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军事技术的发展与兵器装备的改善军事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了巨大的进步,这种进步,突出反映在武器装备领域中,它既包含着对旧有武器装备的改进,也包含着新型武器装备的孕育、研制和推广。目前在各地已发现许多矿冶和铸造遗址。从已出土的青铜兵器以及铭文看,中原列国大多具备制造青铜兵器的能力。三是各种有青铜兵器的形制更趋完善,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能。矛的长度一般为近三米,装备于车兵和步兵。......
2023-11-28
第九节 从征兵制到募兵制
秦汉时期的兵役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秦代的单一征兵制,到西汉以征兵为主,募兵制为辅,再到东汉盛行募兵制的历史演变过程。
秦朝实行郡县普遍征兵制,凡适龄男子都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即所谓“傅籍”,服役年龄通常在十七岁至五十六岁(有爵位者)、六十岁(无爵位者)之间。国家根据需要,按郡县行政组织统一征调。
普遍征兵制的特点是耕战结合,兵役与徭役结合,预备役与现役结合。傅籍人员一律需服兵役两年。其中一年在本郡服役,称为“正卒”,主要任务是参加军事训练和维持社会治安。服役期间,根据军事训练内容的不同,分为材官(步兵)、轻车(车兵)、骑士(骑兵)、楼船(水军)。这种四大兵种皆备的正卒平时驻守于郡县,遇有战事则听命于国家的调遣,由郡尉和县尉率领出征。
一年“正卒”役服满之后,还要到京师或边境地区再服役一年,统称“戍卒”。“戍卒”担负着守边、筑城、作战、警卫王宫与京师等任务,属于国家常备军性质,它与“正卒”的区别,是前者重在训练,为充当“戍卒”作好准备;后者重在执行任务,保卫国家的安全。
当时适龄男子除了要当“正卒”、“戍卒”各一年外,每年还需在本郡县服役一个月,主要承担修筑城垣、道路及军事运输等军事性劳役,每年轮到一次,到期更换,故称为“更卒”,可见,其相当于预备役。此外,如遇紧急军事需要,还得随时准备应征入伍。应该指出的是,更卒、正卒与戍卒的制度,在秦朝并未获得一贯的坚持,为了弥补大肆动用劳力而造成兵源的不足,秦末曾巧立名目,广泛施行谪戍、谪发与赦法,强迫各种所谓有罪或犯禁的人戍边、充军。如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2),“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28);秦二世元年(前209)赦骊山刑徒数十万,“授兵以击”(29)起义军。(www.chuimin.cn)
西汉沿袭秦代的做法,也以实行郡县普遍征兵制为主。服役年龄初为十七岁至六十岁,后又调整为二十岁至六十岁、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但这也都是书面上的规定,实际执行中甚至有小至十二岁,老至七十岁以上被征兵的例子。征兵的种类和服役的期限基本上和秦代相同,征兵方法是中央下达各郡应征兵员的名额,由都尉、县尉从“傅籍”人员中征发。征调的兵种因地而异,大抵金城、天水、陇西等地多征骑士,北地、巴蜀等地多征材官,江淮以南多征楼船士。(30)征兵时“近地调发,无远征之劳”(31)。
自西汉武帝起,由于长期对外作战,普遍征兵制已不尽适应形势的需要,故又辅之以募兵制。如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募天下死罪击朝鲜”(32);昭帝始元元年(前86),“募吏民”(33)击益州;元帝永光二年(前42),发募士万人击西羌(34)。都是临时募兵。
当时的募兵有各种名称,如“勇敢士”、“奔命”、“伉健”、“应募”(35)等等。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正式取消了郡国正卒之役,罢遣郡国兵,取消戍卒番上更役。这样就基本上废止了秦至西汉所实行的普遍征兵制,而代之以募兵制。在军事学术史上这是兵农合一向兵农分离的重大转变。
募兵制是以雇佣形式招募兵员的一种兵役制度,“应募”从军者,官方给予一定的经济、政治待遇,使其承担当兵作战的任务。它一般“有警而后募兵”,即遇有战事临时招募人员组成军队,其对象主要有农民、商贾、刑徒、少数民族,每次募兵的人数,少则数百,多到上万,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据不完全统计,从光武帝到汉献帝,有明确系年的招募兵员记录达三十五次以上。募兵制的实行,对于减轻编户的兵役负担有一定积极意义,也有助于军队的职业化。但由于多是临战招募,成员良莠不齐,故也有战斗力削弱的负面因素,“每战常负,王旅不振”(36)。另外在募兵制下,国家要给“应募士”以数目不等的“偿赐”或“赐钱”,也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有关国学研究文库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研究的文章
第七节军事技术的发展与兵器装备的改善军事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了巨大的进步,这种进步,突出反映在武器装备领域中,它既包含着对旧有武器装备的改进,也包含着新型武器装备的孕育、研制和推广。目前在各地已发现许多矿冶和铸造遗址。从已出土的青铜兵器以及铭文看,中原列国大多具备制造青铜兵器的能力。三是各种有青铜兵器的形制更趋完善,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能。矛的长度一般为近三米,装备于车兵和步兵。......
