造,早在汉代就已经开始,《太平经》中就有与风水相关的内容。《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的主要经典,其中所载的《葬宅诀》作为丧葬风水的最早理论表述,在上文已经讨论,此不再详论。《葬宅诀》之外,《太平经》卷45的《起土出书诀》也包含了一些风水观念。......
2023-11-28
风水术认为,住宅与人们的寿夭穷通、吉凶祸福、婚姻家庭、子孙繁衍等密切相关。迨于殷、周之际,乃有卜宅之文,故《诗》称“相其阴阳”,《书》云“卜惟洛食”,此则卜宅吉凶,其来尚矣。在这里,吕、罗二人固然没有上溯黄帝,但他们都明确将夏、商、周时期的卜宅、相宅活动作为宅法之缘起。......
2023-11-28
道教风水观念讨论道教典籍中有众多风水术数内容,这充分说明汉魏六朝时期道教对民众风水信仰的关注和重视。不仅修道能够避开营建中的种种吉凶禁忌,而且道教还赋予其经文以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试图以此来取代种种风水术的具体吉凶推演原则。因此,道教对风水术的吸收、改葬和对民众风水信仰的引导、转化甚至禁止,都是出于其弘教的需要,这种看似矛盾的风水观念,真实地反映了汉魏六朝时期民众生活中风水信仰的重要地位。......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