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步兵跃居诸兵种之首进入战国时期,各国步兵开始大规模组建。战国时期各国均拥有数量庞大的步兵部队。所谓“带甲”,就是成建制的步兵部队,它们一般都被置于“车”、“骑”之前,显示出步兵已成为各国的第一兵种,地位最为重要。《战国策韩策一》对秦国军力的记载是“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步兵的数量相当巨大。秦、魏两国的步兵状况实际上就是当时各国步兵建设的一个缩影。这表明建制步兵的结构体系已相当完备。......
2023-11-28
第四节 步兵的重新崛起
自西周后期到春秋前期,由于车战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步兵在大多数诸侯国中地位普遍降低,成为隶属步兵而非建制步兵。但是,车战毕竟要受地形条件的制约,只适宜在平原地带进行,而步兵作战的领域则要广阔得多,因此步兵在当时战争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
据《左传》等文献的记载,春秋前期诸侯列国中建立步兵并单独用于作战的,主要有郑、晋诸国。郑国立国于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最早使用步兵守卫疆土和反击戎狄少数民族的袭扰。《左传•隐公四年》记载,郑在抗击宋、卫多国联军的作战中,曾动用步卒应敌,“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又如《左传•襄公元年》记载,郑国又一次以步兵抵御诸侯之师,“晋韩厥、荀偃帅诸侯之师伐郑,入其郛,败其徒兵于洧上”。这些材料透露了这样的信息:第一,郑国的确拥有独立的步兵部队,且经常投入战斗。第二,在平原地带,在极具冲杀力的战车面前,步兵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很难与车兵相抗衡。但是,尽管郑国步兵数次战败,然而并未因此而没落,反而在困难中得到发展壮大,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起到独到的作用,如曾在镇压“萑苻之盗”的作战中发挥了强大的战斗力,“(大叔)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29)。
地形多山,邻接戎狄的晋国也比较早就注意建立独立的步兵部队,其名称为“行”。晋在献公时即已建有左行与右行,到晋文公时,更在作“三军”的同时,又作“三行以御狄”(30),即在原有二行的基础上增设中行。它们不隶属于战车部队的编制,主要承担与戎狄作战、保卫和开拓晋国疆土的任务。但是,总的看来,在春秋前中期,步兵尚被笼罩在车兵的阴影之中,其发展的速度是十分缓慢的,其数量规模也是非常有限的。(www.chuimin.cn)
这种情况到春秋后期出现大的变化,步兵开始了全面复兴。这一现象的发生,主要缘于下列因素。第一,军队成分的改变。随着井田制逐渐瓦解,“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的传统遭到重大冲击,普通民众(“庶人”、“野人”)被允许加入军队。他们从军后,由于没有当甲士的权利和受射御等专业训练的条件限制,只能充当徒卒,造成步兵数量剧增。第二,作战方式的日益复杂化及受与戎狄作战之亟须的驱使。当时戎狄擅长于步兵作战,而受地形限制、队形较稀疏、攻防阵式较呆板的战车部队难以对付灵活机动的步兵进攻的现实,极大地推动了步兵的发展。第三,受南方地区盛行步战的刺激。春秋后期步兵的重新崛起,也与吴、越诸国迅速壮大并参与中原争霸直接有关。当时地处东南一带的吴、越等国国势勃兴,而其受丘陵、水网等特殊地形条件的制约,故步兵十分发达,像黄池之会上,吴国曾以“百人为一彻行,百彻行为一方阵”的步兵排列阵势,威慑晋等诸侯,即是例证。而在实战中,吴、越等国的步兵也有突出的表现,在多场战事中发挥了支配性的作用。如吴王阖庐伐楚之所以长驱直入,五战入郢,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拥有一支轻甲利兵的先锋队,它由五百名大力士和三千名善奔走的勇士组成,长途奔袭,将楚军追赶得没有喘息的空隙。(31)又如吴越笠泽之战中,越军以两翼步兵佯攻,掩护越王句践率主力偷渡,一举大败吴军。这次战斗中,越王的中军就是由六千名“私卒君子”组成的步兵。(32)中原诸国为了同它们抗衡,也自然要进一步重视对步兵的建设,如此南北呼应,遂有力地促进了步兵的全面复兴,为战国时期步兵再次跃居各兵种之首,成为战场的主宰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公元前541年,晋国在攻伐太原一带的“无终戎”和“群狄”时,晋将魏舒曾“毁车以为行”:“晋中行穆子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原,崇卒也。将战,魏舒曰:‘彼徒我车,所遇又阨,以什共车,必克。困诸阨,又克。请皆卒,自我始。’乃毁车以为行,五乘为三伍。”就是将车兵全部改为步兵,组成了第一个独立的步兵方阵。这一“毁车为行”之举,是春秋后期步兵全面复兴的重大标志,实为步兵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从此,步兵迅速发展,在战争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公元前493年的铁地之战中,晋军将领公孙尨以500名步兵乘夜偷袭郑军,夺取赵鞅的帅旗,就明显地反映出步兵重新崛起后,它在战争中所具有的优越性。(33)
步兵的重新崛起,大大提高了军队行动的机动能力,在南方复杂地形、西北山地和要塞城邑的攻坚战中,步兵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从而使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又呈示出新的面貌、新的特点,这在中国古代军事学术发展史上的意义是不容低估的。
有关国学研究文库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研究的文章
第一节步兵跃居诸兵种之首进入战国时期,各国步兵开始大规模组建。战国时期各国均拥有数量庞大的步兵部队。所谓“带甲”,就是成建制的步兵部队,它们一般都被置于“车”、“骑”之前,显示出步兵已成为各国的第一兵种,地位最为重要。《战国策韩策一》对秦国军力的记载是“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步兵的数量相当巨大。秦、魏两国的步兵状况实际上就是当时各国步兵建设的一个缩影。这表明建制步兵的结构体系已相当完备。......
