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筑洛邑与西周的军事防御体系研究结果

筑洛邑与西周的军事防御体系研究结果

【摘要】:在大量修筑城池,使之成为王室与各级诸侯指挥强大武装力量的中心基础上,西周统治者进一步合理配置军事资源,分别建立起以丰镐和成周为中心的防御体系。这一情况表明,西周时期的国防思想与军事防御设置已高度成熟,这正是当时军事学术趋于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四节 筑洛邑与西周的军事防御体系

自夏商起,随着国家机器的渐趋成熟,国防的理念与措施也得到确立与不断更新,从而形成了保障国家安全的军事防御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两个基本支点:一是在重要的战略地点派驻部队,设置官属机构,实施警卫屯守;二是在枢纽关键之处修筑城池,提升守御的实力与功能。

商代的官僚体系已初步形成了内外“服”两大类。(21)其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构成守卫系统,包括王宫守卫、王畿守卫和封疆守卫。其中属于封疆守卫系统的有侯、甸、男、卫、邦伯等等。这些侯、甸、男、卫、邦伯的主要职责,除了为商王垦田放牧之外,更重要的是承担封疆的守卫,如向商王报告边境的敌情动态,为商王提供军事防御的人力与物力,受商王之命参与各类征伐,所谓“为王斥候”即是其职责的概括揭示。到了商代晚期,封疆守卫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戍”,商王派出戍守的主要是精锐的族军,这一现象反映了商室国防力量的增强,也透露出对新征服地区加强了直接控制。

与此同时,商代统治者仍注重用于军事目的城垣的修筑。他们把设防的城堡看做军事防御的重要手段,作为镇抚一方的军事基础。郑亳、偃师商城、夏县东下冯商城、垣曲商城等,都体现了浓厚的军事防御色彩。如偃师商城有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城垣,宽厚的城垣,配合以狭窄的城门,内城还有近似马面的结构。这一切均说明筑城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对军事、政治中心的防卫功能。

另外,商朝的城池不仅修筑在靠近统治中心的地区,而且也修建在商的四土。如今湖北黄陂的盘龙城,其修筑的背景,乃是商朝将自己势力伸向长江岸边的时候,其之所以修建,很有可能是为了维护商王室铜路的安全。盘龙城地处其南土的边缘、与荆楚相接触的地带,正是通向江南的要冲,而长江中游地区则是商王室铸铜原料的产地。其修筑是为了确保运铜道路畅通无阻,从战略上积极支持商王对南土的开拓。(www.chuimin.cn)

西周统治者对军事防御体系的构筑较之于商人有更大的关注和投入。在武王伐纣灭商之前,文、武诸王即营建丰镐京城,将国家的指挥中枢安置在安全地带。灭商和平定“三监之乱”后,又封建诸侯,经营成周,组建殷八师(成周八师),设立驻屯基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军事防御驻点。这些举措各有特点,互为补充,构成了较为严密的军事系统,在西部以丰镐为中心,在东部以成周为中心,两者又在周王的统一指挥下,结合成一个整体,构成了保卫王朝安全的军事防御体系。(22)

西周统治者加强军事防御的首要措施是大量修筑城池。灭商后,周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曾掀起过一个全国性的筑城高潮。其最主要的标志是成周的修建。成周所在地,本名洛邑或洛师,原为周武王伐纣时前进的基地。周公辅政后,更以其为政治与军事重心来治理东方,并曾以此为进军基地,东征平定三监之乱。此后,周公与召公通力合作,全面规划营建成周,仅一年成周便初具规模。(23)周、召二公辅佐成王营建成周,着眼点在于该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处于东西交通的要冲,地势易守难攻,东有成皋之国,西有崤函之险,“背河乡雒,其固亦足恃”(24),于是遂不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营建成周,将其建设成为一座牢固的城池,并在此处驻扎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殷八师(成周八师)。在王室大力营建成周的同时,受分封的各个诸侯,也纷纷筑城,“城以卫民”,保障武装“殖民”过程中的自身安全,镇压当地民众的反抗。

西周时期的第二次筑城活动,出现在宣王中兴期间,当时在抗击四邻戎蛮入侵的同时,周室又掀起了一次有一定规模的筑城高潮,“北建韩城”、“南筑申谢”、“西城朔方”、“东起齐城”(25),将它们作为防御敌人的前沿军事要点。

在大量修筑城池,使之成为王室与各级诸侯指挥强大武装力量的中心基础上,西周统治者进一步合理配置军事资源,分别建立起以丰镐和成周为中心的防御体系。其中以丰镐为中心的防御体系,是以西六师为核心力量,结合分封国建立西陲保护圈。这层保护圈,据研究者考证,即是在泾河上游,自北而南沿子午岭、陇山至秦岭,以及汧渭一带分筑三道保卫王畿西部、防范西戎的防线。(26)至于以成周为中心的防御体系,则以“成周八师”为主力,通过“周道”将各种武装力量连接起来,分南北二线,拱卫东部最重要的战略重镇———成周。两大防御体系各自承担保卫王室、镇抚四方的战略重任,又密切协调,互为配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防御整体。这一情况表明,西周时期的国防思想与军事防御设置已高度成熟,这正是当时军事学术趋于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