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水利大国,距今4200余年的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至今,而在禹之前早就有了各种治水活动。中国的水利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保证了国家快速发展对防洪安全和水资源的基本需求。现代社会发展观的进步最突出地表现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它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保护生物多样性基础上的发展观。水利建设的理论也应当及早作出调整,吸收新的科学发展观,在传统水利建设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促进人水和谐的大水利理论。......
2023-06-24
(一)大一统思想
大一统,即推崇一统于天子的政治思想,它符合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符合汉武帝时代的政治统一、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的历史现实。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汉代史学受此影响颇大。在秦汉历史著述中,这种强调统一的观念可是说是随处可见。
战国末年,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秦相吕不韦在组织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一书中便“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3]。《吕氏春秋》实际上是国家统一在意识形态上的一种反映,从它的内容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出:
“听群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4]
“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为。”[5]
“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军必有将,所以一之也;国必有君,所以一之也;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一则治,两则乱。”[6]
在这里我们看到《吕氏春秋》所强调的“一则治,两则乱”的主张,实际上就是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大一统所作的舆论。
至西汉王朝建立,前述的陆贾与贾谊他们虽然并不是后世人以学科划分的专门历史学家。他们也没有专门去作通论性的历史著作,但是在他们的著作中却处处强调“统一”,“人主人尊,辟无异堂,陛九级者,堂高大几六尺矣,若堂无阶级者,堂高殆不高尺矣,天子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7]。强调人主之尊,实际上就是强调集权与统一。
刘安的《淮南鸿烈》,向来被认为是杂家或道家著作,实则是集中了先秦以来儒、法、道、阴阳诸家思想,以归为一统而为目的。他说:“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受无形……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舒之幎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横四维而含阴阳,纮宇宙而章三光。”[8]自谓“若刘氏之书,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权事而立制,度形而施宜”[9]。(www.chuimin.cn)
这些都清楚地表明,他也欲以“含阴阳”“纮宇宙”“通古今”“权事立制”作为统一的宗旨,来适应当时国家政治与社会统一的现实。
而真正的以兼容百家进而达到思想统一的史学家始于司马谈、司马迁。
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相继为王朝的太史,侍从汉武帝左右,司马谈任太史令几近三十年,负责皇室的图书整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将搜集到的许多资料进行了整理,准备撰写《太史公书》,但因身体的原因,终于没有完成,临死之际,他叮嘱儿子继承父业,“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司马谈卒后三年,司马迁接任太史令,并开始写作《史记》。《史记》写作的指导原则,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交待得十分清楚:“《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虽是他对诸子百家学说本质的总结,但也表明,他要做的史学著述,就是要通过历史的统一实现学术的统一。
司马迁曾从董仲舒问学,研习春秋公羊学。董仲舒的学术思想对司马迁以后的治学道路及《史记》的成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司马迁写《史记》以黄帝开篇,寄寓了他对大一统政权的拥护和向往,对大一统政权地位的深刻认识。在他的笔下黄帝是集大权于一身的人物,“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10]。黄帝又是中原华夏民族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共同祖先,在司马迁的笔下,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不再是蛮夷,而是华夏共同体的一员,他们与中原汉族人民一起创造了华夏礼乐文明,这种大一统的思想观念是由司马迁第一次提出的。司马迁虽然反对汉武帝的穷兵黩武,但是他对国家的统一却坚决支持,在《张骞传》《司马相如传》《西域传》《西南夷列传》中热情地赞扬了张骞凿空,司马相如通西南夷,西域各国与汉中央的各种交流活动,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充满了信心、希望和热情。在《匈奴列传》中,司马迁肯定了匈奴与华夏族的同根同源,同时反对长期的对匈战争。
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统一时代,汉武帝把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作为处理国家事务的指导思想,并以此来建构中央集权制度的统治体系,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而因为司马迁的历史记载,从而加深了后世人对集权制度的理解。
有关西汉长安经学研究的文章
中国是水利大国,距今4200余年的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至今,而在禹之前早就有了各种治水活动。中国的水利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保证了国家快速发展对防洪安全和水资源的基本需求。现代社会发展观的进步最突出地表现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它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保护生物多样性基础上的发展观。水利建设的理论也应当及早作出调整,吸收新的科学发展观,在传统水利建设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促进人水和谐的大水利理论。......
2023-06-24
归义军偏居西北,但是对中原的政治思想和做法非常熟悉。其中提到他在逻娑“祭水河边,龙兴紫盖”云云。不过学者以前所论,仅集中于龙兴,而忽视了紫盖。其实“龙兴”只是虚文,“紫盖”才是重点。[110]把“黄旗紫盖”和“龙”,尤其是“黄龙”联系在一起,其来有自。......
2023-11-28
关塞亭障的防守 战国时代,由于战争的频繁、战争规模的扩大和运动战略的开始运用,各国不得不防备敌人的突然进攻,因此防御手段也跟着进步。函谷关和武关是秦国防御东方六国进攻的重要关塞。关门的开闭有一定的时间,行人的进出要经过检查,需要通行证件,运载货物经过还要征税。......
2023-08-29
井田制是极为伟大的发明,它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大禹召集各个部落的首领在会稽山开会,并公开杀了不守井田规制且会盟迟到的防风氏,而且宣布建立永远不解散的军队,专门对破坏井田秩序的部族进行讨伐。井田制是周代的土地制度,土地归国家所有,在名义上属于周王。井田制同时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奴隶主强迫奴隶耕种井田,无偿地占有奴隶的劳动成果。对于这种土地分配制度的意义,孟子十分强调其对“仁政”的影响。......
2023-08-10
关于我们傈僳族的特点,我以前就写过一篇文章《傈情傈特点》,主要介绍傈僳族的情况和特点。我们只需要接受了外来的东西后,加入自己的元素,把宗教中国化就是最好的状态了,对于文字而言也是一样的,无论老文字还是新文字,都是我们傈僳族的文字。我们傈僳族是一个进步的民族,能够接受西方的东西;第八就是傈僳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2023-08-22
郭沫若诗歌创作中体现出的这种时代性,从其所置身的政治利益集团的眼光看,自然是诗人不断追求进步的表现,故而对他所做的评价相应地也便一直很高。第一阶段人们的认知主要立足于两重关系,一是《女神》与中国新诗乃至整个中国诗歌的关系,二是《女神》与时代的关系。......
2023-11-30
毛泽东日理万机,仍不放过对身边人的思想教育。毛泽东接着这个话题,说开自己的历史:“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我就受过压的,得过三次大的处分,‘被开除过党籍’,撤掉过军职,不让我指挥军队,不让我参加党的领导工作。”但他用自己的经历要说的道理,无论是“人没有压力不会进步”,还是“锻炼革命意志”,意思实际上是一样的,就是在挫折面前,要进取,把坏事变成好事。......
2023-08-01
新石器时代红陶缸1978年洛阳土门遗址出土高47.5厘米,口径25厘米,底径15厘米。在土门遗址中,发掘、采集到数量最多的器物就是这种红陶缸(伊川缸)。洛阳地区出土的伊川缸都是作为葬具使用的,器物底部和下腹部普遍存在的凿孔,应该是供死者灵魂出入的通道,与当时人们对灵魂的信仰习俗有关。......
2023-11-29
相关推荐