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列宁国家与革命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列宁国家与革命的基本内容

【摘要】:列宁在批驳这种谬论时,从国家起源方面论证了国家的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重大发展。列宁从国家的阶级本质论证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必要性。

二、列宁国家与革命学说的基本内容

1.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基本观点

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国家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产生的。这些经济利益彼此对立、互相冲突的阶级,使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矛盾斗争之中,这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站在社会之上的力量来抑制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一切歪曲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谬论,都是从在国家的起源和本质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上制造混乱开始的。他们把国家说成是超阶级的机关,是维护全社会利益的。列宁在批驳这种谬论时,从国家起源方面论证了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3]"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建立一种'秩序'来抑制阶级冲突,使这种压迫合法化、固定化。"[4]

国家的基本特征,它同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一是按地区来划分国民,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构成这种公共权力的,不仅有常备军和警察等特殊的武装队伍,还有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而具有特权地位的官吏则是站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代表。为了维持庞大的武装队伍、官僚机构的存在和运行,需要征收各种税费和发行国债,直接吮吸广大百姓的脂膏,使公共权力得到财政上的支撑。所以,国家实质上是一种系统的强制的暴力机关,是统治阶级手中的强力工具。

强调国家的阶级压迫职能,并不否认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例如为维护社会秩序而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而举办公共工程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逐渐扩大,甚至出现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全面干预。但即使如此,也决不意味着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的取消和削弱。必须认识到,国家的阶级压迫职能决定它的社会职能,社会职能的实施服从于阶级职能,两方面的职能归根到底都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

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世长存。国家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阶级的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而最终被消灭。阶级消灭了,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的一切东西,包括国家,都将丧失作用,没有需要,逐步地自行消亡。

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国家自行消亡"的论断,指的是社会主义革命以后的无产阶级国家制度残余;资产阶级国家是不会"自行消亡"的,而是由无产阶级在革命中消灭的。资产阶级国家就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即一小撮富人对千百万劳动者"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只能由无产阶级国家即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来代替。这样一种更替决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颂扬暴力革命,指出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是社会运动借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摧毁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列宁指出:"这种颂扬决不是'过头话',决不是夸张,也决不是论战伎俩。必须系统地教育群众这样来认识而且正是这样来认识暴力革命,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部学说的基础"。[5]

需要说明的是,革命导师并没有把暴力革命说成是夺取政权的唯一适用方法,在其他场合他们都谈到过无产阶级有和平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可能性,也都曾经为争取革命和平发展作过努力,因为革命者要善于根据具体的客观形势的变化,灵活地正确地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但是,迄今为止,这样的例子还没有出现。在现实的政治较量中,那些借口"时代"变化而片面鼓吹"和平过渡",否定和攻击暴力革命的观点,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2.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在国家方面的任务

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如何对待国家的问题,实质就是无产阶级用暴力打碎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新国家的问题。列宁对此作了系统的论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重大发展。

——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不要迷信资产阶级民主制。列宁从国家的阶级本质论证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必要性。任何国家都是对被压迫阶级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暴力机关只有用暴力革命才能摧毁。列宁指出:我们决不应该忘记,即使在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里,人民仍然摆脱不了当雇佣奴隶的命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生活实行了全面的干预,其政治职能的实现方式和表现形式也必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不会改变其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性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了谋取自身的解放,必须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

列宁进一步揭露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本质,告诫人们不要迷信资产阶级民主制。列宁指出: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所以资本一掌握这个最好的外壳,就能十分巩固十分可靠地确立自己的权力,以致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无论人员、无论机构、无论政党的任何更换,都不会使这个权力动摇。[6]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共和制度,实质上始终是少数人,即有产阶级、富人享受的民主。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对民主制度的重重限制,这些用来对付穷人的限制、例外、排斥、阻碍加在一起,就把穷人排斥和推出政治生活之外,使他们不能积极参加民主生活;何况现代的雇佣奴隶被贫困压得喘不过气,通常都"无暇过问民主","无暇过问政治"。[7]列宁还指出,"每隔几年决定一次究竟由统治阶级中的什么人在议会里镇压人民、压迫人民,——这就是资产阶级议会制的真正本质"。[8]至于普选制,列宁指出,它只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不能而且永远不会提供更多的东西。那种以为普选制"在现今的国家里"能够真正体现大多数劳动者的意志,并保证实现这种意志的观点,是恩格斯所唾弃的一种极其荒谬的想法。[9]

