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合在一起,共同勾画了秦汉兵学的总体面貌。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秦汉兵学在边防等专题上有了新的深化和突破,现实感时代感明显加强,这正是秦汉兵学在先秦兵学已有辉煌成就基础上的新的发展。当时朝廷对兵学理论的学习和普及是予以充分重视的。学兵书与读《诗》、《书》比重相等,可见两汉文人对兵学的重视,当时兵学的普及与发达于此可见一斑。......
2023-11-28
第七节 “三位一体”与“居重驭轻”
秦汉时期的武装力量体系,实行“三位一体”的结构模式,即统治者将全国武装力量区分为中央警卫和作战部队、地方郡县部队以及边防守卫部队,三者各承担相应的军事任务,又互相配合协作,共同履行巩固国家政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责任。这种“三位一体”的武装力量构成,是与大一统政治格局所面临的形势、任务相一致的。尽管这种体制在个别历史时期(如东汉)形式上有所调整,但其核心结构却始终得到维持,并深刻影响着后世的军队建设。
中央警卫和作战部队。这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央军,其使命是确保皇帝、皇宫、京师、畿辅地区的安全,并承担居重驭轻、战略机动的任务。它是整个国家武装力量的核心和精锐。其又可以区分为:第一,直接负责皇帝警卫的宫廷禁军,即以郎官、虎贲、羽林为主体的郎卫系统,他们的职责是“执戟侍宫殿”,“出充车骑”,属皇帝的贴身警卫。第二,负责皇宫警卫的卫士部队,秦代的卫士、西汉的南军、东汉的宫城近卫军均属此类,他们由卫尉所辖,掌卫宫门,巡逻宫城,确保宫城的安全。第三,京师卫戍部队,主要负责京师的治安,由中尉统率。第四,屯驻京畿地区的战略机动部队,它是中央军的主体,系精锐之师,既是保卫京畿地区的主力,也是整个国家重要的战略机动部队(两汉时的北军,就兼有京师卫戍与战略机动的双重职责)。
地方郡县部队。这主要存在于秦和西汉时期,由各郡县服正卒兵役的士兵构成,其主要任务有三:进行军事训练,负责地方治安,随时听命于国家的统一调遣。郡县地方兵有一定的数量和完备的编制,“自有员数”,由郡守、郡尉(都尉)与县令、县尉统率。它同时也是整个国家武装力量的基础,京师部队和边防部队绝大多数是从地方部队中选拔征调而来。西汉初年,诸侯王国有自己独立的军队,后随着中央集权的强化,这些部队也纳入国家军队体系,成为地方郡县兵的一部分。东汉时期,罢省郡国兵,地方军从形式上似乎消失,但实际仍有一定的存在。当时朝廷在各地屯兵,以弥补罢郡国地方兵之后所造成的守卫空缺,这些屯兵(如黎阳营、雍营、长安营、度辽营、象林营、渔阳营等等)长驻一地,虽归中央直接指挥,但就其实质和作用而言,与地方军并无区别。(www.chuimin.cn)
边防守卫部队。主要负责边境郡县的治安,守卫边防要塞,防御外敌入侵,并执行边境地区机动作战的任务。在秦和西汉的大部分时间里,边防军主要由戍卒及边郡正卒组成。西汉中后期起,尤其是东汉一代,边防军的成分就常常以招募“夷兵”、“刑徒”来充任了。
兵力部署上,秦至东汉无一例外地实行“居重驭轻”的原则。中央军在整个国家武装力量体系中,占有主导的地位,对地方拥有巨大的优势,它往往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统领,兵力集中,待遇优厚,装备精良,是全国军队的精锐,足以控制地方或边境的军队,保卫京师的安全,维护全国的统一。这种“居重驭轻”的武装力量配置原则,为后代的统治者所普遍借鉴和不断强化,成为古代中国军队建设的特点之一。
有关国学研究文库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研究的文章
它们合在一起,共同勾画了秦汉兵学的总体面貌。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秦汉兵学在边防等专题上有了新的深化和突破,现实感时代感明显加强,这正是秦汉兵学在先秦兵学已有辉煌成就基础上的新的发展。当时朝廷对兵学理论的学习和普及是予以充分重视的。学兵书与读《诗》、《书》比重相等,可见两汉文人对兵学的重视,当时兵学的普及与发达于此可见一斑。......
2023-11-28
作为战争中重要的防御体系的城池,高墙、深堑、悬门相锁,乃是保存己方有生力量和财富物资,阻止敌人进攻的理想设施。因此,当时各诸侯国都重视城池防御,纷纷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与物力进行筑城。......
2023-11-28
第七节军事技术的发展与兵器装备的改善军事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了巨大的进步,这种进步,突出反映在武器装备领域中,它既包含着对旧有武器装备的改进,也包含着新型武器装备的孕育、研制和推广。目前在各地已发现许多矿冶和铸造遗址。从已出土的青铜兵器以及铭文看,中原列国大多具备制造青铜兵器的能力。三是各种有青铜兵器的形制更趋完善,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能。矛的长度一般为近三米,装备于车兵和步兵。......
2023-11-28
由此可见,《吴子》中提到“笳笛”等等并不足为怪。从以下各种情况来看,《吴子》一书系吴起和其门人共同撰写,是可以成立的。东汉以来,史籍对《吴子》的著录仍不绝如缕。到了唐初,《吴子》只存下一卷。此后历代公私目录书对《吴子》均有记载著录。由此可见,今传世本《吴子》在唐代即已基本定型。......
2023-11-28
第一节从血亲复仇到部落争雄在中国,战争萌芽于史前时期。在这类武力冲突之中,“血亲复仇”是一条重要的原则。胜利的一方首领登上本部族集团尊长的宝座,失败的一方则成为本部族集团中的依附性氏族团体,从而加速了部族集团内部的整合进程。......
2023-11-28
第一节秦汉兵学的建树秦汉时期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空前大统一的新纪元,在这一时期,自始至终存在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一与分裂的斗争,并多次引发大规模农民战争、民族战争和统一战争。这一客观现实,刺激推动着当时兵学的形成和发展。秦代兵学主要体现于对军事活动的谋划、指导和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的各项制度、措施之中。在这之后,又有《黄石公三略》等兵书诞生面世,进一步充实了秦汉的兵学宝库。......
2023-11-28
第十一节军事预测的进步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代,与之相应,中国古代军事预测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宗教迷信性质的卜筮吉凶方法的日趋没落,建立在经验分析判断基础上的传统军事预测方法的全面确立。通观这些战争的胜负结局,显而易见,与战争双方战前或战争进程中军事预测的高下得失有着直接的关系。再次,对军事预测的根据和基本内容进行了归纳罗列。......
2023-11-28
第一节战国兵学的地域文化特征所有人类活动的痕迹都显示,人的地域文化品性,是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漫长的历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换言之,先秦时期的兵学文化,同样显示出鲜明突出的地域特征。齐鲁兵学文化的突出地域特征,概括起来说,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形成最早,地位最尊。这些有关战神蚩尤的传说与祭祀活动,正好从一个侧面透露了齐鲁兵学文化源远流长、植根深厚的消息。......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