2023-11-28
第一节秦汉兵学的建树秦汉时期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空前大统一的新纪元,在这一时期,自始至终存在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一与分裂的斗争,并多次引发大规模农民战争、民族战争和统一战争。这一客观现实,刺激推动着当时兵学的形成和发展。秦代兵学主要体现于对军事活动的谋划、指导和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的各项制度、措施之中。在这之后,又有《黄石公三略》等兵书诞生面世,进一步充实了秦汉的兵学宝库。......
2023-11-28
所谓兵儒合流,就是将儒家政治理论与兵家权谋之道相结合,以儒家学说为治军用兵的原则,而以兵家的权谋诡诈之道作为克敌制胜的方法。秦汉兵儒合流完成的具体标志,就是东汉的创建者刘秀的军事言行与实践。......
2023-11-28
第一节车战的全面兴起车兵是先秦时期的主力兵种之一,战车会战是当时最主要的作战方式,而西周至春秋前期则是车战的鼎盛阶段。“戎路”,又称“旄车”,通常是军队的指挥车,由国君、主将和部分禁卫军乘坐。一辆“攻车”一般载乘甲士三人,偶尔也有载乘四人的,称为“驷乘”。这种“乘”的编制便成为车战时代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在此基础上,以战车为中心组建部队,从此车战全面兴盛,并取代步战而成为最主要的作战方式了。......
2023-11-28
第一节战国兵学的地域文化特征所有人类活动的痕迹都显示,人的地域文化品性,是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漫长的历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换言之,先秦时期的兵学文化,同样显示出鲜明突出的地域特征。齐鲁兵学文化的突出地域特征,概括起来说,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形成最早,地位最尊。这些有关战神蚩尤的传说与祭祀活动,正好从一个侧面透露了齐鲁兵学文化源远流长、植根深厚的消息。......
2023-11-28
第十一节军事预测的进步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代,与之相应,中国古代军事预测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宗教迷信性质的卜筮吉凶方法的日趋没落,建立在经验分析判断基础上的传统军事预测方法的全面确立。通观这些战争的胜负结局,显而易见,与战争双方战前或战争进程中军事预测的高下得失有着直接的关系。再次,对军事预测的根据和基本内容进行了归纳罗列。......
2023-11-28
它们合在一起,共同勾画了秦汉兵学的总体面貌。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秦汉兵学在边防等专题上有了新的深化和突破,现实感时代感明显加强,这正是秦汉兵学在先秦兵学已有辉煌成就基础上的新的发展。当时朝廷对兵学理论的学习和普及是予以充分重视的。学兵书与读《诗》、《书》比重相等,可见两汉文人对兵学的重视,当时兵学的普及与发达于此可见一斑。......
2023-11-28
第十节从刺史领兵到坞壁林立刺史领兵,坞壁林立,这也是秦汉时期军事学术发展的一个特殊现象,与当时的军队建设与战略战术运用有着一定的联系。可是到了东汉中期以后,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和打击少数民族的武装反抗,原先担任各州监察官的刺史,渐渐被赋予领兵之权。地方军阀裂地称雄,豪强地主和小军阀出于防卫需要也纷纷修筑坞壁“拥兵自保”,一时间坞壁林立,成为东汉末年乱世的奇观。坞壁原本是边境上的防御工事。......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