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对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理论贡献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过程中,在实施和完成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周恩来对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在毛泽东建党学说形成中,他有着杰出的作用。周恩来对当时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意识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了其产生的根源及危害性。......
2024-06-25
四、毛泽东党的建设学说的独创性贡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并转变为执政党的活力源泉。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学说理论创新的科学成果,其独创性贡献主要表现在:
1.提出党是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思想
"两个先锋队"的思想,是毛泽东党的建设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在中国这个特殊国情下成长起来的,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政治组织,它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长期艰苦的革命战争和蓬蓬勃勃的抗日救亡运动,以及在这些实践中产生的丰富的经验,为毛泽东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提供了实践基础。
毛泽东认为在民族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但代表了工农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民族的利益"[25]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指导思想。会议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目前的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提出了"两个先锋队",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他应该大量吸收先进的工人雇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1937年10月,毛泽东在《论鲁迅》一文中再次强调指出: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
"两个先锋队"的思想的提出,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两个先锋队"指导思想的确定,使党的组织迅速扩大。随着抗日战争的到来,我们党大批吸收、培养新干部,大量吸收新党员,壮大了革命队伍。到1945年党的七大,党员数量发展到121万多人,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
毛泽东"两个先锋队"思想是根据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的具体国情得出的科学结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中国的山沟里不仅能创造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且能锻造出无产阶级的伟大政党。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
2.提出党是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和领导核心的思想
毛泽东的建党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历史使命这一重大问题。毛泽东指出,党是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和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无产阶级的最高组织和战斗指挥部,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两个先锋队"在党的职能上的具体体现。
中国共产党从一诞生就勇敢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前线,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以对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卓越贡献和几十万优秀党员、数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和领导核心,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3.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人民军队的关系,如何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的问题,是党的建设中一个带有关键性的问题。解决得不好,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就不可能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中国革命也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毛泽东同志是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也是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为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三湾改编",建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古田会议,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提出了加强党对红军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党领导军队的制度,为我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组织基础。古田会议决议是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解决了在农村进行战争的环境中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问题。1938年11月,毛泽东总结反对张国焘斗争的经验时,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26]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使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一支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革命军队,我军经受住了各种艰难困苦和惊涛骇浪的严峻考验。历史充分证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是人民军队建军之魂、胜利之本。
4.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毛泽东党的建设学说的最突出的特点。
从思想上建设党,核心是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对农村根据地的党组织实行"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他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提高理论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与思维能力。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中国革命的特点,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同当时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号召全党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理论水平。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写出《反对本本主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论联合政府》等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大大促进了党在思想上、理论上的成熟。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在党的思想建设中,毛泽东创立了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原则、基本内容、重要形式和基本方法。提出并实践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批评-团结"、"思想上入党"、"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等一系列基本的原则。着力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中国共产党人。
5.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毛泽东认为,党的一切工作都要植根于群众之中,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要充分地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政治发展的根本力量之源。如前所述,毛泽东在《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一文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27]
早在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论及纠正单纯军事观点的方法时就指出:"党对军事工作部分要有积极的注意和讨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28]
1933年至1934年间,毛泽东同志写的一些关于经济工作的文章和农村调查报告,反复阐述了在革命工作中关心群众利益、改善群众生活的重要意义;反复论证了只有通过切实地为群众谋利益,并且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才能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聚集在革命政党的周围,形成一道任何反动势力都打不破的铜墙铁壁的道理。他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说,"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29]而要动员群众投入革命战争,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使群众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从而拥护革命,"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30]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他已经把群众路线看做我们党在革命活动中应当普遍实行的方式与方法。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错误工作方法。
