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研究-蒐狝演兵与军事教育

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研究-蒐狝演兵与军事教育

【摘要】:当时,一般贵族子弟和上层“国人”子弟在成年之前,都必须接受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进行军事训练。当时,在中央设立有“辟雍”、“学宫”、“射庐”、“大池”等学校,诸侯国及卿大夫采邑,也设置有“泮宫”、“庠”、“序”、“校”、“塾”等学校,以保证军事教育与军事训练的普遍推行。

第二节 “蒐”、“狝”演兵与军事教育

三代时期军队的军事训练与实战演习,其名目称之为“蒐”、“狝”,即主要通过“田猎”的方式来进行。当时,一般贵族子弟和上层“国人”子弟在成年之前,都必须接受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进行军事训练。据《礼记•内则》记载,可知他们从十五岁开始学习有关的军事技能,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射御,这是与当时作战方式以车战为主的特殊历史条件相一致的。

但对广大的“亦兵亦农”普通“国人”来说,更主要的军事训练和实战演习乃是通过参与田猎活动来实现的。即所谓“则其制令,且以田猎,因以赏罚,则百姓通于军事矣”(11),“教于田猎,以习五戎”(12)。它一般在农闲时进行,这就是《左传•隐公五年》所说的:“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可见当时统治者每年要进行四次田猎活动来使将士熟悉军事,以车兵、射士和步兵的作战阵形模拟实战进行演习,从而提高部队的实战能力。又据《周礼•夏官•大司马》记载,这种在农闲进行的四次军事演练,又有独特的命名“振旅,茇舍,治兵,大阅”,这反映了其在演练上各有自己的不同侧重点。

在四时田猎习武活动中,尤以冬季的那一次“大阅”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所以《国语•周语上》干脆忽略了其他三季的演练,仅仅把冬季的“大阅”列为军事训练活动,“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此时,国君、朝臣都要参加,《诗经•豳风•七月》所载即系明证:“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郑玄笺曰:“其同者,君臣及民因习兵俱出田也。”所以冬季的“大阅”最为隆重盛大。

随着军事发展的需要,王室和各方国在利用田猎开展军事训练的过程中,也逐渐减少了娱乐性的成分,使之更适应实战的要求,如《周礼•夏官•大司马》对四时的田猎活动,作出了阶段性的安排:首先侧重进行基础性的军事演练,如阵形排列,识别旗、鼓、金等指挥信号,并且“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等单兵队列教练;然后进行狩猎,以野兽为假设敌,模拟进攻行动,演习军阵;最后检查捕获物以论赏罚;孟冬十月,则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和军事检阅,“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13)

排演练习战斗舞蹈(“武舞”)也是三代军事训练中的重要项目。参加武舞的人员,一般都手持干盾,模拟基本战斗动作,既用来激励舞者本人和旁观者的战斗激情和尚武精神,又促使参加舞蹈者熟悉作战动作的要领,为实战作必要的准备。闻一多先生曾指出:“除战争外,恐怕跳舞对于原始部落的人,是唯一的使他们觉得休戚相关的时机。它也是对于战争最好的准备之一,因为操练式的跳舞有许多地方相当于我们的军事训练。”(14)这是很精辟的说法。根据实战过程,制为舞乐,“美盛德之形容”(15)者,不仅原始部落有之,夏商以降历代均有之;不仅汉族有之,其他民族也有之。(www.chuimin.cn)

文献记载看,当时的武舞是和射御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如《礼记•内则》说:“成童舞《象》,学射御。”又如《诗经•齐风•猗嗟》也说:“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可见武舞实际上就是军事操练的一种形式(16),与“蒐狝”活动一起,构成当时军事训练的主体内容,并且在实战中体现出其独特的壮观景象。相传武王伐纣时,在进攻朝歌的前夜,士兵们曾“欢乐以达旦,前歌后舞”(17),而在凌晨进攻时,勇锐的巴师则“歌舞以凌”,就透露了这方面的消息。

三代还开设各级学校,在贵族子弟与上层平民中进行军事教育。

夏代的史迹尚不是很清楚,但商代对贵族子弟、战车甲士进行射御训练则已经得到甲骨卜辞的证实。卜辞中有大量诸如“王其学众伐于工方”、“学马”、“教戍”一类的记载(18),还常见是否令其人“庠射”、“庠三百射”的反复占卜。“庠”是古代学校的名称,可见当时射手御者要经过学校的专门训练,而教练的选择多经反复占卜,显得极其郑重、谨慎。(19)

西周时期的学校军事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当时,在中央设立有“辟雍”、“学宫”、“射庐”、“大池”等学校,诸侯国及卿大夫采邑,也设置有“泮宫”、“庠”、“序”、“校”、“塾”等学校,以保证军事教育与军事训练的普遍推行。贵族子弟一般从十五岁起学习乐舞(包括“武舞”)和射御课程,每名“学士”都要学好射箭和驾驭兵车的本领,这些本领包括“五射”(五种射箭技法)和“五驭”(五种驾车的技巧),由保氏等专业人员负责传授。周代的射仪,规模十分盛大,据《仪礼》记载,分为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各有定制,所用的弓、箭、靶和伴奏音乐均不相同,其目的是通过表彰射御之善者,以提高射御之术,加强军队的战斗力。其中,大射是在射宫举行的“选射之礼”。至今尚存的周器《亚尊》就是此种射仪上使用的饮器。据《静簋》记载,当时有位名叫“静”的王子,曾遵照“王命”和一些贵族少年在“学宫”习射。两个月后,他们又参加了一次在“大池”举行的田猎,进行实际演习,而周王本人也经常在射宫和猎场亲自发矢操练。

除开展射御技能训练外,当时的学校还从事告庙、献俘、庆赏、饮至等“军礼”的教育。它们和射御训练一起,构成当时贵族子弟的主要学习内容。通过这一途径,增强武备观念,提高军事技能,加强军队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