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历史发展的需要完成了这一任务,从而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和党的学说的奠基者。马克思、恩格斯为同盟制定了党纲即《共产党宣言》。这两个文件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诞生。......
2023-11-28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从早期只承认暴力革命,修正为可以用暴力的或和平的两种手段来达到目的,再进一步明确地把社会民主党人的合法议会斗争同取得政权联系起来,形成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性质、进程和策略的新思想,都是从不断变化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所造成的不同事实出发得出的,顺应了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在这个创新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鲜明地表现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
马克思恩格斯后期的革命思想特别是恩格斯晚年的重大理论突破,对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及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要指出的是,恩格斯的这一改变,决不是像当年第二国际理论家伯恩斯坦和后来一些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家所说的那样,恩格斯晚年已"蜕变"成"修正主义者"或"社会改良主义者",更不是"放弃了通过革命夺取政权的思想"。而且恩格斯晚年在放弃暴力革命是普遍规律的思想的同时,也没有矫枉过正,把和平过渡上升为普遍规律。因为在他看来,革命策略手段是服务于革命目的的,如果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这一目标是不能改变的话,那么夺取政权的方式,无论是合法的、和平的,还是暴力的,都不具有原则的意义,"对每一个国家说来,能最快、最有把握地实现目标的策略,就是最好的策略。"[26]恩格斯强调,参加议会斗争,不能放弃自己的革命权。"须知革命权总是唯一的真正'历史权利',——是所有现代国家一无例外都以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唯一权利。[27]恩格斯在《导言》中还公开警告德意志帝国当局,"如果你们破坏帝国宪法,那么社会民主党也就会放开手脚,能随意对待你们了。但是它那时究竟会怎样做,——这一点它今天未必会告诉你们。"[28]这在实际上是说,如果不能按照宪法参加普选,进行议会斗争时,就要实行武装夺取政权的暴力革命斗争。这就是说,即便有条件利用和进行议会斗争,也绝不能把它看作唯一的斗争方法,绝不能放弃革命权和武装革命斗争。
恩格斯在《导言》中曾坦率地承认:"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29]与恩格斯在世时相比,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更是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特别是当代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表明当代资本主义的"基础"仍如当年恩格斯所说的"具有很大的扩展能力"[3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何通过和平途径过渡到社会主义,仍然是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需要继续探索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仍然值得人们"仔细地加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对英美法德等国可能"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预言没有变成现实,但西欧社会民主党等左翼政治力量通过走议会民主路线,现今已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在很多国家成为执政党或参政党。虽然它们只是希望通过和平途径对资本主义作局部改良,而不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但它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回应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中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对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探索中,我们还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和方法。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不在于他们不犯错误,而在于他们敢于和善于在实践中纠错和创新,一旦发现原来的设想在现实中证明不合适,走不通,能灵活机动,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果断地调整和改变策略,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目的。
无产阶级革命是如此,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如此。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切有作为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取得成功的(江泽民语);一切"躺着的马克思主义"、"死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语)都以失败告终;如果是执政党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就会导致亡党亡国(邓小平语)。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31]。
【注释】
[1]《共产党宣言》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7页。
[2]同上,第38页。
[3]同上,第44页。
[4]同上。
[5]同上。
[6]《共产党宣言》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8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307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0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470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33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683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79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0页。(www.chuimin.cn)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1页。
[15]同上,第513页。
[16]同上,第517-518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4页。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59页。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403页。
[20]同上,第411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90-292页。
[22]同上,第629页。
[23]同上,第636页。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629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525-526页。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7-48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522页。
[28]同上,第525页。
[29]同上,第510页。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2页。
[31]《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6页。
有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专题研究的文章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历史发展的需要完成了这一任务,从而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和党的学说的奠基者。马克思、恩格斯为同盟制定了党纲即《共产党宣言》。这两个文件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诞生。......
2023-11-28
唯物史观所提供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和研究阶级社会政治现象的根本观点和科学方法。阶级问题、国家问题、社会革命问题、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问题是唯物史观同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的衔接点。综上所述,无论就方法论而言,还是就基本观点而言,唯物史观都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
2023-11-28
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基本条件,他们认为,共产党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总之,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共产党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这一原理对党的建设有重大意义,它深刻地揭示了党产生的基本条件,以及它发展、壮大的客观规律性。......
2023-11-28
因为士并不安于之为士,在孔子死后几百年里,中国的士大夫,一直孜孜不倦的奉孔子的学说为教条,并创立孔子学派使它成为这个大帝国中,最具影响力的集团。孔子的学说由孟子加以发扬,由其门徒并代代加以修订发扬。这一派曾在孔子的政治学说中,图争一席的领导地位,还曾影响了国家的政策。孔子的思想传到了海外,尤其深深影响了日本哲学的发展。从汉到清,孔子的学说主宰中国达2000年之久。中国的历史就是孔子思想的影响史。......
2023-08-16
追求“至公”,是科举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罕见的存在千年之久并继续对现代中国社会与教育产生深厚影响的制度之根本原因。虽然其中有些做法在今天看来甚至有“逆向歧视”之嫌,但在等级森严的帝制时代,这一“合理纠偏”行为反映了科举制度在公平理念上的先进性与超阶级性,这一理念在当今社会仍具有普适性。科举“追求至公”的做法理应冲破时代与政治的藩篱为当今中国所继承并发扬光大。......
2023-11-26
哥白尼在书中阐释道:如果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那么现有星球运动中所呈现出来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直到普勒定律的出现,才彻底粉碎了托勒密的天动学说,最后说服了所有的学者,他们才真正承认到哥白尼学说是正确的。......
2023-08-09
周恩来对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理论贡献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过程中,在实施和完成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周恩来对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在毛泽东建党学说形成中,他有着杰出的作用。周恩来对当时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意识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了其产生的根源及危害性。......
2024-06-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