1943年6月,毛泽东同志为党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精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步骤: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31]并把群众路线提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作出理论概括。从此,党的群众路线获得了清晰明确的科学内涵,有了鲜明准确的表述形式,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用鲜活凝练、铿锵有力的语言说明了群众路线的威力,道出了我们党无往不胜的奥秘:"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32]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党成为国家的领导者的新情况、新要求,面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毛泽东同志致力于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同时在实践中继续深化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他认为,群众中蕴藏了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无限的创造力,党的领导机关要善于从本质上发现群众的积极性,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组织群众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了群众路线,可能也会发生毛病,但毛病会比较少一些,错误比较容易纠正些。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统一起来,以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形成了独具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点。毛泽东认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3]这就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统一起来,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使党的组织原则又具有了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意义。
6.坚持和运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这一概念是列宁提出来的。然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肯定还是否定民主集中制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后来,国际共运中还出现了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吸取了国际共运的经验教训,从建立时起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并将民主集中制确定为党的组织原则。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理论。毛泽东科学地论述了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指出: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不应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34]没有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专政就不可能巩固;没有民主,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要求正确的集中应该以民主为基础。毛泽东多次强调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造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为此,毛泽东还提出了三个原则性的意见:一是要允许群众批评,启发群众批评,经得起群众批评;二是要做自我批评,平时群众不敢讲话的地方,领导更要主动做自我批评;三是不隐瞒任何人的错误。强调扩大党内民主,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概括了"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民主集中制的纪律原则。强调各级党组织必须建立健全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均要提交党委会讨论,作出决议,然后执行。为了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团结统一,要求必须对党员进行有关党的纪律的教育,即使一般党员能遵守纪律,又使一般党员能监督党的领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纪律。
7.把三大作风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别的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是毛泽东党的建设学说在中国的又一个独创性的贡献。党的作风,是指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和工作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体现着党的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毛泽东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到工人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的高度,把它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三大作风,是毛泽东在1945年中共"七大"所作的书面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总结出来的。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别的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它集中反映了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的党性的集中表现。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作风,是同脱离具体实践的教条主义和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的经验主义相对立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同命令主义、尾巴主义等脱离群众的作风相对立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惩办主义和一团和气、丧失原则的自由主义相对立的。
这三大优良传统作风是我们党通过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永葆先进性的根本途径。它的提出,是毛泽东建党学说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最有深远影响、最有战略作用的不朽的伟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是先进性的重要表征,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领导我国人民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锐利武器,也是领导我国人民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法宝。由毛泽东倡导和培育,在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党的三大作风,以及其他许多优良传统作风,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了党的正确性、先进性,认识了党是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利益的真正代表者,看到了党的伟大形象,从而使党在人民群众中具有伟大崇高的威望,保证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党获得了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
8.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整套正确的干部路线和政策,是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组织建设中的核心问题是党的干部问题。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的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众多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35]
毛泽东的贡献在于坚持了"任人唯贤"的路线。"任人唯贤",就是立党为公,在用人问题上坚持公道正派,不徇私情,不拉小团体,不搞宗派主义,它与"任人唯亲"从来就是相对立的。毛泽东提出了"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德",主要是指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政治意识、组织观念、革命精神;"才",主要是指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他强调二者必须"兼备",而不是此长彼短,不是片面地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又红又专",其基本精神与"德才兼备"是一致的。毛泽东提出了"知人善任"的干部政策。政治家和政治家集团做到知人善任,才能保证有人干事,有能人干事。一是要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二要善于使用干部,任人唯贤,扬长避短;三要善于爱护干部,要指导他们,提高他们,检查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毛泽东还提出了全面团结干部的方针:一是要团结各方面的干部,处理好老干部与新干部、工农干部与知识分子干部、汉族干部与少数民族干部、地方干部与军队干部、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党政干部与业务干部、党员干部与非党干部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反对组织问题上的宗派主义;三是要开展最广泛的团结,特别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被事实证明是反对错了的人。并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对待犯错误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对于那种破坏党的团结,在党内进行宗派活动、分裂活动和其他危害活动的分子,进行严肃的斗争,始终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
9.对跳出历史"周期率",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的思考
新中国成立后,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兴国的新考验。
