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军事技术的发展与兵器装备的改善军事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了巨大的进步,这种进步,突出反映在武器装备领域中,它既包含着对旧有武器装备的改进,也包含着新型武器装备的孕育、研制和推广。目前在各地已发现许多矿冶和铸造遗址。从已出土的青铜兵器以及铭文看,中原列国大多具备制造青铜兵器的能力。三是各种有青铜兵器的形制更趋完善,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能。矛的长度一般为近三米,装备于车兵和步兵。......
2023-11-28
第三节 文武同途与兵农合一
军政合一,文武同途,是三代军事领导体制的基本特点。如《尚书•甘誓》所载的“六事之人”,平时是夏王的政务大臣,战时随夏王出征即为统军的将领。商代的情况更为突出,一些官员,既像是军政官员,同时却又是神职人员,如伊尹;既像是教官,同时又是军政官员,如巫咸。有的经常执行某种职能,但偏偏没有什么职名。如二十二代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她曾经参与过多次军事行动,战功卓著,可是她并无军职,即使在执行军务时也没有具体的职名。又如“师”,本是军事性质的官员,可是却又兼任王的辅弼。
西周时期,这种文武合一、“官事可摄”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就卿事寮和太史寮而言,两者间的职权就经常混淆,卿事寮固然带兵作战,而太史寮也不乏统军受命出征的例子。如受命以殷八师征伐东夷的伯父懋是卿士,而昭王时出任伐桧主帅的史却是太史。这些情况表明,当然虽然已有专业的军队,却没有专业化的将帅,高级军事指挥作为一门特定的专业,还没有从政务中分化出来。这当然是军事学术尚不发达,仅仅停留在低级的技术层面的缘故。
但是,我们所说的春秋以前文武不分职,主要是就最高层的军令———即统兵发令的基本情况而言的。而在军事行政系统方面,自商周以来就设置有专职官员,自成体系,这表现为国家设置司掌一般军事事务的职官,以处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
在商代,中下层的专门军事职官有:“亚”,负责教练射手;“马小臣”,统管禁卫战车;“戎马”,执掌戍守部队战车勤务;“马亚”,总领战车部队训练、作战;“射亚”,总领射手的训练、作战等等。(www.chuimin.cn)
在西周,中下层的专门军事职官有:“虎臣”,王室禁卫军统领;“师氏”,军队驻屯地主官;“司马”,军队各级建制单位职官的泛称,如“邦司马”、“冢司马”、“旅司马”等等。据考证,当时各级司马所执掌的军事行政事务包括:管理国家、封邑的军赋,组织适龄服役人员从事军事训练和军事演习,执行军事法律等等。(20)。
同夏商时代一样,西周时期亦采取兵农合一的方式征集军队。在当时,统治者采取“国”、“野”分治。周王族贵族及族众居住在都邑以及郊内。被征服的族众(普通村社民众)则居于各城邑的郊外。都邑(包括其郊区)称为“国”、“都”、“乡”,其居民称为“国人”;郊区以外的地方称为“鄙”、“野”、“遂”,其居民称为“庶人”(“野人”)。他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地位截然不同,所以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兵役制度也有其特色,即“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
西周军队的兵员“国人”,平时“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从事生产,积极备战,交纳军赋;战时则有“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义务与权利,临时征集,编组成军。在军中,贵族和武士担任车乘的甲士并成为军队的骨干,普通“国人”(平民)一般充任战斗徒兵,“野人”则没有服兵役的权利。此外,有小部分家内奴隶要跟随贵族甲士出征充当厮徒,从事杂役和后勤保障事宜。
西周的兵役征发是按地方行政组织层次逐级进行的。“六乡”行政组织和当时军队的建制完全可以一一对应,这充分反映了“国人兵役制”的兵农合一的性质。当时的“国人”一般每户出一青壮年男子按时服役,称为“正卒”;其他适龄男子则为预备役,即“羡卒”。服役的年限一般为二十岁至六十岁。
有关国学研究文库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研究的文章
第七节军事技术的发展与兵器装备的改善军事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了巨大的进步,这种进步,突出反映在武器装备领域中,它既包含着对旧有武器装备的改进,也包含着新型武器装备的孕育、研制和推广。目前在各地已发现许多矿冶和铸造遗址。从已出土的青铜兵器以及铭文看,中原列国大多具备制造青铜兵器的能力。三是各种有青铜兵器的形制更趋完善,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能。矛的长度一般为近三米,装备于车兵和步兵。......
2023-11-28
这亦从侧面进一步证实“十三篇”才是《孙子兵法》的主体。其正式命名为《孙子兵法》当属隋唐以后之事。由此可见,《孙子兵法》在唐初已有多种注解本。《孙子兵法》自此而成为国家钦定的武学经典著作。与此相应,对《孙子兵法》的著录也成为历代各类公私目录书编写时所关注的重点之一。......
2023-11-28
第一节战国兵学的地域文化特征所有人类活动的痕迹都显示,人的地域文化品性,是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漫长的历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换言之,先秦时期的兵学文化,同样显示出鲜明突出的地域特征。齐鲁兵学文化的突出地域特征,概括起来说,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形成最早,地位最尊。这些有关战神蚩尤的传说与祭祀活动,正好从一个侧面透露了齐鲁兵学文化源远流长、植根深厚的消息。......
2023-11-28
第六节军阵的进步阵,同“陈”,原义是指战车的步兵的排列,也就是军队的战斗队形。其特点是取消了原配置在战车前面的第一线步兵横队,把战车放在前列,提高了方阵的运动速度;将步卒疏散配置在战车的两侧和后方,密切了步车协同作战。这种阵内战术单位的调整,使得战阵中的车与徒卒的配置更趋合理,反映了车战阵形的进步。......
2023-11-28
它们合在一起,共同勾画了秦汉兵学的总体面貌。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秦汉兵学在边防等专题上有了新的深化和突破,现实感时代感明显加强,这正是秦汉兵学在先秦兵学已有辉煌成就基础上的新的发展。当时朝廷对兵学理论的学习和普及是予以充分重视的。学兵书与读《诗》、《书》比重相等,可见两汉文人对兵学的重视,当时兵学的普及与发达于此可见一斑。......
2023-11-28
第一节步兵跃居诸兵种之首进入战国时期,各国步兵开始大规模组建。战国时期各国均拥有数量庞大的步兵部队。所谓“带甲”,就是成建制的步兵部队,它们一般都被置于“车”、“骑”之前,显示出步兵已成为各国的第一兵种,地位最为重要。《战国策韩策一》对秦国军力的记载是“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步兵的数量相当巨大。秦、魏两国的步兵状况实际上就是当时各国步兵建设的一个缩影。这表明建制步兵的结构体系已相当完备。......
2023-11-28
由此可见,《吴子》中提到“笳笛”等等并不足为怪。从以下各种情况来看,《吴子》一书系吴起和其门人共同撰写,是可以成立的。东汉以来,史籍对《吴子》的著录仍不绝如缕。到了唐初,《吴子》只存下一卷。此后历代公私目录书对《吴子》均有记载著录。由此可见,今传世本《吴子》在唐代即已基本定型。......
2023-11-28
军用地图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汉代在从事重大军事行动时,一般也通过查考地图,来预先部署兵力,计划进军方向。值得注意的是,秦汉时期的战地指挥官还根据战事的需要临时制成立体的军用地图使用。......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