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兵儒合流,就是将儒家政治理论与兵家权谋之道相结合,以儒家学说为治军用兵的原则,而以兵家的权谋诡诈之道作为克敌制胜的方法。秦汉兵儒合流完成的具体标志,就是东汉的创建者刘秀的军事言行与实践。......
2023-11-28
第四节 寓兵于农与军队的编制体制
夏商时期的军事力量建设遵循“寓兵于农”的指导原则,采取兵农合一的方式征集军队。成年男子有被随时征集、参加作战的义务,适龄男子(“众”)平时从事农业生产,一旦有战事,国君按照军事上的需要,临时指定人数,从适龄男子中征集兵员,编组成以贵族武士为核心的部队出征作战。战争结束,军队绝大部分解散,兵甲装备收归国库。这是一种全民皆兵、临时征集的兵役制度。(28)甲骨卜辞中“登人”、“妥人”、“致众”以征伐“某方”的记载,即系此制度的反映。而王作“三师”、“中师”的真切含义,就是商王将临时征集来的士兵按师旅等建制单位加以组织编排。(29)。
商后期这种临时征兵制有所改进,即实行“平时任户计民,以预定其军籍”的办法,使“人有所隶之军,军有所统之将”(30)。但这一改进,并没有改变商代兵役临时征发的性质。当时的服役者仍然是亦兵亦农身份,其平时为民,遇有战争,被临时征集,编入预先规定的有关师旅之中出征作战。
夏商时代可能也有了少量的常备军性质的部队,其以贵族子弟为核心,并吸收了王之近侍的奴隶参与其中。在夏代,他们被称为“家众”,在商代犯法为“多臣”,相当于后来的禁卫军,平时担负王宫、都城的卫戍,并在征战中发挥骨干作用。
夏代部族林立,但各部族军队数量很少,夏王朝自身的兵力也不会太多,当时应该有了简单的军事组织。例如后羿代夏,少康奔有鬲氏为其牧正,“有田一成,有众一旅”(31)。“旅”可能是夏代军队建制的一级单位。一旅的人数,杜预说是“五百人”(32),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杜预是按《周礼》“五人为伍……五卒为旅”的记载推算出来的,并不合夏商旧制。据《司马法》佚文记载,一成之田有三百家,若按每家一人从军计算,一旅之众当为三百人。旅之下可能还有较小的军队编制单位,如伍、什、卒等,但尚无史料可予以确证。(www.chuimin.cn)
商代军队的最高建制单位是“师”,有王室之师与方国诸侯之师的区别。武丁时期,王室军队已有用“右、中、左”为名而编制起来的三个师。到了武乙时期,这种师的编制更为明确化。“师”的指挥官称为“师氏”或“师长”。王室之外,方国诸侯的师称“某师”,如雀国的师称“雀师”,犬方的师称“犬师”。
“师”的人数,学术界有千人说、三千人说、万人说等不同界定。当以三千人说比较合乎实际。其一是卜辞所记出兵以三千人较为常见,岛邦男统计有二十一例之多。(33)其二是商代军队以十进制编组,十、百、千依次递进。(34)殷墟商墓多为十人一排,兵器多为十件一捆,墓外葬坑多为十人一坑,十坑一排,就体现了这种编组形式。但在十进制的基础上,商人还采用了三进制,即三个十人团体组成一个战斗单位,三个百人团体组成一个更大战斗单位,同样三个千人团体组成最大的战斗单位,这就是“师”。“师”之下有“旅”的编制,卜辞中有左旅、右旅、王旅的记载(35),可见旅也分右、中、左三部。陈梦家称商军以“三百人为一大队”,表明“旅”的编制当为三百人。卜辞中多有“登人”三百之类的记载,就是以旅的建制征发众人入伍。至于“登旅万”(36),即是按旅建制征发万人入伍。
卜辞中有许多关于“族”军的记载,如“令王族追召方”(37)等等,可见“族”的武装在当时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它并不等于是军队的编制单位,而是对商代军队构成成分的界定。换言之,“族”与师旅乃是商代对军队的不同表述:师旅是军队的建制形式,而“族”则是指军队的构成成分。当卜辞侧重于表现军队成分之时,便将商军称为“三族”、“五族”、“王族”、“多子族”等;当卜辞侧重于表现军队的建制之时,则称之为“师”、“旅”等等。
有关国学研究文库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研究的文章
所谓兵儒合流,就是将儒家政治理论与兵家权谋之道相结合,以儒家学说为治军用兵的原则,而以兵家的权谋诡诈之道作为克敌制胜的方法。秦汉兵儒合流完成的具体标志,就是东汉的创建者刘秀的军事言行与实践。......