2023-11-28
汉武帝后战事频繁,全国武库大增,边防军及大将军幕府多设有武库。东汉时期的武库设置沿袭西汉的做法,在京师洛阳与全国各地都建有武库,储存有大量的兵器装备。武库有“库卒”昼夜巡逻值班,名为“直符”,以确保武库的安全。......
2023-11-28
第一节上古军事中国上古时期指的是中国原始社会后期至西周灭亡这一特定历史阶段,其前后跨度近三千年。而伴随着原始战争呐喊厮杀场景,中国上古军事也开始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由于文字的普遍使用和战争经验的积累,这一时期军事思想也有了初步发展。......
2023-11-28
南朝残余势力在比叡山惨败,导致入侵禁阙的计划以失败告终。然而,八尺琼勾玉还在南朝余党手中,南朝余党带着八尺琼勾玉逃到大和,纠集残余势力,依然坚持抵抗。南朝余党大多战死,门迹圆胤也自尽了。关白一条兼良表示将皇室后代的首级示众是史无前例之事,阻止了这一做法,仅仅让大石维弘等查验首级了事。八尺琼勾玉还在吉野,南朝余党拥戴尊秀王的两个儿子一宫、二宫为王,继续抵抗。......
2023-08-17
第一节车战的全面兴起车兵是先秦时期的主力兵种之一,战车会战是当时最主要的作战方式,而西周至春秋前期则是车战的鼎盛阶段。“戎路”,又称“旄车”,通常是军队的指挥车,由国君、主将和部分禁卫军乘坐。一辆“攻车”一般载乘甲士三人,偶尔也有载乘四人的,称为“驷乘”。这种“乘”的编制便成为车战时代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在此基础上,以战车为中心组建部队,从此车战全面兴盛,并取代步战而成为最主要的作战方式了。......
2023-11-28
第一节钢铁兵器的广泛使用秦汉时期钢铁兵器已普遍装备部队,青铜兵器的使用比例已经很小。箭镞是消耗量极大的一次性使用物品,箭镞用铁来打制,充分说明钢铁兵器使用的广泛,象征着中国冷兵器时代青铜兵器阶段的消逝和钢铁兵器阶段的全面到来。自战国末期至汉初,新型的钢铁戟已普遍装备部队,这就是成为骑兵主要格斗兵器的“卜”字形戟。到东汉时,铁制的“鱼鳞甲”已在军中普遍使用。......
2023-11-28
这亦从侧面进一步证实“十三篇”才是《孙子兵法》的主体。其正式命名为《孙子兵法》当属隋唐以后之事。由此可见,《孙子兵法》在唐初已有多种注解本。《孙子兵法》自此而成为国家钦定的武学经典著作。与此相应,对《孙子兵法》的著录也成为历代各类公私目录书编写时所关注的重点之一。......
2023-11-28
第七节军事技术的发展与兵器装备的改善军事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了巨大的进步,这种进步,突出反映在武器装备领域中,它既包含着对旧有武器装备的改进,也包含着新型武器装备的孕育、研制和推广。目前在各地已发现许多矿冶和铸造遗址。从已出土的青铜兵器以及铭文看,中原列国大多具备制造青铜兵器的能力。三是各种有青铜兵器的形制更趋完善,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能。矛的长度一般为近三米,装备于车兵和步兵。......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