纵观历史,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种社会,一个王朝,初建时朝气蓬勃,兴旺发达,到后来却败象丛生,直至灭亡。这种现象循环往复的发生,被人们称之为历史"周期率"。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同样面临着如何跳出这一历史怪圈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采取了许多新措施,对保持党的性质和提高党的战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强调党的建设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提出执政党要把反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作为长期的任务;强调"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一再告诫全党同志必须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新中国成立初期,及时地领导全党开展了"三反"运动。党的八大鉴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和党内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强调了民主集中制问题。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在1962年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上,毛泽东着重强调民主集中制问题,要求各级党委要坚持集体领导,不能第一书记个人独断。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64年以后多次提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指出这是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10.发展和壮大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www.chuimin.cn)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如何发展和壮大统一战线是与党的建设密切相关而又必须处理好的大问题。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理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可以争取的非劳动者的联盟。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毛泽东在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始终坚持统一战线中党的独立自主原则。这实质是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是决定统一战线成败的关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策略思想,从而调动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新中国建立后,有的人提出还要不要统一战线的问题。毛泽东认为,统一战线不仅要坚持,而且要扩大和发展。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和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和坚持了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战略性的方针,努力调动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间接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总之,毛泽东党的建设学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为指导,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独创性经验作了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它成功地解决了在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里,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情况下,如何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第二次创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并且带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
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毛泽东在执政党建设问题上提出的许多正确的思想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但毛泽东对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艰辛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个方面经验,为党的建设开辟新的思路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毛泽东党的建设学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成果,反映了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的建设的光辉指南。毛泽东党的建设学说,包括新中国建立前后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积极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1页。
[2]《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0页。
[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8页。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554页。
[5]《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页。
[6]《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5页。
[7]《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页。
[8]《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9]《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17页。
[10]《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75页。
[1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43页。
[13]《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1页。
[14]《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94页。
[15]《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97页。
[16]《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9页。
[17]《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2页。
[18]同上,第592页。
[19]《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16页。
[20]同上,第818页。
[2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34页。
[22]《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55页。
[2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91页。
[24]同上,第592页。
[25]《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第144页。
[26]《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7页。
[27]《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91页。
[28]《毛泽东选集》,1948年东北书店印行,第548页。
[29]《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9页。
[30]同上,第62页。
[3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69页。
[3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3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页。
[34]《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2页。
[3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有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专题研究的文章
周恩来对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理论贡献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过程中,在实施和完成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周恩来对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在毛泽东建党学说形成中,他有着杰出的作用。周恩来对当时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意识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了其产生的根源及危害性。......
2024-06-25
毛泽东党的建设学说是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认真学习并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建党学说,对于搞好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十八周年时,毛泽东总结党成立以来党的建设经验,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就明确指出:"党的建设过......
2023-11-28
延安整风与毛泽东完整的建党学说的建立延安整风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延安整风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毛泽东建党思想趋于完备。延安整风的实践表明:第一,整风是加强党的建设,完成历史赋予党的重大使命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延安整风是由党中央和毛泽东亲自领导发动的。......
2024-06-25
与此同时,国际上也非常关注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为了澄清国际舆论,回击西方敌对势力的诽谤攻击,我们党也必须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必须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三要从根本上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彻底肃清来自“左”和右的严重干扰,就必须发挥历史决议的权威性。......
2024-06-25
马克思对历史上的和现实生活中的阶级构成和阶级斗争状况所作的全面分析,以及其批判精神和理论勇气,更非基佐等人所能望其项背。正因为如此,有充分理由证明,只有到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时,阶级斗争学说方才真正成为科学理论。......
2023-11-28
其次,党对国家实行领导的内容和途径。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论述,农民阶级人数最多,他们受地主压迫较重,极易接受革命宣传,是革命的主力之一。......
2023-11-28
郭沫若为曹操翻案有贡献,这指的正是1959年上半年评价曹操热潮中郭沫若所起的作用。这样,郭沫若从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为曹操翻案”的问题。有消息说郭沫若的“替曹操翻案”,是听到了毛泽东评说曹操之后采取的行动。不管怎么说,郭沫若的为曹操翻案,是引起了毛泽东的共鸣和赞同的,他也十分关注此事,以至十五六年后的批林批孔中,他还依据此事说郭沫若“功大过小”。......
2023-11-27
论刘少奇对确立毛泽东建党思想科学体系的贡献毛泽东建党思想是遵义会议后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成熟的,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正式确立了完整的毛泽东建党思想体系。[1]这个评价是公允客观的,也是全面的,由此可以看出刘少奇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理论多方面的巨大贡献。这个报告,在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和毛泽东建党思想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刘少奇对确立毛泽东建党思想科学体系的第一大贡献。......
2024-06-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