列宁强调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建设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统一的国家。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以后建立什么样的新国家?新国家的性质和特征是什么样的?列宁考察了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阐发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一个最卓越最重要的思想",[10]"只有懂得这一点的人,才算掌握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11]"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检验是否真正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12]

无产阶级需要国家政权,既是为了镇压剥削阶级的反抗,也是为了领导广大人民组织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消灭阶级,过渡到共产主义。马克思1852年3月5日写给魏德迈的信中说: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列宁认为这一段话极其鲜明地表达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的实质,因此在《国家与革命》出第二版时,专门增加了"1852年马克思对问题的提法"一节。列宁特别强调过渡时期始终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并把它作为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因为机会主义恰恰不把承认阶级斗争贯彻到最主要之点,贯彻到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而实际上这个时期必然是阶级斗争空前残酷、阶级斗争的形式空前尖锐的时期。列宁指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当然不能不产生非常丰富和多样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是一样的:都是无产阶级专政。"[13]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一方面,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之后,首先就要大规模地扩大民主制度,使广大劳动群众都能够平等地、普遍地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还要对压迫者、剥削者实行强力镇压,粉碎他们的反抗。列宁根据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主张取消资产阶级的议会制,但要保留代表机构和选举制。他指出:"摆脱议会制的出路,当然不在于取消代表机构和选举制,而在于把代表机构由清谈馆变为'工作'机构。"因为"没有代表机构,我们不可能想象什么民主,即使是无产阶级民主"。[14]

列宁的这些论述,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重大的理论贡献,而且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具有直接现实的指导意义。就是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是为工人阶级政党指引航程的明灯。

3.阐明了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是共产主义的高度发展

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根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论述,详细分析了未来共产主义的发展和国家消亡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挥了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学说,阐明了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是共产主义的高度发展。

列宁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个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社会主义和未来共产主义的发展。他批驳了那种"把社会主义看成一种僵死的、凝固的、一成不变的东西"的非常荒谬的观念,指出:"实际上,只是从社会主义实现时起,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才会出现迅速的、真正的、确实是群众性的即有大多数居民参加然后有全体居民参加的前进运动。"[15]因此,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

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是刚刚从资本主义脱胎出来的,在经济、道德和精神各方面还带着旧社会的痕迹。它仅仅消灭了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这一不公平现象,实现了按劳分配,却不能立即消灭由于个人能力大小和赡养人口多寡而形成的实际生活水平的差异。因此,在这个阶段还需要国家,需要它在保卫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同时保卫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的产品分配原则。(www.chuimin.cn)

列宁指出:"国家完全消亡的经济基础就是共产主义的高度发展。"[16]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人类社会生产力有了蓬勃的发展,打破了旧式的分工,消灭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手段而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社会实现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那时,社会财富极其丰富,人们觉悟极大提高,所有的人都能实际地独立地管理社会生产,习惯地遵守人类一切公共生活的规则,自觉自愿地作为自身生活第一需要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劳动,因而不需要任何强制和服从。那时,国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而自行消亡了。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指责这是纯粹的"空想",近来这种论调在我们国内又沉渣泛起。我们很有必要重温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说过的话:"伟大的社会主义者在预见这个阶段将会到来时所设想的前提,既不是现在的劳动生产率,也不是现在的庸人。"[17]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不能不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现阶段我们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反复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18]"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地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19]在新时期,邓小平反复强调的四个坚持仍是立国之本。在四个坚持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条不低于其他三条。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同时,社会主义政权的专政力量不能削弱,还要加强。无论是民主还是专政,都要依法办事,实行依法治国。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才能有坚强的保障。

【注释】

[1]《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2页。

[2]《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1页。

[3]《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页。

[4]《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页。

[5]《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4页-128页。

[6]《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0页。

[7]《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9页-190页。

[8]同上,第150页。

[9]同上,第120-121页。

[10]同上,第129页。

[11]同上,第140页。

[12]同上,第139页。

[13]《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0页。

[14]同上,第149-152页。

[15]《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1页。

[16]同上,第197页。

[17]《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8页。

[18]《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80页。

[19]同上,第15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