2023-11-28
当时,一般贵族子弟和上层“国人”子弟在成年之前,都必须接受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进行军事训练。当时,在中央设立有“辟雍”、“学宫”、“射庐”、“大池”等学校,诸侯国及卿大夫采邑,也设置有“泮宫”、“庠”、“序”、“校”、“塾”等学校,以保证军事教育与军事训练的普遍推行。......
2023-11-28
第七节军事技术的发展与兵器装备的改善军事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了巨大的进步,这种进步,突出反映在武器装备领域中,它既包含着对旧有武器装备的改进,也包含着新型武器装备的孕育、研制和推广。目前在各地已发现许多矿冶和铸造遗址。从已出土的青铜兵器以及铭文看,中原列国大多具备制造青铜兵器的能力。三是各种有青铜兵器的形制更趋完善,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能。矛的长度一般为近三米,装备于车兵和步兵。......
2023-11-28
第一节秦汉兵学的建树秦汉时期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空前大统一的新纪元,在这一时期,自始至终存在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一与分裂的斗争,并多次引发大规模农民战争、民族战争和统一战争。这一客观现实,刺激推动着当时兵学的形成和发展。秦代兵学主要体现于对军事活动的谋划、指导和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的各项制度、措施之中。在这之后,又有《黄石公三略》等兵书诞生面世,进一步充实了秦汉的兵学宝库。......
2023-11-28
西周时期,这种文武合一、“官事可摄”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同夏商时代一样,西周时期亦采取兵农合一的方式征集军队。西周的兵役征发是按地方行政组织层次逐级进行的。“六乡”行政组织和当时军队的建制完全可以一一对应,这充分反映了“国人兵役制”的兵农合一的性质。......
2023-11-28
第一节车战的全面兴起车兵是先秦时期的主力兵种之一,战车会战是当时最主要的作战方式,而西周至春秋前期则是车战的鼎盛阶段。“戎路”,又称“旄车”,通常是军队的指挥车,由国君、主将和部分禁卫军乘坐。一辆“攻车”一般载乘甲士三人,偶尔也有载乘四人的,称为“驷乘”。这种“乘”的编制便成为车战时代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在此基础上,以战车为中心组建部队,从此车战全面兴盛,并取代步战而成为最主要的作战方式了。......
2023-11-28
第一节战国兵学的地域文化特征所有人类活动的痕迹都显示,人的地域文化品性,是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漫长的历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换言之,先秦时期的兵学文化,同样显示出鲜明突出的地域特征。齐鲁兵学文化的突出地域特征,概括起来说,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形成最早,地位最尊。这些有关战神蚩尤的传说与祭祀活动,正好从一个侧面透露了齐鲁兵学文化源远流长、植根深厚的消息。......
2023-11-28
第十一节军事预测的进步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代,与之相应,中国古代军事预测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宗教迷信性质的卜筮吉凶方法的日趋没落,建立在经验分析判断基础上的传统军事预测方法的全面确立。通观这些战争的胜负结局,显而易见,与战争双方战前或战争进程中军事预测的高下得失有着直接的关系。再次,对军事预测的根据和基本内容进行了归纳罗列。......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